Buddha Mountain  Phật Sơn   

Calgary Alberta Canada

 

HOME | 中文主頁 | 經典 | ENGLISH | SUTRA | CHỬ VIỆT | KINH ĐIỂN | GALLERY | CONTACTS ]

 

主页

相片

经典

大藏经

咒典

联络

 

大智度论100

卷第一

卷第二

卷第三

卷第四

卷第五

卷第六

卷第七  

卷第八  

卷第九  

卷第十  

卷第十一  

卷第十二  

卷第十三  

卷第十四  

卷第十五  

卷第十六  

卷第十七  

卷第十八  

卷第十九  

卷第二十  

卷第二十一

卷第二十二

卷第二十三

卷第二十四

卷第二十五

卷第二十六

卷第二十七

卷第二十八

卷第二十九

卷第三十

卷第三十一

卷第三十二

卷第三十三

卷第三十四

卷第三十五

卷第三十六

卷第三十七

卷第三十八

卷第三十九

卷第四十

卷第四十一

卷第四十二

卷第四十三

卷第四十四

卷第四十五

卷第四十六

卷第四十七

卷第四十八

卷第四十九

卷第五十

卷第五十一

卷第五十二

卷第五十三

卷第五十四

卷第五十五

卷第五十六

卷第五十七

卷第五十八

卷第五十九

卷第六十

卷第六十一

卷第六十二

卷第六十三

卷第六十四

卷第六十五

卷第六十六

卷第六十七

卷第六十八

卷第六十九

卷第七十

卷第七十一

卷第七十二

卷第七十三

卷第七十四

卷第七十五

卷第七十六

卷第七十七

卷第七十八

卷第七十九

卷第八十

卷第八十一

卷第八十二

卷第八十三

卷第八十四

卷第八十五

卷第八十六

卷第八十七

卷第八十八

卷第八十九

卷第九十

卷第九十一

卷第九十二

卷第九十三

卷第九十四

卷第九十五

卷第九十六

卷第九十七

卷第九十八

卷第九十九

卷第一百

 

No. 1509 [cf. No. 223] 卷第五十九

大智度论释校量舍利品第三十七(卷五十九)

圣者龙树造

后秦龟兹国三藏鸠摩罗什译

【经】

佛告释提桓因言:「憍尸迦!若满阎浮提佛舍利作一分,复有人书般若波罗蜜经卷作一分,二分之中,汝取何所?」

释提桓因白佛言:「世尊!若满阎浮提佛舍利作一分,般若波罗蜜经卷作一分,二分之中,我宁取般若波罗蜜经卷。何以故?世尊!我于佛舍利非不恭敬,非不尊重;以舍利从般若波罗蜜中生,般若波罗蜜熏修故,是舍利得供养恭敬,尊重赞叹。」

尔时,舍利弗问释提桓因:「憍尸迦!是般若波罗蜜,不可取,无色、无形、无对,一相,所谓无相,汝云何欲取?何以故?是般若波罗蜜,不为取故出,不为舍故出,不为增减、聚散、损益、垢净故出。是般若波罗蜜,不与诸佛法,不舍凡人法;不与辟支佛法、阿罗汉法、学法,不舍凡人法;不与无为性,不舍有为性;不与内空乃至无法有法空,不与四念处乃至一切种智,不舍凡人法。」

释提桓因语舍利弗:「如是!如是!舍利弗!若有人知是般若波罗蜜,不与诸佛法,不舍凡人法;乃至不与一切种智,不舍凡人法;是菩萨摩诃萨能行般若波罗蜜,能修般若波罗蜜。何以故?般若波罗蜜不行二法故,不二法相是般若波罗蜜,不二法相是禅波罗蜜,乃至檀波罗蜜。」

尔时,佛赞释提桓因言:「善哉!善哉!憍尸迦!如汝所说,般若波罗蜜不行二法故,不二法相是般若波罗蜜,不二法相是禅波罗蜜,乃至檀波罗蜜。

「憍尸迦!若人欲得法性二相者,是人为欲得般若波罗蜜二相。何以故?憍尸迦!法性、般若波罗蜜,无二无别;乃至檀波罗蜜,亦如是。若人欲得实际、不可思议性二相者,是人为欲得般若波罗蜜二相。何以故?般若波罗蜜、不可思议性,无二无别。」

释提桓因白佛言:「世尊!一切世间人及诸天、阿修罗,应礼拜供养般若波罗蜜!何以故?诸菩萨摩诃萨,般若波罗蜜中学,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世尊!我常在善法堂上坐,我若不在坐时,诸天子来供养我故,为我坐处作礼遶竟还去。诸天子作是念:释提桓因在是处坐,为诸三十三天说法故。

「如是,世尊!在所处书是般若波罗蜜经卷,受持、读、诵、为他演说,是处,十方世界中,诸天、龙、夜叉,揵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睺罗伽皆来礼拜般若波罗蜜,供养已去。何以故?是般若波罗蜜中,生诸佛及一切众生乐具故;诸佛舍利,亦是一切种智住处因缘。以是故,世尊!二分中,我取般若波罗蜜。

「复次,世尊!我若受持、读、诵般若波罗蜜,心深入法中,我是时不见怖畏相。何以故?

「世尊!是般若波罗蜜无相无貌、无言无说。

「世尊!无相无貌、无言无说,是般若波罗蜜乃至是一切种智。

「世尊!般若波罗蜜,若当有相、非无相者,诸佛不应知一切法无相无貌、无言无说,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为弟子说诸法无相无貌、无言无说。

「世尊!用般若波罗蜜,实是无相无貌、无言无说故,诸佛知一切诸法无相无貌、无言无说,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为弟子说诸法亦无相无貌、无言无说。

「以是故,世尊!是般若波罗蜜,一切世间诸天人、阿修罗应供养、恭敬、尊重、赞叹,华香、璎珞乃至幡盖。

「复次,世尊!若有人受持般若波罗蜜,亲近、读、诵、说、正忆念、及书写、供养华香乃至幡盖,是人不堕地狱、畜生、饿鬼道中,不堕声闻、辟支佛地;乃至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常见诸佛,从一佛界至一佛界,供养诸佛,恭敬、尊重、赞叹,华香乃至幡盖。

「复次,世尊!满三千大千世界佛舍利作一分,书般若波罗蜜经卷作一分,是二分中,我故取般若波罗蜜。何以故?世尊!是般若波罗蜜中,生诸佛舍利;以是故舍利得供养恭敬,尊重赞叹。是善男子、善女人,供养恭敬舍利故,受天上、人中福乐,常不堕三恶道;如所愿,渐以三乘法入涅盘。

「是故,世尊!若有见现在佛、若见般若波罗蜜经卷,等无异。何以故?世尊!是般若波罗蜜与佛无二无别故。」

【论】

问曰:

上以起七宝塔,校供养般若波罗蜜,义已具足,今佛何以以舍利、经卷对校?

答曰:

先明七宝塔,是舍利住处;今但明舍利以对经卷。舍利虽不及般若,而满阎浮提,般若妙故,但明经卷。

复次,出家人多贪智能,智能是解脱因缘故;在家人多贪福德,福德是乐因缘故。出家人多贪意识所知物,在家人多贪五识所知物。释提桓因已证福乐果报最大,于在家人中最为尊胜;以是故,佛问释提桓因。

释提桓因言:「我于二分中,取般若波罗蜜经卷。」

此中自说因缘:「世尊!我不敢轻慢、不恭敬舍利,我知供养芥子许舍利,功德无量无边,乃至得佛功德不尽,何况满阎浮提!世尊!菩萨受身便有舍利,人所不贵;得成佛时,舍利以般若熏修故,人所恭敬尊重供养。是故二分中,我取胜者。」

问曰:

舍利弗知释提桓因以世谛故言取般若波罗蜜,何以故难?

答曰:

释提桓因在家中,为烦恼所缚、五欲所覆,而能说般若波罗蜜,是事希有!以是故,舍利弗质问,欲令释提桓因更问佛深义,故难。

提桓因顺舍利弗意,答言:「如是!」

释提桓因意,于一切法中无二相,不以舍利为小,不以般若波罗蜜为大。般若波罗蜜,无二无分别相,为利益新发意菩萨故,致以世谛如是说般若波罗蜜,能令众生心无二无分别;以是利益故,我取般若。

是时,佛赞释提桓因:「善哉!善哉!」以能分别诸法,亦能善说般若相故,所谓无二相,是故赞叹。

佛此中自说譬喻:「若人欲分别法性、实际等作二分,是人为欲分别般若波罗蜜作二分。」

帝释自说般若,又闻佛重说,其心清净,深信欢喜,言:「一切世间所应礼敬。」

帝释此中自说因缘:「一切菩萨学是般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又此中以己身为喻,己身喻佛,般若经卷喻坐处。

有人言:己身喻般若,坐处喻舍利。

是故二分中我取般若。

复次,世尊!我若受持般若读诵,是时乃至不见怖畏相,何况实怖畏!所以者何?一切诸法无相,无言无说故。般若波罗蜜,能令人得是无相法,故无所畏。

受持供养般若者,不堕三恶趣及二乘道,世世不离诸佛,常供养十方诸佛;是故般若波罗蜜,一切世间所应供养。

复次,佛开其初,以舍利满阎浮提。帝释既悟二事胜负,为一切众生故,广增至三千大千世界;此中自说因缘:「见般若波罗蜜,与见佛无异。」

【经】

「复次,世尊!如佛住三事示现,说十二部经:修多罗、祇夜乃至优婆提舍;复有善男子、善女人,受持、诵说是般若波罗蜜,等无异。何以故?世尊!是般若波罗蜜中,生三事示现及十二部经:修多罗乃至优波提舍故。

「复次,世尊!十方诸佛住三事示现,说十二部经:修多罗乃至优波提舍;复有人受般若波罗蜜,为他人说,等无异。何以故?般若波罗蜜中生诸佛,亦生十二部经:修多罗乃至优波提舍。」

「复次,世尊!若有供养十方如恒河沙等世界中诸佛,恭敬尊重赞叹,华香乃至幡盖,复有人书般若波罗蜜经卷,恭敬尊重赞叹,华香乃至幡盖,其福正等。何以故?十方诸佛皆从般若波罗蜜中生。

「复次,世尊!善男子、善女人,闻是般若波罗蜜,受持、读、诵、正忆念、亦为他人说,是人不堕地狱道、畜生、饿鬼道,亦不堕声闻、辟支佛地。何以故?当知是善男子、善女人,正住阿鞞跋致地中故。是般若波罗蜜,远离一切苦恼衰病。

「复次,世尊!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书是般若波罗蜜经卷,受持、亲近、供养、恭敬、尊重、赞叹,是人离诸恐怖。

「世尊!譬如负债人亲近国王,供给左右,债主反更供养恭敬是人,是人不复畏怖。何以故?世尊!此人依近国王,凭恃有力故。如是,世尊!诸佛舍利,是般若波罗蜜熏修故,得供养、恭敬。世尊!当知般若波罗蜜如王,舍利如负债人;负债人依王故得供养,舍利亦依般若波罗蜜修熏故得供养。

「世尊!当知诸佛一切种智,亦从般若波罗蜜修熏故得成就。

「以是故,世尊!二分中,我取般若波罗蜜。何以故?世尊!般若波罗蜜中,生诸佛舍利、三十二相;般若波罗蜜中,亦生佛十力、四无所畏、四无碍智、十八不共法、大慈大悲。世尊!般若波罗蜜中,生五波罗蜜,使得波罗蜜名字;般若波罗蜜中,生诸佛一切种智。

「复次,世尊!所在三千大千世界中,若有受持、供养,恭敬尊重赞叹般若波罗蜜,是处,若人若非人,不能得其便,是人渐渐得入涅盘。

「世尊!般若波罗蜜为大利益如是,于三千大千世界中能作佛事!世尊!所在处,有般若波罗蜜,则为有佛。」

「世尊!譬如无价摩尼宝,在所住处,非人不得其便。

「若男子、若女人有热病,以是珠着身上,热病实时除差;若有风病,若有冷病,若有杂热风冷病,以珠着身上,皆悉除愈。

「若闇中,是宝能令明,热时能令凉,寒时能令温;珠所住处,其地不寒不热,时节和适。

「其处亦无诸余毒螫。若男子、女人,为毒蛇所螫,以珠示之,毒即除灭。

「复次,世尊!若男子、女人眼痛、肤曀、盲瞽,以珠示之,实时除愈。

「若有癞疮恶肿,以珠着其身上,病即除愈。

「复次,世尊!是摩尼宝所在水中,水随作一色:若以青物裹着水中,水色即为青;若黄、赤、白、红、缥物裹着水中,水随作黄、赤、白、红、缥色。如是等种种色物裹着水中,水随作种种色。

「世尊!若水浊,以珠着中,水即为清,是珠其德如是!」

时,阿难问释提桓因言:「憍尸迦!是摩尼宝,为是天上宝?为是阎浮提宝?」

释提桓因语阿难:「是天上宝。阎浮提人亦有是宝,但功德相少不具足;天上宝清净轻妙,不可以譬喻为比。

「复次,世尊!是摩尼宝,若着箧中,举珠出,其功德熏箧故,人皆爱敬。

「如是,世尊!在所住处,有书般若波罗蜜经卷,是处则无众恼之患,亦如摩尼宝所著处,则无众难。

「世尊!佛般泥洹后,舍利得供养,皆般若波罗蜜力;禅波罗蜜乃至檀波罗蜜,内空乃至无法有法空,四念处乃至十八不共法,一切智,法相、法住、法位、法性、实际、不可思议性,一切种智,是诸功德力。

「善男子、善女人作是念:是佛舍利,一切智,一切种智、大慈大悲,断一切结使及习,常舍行、不错谬法等诸佛功德住处。以是故,舍利得供养。

「世尊!舍利是诸功德宝波罗蜜住处、不垢不净波罗蜜住处,不生不灭波罗蜜、不入不出波罗蜜、不增不损波罗蜜、不来不去不住波罗蜜,是佛舍利,是诸法相波罗蜜住处;以是诸法相波罗蜜熏修故,舍利得供养。

「复次,世尊!置三千大千世界,满中舍利,如恒河沙等诸世界,满其中舍利,作一分;有人书般若波罗蜜经卷作一分——二分之中,我取般若波罗蜜。何以故?是般若波罗蜜中,生诸佛舍利,是般若波罗蜜修熏故,舍利得供养。

「世尊!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供养舍利,恭敬尊重赞叹,其功德报,不可得边,受人中、天上福乐,所谓剎利大姓、婆罗门大姓、居士大家、四天王天处乃至他化自在天中受福乐;亦以是福德因缘故,当得尽苦。

「若受是般若波罗蜜,读、诵、说、正忆念,是人能具足禅波罗蜜乃至能具足檀波罗蜜,能具足四念处乃至能具足十八不共法;过声闻、辟支佛地,住菩萨位;住菩萨位已,得菩萨神通,从一佛界至一佛界,是菩萨为众生故受身,随其所应,成就众生:若作转轮圣王、若作剎利大姓、若作婆罗门大姓,成就众生。

「以是故,世尊!我不为轻慢、不恭敬故,不取舍利,以善男子、善女人,供养般若波罗蜜,则为供养舍利故。

「复次,世尊!有人欲见十方无量阿僧祇诸世界中现在诸佛法身、色身,是人应闻受持般若波罗蜜,读诵、正忆念、为他人广说!如是善男子、善女人当见十方无量阿僧祇世界中诸佛法身、色身。

「是善男子、善女人,行般若波罗蜜,亦应以法相修念佛三昧。

「复次,善男子、善女人,欲见现在诸佛,应当受是般若波罗蜜乃至正忆念!」

【论】

复次,「佛住三事示现,说十二部经」者,

问曰:

一切说法人中,无与佛等者。佛说十二部经,则无不备具,云何善男子但受持读诵般若,与佛等无异?

答曰:

此中佛欲称叹般若为大故,于十二部经中,般若为最胜。所以者何?

说是般若波罗蜜,多有发菩萨心;说十二部经,杂发三乘意故。

不以菩萨功德比佛无量身,此说法身。

菩萨但说般若,劝导大乘;佛杂说,劝导三乘,故等无异。

复次,三事示现及十二部经根本者,所谓般若波罗蜜是。

供养十方如恒河沙等诸佛,若复有供养般若经卷,亦等无异。

此中佛说般若所以福德胜因缘,所谓「般若能破一切苦恼、衰病、怖畏等。」

如负债人依王,王喻般若,负债人喻舍利。舍利是先世业因缘所成,因缘中应偿诸对,以般若波罗蜜熏修故,宿命因缘诸对及饥渴寒热所不能得,而得诸天世人所见供养。如负债人依王,反为债主所敬。

先说无诸衰病及怖畏,以明内;今说摩尼宝,人非人不得其便,以明外。

是人供养般若波罗蜜故,若今世、若后世,若身衰、心病,尽皆能除;诸善愿事,随意能与。

得是般若波罗蜜大宝故,无诸怖畏,无所乏短;譬如无价宝珠,所愿皆得。

问曰:

摩尼宝珠,于颇梨、金银,车璩、马瑙,琉璃、珊瑚,琥珀、金刚等中,是何等宝?

答曰:

有人言:此宝珠从龙王脑中出,人得此珠,毒不能害,入火不能烧,有如是等功德。

有人言:是帝释所执金钢,用与阿修罗鬪时,碎落阎浮提。

有人言:诸过去久远佛舍利,法既灭尽,舍利变成此珠,以益众生。

人言:众生福德因缘故,自然有此珠。譬如罪因缘故,地狱中自然有治罪之器。

此宝珠名如意,无有定色,清彻轻妙,四天下物,皆悉照现。如意珠义,如先说。是宝常能出一切宝物,衣服、饮食,随意所欲,尽能与之;亦能除诸衰恼病苦等。

是宝珠有二种:有天上如意宝,有人间如意宝。诸天福德厚故,珠德具足;人福德薄故,珠德不具足。

是珠所著房舍、函箧之中,其处亦有威德。

「般若波罗蜜亦如是」者。

如如意宝珠,能与在家人今世富乐,随意所欲;般若波罗蜜,能与出家求道人三乘解脱乐,随意所愿。

如意宝珠在所著处,非人不得其便;般若波罗蜜亦如是,行者心与相应,恶邪罗剎不能入其心中,沮坏道意,夺智能命。复次,般若波罗蜜所在处,魔若魔民,地神夜叉、诸恶鬼等,不能得便。

如宝珠能除四百四病,根本四病:风、热、冷、杂;般若波罗蜜亦能除八万四千病,根本四病:贪、瞋、痴、等分。淫欲病分二万一千,瞋恚病分二万一千,愚痴病分二万一千,等分病分二万一千。以不净观除贪欲,以慈悲心除瞋恚,以观因缘除愚痴,总上三药或不净、或慈悲、或观因缘除等分病。

宝珠能除黑闇;般若亦如是,能除三界黑闇。

如宝珠能除热;般若亦如是,能除淫欲、瞋恚热。

如宝珠能除冷;般若亦如是,能除无明、不信、不恭敬、懈怠等冷心。

日月皆诸宝所成,日能作热,月能作冷,虽俱利益众生,以不能兼故,不名为如意。

宝珠所在处,毒蛇等诸恶虫所不能害;般若亦如是,贪欲等毒所不能病。

若有人毒蛇所螫,持宝珠示之,实时除愈;有人为贪欲等毒蛇所螫,得般若波罗蜜,贪恚毒即除,如难陀、鸯群梨摩罗等。

有人眼痛盲瞽,以宝珠示之,实时除愈;般若波罗蜜亦如是,有人以无明、疑悔、颠倒邪见等破慧眼,得般若实时明了。

如人癞疮痈肿,以宝珠示之,实时除愈;般若亦如是,五逆癞罪等,得般若实时消灭。

如以种种色裹宝珠,着水中随作一色;般若亦如是,行者得般若力故,心则柔软,无所著,随信手五根等,亦随顺四禅、四无量心、背舍、胜处及一切入。复次,于须陀洹、斯陀含、阿那含、阿罗汉、辟支佛地,随顺遍学,无所违逆。第六缥色者,是虚空色。行者得般若观诸法空,心亦随顺不着。如是等种种者,入一切诸法,皆随顺无碍。

如水浑浊,杂色不净,以珠着中,皆清净一色;般若亦如是,人有种种烦恼、邪见、戏论,扰心浑浊,得般若则清净一色。

如如意珠有无量功德,般若功德亦如是。

今当别相说般若功德:

是如意珠,但能除恶鬼,不能坏魔天;般若则能除二事。

珠能治身病;般若能治身、心病。

珠能治人、神所治病;般若能治一切天龙、鬼神所不能治病。

珠能治世世曾所治病;般若能治无始世界来未曾所治病。

如是等种种差别。

珠能照所住处夜闇;般若能照一切烦恼相应无明黑闇,及不共无明,一切法中不了痴黑闇。

珠但能破所住处热,不能破余处热;般若力,乃至无量世界劫尽大火,一吹能灭,何况一处热!

珠但能除形质火、日之热;般若能除三毒心热。

珠能除风雨、寒雪;般若能除十方无量世界众生不信、不恭敬、懈怠心等寒。

珠能却外毒螫,不能除四大毒蛇;般若能毕竟除此二种毒。

珠不能治邪见毒;般若能除。

珠能治肉眼;般若能治慧眼。

珠能治近见眼;般若能治远见眼。

珠能治肉眼,肉眼不作珠;般若能治慧眼,慧眼即作般若。

珠能治肉眼,后病复发;般若治慧眼,毕竟清净。

珠能治癞疮恶肿;般若能治身癞、心癞。

问曰:

四种病中,摄一切病,何以故别说「眼痛」、「癞病」等?

曰:

眼是身中第一,所用最贵,是故别说。

诸病中癞病最重,宿命罪因缘故难治,是故更说。

珠能令水随所裹色;般若能随顺心数善法。

珠不能转人心;般若能转一切众生心性所乐所欲。

珠能令所著处浊水清,非一切水;般若力能令六觉浊心实时清净;又于诸龙王、鬼神王、人王等贪恚浊心,能令清净。

能使所著凾箧、房舍有威德;般若力能度十方无量世界阿僧祇众生,令有威德。

珠功德力入函箧,凾箧不能与人随意功德;舍利得般若熏修故,有人供养,必还得般若而得成佛。

是凾箧,凡夫之人所贵;舍利,凡夫、圣人所贵。

凾箧,世间受乐人所贵;舍利,出世间、世间受乐人所贵。

般若是如意宝珠,凾箧是舍利,舍利中虽无般若,般若所熏故得供养。

复次,诸圣法中,般若第一,无可譬喻,以世间人贵是宝珠故,以珠为喻。

人见如意宝珠,所愿皆得;若见珠所住处,亦得少愿。行者亦如是,得是般若波罗蜜义,即入佛道;若见般若所住舍利供养故,得今世、后世无量福乐,久必得道。

如是总相、别相,应当知。

问曰:

般若若有如是功德者,何以故说「舍利是五波罗蜜乃至一切种智所住处故得供养」?

答曰:

已说,一切诸法,般若波罗蜜为首、为明导;譬如王来必有将从,但举其主名,余者已尽得。

赞般若波罗蜜,是义先已说。

【经】

「复次,世尊!有二种法相:有为诸法相,无为诸法相。

「云何名有为诸法相?所谓内空中智能,乃至无法有法空中智能,四念处中智慧,乃至八圣道分中智能,佛十力、四无所畏、四无碍智、十八不共法中智能,善法中不善法中、有漏法中无漏法中、世间法中出世间法中智能,是名有为诸法法相。

「云何名无为诸法法相?若法无生无灭、无住无异、无垢无净、无增无减诸法自性。云何名诸法自性?诸法无所有性,是诸法自性,是名无为诸法相。」

尔时,佛告释提桓因:「如是!如是!憍尸迦!过去诸佛,因是般若波罗蜜,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过去诸佛弟子,亦因般若波罗蜜,得须陀洹道,乃至阿罗汉、辟支佛道,未来、现在世十方无量阿僧祇诸佛,因是般若波罗蜜,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未来、现在诸佛弟子,亦因般若波罗蜜,得须陀洹道,乃至辟支佛道。

「何以故?般若波罗蜜中广说三乘义,以无相法故,无生无灭法故,无垢无净法故,无作无起、不入不出、不增不损、不取不舍法故。以俗法故,非以第一义。

「何以故?是般若波罗蜜,非此非彼,非高非下,非等非不等,非相非无相,非世间非出世间,非有漏非无漏,非有为非无为,非善非不善,非过去非未来非现在。

「何以故?憍尸迦!般若波罗蜜,不取声闻、辟支佛法,亦不舍凡夫法。」

释提桓因白佛言:「世尊!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知一切众生心,亦不得众生,乃至知者、见者亦不得。是菩萨不得色,不得受、想、行、识,不得眼乃至意,不得色乃至法,不得眼触因缘生受乃至意触因缘生受,不得四念处乃至十八不共法,不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不得诸佛法,不得佛。何以故?般若波罗蜜,不为得法故出。何以故?般若波罗蜜,性无所有不可得,所用法不可得,处亦不可得!」

佛告释提桓因:「如是!如是!憍尸迦!如汝所说!菩萨摩诃萨,长夜行般若波罗蜜,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不可得,何况菩萨及菩萨法!」

尔时,释提桓因白佛言:「世尊!菩萨摩诃萨但行般若波罗蜜,不行余波罗蜜耶?」

佛告释提桓因言:「憍尸迦!菩萨尽行六波罗蜜法,以无所得故。行檀波罗蜜,不得施者,不得受者,不得财物;行尸罗波罗蜜,不得戒,不得持戒人,不得破戒人;乃至行般若波罗蜜,不得智能,不得智能人,不得无智能人。

「憍尸迦!菩萨摩诃萨行布施时,般若波罗蜜为作明导,能具足檀波罗蜜;菩萨摩诃萨行持戒时,般若波罗蜜为作明导,能具足尸罗波罗蜜;菩萨摩诃萨行忍辱时,般若波罗蜜为作明导,能具足羼提波罗蜜;菩萨摩诃萨行精进时,般若波罗蜜为作明导,能具足毘梨耶波罗蜜;菩萨摩诃萨行禅时,般若波罗蜜为作明导,能具足禅波罗蜜;菩萨摩诃萨观诸法时,般若波罗蜜为作明导,能具足般若波罗蜜。

「一切法以无所得故,所谓色乃至一切种智。憍尸迦!譬如阎浮提诸树,种种叶、种种华、种种果、种种色,其荫无差别;诸波罗蜜入般若波罗蜜中,至萨婆若,无差别亦如是,以无所得故。」

释提桓因白佛言:「世尊!般若波罗蜜,大功德成就!世尊!般若波罗蜜,一切功德成就!世尊!般若波罗蜜,无量功德成就!无边功德成就!无等功德成就!」

「世尊!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书是般若波罗蜜经卷,恭敬、供养、尊重、赞叹,华香乃至幡盖,如般若波罗蜜所说正忆念;复有善男子、善女人,书般若波罗蜜经卷与他人,其福何所为多?」

佛告释提桓因:「憍尸迦!我还问汝,随汝意报我。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供养诸佛舍利,恭敬、尊重、赞叹,华香乃至幡盖;若复有人分舍利如芥子许与他人,令供养,恭敬、尊重、赞叹,华香乃至幡盖,其福何所为多?」

释提桓因白佛言:「世尊!如我从佛闻法中义,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自供养舍利,乃至幡盖;若复有人分舍利如芥子许,与他人令供养,其福甚多!世尊!佛见是福,利众生故,入金三昧中,碎金身作末舍利。何以故?有人佛灭度后,供养佛舍利,乃至如芥子许,其福报无边,乃至苦尽故。」

佛告释提桓因:「如是!如是!憍尸迦!若善男子、善女人,书般若波罗蜜经卷,供养、恭敬,华香乃至幡盖;若复有人书般若波罗蜜经卷,与他人令学,是善男子、善女人其福甚多!」

「复次,憍尸迦!善男子、善女人,如般若波罗蜜中义,为他人说,开示分别令易解,是善男子、善女人胜于前善男子、善女人功德。所从闻般若波罗蜜,当视其人如佛,亦如高胜梵行人。何以故?当知般若波罗蜜即是佛,般若波罗蜜不异佛,佛不异般若波罗蜜。

「过去、未来、现在诸佛,皆从般若波罗蜜中学,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及高胜梵行人,高胜梵行人者,所谓阿鞞跋致菩萨摩诃萨,亦学是般若波罗蜜,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声闻人亦学是般若波罗蜜,得阿罗汉道;求辟支佛道人亦学是般若波罗蜜,得辟支佛道;菩萨亦学是般若波罗蜜,得入菩萨位。

「以是故,憍尸迦!善男子、善女人欲供养现在诸佛,恭敬、尊重、赞叹,华香乃至幡盖,当供养般若波罗蜜!

「我见是利益,初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时,作如是念:『谁有可供养恭敬、尊重赞叹依止住者?』憍尸迦!我一切世间中,若天、若魔、若梵、若沙门、婆罗门中,不见与我等者,何况有胜者!我自思念:『我所得法,自致作佛;我供养是法,恭敬、尊重、赞叹,当依止住,依是法。何等是法?所谓般若波罗蜜。』憍尸迦!我自供养是般若波罗蜜,恭敬、尊重、赞叹已,依止住;何况善男子、善女人欲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而不供养般若波罗蜜,恭敬、尊重、赞叹,华香、璎珞乃至幡盖?何以故?般若波罗蜜中生诸菩萨摩诃萨,诸菩萨摩诃萨中生诸佛。

「以是故,憍尸迦!善男子、善女人若求佛道、若求辟支佛道、若求声闻道,皆应供养般若波罗蜜,恭敬、尊重、赞叹,华香乃至幡盖。」

【论】

问曰:

何因缘故说是有为法、无为法相?

答曰:

帝释赞叹般若波罗蜜摄一切法,此中欲说因缘。

有为法相,所谓十八空,三十七品乃至十八不共法;略说善、不善等,乃至世间、出世间,是名有为法相。何以故?是作相,先无今有、已有还无故。

与上相违,即是无为法相。

是二法,皆般若波罗蜜中摄。

有为善法是行处,无为法是依止处;余无记、不善法,以舍离故不说。此是新发意菩萨所学。

若得般若波罗蜜方便力,应无生忍,则不爱行法、不憎舍法,不离有为法而有无为法,是故不依止涅盘。

是以经中说:「般若波罗蜜中,广说三乘,用无相法故,无生无灭等。以世谛故作是说,非第一义谛。」

萨行是诸法实相,虽能观一切众生心,亦不得众生;虽能行一切法,亦不得一切法。何以故?以得无所得般若波罗蜜故。

可其所叹:「菩萨常习是行,乃至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不可得,何况余法!」

帝释意念:「若般若是究竟法者,行人但行般若波罗蜜,何用余法?」

佛答:「菩萨行六波罗蜜,以般若波罗蜜,用无所得法和合故,此即是行般若波罗蜜。」若但行般若,不行五法,则功德不具足,不美不妙。

譬如愚人不识饮食种具,闻盐是众味主,便纯食盐,失味致患。行者亦如是,欲除着心故,但行般若,反堕邪见,不能增进善法;若与五波罗蜜和合,则功德具足,义味调适。虽众行和合,般若为主。

若布施等诸法离般若波罗蜜,则有种种差别;至般若波罗蜜中,皆一相无有差别。譬如阎浮提阿那婆达多池,四大河流,一大河有五百小川归之,俱入大海,则失其本名,合为一味无有别异。又如树木,枝叶华果,众色别异,荫则无别。

问曰:

荫亦有差别,树大则荫大,枝叶华果大小种种异形,云何无差别?

答曰:

蔽光故影现,无光之处即名为荫,荫不以大小异形为义。

问曰:

行般若波罗蜜,受、诵乃至正忆念,此事为难;书持般若经卷与他人,为易,功德尚不应等,云何言「胜」?

答曰:

独行读、诵、正忆念虽难,或以我心故功德小;以经卷与他者,有大悲心,作佛道因缘,无吾我故,功德为大。如佛问帝释:「若人自供养舍利,复有人以舍利与他令供养,其福何所为多?」答曰:「与他人令供养得福多」,以无吾我、慈悲心与故。

佛虽不用福德,见有如是大利益众生故,是以入金三昧,自碎其身。

问曰:

若福德在心,佛何用碎身如芥子,令人供养?

答曰:

信净心从二因缘生:一者、内正忆念,二者、外有良福田。

譬如有好谷子,田又良美,所收必多;是故心虽好,必因舍利,然后得大果报。

佛既可其言,复更自说:「有人书写经卷与人,复有人于大众中广解其义,其福胜前;视是人如佛,若次佛。」

如佛、若次佛,义如先说。

佛以二种因缘,证般若波罗蜜为胜:一者、三世圣人从中学,成圣道;二者、我以此法故,得成无上圣,我今还师仰此法。

「法」者,诸法实相,所谓般若波罗蜜。

「憍尸迦!我更无所求,而犹推尊般若供养,何况善男子不以种种供具,供养般若波罗蜜!」

此中说因缘:「般若是菩萨根本因缘,菩萨是诸佛根本因缘,诸佛是一切世间大利益安乐因缘。是故声闻、辟支佛人,欲疾安隐入三解脱门者,犹尚供养般若波罗蜜,何况菩萨!」

供养具者,所谓以一心听受乃至正忆念,及以华香乃至幡盖。

大智度论卷第五十九

 

Arrow-L-30x60.jpg   Arrow-U-30x60.jpg   Arrow-R-30x60.jpg

HOME | 中文主頁 | 經典 | ENGLISH | SUTRA | CHỬ VIỆT | KINH ĐIỂN | GALLERY | CONTACTS ]

google-site-verification=Iz-GZ95MYH-GJvh3OcJbtL1jFXP5nYmuItnb9Q24Bk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