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uddha Mountain  Phật Sơn   

Calgary Alberta Canada

 

HOME | 中文主頁 | 經典 | ENGLISH | SUTRA | CHỬ VIỆT | KINH ĐIỂN | GALLERY | CONTACTS ]

 

主页

相片

经典

大藏经

咒典

联络

 

大智度论100

卷第一

卷第二

卷第三

卷第四

卷第五

卷第六

卷第七  

卷第八  

卷第九  

卷第十  

卷第十一  

卷第十二  

卷第十三  

卷第十四  

卷第十五  

卷第十六  

卷第十七  

卷第十八  

卷第十九  

卷第二十  

卷第二十一

卷第二十二

卷第二十三

卷第二十四

卷第二十五

卷第二十六

卷第二十七

卷第二十八

卷第二十九

卷第三十

卷第三十一

卷第三十二

卷第三十三

卷第三十四

卷第三十五

卷第三十六

卷第三十七

卷第三十八

卷第三十九

卷第四十

卷第四十一

卷第四十二

卷第四十三

卷第四十四

卷第四十五

卷第四十六

卷第四十七

卷第四十八

卷第四十九

卷第五十

卷第五十一

卷第五十二

卷第五十三

卷第五十四

卷第五十五

卷第五十六

卷第五十七

卷第五十八

卷第五十九

卷第六十

卷第六十一

卷第六十二

卷第六十三

卷第六十四

卷第六十五

卷第六十六

卷第六十七

卷第六十八

卷第六十九

卷第七十

卷第七十一

卷第七十二

卷第七十三

卷第七十四

卷第七十五

卷第七十六

卷第七十七

卷第七十八

卷第七十九

卷第八十

卷第八十一

卷第八十二

卷第八十三

卷第八十四

卷第八十五

卷第八十六

卷第八十七

卷第八十八

卷第八十九

卷第九十

卷第九十一

卷第九十二

卷第九十三

卷第九十四

卷第九十五

卷第九十六

卷第九十七

卷第九十八

卷第九十九

卷第一百

 

No. 1509 [cf. No. 223] 卷第二十五

大智度论释初品中四无畏义第四十(卷二十五)

圣者龙树造

后秦龟兹国三藏鸠摩罗什译

四无所畏者。

佛作诚言:「我是一切正智人。」

有沙门、婆罗门,若天、若魔、若梵、若复余众,如实言:「是法不知。」

「乃至不见是微畏相;以是故,我得安隐,得无所畏,安住圣主处,如牛王,在大众中师子吼,能转梵轮;诸沙门、婆罗门,若天、若魔、若梵、若复余众,实不能转。」一无畏也。

佛作诚言:「我一切漏尽。」

若有沙门、婆罗门,若天,若魔、若梵、若复余众,如实言:「是漏不尽。」

「乃至不见是微畏相;以是故,我得安隐,得无所畏,安住圣主处,如牛王,在大众中师子吼,能转梵轮;诸沙门、婆罗门,若天、若魔、若梵、若复余众,实不能转。」二无畏也。

作诚言:「我说障法。」

若有沙门、婆罗门,若天、若魔、若梵、若复余众,如实言:「受是障法,不障道。」

「乃至不见是微畏相,以是故,我得安隐,得无所畏,安住圣主处,如牛王,在大众中师子吼,能转梵轮;诸沙门、婆罗门,若天、若魔、若梵、若复余众,实不能转。」三无畏也。

作诚言:「我所说圣道,能出世间,随是道,能尽诸苦。」

若有沙门、婆罗门,若天、若魔、若梵、若复余众,如实言:「行是道,不能出世间,不能尽苦。」

「乃至不见是微畏相;以是故,我得安隐,得无所畏,安住圣主处,如牛王,在大众中师子吼,能转梵轮;诸沙门、婆罗门,若天、若魔、若梵、若复余众,实不能转。」四无畏也。

问曰:

以何事故,说「四无所畏」?

答曰:

有人言:「佛自称一切智、一切见;世间一切经书、技术、智巧、方便,甚多无量,若一切众生共知一切事犹尚难,况佛一人而有一切智?」或有是事、有是难,佛将无有畏?而欲断是疑妄、断是难故,佛说四无所畏。

复次,若佛未出,世间外道等种种因缘,欺诳求道、求福人。或食种种果,或食种种菜,或食种种草根,或食牛屎,或日一食稊稗,或二日、或十日、一月、二月一食,或噏风、饮水,或食水衣,如是等种种食;或衣树皮、树叶、草衣、鹿皮,或衣板木;或在地卧,或卧杵上、枝上、灰上、棘上;或寒时入水,或热时五热自炙;或入水死,入火死,投岩死,断食死。如是等种种苦行法中,求天上,求涅盘,亦教弟子令不舍是法;如是引致少智众生,以得供养。

譬如萤火虫,日未出时,少多能照;若日出时,千光明照,月及众星皆无有明,岂况萤火?若佛未出世,诸外道辈小明照世得供养;佛出世时,以大智光明,灭诸外道及其弟子,皆不复得供养。以失供养利故,便妄语谤佛及佛弟子。如《孙陀利经》中说,自杀孙陀利而谤佛,语众人言:「世间弊人尚不为是,是人世间礼法尚不能知,何况涅盘!」

佛欲灭如是等诽谤故,自说实功德四无所畏,言:

「我独是一切智人,无有能如实言『佛不能知』,我不畏是事。」

「我独一切诸漏及习尽,无有能如实言『佛漏未尽』,我不畏是事。

「我说遮涅盘道法,无有能如实言『是法不能遮涅盘』,佛不畏是事。

「佛说苦尽道达到涅盘,无有能如实言『是道不能到涅盘』,佛不畏是事。」

略说是四无所畏体:一者、正知一切法,二者、尽一切漏及习,三者、说一切障道法,四者、说尽苦道。是四法中,若有如实言「不能尽遍知」,佛不畏是事。何以故?正遍知了了故。

初二无畏,为自功德具足故;后二无畏,为具足利益众生故。

次,初、第三、第四无畏中说智;第二无畏中说断;智、断具足故,所为事毕。

问曰:

十力皆名智,四无所畏亦是智,有何等异?

答曰:

广说佛诸功德是力;略说是无畏。

复次,能有所作是力;无所疑难是无畏。

智能集故名力;散诸无明故名无畏。

集诸善法故名力;灭诸不善法故名无畏。

自有智能故名力;无能坏者故名无畏。

智能猛健是力;堪受问难是无畏。

集诸智能是名力;智能外用是无畏。

譬如转轮圣王七宝成就是力;得是七宝已,周四天下无不降伏,是名无畏。

又如良医,善知药方是名力;合和诸药与人,是名无畏。

自利益是名力;利益他是无畏。

自除烦恼是名力;除他烦恼是无畏。

无能沮坏是名力;不难、不退是无畏。

自成己善是名力;能成他善是无畏。

巧便智是名力;用巧智是无畏。

一切智、一切种智是名力;一切智、一切种智显发是无畏。

十八不共法是名力;十八不共法显发于外是无畏。

遍通达法性是名力;若有种种问难,不复思惟,实时能答是无畏。

佛眼是名力;佛眼见已,可度者为说法是无畏。

得三无碍智是名力;得应辩无碍是无畏。

无碍智是名力;乐说无碍智是无畏。

一切智自在是名力;种种譬喻、种种因缘、庄严语言说法是无畏。

破魔众是名力;破诸外道论议师是无畏。

如是等种种因缘,分别力、无畏。

问曰:

何等名「无所畏」?

答曰:

得无所疑,无所忌难,智能不却不没,衣毛不竖,在在法中,如说即作,是无畏。

问曰:

云何当知佛无所畏?

答曰:

若有所畏,不能将御大众。

能摄、能舍,能苦切治、或软语教。如佛一时驱遣舍利弗、目连等,还复怜愍心受。

有所忌难者,诸论议师辈,住憍慢山顶,以外智能心狂醉,皆言天下唯有我一人,更无余人;自于经书决定知故,破他经书、论议;以恶口訾毁,如狂象无所护惜。如是狂人:庵跋咤、长爪、萨遮祇尼揵、蜫卢坻等诸大论议师皆降伏,若有所畏,则不能尔。

憍陈如等五出家人,沤楼频螺迦叶等千结发仙人,舍利弗、目揵连、摩诃迦叶等,于佛法中出家,及百千释子;并诸阎浮提大王:波斯尼示王、频婆娑罗王、旃陀波殊提王、优填王、弗迦罗婆利王、梵摩达王等,皆为弟子。

诸在家婆罗门,皆度一切世间智能,为大国王所师仰:梵摩喻、弗迦罗婆利、鸠罗檀陀等,皆为弟子。有得初道,有得第二、第三、第四道。

诸大鬼神:阿罗婆迦、鞞沙迦等;诸大龙王:阿波罗罗、伊罗钵多罗等;鸯群梨摩罗诸恶人等,皆降化归伏。

若有所畏,不能独在树下师子座处坐;欲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时,魔王军众,化作师子、虎、狼、熊、罴之首,或一眼、或多眼,或一耳、或多耳,担山、吐火,四边围遶;佛以手指按地,眴息之顷,即皆消灭。

诸天、阿修罗、鞞摩质帝隶、释提婆那民、梵天王等,引导其心,皆为弟子。

若有所畏,不能在此大众中说法;以无所畏故,能为如是诸天、鬼神大众中说法,故名无所畏。

复次,佛于一切众生最尊、最上,尽到一切法彼岸,得大名闻故,自说无所畏。

次,且置是佛功德;佛一切世间功德亦无能及者,所畏法一切已拔根本故。

所畏法者:弊家生、弊生处、恶色、无威仪、麁恶语等。

弊家生者,如首陀罗,所谓担死人,除粪,养鸡猪、捕猎、屠杀、酤酒、兵伍等卑贱小家;若在大众中,则多怖畏。

佛从本已来,常生转轮圣王种中,所谓顶生王,快见王,娑竭王,摩诃提婆王,如是等名日王种家中生,亦以是故无所畏。

弊生处者,安陀罗,舍婆罗(裸国也),兜呿罗(小月氏),修利,安息,大秦国等;在此边国中生;若在大众中,则多怖畏。

佛在迦毘罗婆中国生,故无所畏。

恶色者,有人身色枯干羸瘦,人不喜见;若在大众,则亦有畏。

佛金色光润,如火照赤金山,有如是色故无所畏。

无威仪者,进止行步坐起,无有人仪,则有怖畏。

佛无是事。

麁恶语者,有人恶音声,蹇吃重语,无有次第,人所不喜,则多怖畏。

佛无是畏,所以者何?佛语真实柔软,次第易了,不疾不迟,不少不多,不没不垢,不调戏,胜于迦陵毘伽鸟音;辞义分明,不中伤物。离欲故无染,灭瞋故无碍,除愚故易解,法喜增长故可爱,遮罪故安隐,随他心、随解脱,义深语妙,有因缘故言有理,譬喻故善显示,事讫故善会事,观种种众生心故杂说,久久皆入涅盘故一味。如是等种种无量庄严语故,佛于语中无所畏。

但以如是等世间法,尚无所畏,何况出世间法!以是故说佛有四无所畏。

问曰:

佛十力中有无所畏不?若有无所畏,不应但言四;若有所畏,云何言无畏成就?

答曰:

智在十处,名为佛成就十力;如一人知十事,随事受名。

是十力四处出用,是无所畏:

是处不是处力、漏尽力,即是初、二无畏;八力虽广说,是第三、第四无畏。

以是故,十力中虽有无畏,别说亦无失。

正遍知者,知一切法不颠倒,正、不邪,如余过去诸佛,是名三藐三佛陀。如佛告阿难:「一切世间天及人所不能知,佛能遍知故,名三藐三佛陀。」

有人言:「是法不知。」

问曰:

是何人?

答曰:

是中佛说:「若沙门、婆罗门,若天、若魔、若梵,乃至欲与佛论者。」

论何等法?

有人言:「佛所不说外诸经书,弊迦兰那、僧佉、韦陀等十八种大经书。」

有人言:「须弥山斤两,大地深浅,一切草木头数。」

有人言:「是常无常、有边无边十四难,佛不能答。」

有人言:「是法色法、无色法,可见、不可见,有对、无对,有漏、无漏,有为、无为等;佛但知一种道事因缘,是异法种种因缘,佛或不悉知。」

「沙门」者,说出家人;「婆罗门」者,说在家有智人;「天」者,说地天、虚空天;魔者,说六欲天;「梵」者,说梵天王为首,及一切色界;「余」者,除此更有余人。

「如实」者,若以现事,若以因缘难。

「乃至不见是微畏相」者,「相」名因缘;我不见小小因缘,如法能来破我者。

以不见故,至诚言「安立阿梨沙(秦言圣主)住处」。

佛至诚言:「我一切漏尽。」若有人言「是漏不尽」者,无有畏也。

何等是漏?

漏名三漏:欲漏,有漏,无明漏。

复次,漏名六情中出,垢心相应心数法。

复次,如《一切漏障经》中,分别说七漏。

障道法,名诸有漏业,及一切烦恼,恶道报障;为世间故布施、持戒,修十善道,受诸味禅;略说若能障涅盘,若善、若不善、若无记,是名障道法。

有人言:「道名二法:圣定、圣慧;是二事等,达到涅盘。」

有人言:「三聚道:无漏戒定慧。」

人言:「四法,所谓四圣谛。」

有人言:「出世间五根。」

有言:「六出性。」

有言:「七觉意。」

有言:「八圣道,达到涅盘。」

论议师等言:「一切无漏道,达到涅盘。」

是中若有沙门、婆罗门等来,如实言「是事不尔」,乃至不见微畏相;以不见故,至诚言「安立阿梨沙住处」。

问曰:

何以故佛至诚言「安立阿梨沙住处」?

答曰:

自功德具足,亦令众生得安乐利益。

若佛自得安乐住处,不能利益众生,不名「阿梨沙住处」;若但利益众生,不自具足功德,亦不名「阿梨沙住处」;若自有功德亦利益众生,以是故至诚言「我安立阿梨沙住处」。

复次,佛自灭恶、亦灭众生恶——灭二恶故,第一清净、妙说法故,安立阿梨沙住处。

复次,四圣谛,三转十二行,能转、能分别、显示、敷演故,至诚言我安立阿梨沙住处。

复次,一切疑悔、邪见能除却故,一切甚深问难悉能解释故,名安立阿梨沙住处(「阿梨沙」:第一、最上、极高、不退、不却、不没、具足功德,无所减,是名「阿梨沙住处」)

如是等因缘功德力故,至诚言「我安立阿梨沙住处」。

「众中师子吼」者,「众」名八众:沙门众,婆罗门众,剎利众,天众,四天王众,三十三天众,魔众,梵众;众生于此八众,悕望智能,是故经中但说是八众。此中佛师子吼,亦在一切众中。以是故,此经中言「若复余众」。何以故?闻佛音声者,尽皆是众。

复次,有人言:「佛独屏处说法。」以是故说在众中作是至诚言:「我有十力、四无所畏。」是名「众中师子吼」。

复次,佛示:我是至诚言:「我为一切世间师,一切智人;诸有疑、不信者悉来,我当解释。」以是故言「众中师子吼」。

「师子吼」者,如师子王,清净种中生,深山大谷中住,方颊大骨,身肉肥满,头大眼长,光泽明净,眉高而广,牙利白净,口鼻方大,厚实坚满,齿密齐利,吐赤白舌,双耳高上,髦发光润,上身广大,肤肉坚着,修脊细腰,其腹不现,长尾利爪,其足安立,巨身大力。从住处出,偃脊频伸,以口扣地,现大威势;食不过时,显晨朝相;表师子王力,以威麞鹿、熊罴,虎豹、野猪之属,觉诸久睡,降伏高强有力势者,自开行路而大哮吼。如是吼时,其有闻者,或喜、或怖;穴处者隐缩,水居者深入,山藏者潜伏,厩象振锁狂逸而去,鸟飞空中高翔远逝。

佛师子亦如是,从六波罗蜜、古四圣种大姓中生,寂灭大山深浚禅定谷中住,得一切种智头,集诸善根颊,无漏正见修目光泽,定慧等行高广眉,四无所畏牙白利,无碍解脱具足口,四正懃坚满颐,三十七品齿密齐利,修不净观吐赤白舌,念慧耳高上,十八不共法髦发光润鲜白,三解脱门上身肉坚着,三示现修脊,明行具足腹不现,忍辱腰纤细,远离行尾长,四如意足安立,无学五根爪利,十种力势无量,无漏法众具足身;诸佛三昧王等住处出,四无碍智频申诸法地中,着无碍解脱口。

依是十力广度众生时不过,示一切世间天及人晨朝相;显诸法王德,威诸外道论议师党邪见之属;觉诸众生四谛中睡,降伏吾我着五众者憍慢力,开异学论议诸邪见道。行邪者怖畏,信正者欢喜,钝者令利;安慰弟子,破坏外道;长寿诸天久受天乐,则知无常。

如是众生闻四谛师子吼,皆生厌心,厌心故得离,得离故入涅盘,是名「众中如师子吼」。

复次,佛师子吼及师子吼有差别:

师子吼者,众兽惊怖,若死、若近死苦;佛师子吼,得免死畏。

师子吼怖,世世死苦;佛师子吼但今世死,更无后苦。

师子吼者,其声麁恶,物不喜闻,生死怖畏;佛师子吼其声柔软,闻者无厌心,皆深乐,普遍远闻,能与二种乐:生天乐、涅盘乐。

是为差别。

问曰:

佛师子吼亦令闻者生怖,与师子吼有何等异?

曰:

闻佛师子吼,当时小怖,后大利益。

着吾我心者,渴爱世间乐人,常颠倒所缚,邪见心者生怖畏。如《经》中言:佛说四谛,乃至上诸天悉皆怖畏,作是念:「我等无常相,苦相,无我相,空相。何以故?为颠倒心故,着常、乐相。」

是为差别。

复次,闻师子吼者,除离欲人,余者皆怖畏;佛师子吼,求涅盘、离欲人皆怖。

师子吼者,善人、不善人皆怖;佛师子吼者,但善人怖。

复次,师子吼一切时怖畏;佛师子吼虽小怖畏众生,示世间恶罪,令不乐世间生,观涅盘功德利益,能除世间种种怖畏,闭恶趣,开善道,能令人到涅盘城。

复次,二十事故,佛语名师子吼,所谓依止十力故,不缩故,不展故,梵音故,未曾有故,能引大众故,恶魔惊怖故,扰乱魔民故,诸天欢喜故,得出魔网故,断魔缚故,破魔钩故,过魔界故,自法增长故,减损他法故,果报不诳故,说法不空故,凡夫人入圣道故,入圣道者得具足漏尽故,随所应得三乘故。以是故,佛语名师子吼。

是名师子吼总相、别相义。

「转梵轮」者,清净故名「梵」;佛智能及智能相应法,是名「轮」;佛之所说,受者随法行,是名「转」。

是轮以具足四念处为毂,五根、五力为辐,四如意足为坚牢辋,而正懃为密合轮,三解脱为榍,禅定、智能为调适,无漏戒为涂轮香,七觉意为杂华璎珞,正见为随右转轮,信心清净为可爱喜,正精进为疾去,无畏师子吼为妙声。能怖魔轮,破十二因缘节解轮,坏生死轮,离烦恼轮,断业轮,障世间轮,破苦轮;能令行者欢喜,天人敬慕。

是轮无能转者,是轮持佛法,以是故名「转梵轮」。

复次,佛转法轮,如转轮圣王转宝轮。

问曰:

佛与转轮圣王有何相似?

答曰:

如王清净不杂种中生,随姓家业成就,众相庄严身;王德具足,能转宝轮,香汤灌顶,受王位于四天下之首;坏除一切贼法,令无敢违。宝藏丰溢,军容七宝以为校饰,以四摄法摄取众生,善用王法,委任贵姓。主兵大臣以治国政,妙上珍宝乐以布施;有所知念,终始无异。

佛法王亦如是:释迦牟尼、然灯、宝华等佛,诸佛清净姓中生,先佛威仪行业,具足三十二相以自庄严;圣主威德备具,转真法轮,智能甘露味灌智首,于三界中尊,破坏一切烦恼贼,学、无学众欢喜,所结禁戒无敢违者。无量法宝藏具足,七觉分宝庄严,八万四千法聚军,出世间四摄法以摄众生,知方便说四圣谛法为法王仪;舍利弗、弥勒等大将,善治佛国法,诸无漏根、力、觉,种种妙宝乐以布施;深求一切众生善事为所念坚固,是为相似。

复次,佛于转轮圣王有殊胜:

转轮圣王不离诸烦恼,佛已永离诸烦恼;转轮圣王没在老死泥,佛已出离;转圣王为恩爱仆,佛已过出;转轮圣王行生死险道中,佛已过度;转轮圣王在愚痴闇中,佛住第一光明中;转轮圣王极自在四天下,佛自在无量无边世界;转轮圣王财宝自在,佛心宝自在;转轮圣王渴乐天乐,佛乃至有顶乐已离;转轮圣王从他求乐,佛自心生乐。

以是故,佛于转轮圣王为最殊胜。

复次,转轮圣王手转宝轮,空中无碍;佛转法轮,一切世间天及人中无碍、无遮。其见宝轮者,众毒皆灭;遇佛法轮,一切烦恼毒皆灭。

见宝轮者,诸灾恶害皆灭;遇佛法轮,一切邪见、疑、悔灾害皆悉消灭。

王以是轮治四天下;佛以法轮治一切世间天及人,令得法自在。

是为相似。

复次,法轮于宝轮大有殊胜:

宝轮,欺诳;法轮,坚实。

宝轮,长三毒火;法轮,灭三毒火。

宝轮,有漏;法轮,无漏。

宝轮,乐五欲乐;法轮,乐法乐。

宝轮,结使处;法轮,非结使处。

宝轮,有量处行;法轮,无量国行。

宝轮,以一心清净布施故世世可得;法轮,无量阿僧祇劫集一切善业因缘及智能故得。

宝轮,王死后更不转;佛灭度后,法轮犹转。

宝轮,在一人;法轮,在一切可度者。

复次,「梵」名广,佛转法轮十方无不遍故名广。

复次,四梵行心说故名「梵轮」。

复次,佛初得道时,梵天王请转法轮,故名「梵轮」。

复次,佛在波罗柰转法轮,阿若憍陈如得道,声彻梵天,故名「梵轮」。

复次,有人贵梵天,欲令欢喜,故名「梵轮」。

以是故名「梵轮」。

问曰:

佛或时名「法轮」,或时名「梵轮」,有何等异?

曰:

说梵轮、法轮无异。

复次,有人言:「说梵轮者,现四无量心;说法轮者,示四谛法。」

复次,梵轮因四无量心得道,是名「梵轮」;依余法得道,是名「法轮」。

梵轮示四禅;法轮示三十七品。

梵轮示修禅定圣道;法轮示修智能圣道。

如是等分别梵轮、法轮差别。

问曰:

法是无畏性?

答曰:

佛初得道时,得一切佛法,十力、四无所畏等。此中未来世得四无所畏智相应法,名无所畏。如布施时,心中思相应舍法生;又如四无量心相应名慈法门。

问曰:

是四无所畏中有何次第?

答曰:

初无畏中,示人知一切法,知一切法故我漏尽,漏尽故知障漏尽法,断是障法故说道。

复次,初无畏如示药师一切药草,第二示一切病灭,第三知禁忌,第四示所应食。

复次,初无畏中说一切种智,第二无畏中说无一切烦恼习,第三无畏中说法无谬失,第四无畏中所说事办得至涅盘。

问曰:

如般若波罗蜜中说:「五众,乃至十力、四无所畏、十八不共法皆空」,今云何分别说其相?

答曰:

佛法中不可得空,于诸法无所碍。因是不可得空,说一切佛法,十二部经。譬如虚空无所有,而一切物皆依以长成。

复次,是十力、四无所畏,不以取相着心分别故,但为度众生,知众生从是因缘得解脱。譬如药草,但为差病,不为求药草相。如《中论》中说:

「若信诸法空, 是则顺于理;
若不信法空, 一切皆违失。
若以无是空, 无所应造作,
未作已有业, 不作有作者。
如是诸法相, 谁能思量者?
唯有净直心, 所说无依止,
离于有无见, 心自然内灭。」

问曰:

声闻法说十力、四无所畏如是,摩诃衍分别十力、四无所畏复云何?

答曰:

是十力、四无所畏中,尽知、遍知,是摩诃衍中说十力、四无所畏。

问曰:

声闻法中亦说尽知、遍知,云何言摩诃衍中说尽知、遍知?

答曰:

诸论议师说佛尽知、遍知,非佛自说;今说摩诃衍中十力、四无所畏故,佛自说我尽知、遍知。

复次,为声闻人说十力、四无所畏,合说四谛、十二因缘等诸声闻法,皆为到涅盘;今说摩诃衍中十力、四无所畏,合大悲、诸法实相不生不灭说。

问曰:

佛有十力、四无所畏,菩萨有不?

答曰:

有。

何者是?

一者、发一切智心,坚深牢固力;二者、具足大慈故,不舍一切众生力;三者、不须一切供养恭敬利故,具足大悲力;四者、信一切佛法,具足生一切佛法及心不厌故,大精进力;五者、一心惠行威仪不坏故,禅定力;六者、除二边故,随十二因缘行故,断一切邪见故,灭一切忆想分别戏论故,具足智能力;七者、成就一切众生故,受无量生死故,集诸善根无厌足故,知一切世间如梦故,不厌生死力;八者、观诸法实相故,知无吾我、无众生故,信解诸法不出不生故,无生法忍力;九者、入空、无相、无作解脱门观故,知见声闻、辟支佛解脱故,得解脱力;十者、深法自在故,知一切众生心行所趣故,具足无碍智力。

是为菩萨十力。

何等为菩萨四无所畏?

一者、一切闻持故,诸陀罗尼得故,忆念不忘故,在众说法无所畏;二者、一切法中得解脱故,一切法药分别知用故,知一切众生根故,在大众中随应说法无所畏;三者、菩萨常离一切众畏,不作是念:「十方有来难我者,我不能——不见是相。」在大众中说法无所畏;四者、恣一切人来问难者,一一皆答能断疑惑,在大众中说法无所畏。是为菩萨四无所畏。

「四无碍智」者:义无碍智、法无碍智、辞无碍智、乐说无碍智。

「义无碍智」者,用名字、言语所说事,各各诸法相。所谓坚相,此中地坚相是「义」;地名字是「法」;以言语说地是「辞」;于三种智中乐说自在,是「乐说」。于此四事中通达无滞,是名「无碍智」。湿相水,热相火,动相风;心思相,五众无常相,五受众无常、苦、空相,一切法无我相。如是等总相、别相,分别诸法亦如是——是名「义无碍智」。

「法无碍智」者,知是义名字,坚相名为地,如是等一切名字分别中无滞,是名为「法无碍智」。所以者何?离名字,义不可得,知义必由于名,以是故次义有法。

问曰:

义之与名为合耶?为离耶?若合名,说火时应烧口;若离,说火时应得水!

答曰:

亦不合,亦不离,古人假为立名以名诸法,后人因是名字识是事,如是各各有名字,是为法。

是名字及义,云何令众生得解?当以言辞分别庄严,能令人解,通达无滞,是名「辞无碍智」。

说有道理,开演无尽;亦于诸禅定中得自在无滞,是名「乐说无碍智」。第一、第四无碍智,在九地中;第二、第三无碍智,在欲界及梵天上。

二、第三无碍:世智;第一:十智,第四:九智;是无碍三种:上、中、下;上诸佛,中大菩萨,下大阿罗汉。

问曰:

力、无所畏、无碍,皆是智能。内有力,外无所畏则具足,何以复说无碍?

答曰:

力、无畏已分别。有人虽无所畏,在大众中说法而有碍,以是故,说四无碍智。得是无碍智庄严四无所畏;四无所畏庄严十力。

复次,说无所畏,或有疑者言:「云何一人于大众中得无所畏?」佛以前有十力,后有四无碍智,是故在大众中说法无所畏。

如是等,分别四无碍智。

问曰:

摩诃衍中有菩萨四无碍智不?

答曰:

有。

何者是?

「义无碍智」者,义名诸法实相,不可言说。义、名字、语言,不别异,前、后、中亦如是,是名义。不应离名字、语言别有义,三事等故名为义。

复次,一切诸法义了了知,通达无滞,是名「义无碍智」。

「法无碍智」者,法名一切义名字,为知义故。

复次,菩萨入是法无碍智中,常信法,不信人;常依法,不依非法。依法者,无非法事。何以故?是人一切诸名字及语言知自相离故。

复次,以是法无碍智分别三乘,虽分别三乘而不坏法性。所以者何?法性一相,所谓无相。

是菩萨用是语言说法,知语言空如响相,所说法示众生,令信知同法性。

所说名字、言语通达无滞,是名「法无碍智」。

「辞无碍智」者,以语言说名字义,种种庄严语言,随其所应,能令得解。所谓天语、龙、夜叉、揵闼婆、阿修罗、迦楼罗、摩睺罗伽等非人语;释、梵、四天王等世主语,人语;一语、二语、多语;略语、广语;女语、男语;过去、未来、现在语——如是等语言,能令各各得解,自语、他语,无所毁誉。所以者何?是一切法不在语中,语是非实义;若语是实义,不可以善语说不善。但为入涅盘故说令解,莫着语言!

复次,用是语言,能令众生随法义行。所以者何?言语皆入诸法实相中。

是名「辞无碍智」。

「乐说无碍智」者,菩萨于一字中能说一切字,一语中能说一切语,一法中能说一切法;于是中所说皆是法、皆是实、皆是真,皆随可度者而有所益。所谓乐修妬路者为说修妬路,乐祇夜者为说祇夜,乐弊迦兰陀者为说弊迦兰陀,乐伽陀、优陀那、阿波陀那,一筑多、阇陀、为头离、頞浮陀达摩、优波提舍,皆为说是经。

随一切众生根乐说:若好信者为说信根,好精进者为说精进根,好懃念者为说念根,好摄心者为说定根,好智能者为说慧根。如五根等,一切善根亦如是。

复次,二万一千淫欲人根,为是根故,佛说八万四千治法根,随是诸根,乐说治法次第。

菩萨乐说二万一千瞋恚人根,为是根故,佛说八万四千治法根,随是诸根。乐说治法次第。

菩萨乐说二万一千愚痴人根。为是根故。佛说八万四千治法根,随是诸根,乐说治法次第。

菩萨乐说二万一千等分人根,为是根故,佛说八万四千治法根,随是诸根,乐说治法次第。

菩萨乐说,是名「乐说无碍智」。

复次,菩萨用是无碍智,若一劫,若半劫,各各庄严说法,亦不坏诸法性相。

是菩萨或隐身不现,而为众生用一切毛孔说法,随其所应,不失本行。

菩萨智能无量,一切论议师不能穷尽,亦不能坏。是菩萨得是无碍智,转身受生时,一切五通仙人所有经书、呪术、智能、技能自然悉知,所谓四韦陀,六鸯伽呪术,知日月五星经,原梦经,地动,鬼语、鸟语、兽语,四足兽,鬼着人语,国王相占丰俭,日月五星鬪相,医药,章,算数,卜,歌舞,伎乐——如是等工巧技术诸经尽知,明达过一切人及诸外道;亦不自高,亦不恼他,知是俗事,不为涅盘。

是菩萨成就四无碍智故,色力光明殊于诸梵,诸梵恭敬爱乐尊重,心无所著;为如是等一切诸天所尊重恭敬,亦无所著,但生无常、苦、空、无我心。亦以神通发起诸天,令心渴仰而为说法,无尽无坏,断除疑悔,令住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是名摩诃衍中菩萨四无碍智力,能度众生,是名四无碍智义。

大智度论卷第二十五

 

Arrow-L-30x60.jpg   Arrow-U-30x60.jpg   Arrow-R-30x60.jpg

HOME | 中文主頁 | 經典 | ENGLISH | SUTRA | CHỬ VIỆT | KINH ĐIỂN | GALLERY | CONTACTS ]

google-site-verification=Iz-GZ95MYH-GJvh3OcJbtL1jFXP5nYmuItnb9Q24Bk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