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说海意菩萨所问淨印法门经
卷 6-10
 
佛说海意菩萨所问淨印法门经卷第六

西天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鸿胪卿传梵大师赐紫沙门臣法护等奉 诏译

复次海意。若菩萨虽生诸趣。无所希望。善护戒行。即能降蕴魔。若我见无依止善护戒行。能降烦恼魔。若以淨戒。令诸众生出离老死。自护戒行能降死魔。若起是念。我令一切毁禁众生皆悉安住圣淨戒中。自护戒行能降天魔。又复菩萨于我无所得修行忍辱能降蕴魔。于众生无所得修行忍辱能降烦恼魔。于生死无所得修行忍辱能降死魔。于涅槃无所得修行忍辱能降天魔。又复菩萨身寂静故发起精进。能越蕴魔。心寂静故发起精进。能越烦恼魔。了达无生无起故发起精进。能越死魔。于生死中未甞懈倦。成熟众生摄受正法。发起精进能越天魔。又复菩萨蕴无依止而修于定。能越蕴魔。界无依止而修于定。能越烦恼魔。处无依止而修于定。能越死魔。于馀禅支。亦悉一一迴向菩提。能越天魔。又复菩萨。能以正慧善知诸蕴。能降蕴魔。善知诸界能降烦恼魔。善知诸入能降死魔。虽善知缘生。而于实际亦不取证。能降天魔。又复菩萨解诸法空。即彼蕴魔伺不得便。意能信顺诸法无相。即烦恼魔伺不得便。知一切法无求无愿。即彼死魔伺不得便。知一切法无所造作。亦无疑惑。然于善行心不厌足。即彼天魔伺不得便。又复菩萨随观身中身念处而修。亦不与身俱起于寻求。能破蕴魔。随观受中受念处而修。亦不与受俱起于寻求。能破烦恼魔。随观心中心念处而修。亦不与心俱起于寻求。能破死魔。随观法中法念处而修。亦不与法俱起于寻求。于菩提意亦无所动。能破天魔。

复次海意。汝今当知。此如是等诸有魔业皆由我为根本。若或菩萨。于根本我而不起者。即于我无我。是中亦无少法可起。如是即以现量智知。又若菩萨。为彼无智诸众生故。被大乘铠者。菩萨应当不与自他俱时依止。故被其铠。菩萨乃自思惟。我当云何而得此铠。坚固不坏。又复惟忖我所被铠不为坏我。亦不坏众生。不坏寿者士夫养者补特伽罗意生等类。若或依止我人众生寿者补特伽罗等见。即有所着。是故我今诸所依止而悉弃捨。何依止邪。谓于蕴处界中颠倒依止。何所颠倒。以诸众生于无常中而生常想。苦生乐想。无我我想。不淨淨想。菩萨若能正知彼想。即为如应说其法要。云何正知想邪。谓若无受无取。即能正知。何以故。此若不受彼即不取。此若不取彼亦不受。若如是者。即无痴昧。能正知想。海意菩萨白佛言。世尊。想云何知。或过去耶。未来邪。现在耶。佛言。非过去未来现在。所以者何。过去想已尽。未来想未至。现在想无住。是故当知。于三世中想无所得。如是乃能正知于想。由正知想故。即能清淨菩萨一切所行之行。复能了知一切众生种种之行。海意。若菩萨不能清淨菩萨之行。即不能知众生之行。若复能知众生诸行。乃能清淨菩萨之行。如是了知众生行故。即为众生如应说法。乃能随诸众生心转。所应示现而悉能知。海意当知。或有众生贪意中行瞋。有瞋意中行贪。有痴意中行瞋。有痴意中行贪。有贪意中行痴。有瞋意中行痴。有瞋痴意中行贪。有痴贪意中行瞋。又有众生。假现于贪而取于瞋。假现于瞋而取于贪。假现于瞋而取于痴。假现于痴而取于瞋。假现于痴而取于贪。假现于贪而取于痴。假现贪瞋而取于痴。假现瞋痴而取于贪。假现痴贪而取于瞋。又有众生先贪后瞋。先瞋后贪。先瞋后痴。先痴后瞋。先痴后贪。先贪后痴。先贪瞋后痴。先瞋痴后贪。先痴贪后瞋。先痴瞋后贪。又有众生。于色起贪于声起瞋。于声起贪于色起瞋。于香起贪于味起瞋。于味起贪于香起瞋。于触起贪于法起瞋。于法起贪于触起瞋。又有众生。因离色故而得调伏。不因离声有离声故而得调伏。不因离色。有离香故而得调伏。不因离味。有离味故而得调伏。不因离香。有离触故而得调伏。不因离法。有离法故而得调伏。不因离触。又有众生。因身离故而得调伏。不因心离。因心离故而得调伏。不因身离。有亦因身离亦因心离而得调伏。有不因身离不因心离而得调伏。又有众生。因无常声而得调伏。不因苦无我寂静等声。有因苦声不因无常无我寂静之声。有因无我声不因无常苦寂静声。有因寂静声不因无常苦无我之声。又有众生。有因说法神变而得调伏。不因教诫神变。有因教诫神变而得调伏。不因说法神变。有因神境神变而得调伏。不因说法教诫神变。又有众生。因说法神变故而生信解。有因教诫神变故而得远尘。有因神境神变故而得解脱。又有众生。利根勤行钝根解脱。有钝根勤行利根解脱。有钝根勤行钝根解脱。有利根勤行利根解脱。又有众生。由因得解脱而不由缘。有由缘得解脱而不由因。有亦由因亦由缘故而得解脱。有不由因不由缘故而得解脱。又有众生。因内观过失故而得解脱。不因外观。有因外观过失而得解脱。不因内观。有亦因内观亦因外观诸过失故而得解脱。有不因内观不因外观诸过失故而得解脱。又有众生。修行于乐成证解脱不因于苦。有因于苦不因于乐。有亦因苦亦因于乐。有不因乐亦不因苦。又有众生。因警发相而得调伏。因安止相而得调伏。因降伏相而得调伏。因善摄相而得调伏。有因善相而得调伏。有因不善相而得调伏。有因瞋相而得调伏。有因三相而得调伏。有因容缓相而得调伏。有因缘生法而得调伏。有因随顺行而得调伏。有因默然行而得解脱。有因差别行而得解脱。有因念处法声。有因正断声。有因神足声。有因根声。有因力声。有因觉支声。有因正道声。有因奢摩他声。有因毘鉢舍那声。有因四圣谛声而得解脱。海意。此如是等不可思议。众生所行不可思议。众生心意不可思议。众生境界。若菩萨入不思议智。入已即能遍入一切众生不可思议境界。海意。譬如有人周遍四方以绳为网。是人忽以因缘入其网中。此人普欲解除其网。而以此人善呪力故。其网后时为呪力所加而悉断坏。是人随意得出无碍。菩萨亦复如是。由具善巧方便故。遍入一切众生心意。入已即能以般若波罗蜜多明呪之力。普断一切众生烦恼缠缚。菩萨然亦不证佛智。普为一切众生现起施作一切佛事。

尔时尊者舍利子。前白佛言。希有世尊。所有无量众生心行。乃至不思议佛智。又复甚奇。世尊。若新发意菩萨。或闻说此无量众生心行无量佛智。闻已岂非生惊怖邪。佛言。舍利子。于汝意云何。譬如新生师子之子。闻师子吼可惊怖不。舍利子言。不也世尊。佛言舍利子。新发意菩萨。亦复如是。闻佛如来师子吼已。不生惊怖。闻说无量众生心行。亦无恐畏。舍利子。又如小火光明。于彼一切草木不生惊怖。火亦不作是念。我无力能烧诸草木。新发意菩萨亦复如是。智慧光明虽复甚少。而于一切众生所有烦恼。不生惊怖。菩萨亦不作是念。我不能息众生烦恼。何以故。菩萨若起深固作意。以所成慧如实观察。即能息诸众生烦恼。舍利子。又如有火。与彼大地一切草木树林花果。要期尽劫而共鬪战。至第七日当起战事。时彼大地草木。并馀一切草木等众而共集会。乃相谓言。汝有力能与我援助。时诸草木积聚既广量等须弥。时或有人来谓火言。草木众多。汝唯单己。汝今何不多求援助。汝力何能敌草木众。彼火答言。我今不须求其助力。何以故。而诸草木虽复众多。随彼一切我力能敌。令彼草木悉灭无馀。菩萨亦复如是。随彼无量众生一切烦恼。菩萨即放无量慧火。其力敌胜。又复菩萨起深固意。于一切众生烦恼聚中。以所成慧如实观察。即能息诸众生烦恼。若或菩萨取证离烦恼法。捨烦恼者。彼即速堕声闻缘觉之地。舍利子。以是缘故。汝应当知。若菩萨随于一切烦恼聚中。能深固作意如实伺察者。即于彼彼一切烦恼力能胜伏。舍利子。若有得闻如是说已不惊怖者。当知是为善巧方便菩萨。舍利子。又如蛇毒。凡所伤[口*赦]而无助伴。新发意菩萨。亦复如是。修集菩提分法时。亦复单己而无助伴。但自修集菩提分法。又如萤火。不能胜彼百千日轮广大光明。一切烦恼亦复如是。不能胜敌菩萨慧光。又如除毒之药。状虽至小。而能解除广大之毒。菩萨亦复如是。智慧之药。虽复至小。而能息除诸烦恼毒。又如天降一味之雨。随所堕处。器有差别成种种味。菩萨亦复如是。修集一味解脱之智。随诸众生种种根性。种种说法而各有异。又如阎浮檀金。出现世间。映蔽一切馀诸珍宝。菩萨大宝出现世间。亦复如是。映蔽一切声闻缘觉。又如转轮圣王。出现世间。一切小王皆悉归向。菩萨法王之子。亦复如是。若发大菩提心。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等。各各顶奉而悉归向。又如薄福众生。虽遇宝雨而无所获。不种善根诸众生等。亦复如是虽发菩提心而无所成。又如世间若无甘蔗种子。即不能生于甜味。菩萨亦复如是。若无大菩提心种子。即不能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果。

佛说海意菩萨所问淨印法门经卷第六

 
佛说海意菩萨所问淨印法门经卷第七

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鸿胪卿光梵大师赐紫沙门臣惟淨等奉 诏译

复次佛告舍利子言。譬如耆婆医王。普观大地一切草木无非是药。修行般若波罗蜜多菩萨。亦复如是。观一切法无非菩提。又舍利子。譬如罗睺阿修罗王虽有势力。不能于其日月道中而为障碍。一切魔众亦复如是。虽有势力。不能于其勤行精进菩萨所修菩提道中而为障碍。又舍利子。譬如色界诸天子众所有宫殿依空而住。修甚深行诸菩萨众亦复如是。犹如虚空平等无碍。诸法亦然。与虚空等。如是乃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果。又舍利子。譬如世间诸有器用。既成就已。随彼大小。空量现中。然彼虚空不增不减。菩萨亦复如是。修诸善力得成熟已。随其深浅能受佛法。然彼佛法不增不减。又舍利子。譬如力士。极尽其力举箭射空。终不能至虚空边际。菩萨亦复如是。尽其信力。于佛法中而生信解。然不能得佛法边际。又舍利子。如世陶器未成熟时。即不能得器用之名。菩萨亦复如是。菩提善根未成熟时。即不能得波罗蜜名。又舍利子。如人得见转轮圣王已。不复乐见诸小国王。菩萨亦复如是。得见如来大法王已。不复乐见诸声闻缘觉。又舍利子。譬如牛迹水中而不能出一切珍宝。声闻戒中亦复如是。不能出生佛法僧宝。又舍利子。譬如大海乃能出生诸妙珍宝。菩萨亦复如是。闻戒海中而能出生佛法僧宝。又舍利子。譬如新生太子。不名为王非不名王。初发心菩萨。亦复如是。不名为佛。非不名佛。又舍利子。譬如世间未经治莹摩尼之宝人不爱乐。初发心菩萨虽复说法。未得无畏亦复如是。又舍利子。如摩尼宝经治莹者。清淨明亮人所爱乐。具修胜行菩萨亦复如是。获得无畏而善说法。一切众生皆生忻乐。又舍利子。如江湖中所出小宝亦不可轻。何以故。是宝虽小。若在房舍。或复闇中。能以光明普遍照耀。初发心菩萨亦复如是。勿生轻慢。何以故。而是菩萨得菩提已。能于一切佛刹土中。普放光明广大照耀。又舍利子。譬如无价大摩尼宝最极殊妙离诸尘垢。不退转菩萨亦复如是。离诸慢心。又舍利子。譬如世间穀稼成熟实穗垂[禾*耑]。菩萨亦复如是。所修善法。得圆满已。于诸众生谦下无碍。又舍利子。譬如世间劫火歘起。而此大地一切草木烧爇无馀。菩萨亦复如是。智火若然一切烦恼种子习气。悉爇无馀。既灭尽已。然后乃证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果。又舍利子。譬如有火。若小若大烧三千界。而虚空性本自如是。菩萨亦复如是。若有菩萨成等正觉。若无菩萨成等正觉。而一切法自性如是。舍利子。如是等诸有譬喻如来所说。而能摄受诸菩萨众。若有菩萨闻此说已。生胜解者而能于彼一切喻中。悉得成就。当佛说是见边法时。会中有二万四千人。发菩提心。

尔时世尊。重说颂曰。

 难得最上佛菩提  深妙无垢无所有
若人于此欲圆成  是中勿当生疑惑
淨妙智慧无虚假  真实光明普照耀
安住无垢妙印中  此佛菩提能观见
心自性淨而明亮  前际后际亦复然
烦恼染污意中时  应当勿离深固意
是中无作无受者  诸法自在无主宰
无我人故说无我  如空如梦无自性
当观此法非身业  非语非心所分别
无为实性异想无  譬喻言词不能说
与虚空等自性淨  非色相故不可观
非眼耳鼻识所知  非舌非身亦非意
远离非相非无相  无依寂静湛如月
非意亦非心所行  非识非想非思度
此非智业可能知  云何识心而晓了
由佛无上大悲心  假以文字而说法
众生先世胜行业  为善知识所摄受
如是相中闻法已  获无等喜无爱着
非彼诸魔伺得便  不能知心及境界
随何所作何所行  而彼魔业不能胜
菩萨超越四魔已  如理如教修福慧
善住诸佛境界中  此名修胜菩提者
众生不能知所行  修菩提者所行胜
施设多种行门中  随彼彼相为说法
如是世间种种行  互相所缘而和合
大智了知诸行中  随所宣说无间断
或有众生多贪染  或复多瞋悉了知
见瞋烦恼逼迫时  彼痴性中起诸害
如是世间种种行  菩萨随了而能入
行相所缘及缘成  随其相言为宣说
譬如周遍置绳网  大智持明者善知
普遍能破诸网已  随意所观出无碍
菩萨勇智亦如是  世间心意悉能入
普使令诸烦恼除  周遍所行无覆障
如日舒光无援助  蛇毒亦无于等侣
师子振吼亦复然  菩萨所修无助伴
菩萨单己而无二  积集最上诸佛法
精进势力悉具圆  摧灭世间诸烦恼
譬如有火得乾薪  随处增长其势力
菩萨增长慧光明  悉能照破诸烦恼

尔时世尊复告海意菩萨摩诃萨言。菩萨若能发起精进。常所坚固勤行乐欲。所起精进无有休息。而诸菩萨即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不为难得。何以故。海意。由精进故乃得菩提。若懈怠者于佛菩提远中复远。无懈怠者能行布施。无懈怠者而能持戒。无懈怠者能起精进。无懈怠者能修禅定。无懈怠者能集智慧。无懈怠者能行自利。无懈怠者而能利他。以是缘故。汝今当知。菩萨若能发起精进。彼诸菩萨乃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不为难得。海意。我念过去世中大阿僧祇劫前。彼时有佛出现世间。号勇勐精进如来应供正等正觉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世界名善见。劫名花积。以何缘故。劫名花积。海意。是时三千大千世界大水充满。水中复出八万四千广大莲花。花有无数俱胝那庾多百千叶。殊妙可爱。观者悦意。尔时淨居天众见是花已咸生欢喜。意乐适悦。俱发是言。若此莲花广大出现。决定当有正等正觉出此劫中。此劫不空。有佛世尊出现于世。犹如花积。是故此劫名为花积。又复何缘而彼世界名为善见。以其世界最胜清淨。十方一切诸佛刹中。无量无数诸菩萨众。咸悉往诣于彼世界而共瞻仰。当瞻仰时。一切大众。于彼世界皆得喜相三摩地。一切妙乐皆悉具足。于彼世界所观善妙。故名善见。海意。此善见世界七宝所成。有众宝树及宝楼阁。是宝光明普遍照耀。而彼世界无有女人。不受胎藏。于莲花中自然化生。加趺而坐。又其世界无有馀乘。诸修行者唯住大乘。其土人民诸所受用如兜率天。须饮食者悉得如意。复得神通游戏。能履虚空。彼勇勐精进如来法中。有二十六俱胝出家菩萨。具菩萨道入菩萨众。复有无量在家之众。修大乘行。是时彼佛为诸菩萨宣说勤行精进之法。彼佛告言。汝诸大士。当勤精进。常所坚固。深极勤劳。深极乐欲。无令休息。海意。其佛会中有一菩萨名坚固铠。从座而起白其佛言。世尊。云何菩萨能发精进。复以何法如来教授诸菩萨众。时勇勐精进如来告坚固铠菩萨言。善男子。所谓精进有其四种。而能普摄一切善法。何等为四。一者发起。二者勤作。三者伺察。四者修行。如是四种而能普摄一切善法。又复云何名为发起。何名勤作。何名伺察。何名修行。善男子。发起者。所谓发起大菩提心。勤作者。广大积集一切善根。伺察者。于诸众生作利益事。修行者。随何等法悉住于忍。又发起者。勤求多闻。勤作者。如闻能说。伺察者。深固作意。修行者。起圣正见。又发起者。摄止悭心。勤作者。捨诸所有。伺察者。所有善利与一切众生共之。迴向菩提。修行者不求果报。又发起者。振大捨声。勤作者。诸来求者起善知识想。伺察者。诸所受用观无常分。修行者。施已无悔。又发起者。诸所受用依法而求。勤作者。淨命自资。伺察者。行真实施。修行者。施时不起意念。又发起者。涤破戒垢。勤作者。禁戒无缺。伺察者。破戒众生而将护之。修行者。虽具戒德不起意念。又发起者。身业清淨。勤作者。语业清淨。伺察者。心业清淨。修行者。诸法清淨。又发起者。诸有瞋心而不容受。勤作者。忍力发现。伺察者。自他作护。修行者。虽住忍辱不起意念。又发起者。诸有忿恚。皆令欢喜。复得清淨。勤作者。令诸忿恚欢喜和合。伺察者。内心清凉而无热恼。修行者。自他无所得。又发起者。遣除懈怠。勤作者。于精进力而善决择。伺察者。懈怠众生而救护之。修行者。随何等法皆住于忍。又发起者。积集善法。勤作者。成办善法。伺察者。不乐馀乘。修行者。不坏诸业。又发起者念。勤作者行。伺察者慧。修行者住。又发起者理。勤作者教。伺察者门。修行者出离道。又发起者。积集文字。勤作者。文义总持。伺察者。若声若文皆悉不着。修行者。觉了诸法悉不可说。又发起者。亲近善友。勤作者。远离恶友。伺察者。于善恶友起心平等。修行者。如所说言随能忆持。又发起者起出家心。勤作者。于爱非爱所观平等。伺察者。随何等善悉乐希求。修行者得现量智。又发起者。乐居旷野。勤作者。远离愦閙。伺察者。乐处寂静。修行者。修寂静行。又发起者少欲。勤作者知足。伺察者。获得妙乐。修行者。知所应量。又发起者。修增上戒学。勤作者。所修无杂。伺察者。修增上心学。修行者。修增上慧学。又发起者布施。勤作者爱语。伺察者利行修行者同事。又发起者大慈。勤作者大悲。伺察者大喜。修行者大捨。又发起者。刹土清淨。勤作者。相好圆满。伺察者。护持正法。修行者。救度众生。又发起者。了知蕴魔。勤作者。越烦恼魔。伺察者。远离死魔。修行者。摧伏天魔。又发起者知苦。勤作者断集。伺察者修道。修行者证灭。又发起者。修身念处。勤作者。修受念处。伺察者。修心念处。修行者。修法念处。又发起者信。勤作者精进。伺察者念定。修行者慧。又发起者。防断不善之法。勤作者。圆满生起一切善法。伺察者。若身若心轻安调畅。修行者。获得无加行神足。又发起者。修七觉分。勤作者。行八正道。伺察者。修习止观。修行者。得明解脱。又发起者。发起诸行。勤作者。表示洁白之行。伺察者。心得轻安。修行者。不转境界相智。

复次海意。彼勇勐精进如来复告坚固铠菩萨言。善男子。由精进故身心轻安。即此精进。若因若见悉当远离。又此精进能知名色。又此精进能灭我我所见。又此精进能解所取之缚。又此精进能除五盖及现所起一切烦恼。又此精进能断恶作及彼疑惑。又此精进破诸结病。又此精进而能勤力除断诸障。又此精进离慢过慢。又此精进超越一切所依所着。又此精进离诸喜恚。又此精进于无明有爱悉不染着。又此精进于贪瞋法而悉不行。又此精进于其痴法而常伺察。又此精进。知觉内外十二处法。又此精进。了知五蕴及十八界本来不生。又此精进。心住寂静遍寂近寂。又此精进。决了诸法悉无所得。又此精进。于一切法不取二相。又此精进。了知法性本来常住。又此精进。知一切法不来不去。又此精进。知一切法无取无捨。又此精进。知一切法无作无止。又此精进。知一切法无高无下。又此精进。知一切法不出不入。又此精进。知一切法无缚无解。又此精进。知一切法无勤无堕又此精进。知一切法无放逸无不放逸。又此精进。知一切法无能作无所作。又此精进。知一切法无观无不观。又此精进。知一切法无止息无炽然。又此精进。知一切法无所护无不护。又此精进。知一切法无集无散。海意。彼勇勐精进如来。为诸菩萨说如是等勤行精进法时。会中有一万人得无生法忍。坚固铠菩萨。于彼佛所。得闻如是精进法已。转复发起精进勤求善法。如是精进常无休息经俱胝岁。过是已后得柔顺忍。如是精进勤求善法。经尔所时。即于彼灭。灭已还于彼如来前。重复化生听受宣说大集会正法。又复精进勤求善法。海意。其坚固铠菩萨。以是缘故。经尔许时。普遍亲近八万四千佛。于彼花积劫中。发起精进勤求善法。经如是时一切勤行。海意。汝今勿生疑念。是时坚固铠菩萨者岂异人乎。即我身是。我昔曾历多菩萨位。弃背生死勤求菩提。乃至我今得成正觉。广行精进深历艰苦。况复世间懈怠众生。起下劣精进者。而能获得菩提果邪。海意。若诸众生能发精进者。于我法中即得清淨。非懈怠者而能成就。以是缘故。汝今当知诸有精进不放逸者。即得菩提。当佛说是过去所行精进法时。会中有五千菩萨得无生法忍。七千天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佛说海意菩萨所问淨印法门经卷第七

 
佛说海意菩萨所问淨印法门经卷第八

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鸿胪卿光梵大师赐紫沙门臣惟淨等奉 诏译

尔时世尊重说颂曰。

 我念过去佛出世  号曰勇勐精进尊
劫名花积妙可观  最上世界名善见
八万四千莲花出  有佛出现彼劫中
世界犹如兜率天  所须饮食皆如意
彼无女人不处胎  众生化生悉严好
而复不修于馀乘  菩萨皆住大乘法
十方所来菩萨众  于彼世界善可观
皆获喜相妙定门  受诸快乐未曾有
菩萨俱胝二十六  是众庄严二足尊
复有馀多天及人  最上佛乘皆安住
其佛大仙智德海  数数宣说精进门
有菩萨名坚固铠  于佛发问如斯义
所欲安住精进力  菩萨云何精进修
此义愿佛为我宣  我于是中修行住
彼大法王知意已  为说发勤精进德
发起勤作行相应  常所伺察修行住
发起所谓菩提心  勤作成辨众善法
伺察利益诸众生  修行随何法住忍
发起恭敬此听受  勤作宣说而开明
深固作意伺察门  修行谓起圣正见
发起涤除于悭垢  捨诸所有是勤作
具菩提心伺察门  修行所作不求报
发起谓振大捨声  慈于丐者是勤作
伺察受用观无常  修行施已不生悔
依法所受名发起  淨命自资是勤作
我真实施伺察门  修行施时无意念
发起涤除破戒垢  禁戒无缺是勤作
伺察将护破戒人  修行具戒无意念
发起所谓身业淨  语业清淨是勤作
心业清淨伺察门  修行是为诸法淨
不容受瞋名发起  忍力现行是勤作
自他作护伺察门  修行忍辱无意念
恚者常淨名发起  勤作于彼不捨离
内心清淨伺察门  修行自他无所得
发起谓除懈怠垢  择精进力是勤作
护懈怠者伺察门  修行随何法住忍
积集善法名发起  成办善法是勤作
伺察不乐于馀乘  修行不坏诸业报
发起了知于正念  勤作悟入法行中
善护正慧伺察门  修行所谓坚固住
发起谓理勤谓教  彼诸法门谓伺察
知出离道即修行  此发精进善方便
发起所谓文总持  善宣说义名勤作
不着于声伺察门  修行了法不可说
亲近善友名发起  远离恶友是勤作
观善恶性伺察门  修行忆持于诸法
法中出家名发起  捨爱非爱是勤作
希求善法伺察门  修行于法无障碍
发起乐居旷野中  远离愦閙是勤作
乐居寂静伺察门  修行谓修寂静行
少欲善言名发起  欢喜知分是勤作
获受妙乐伺察门  修行谓知所应量
增上戒学名发起  所修无杂是勤作
增上心学伺察门  增上慧学修行住
布施持戒名发起  忍辱精进是勤作
禅定慧行伺察门  修行总起智方便
财法二施名发起  爱语所谓是勤作
利行是为伺察门  修行真实而同事
大慈圆满名发起  大悲具足是勤作
法中大喜伺察门  修行此说大捨智
发起清淨佛刹土  圆满相好是勤作
护持正法伺察门  度脱众生修行住
不着蕴魔名发起  出烦恼魔是勤作
摄伏死魔伺察门  摧伏天魔修行住
了知苦果名发起  不立爱故是勤作
修道是为伺察门  灭智所谓修行住
发起身念处离缚  观受念处是勤作
观心念处伺察门  修行谓观法念处
发起所谓信根方  精进根力是勤作
念定根力伺察门  修行谓即慧根力
防断不善名发起  不坏善法是勤作
身心轻利伺察门  修行智起四神足
发起谓修七觉分  行八正道是勤作
修习止观伺察门  修行真实明解脱
发起勤作起诸行  心得轻安伺察门
不转诸相境界中  此说是为修行住
若身若心轻安故  于见于因当出离
是中名色若了知  诸圣称讚此精进
于我我所若能灭  即解一切所取缚
现起五盖悉蠲除  恶作疑惑皆断灭
又复能破诸结病  此力除障无所覆
于慢过慢断无馀  所作皆由精进力
遣除一切诸有相  止息一切诸戏论
断灭一切烦恼因  智者称讚此精进
闻此精进功德已  勇发精进咸称讚
菩萨会中有十千  悉得无生妙法忍
释迦如来此会中  为诸菩萨广宣说
闻说精进先行时  五千菩萨忍清淨
复有天人阿修罗  紧那罗等诸会众
尔时会中有百千  发菩提心善安住
我昔曾名坚固铠  得最上忍菩萨位
弃捨身命精进修  经尔许时常无懈
亲近八万四千佛  弃捨己身而奉事
近侍诸佛一劫中  后居无数菩萨位

尔时大悲思惟大梵天王白海意菩萨言。善男子。所言佛法是何等增语。海意菩萨言。大梵。此言佛法者。是一切法增语。何以故。如来以无分别相。如量取证菩提。无分别相者。即一切法平等相。如来是中如量取证菩提。大梵。若了一切法平等。即是菩提。是故此说一切法即是佛法。若一切法如是即佛法。亦如是所有一切法自性。即佛法自性。一切法离故。应知佛法亦离。一切法空故。应知佛法亦空。大梵。一切法缘生。若能觉了。诸法缘生即是菩提。如如来于一切法如是见而彼佛法亦如是见。梵天言。善男子。岂非佛法越三界邪。菩萨言。大梵。三界自性即是佛法。何以故。大梵。而彼佛法平等相中无高无下。犹如虚空亦无高下。佛法亦复如是。同彼虚空无高无下。大梵。一切法亦然。自性空中等无高下。大梵。若善男子及善女人。欲知佛法者。应如是知。然于所知方便不应取着。

复次大梵。佛法无方分。无处所。不生不灭非青非黄非赤非白。故无显色。非有形相故无形色。无形显色故即是无相。大梵。无相义者即佛法义。佛法义者即不堕句义。不堕句义者即寂静义。寂静义者即是离义。离义者即是空义。空义者即无繫着义。无繫着义者即实性义。实性义者即真如义。真如义者即毕竟不生义。不生义者即不灭义。不灭义者即无住处义。

尔时海意菩萨重说颂曰。

 所说无相义  是胜佛法义
其说佛法义  即不堕句义
不堕寂静义  寂静是离义
离义即空义  空义无着义
无着实性义  实性真如义
真如即毕竟  不生不灭义
不灭无处义  法义如是住
如所住法界  诸法亦然住
如诸法所住  佛法亦然住
如佛法所住  生灭法亦然
无着法等义  真如无异住
声闻缘觉法  亦平等随住
如是处住法  佛法胜无上
无方分处所  故佛法安住
勿于生灭中  随观诸佛法
彼非形显色  无少法可得
无形亦无相  佛法而开明
如诸法自性  佛法亦如是
此所说平等  无差别无相
如是求佛法  诸法亦然求
若法无所得  彼即无分别
佛及诸佛法  一切法皆然
大仙处道场  得平等正法
佛及诸佛法  于道场观察
彼所说佛法  平等等故常
等无高下法  如虚空清淨
若佛及佛智  彼佛此所说
谓诸法缘生  自性无所有
若自性不有  即无少法生
实际此若知  世间等无际
是际中起智  随转一切法
所谓过去法  及彼未来法
此名现在法  此是诸佛法
如是三时中  佛智无所着
由智无着故  牟尼乃说法
所谓佛十力  及四无所畏
诸佛十八种  不共功德法
于是中普摄  所有一切法
如是一切法  是即诸佛法

复次大悲思惟大梵天王重白海意菩萨言。善男子。汝于如是法中。云何所见。菩萨言。大梵。夫佛法者堕色数邪。梵天言不也。菩萨言。若法非色即不可见。若无对碍即无表了。是中云何有所见邪。梵天言不也。善男子。菩萨言。大梵。若佛法不可见者。即一切法亦如是。何以故。法本无二。此无二者即是一切法。大梵。若法有所见。彼即是有相。谓以无别可见无别佛法。若此如是见。彼如是佛法。若如是佛法。彼即如是见。梵天言。善男子。若尔者如来于一切法。不复有见。菩萨言大梵。若如来于佛法中有所见者。即彼如来及诸佛法。有实定性可得。梵天言。善男子。若如是者。佛法不有邪。菩萨言。大梵。若法无实定性。是中有无悉不可说。若法非有无。彼即无所见。梵天言。若尔何故。世尊今此会中说佛法邪。菩萨言。大梵。如说虚空。非彼虚空有实定性。佛法亦复如是。此说佛法。非彼佛法有实定性。梵天言。希有善男子。若初发心菩萨。闻此说已不生惊怖者。而是菩萨于佛法中被坚固铠。菩萨言。大梵。若诸众生。得佛加持已发菩提心者。闻此所说甚深佛法。即不生惊怖。又复大梵。有取有执者即生惊怖。无取无执者不生惊怖。有依止有繫着者即生惊怖。无依止无繫着者不生惊怖。有我我所见者即生惊怖。离我我所见者不生惊怖。梵天言。善男子。菩萨有几种力。若诸菩萨。具是力者。即于如是甚深佛法中不生惊怖。菩萨言。大梵。诸菩萨有八种力。若诸菩萨具是力者。乃于如是甚深佛法中不生惊怖。何等为八。一者无障碍信力。于诸佛法生胜解故。二者尊重出生善知识力。谛意随顺如师尊故。三者多闻出生慧力。出世闻法悉圆满故。四者福行出生承事之力。无量福行悉圆满故。五者深固作意出生智力。破诸魔故。六者大慈出生大悲之力。于无我法离疑惑故。七者安定出生善思惟力。大菩提心不忘失故。八者无佗信出生忍力。获得无生妙法忍故。大梵。此等是为菩萨八种胜力。若诸菩萨摩诃萨具是力者。能于甚深诸佛法中不生惊怖。

尔时世尊讚海意菩萨摩诃萨言。善哉善哉。海意。汝善说此菩萨八力。若诸菩萨具是力者。能于甚深诸佛法中不生惊怖。又复于佛法中。随所闻已皆不生怖。海意当知。诸说法声皆是分别。若于菩提胜义谛中即不能说。何以故。彼胜义谛。非语言非诠表。亦非文字积集所行。尚非心心所法而可能转。况复文字有所行邪。海意。如汝所观诸佛世尊有所说者。但为不可思议一切众生大悲转故。乃于如是甚深法中成正觉已。于无文字无语言无记说无诠表法中。为他众生及补特伽罗。假以文字建立宣说。海意。譬如有人知此虚空。非色相故不可见。非对碍故无表了。然于空中以种种色彩画形像。所谓象马车乘天龙夜叉乾闼婆等。现诸色相。海意于汝意云何。是人所作斯为难不。海意菩萨白佛言。世尊。是人所作最极为难。佛言海意。诸佛世尊。如复为难过极于彼。何以故。谓于不可说法中成正觉已。假以言说。为他众生及补特伽罗建立宣说。由于不可说义中如实觉了。是故。诸佛难作能作。海意。若复有人于此甚深佛法之中。不惊不怖不生恐畏者。当知是人于先佛所深种善根作诸胜行。是故。于此甚深佛法不生恐畏。若复有人于此甚深经典一切世间难信解法如实知已。受持读诵广为他说者。当知是人能持如来一切法藏。能持一切众生诸善法分。又复海意。若有菩萨得佛眼照明。能于无量诸佛刹中。满积珍宝持用供养。彼彼如来广行布施。于汝意云何。而彼菩萨以是缘故得福多不。海意白佛言。甚多世尊。甚多善逝。此之福蕴无量无数。乃至譬喻所不能及。佛言海意。我今语汝。如汝应知。若有菩萨能于如来法中善为作护。令三宝种不断不绝。于诸众生不捨大悲。于如是等甚深经典如来大智法中能了知已。受持读诵。何况是中如理修行。而此菩萨所得福蕴倍多于彼。何以故。所有财施。但是世间之所爱乐。若法施者。彼即出过一切世间。

复次海意。若有菩萨能护持正法者。而此菩萨得四种摄受。何等为四。一者得佛摄受。二者得天摄受。三者得福摄受。四者得智摄受。若诸菩萨得佛摄受者。当得四种最胜之法。何等为四。一者常得不离瞻仰如来。二者一切魔众伺不得便。三者获得无尽陀罗尼门。四者速具神力住不退转地。海意。诸有菩萨为佛摄受者。获得如是四种最胜之法。又诸菩萨若得天摄受者。当获四种清淨。何等为四。一者天众神力。令其菩萨众会清淨。二者使令听受正法专注一心。三者遣除一切魔外之众。四者由天威神。能令一切无不清淨。悉得淨心。海意。诸有菩萨为天摄受者。获得如是四种清淨。又诸菩萨若得福摄受者。当获四种庄严之相。何等为四。一者身庄严。谓相好圆满。二者语庄严。谓胜出一切众生语言音声。三者国土庄严。谓诸所施作悉能显示。四者所生庄严。谓在所生处或为梵王帝释护世天等。海意。诸有菩萨为福摄受者。获得如是四种庄严。又诸菩萨。若得智摄受者。当获四种照明之法。何等为四。一者照明一切众生根性。如其所应即为说法。二者照明一切烦恼之病。积集法药随为治疗。三者神力照明。馀佛刹中悉能遍往。四者法界照明。于一切法如实了知。海意。诸有菩萨为智摄受者。获得如是四种照明。以是缘故。菩萨摩诃萨欲得如是摄受称讚功德法者。应当勤行护持正法。若诸菩萨而能勤行护正法者。当获无量最胜功德。

佛说海意菩萨所问淨印法门经卷第八

 
佛说海意菩萨所问淨印法门经卷第九

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鸿胪卿光梵大师赐紫沙门臣惟淨等奉 诏译

尔时世尊重说颂曰。

 诸佛正法能护持  当得种种善称讚
彼称讚法我略宣  如大海中水一渧
知诸佛恩能报者  诸佛付託持法藏
诸佛正法能护持  是即普供十方佛
佛眼照明观佛刹  妙宝供养诸世尊
诸佛正法护持时  比前福蕴此最胜
虽以世财供养佛  不能解脱世间行
出世胜法若求时  智者出离世间法
诸佛正法护持者  即得诸佛所摄受
诸天龙等亦摄持  福摄智摄皆获得
诸佛正法护持者  得念慧行悉具足
广大胜慧普遍知  智者拔除烦恼种
诸佛正法护持者  非彼诸魔伺得便
恶作疑惑悉蠲除  彼无诸障亦无缚
诸佛正法护持者  所生刹土不空过
一切生中见佛身  见已即得心清淨
诸佛正法护持者  获得宿命大智法
出家善利数能成  所修真实清淨行
诸佛正法护持者  戒闻胜生诸梵行
得五智通妙轻安  禅定解脱悉无碍
诸佛正法护持者  趣入甚深诸法中
佛境界空无所疑  信解众生无我法
诸佛正法护持者  获无碍解捷利慧
得无碍言无畏门  破诸众生疑惑网
诸佛正法护持者  得大总持胜善利
不能听受百劫中  由具辩才悉无碍
诸佛正法护持者  得诸智者常称讚
天阿修罗等悦心  诸佛讚护如佛子
诸佛正法护持者  帝释梵王得非难
及彼人中转轮王  乃至菩提胜妙乐
诸佛正法护持者  具三十二殊妙相
大智圆成无坏身  一切观者无厌足
诸佛正法护持者  得善知识亦非难
彼为宣明法印门  听受无尽正法藏
诸佛正法护持者  身语心业皆清淨
戒定慧淨亦复然  得解脱智善清淨
诸佛正法护持者  常不捨离菩提心
波罗蜜行不弃捐  而能普摄多善法
诸佛正法护持者  若广称讚彼功德
正使住寿一劫中  亦不能说其边际

尔时会中有一菩萨。名功德光王。从座而起。前白佛言。世尊。如佛向者作如是言。我于不可说法中而成正觉。世尊。若法不可说。何故今言护持正法。佛言。如是如是。善男子。如汝所言。我于不可说法中而成正觉。然善男子不可说者。谓以世俗文字语言。于无为法中而不可说。若以文字语言诠总持门。施设建立显明开示。乃有所说。此即是为护持正法。又善男子。有说法师。于如是等甚深经中。广大受持为他演说如理修行者。若人能于此法师所恭敬尊重承事。种种供养密为护持。饮食衣服坐卧之具。病缘医药善作供施。能护善法善护语言。于非语言而为藏覆。此即是为护持正法。又善男子。若有人能解了。于空信顺无相无愿无求。于无加行中真实安止。此即是为护持正法。又善男子。若有人能于自所说无诤胜语。及他所说非法语言。是二同于法中所摄。此即是为护持正法。又善男子。若人能以无障碍心。相续普摄一切众生。入解脱慧中。不以世间财利之心为他法施。此即是为护持正法。又善男子。若有人能弃捨身命。于如是等甚深经典密为作护。居寂静处依法修行。此即是为护持正法。又善男子。若有人能为听法因缘。或为说法因缘。乃至行于一步。或一出入息间能专注者。此即是为护持正法。又善男子。若了一切法无所护无所取。此即是为护持正法。复次功德光王。如是等缘汝应当知。善男子。我念过去阿僧祇劫复过阿僧祇劫数之前。彼时有佛出现世间。名大智力声如来应供正等正觉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世界名淨光。劫名喜上。善男子。彼淨光世界琉璃所成。广博清淨光照十方。彼有清淨诸大菩萨摩诃萨众。依止游戏大神通力。从甚深法之所出生。彼菩萨众诸所受用。皆如化乐天子。悉以天子之状。于彼佛所听受说法。无复在家出家种种形相。时彼大智力声如来。常为彼会诸菩萨众。广大宣说护持正法。作如是言。汝等善男子。应当勤行不惜身命护持正法。时彼会中有一菩萨摩诃萨。名曰法语。白彼世尊大智力声如来言。世尊。云何是诸菩萨能护正法。又复云何是所护法。彼佛告言。善男子。若于色心境界之中。善护诸障专注一境。调伏止息住寂静法。此即是为护持正法。何以故。眼根色境眼识此三非法非非法故。耳根声境耳识。鼻根香境鼻识。舌根味境舌识。身根触境身识。意根法境意识。非法非非法故。若能了知眼色空已。即眼及色无所分别。眼识无住此即正法。菩萨若于如实智中。善令他得如是法者。此即是为护持正法。如是耳声鼻香舌味身触意法。了知空已。即意及法无所分别。意识无住此即正法。菩萨若于如实智中。善令他得如是法者。此即是为护持正法。又善男子。若有法于诸法中而可转者。彼法即无所护无所取。如是解者。此即是为护持正法。又复于诸见中。依止邪见者。彼见即无所护无所取。如是解者。此即是为护持正法。又复以其无智痴障故。心不清白。若彼无智痴障中。无所护无所取。如是解者。此即是为护持正法。又善男子。若法有集有散即非法非律。若无集无散即是法是律。何等法集散。谓有为道诸法集散。若非法非律。何无集无散。是故当知。若无取即无生。由无生即无集亦无散。以无集无散故。即是法是律。何者是法是律。谓自性不生。诸烦恼等不令生起。此即名为是法是律。若是法是律故。即不生不灭者即是无尽。此无尽者。即是无生法律。如是无生法乃无所护。此无所护。是即真实护持正法。复次功德光王。彼大智力声如来说是法时。彼众会中三万二千菩萨。得无生法忍。法语菩萨于彼佛所。得闻法已心意快然。踊跃欢喜前白佛言。稀有世尊。善说如是护持正法甚深法门。世尊。如我解佛所说义。如我所得。即一切法无法。若无法即有法。何以故。世尊。若一切法有所取着即无法。若无所取着即有法。以法与非法二想。于一切法中。无法非法。二想可知。世尊。一切法与非法。若于胜义谛中。即无法可得。亦无非法可得。由无法想亦无非法想故。即无法可数。以无法可数故。即住实际。若住实际即是无际。何以故。虚空际即是诸法实际。以其虚空无所从来。是故无际。如虚空无所从来故无际。诸法亦然。无所从来故亦无际。乃说诸法即虚空际。世尊。若有菩萨。得闻如是实际法已。如实解者。彼即了达诸法无有二相。世尊。我不见有少法可得。若法无所有。是故我说护持正法。又复世尊。我说此法时。契顺如来所说语不。是法语不。法随法说我为正说不。佛言。善男子。如汝所说。真实契顺如来之语。是实法语。法随法说是为正说。复次功德光王。彼法语菩萨说是法时。彼天子众中。有十千天子得柔顺法忍。功德光王。汝勿生疑念。彼时法语菩萨者岂异人乎。即汝功德光王是。汝今于此大众会前。劝请于我。是故我今以彼阿僧祇俱胝劫中。积集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付嘱于汝。汝当受持。广为他说宣演流布。

尔时世尊说是法已。而此会中有六十俱胝大菩萨众。悉住佛前。异口同音咸作是言。世尊。我等愿为护持如来菩提正法。广演流布。

佛告诸菩萨言。诸善男子。汝等修行住何法已。乃于如来阿僧祇俱胝劫。积集菩提之法而为护持。

尔时会中有菩萨。名山自在王。前白佛言。世尊。若护惜身命。斯即不能护持正法。我不惜身命故。如是乃能护持正法。

吉祥峯王菩萨言。世尊。若于利养有所希求。斯即不能护持正法。我于名闻利养等事而悉弃捨。非圣所许亦悉远离。如是乃能护持正法。

大幢菩萨言。世尊。若法非法有其二想。斯即不能护持正法。若离二想得法平等。如是乃能护持正法。

胜密菩萨言。若烦恼病之所逼迫。斯即不能护持正法。我得诸圣智慧之力。胜伏烦恼。如是乃能护持正法。

持炬菩萨言。世尊。若处痴暗境界之中。斯即不能护持正法。我得无碍智光离诸痴暗。如是乃能护持正法。

电天菩萨言。世尊。法中若起比量智者。斯即不能护持正法。我已证得现量之智。于诸法中不起他信。如是乃能护持正法。

普密菩萨言。世尊。若世俗根性及散乱心。斯即不能护持正法。我于诸根诸门诸处。善调深密。如是乃能护持正法。

淨光菩萨言。世尊。若众生法有种种性及种种想。斯即不能护持正法。我于一切众生起平等心。及一切法亦得平等。如是乃能护持正法。

最胜步菩萨言。世尊。若起散乱非等引心。斯即不能护持正法。我住等引不散乱心。如是乃能护持正法。

导师菩萨言。世尊。若不了知正道之法。修行邪道。斯即不能护持正法。我已了知正道智法。邪道众生置如实道。如是乃能护持正法。

善慧菩萨言。世尊。若犹豫心起于分别。斯即不能护持正法。我今已离犹豫之心。断诸分别。复令一切众生得除疑惑之病。如是乃能护持正法。

遍照菩萨言。世尊。若住非法坏修行道。斯即不能护持正法。我住正法真实修行。复置一切众生皆住如实道中。如是乃能护持正法。

明观菩萨言。世尊。若具染慧离法光明。斯即不能护持正法。我得决定慧圆善巧智具法光明。如是乃能护持正法。

无碍慧菩萨言。世尊。若有碍心不能随护众生之慧。斯即不能护持正法。我以无障碍心随护众生令住胜慧。如是乃能护持正法。

行淨慧菩萨言。世尊。若不善解诸众生根。又不能知诸众生行。斯即不能护持正法。我于一切众生根行智解入已。如是乃能护持正法。

庄严王菩萨言。世尊。于法若有分别之想。依止我人及依止法。斯即不能护持正法。我于一切分别非分别。悉离遍计。三轮清淨。无我无人无法依止。亦无造作。如是乃能护持正法。

师子幢菩萨言。世尊。世间众生闻一切法无生无起。咸皆惊怖。斯即不能护持正法。我已了知一切法无生无起。无复惊怖。不见有法。若近若远如实住已。如是乃能护持正法。

慈氏菩萨言。世尊。若于菩提起悬远想。斯即不能护持正法。若有菩萨作是思惟。我虽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而不见菩提。若身若心有所和合。非不和合。彼菩萨者如是乃能护持正法。

功德光王菩萨言。世尊。若住非功德离真实功德。不求如来胜功德者。斯即不能护持正法。我已远离诸非功德。安住菩萨真实功德。勤求如来最胜功德。如是乃能护持正法。

妙吉祥菩萨言。世尊。如世狂乱之人作如是言。我能护持如来正法。此非诚信。所以者何。如佛世尊坐道场时。无法可得亦无所证。是中云何有法可护。世尊。我于一切法都无所护。离诸执着。而以大悲持诸法性。然于诸法无所成办。非不成办。

尔时世尊讚妙吉祥童真菩萨言。善哉善哉。妙吉祥。如是如是如汝所说。我坐道场时无少法可得。无所得时乃作是言处于道场。妙吉祥白佛言。世尊。为于何时坐道场邪。若有所坐。即于菩提而有所得。斯乃有二对碍有别菩提有别。世尊。谓以佛及菩提无二对碍故。佛言。妙吉祥。菩提场自性我了达已。是故我乃坐菩提场。以我自性即是菩提场自性。而菩提自性即一切众生自性。彼一切众生自性即一切法自性。妙吉祥。同一自性等一味故。我于菩提场成正觉时。观菩提场。无有少法而不解脱。谓以菩提平等故。现证诸法而亦平等。然平等法中不堕诸数。数与非数皆悉离故。彼平等法。是故如来说名无为。妙吉祥如来得是无为。超越一切有为之法。如来说是法时。妙吉祥菩萨深生信解。及一切众会信解如来解脱之法。由信解故。普遍皆于平等法中无所违越。

尔时无量功德宝无垢殊妙庄严世界。先同海意菩萨。来此娑婆世界。诸大菩萨摩诃萨众闻是法已。心意快然踊跃欢喜。咸皆忻乐俱发是言。我等来此佛刹快得善利。见佛世尊。又见妙吉祥童真大士。得闻说此甚深正法。见佛出世见此正法现住世间转大法轮。世尊。若此正法所在之处广流布者。彼诸众生得大善利。又若有人于佛在世或涅槃后。而能听受如是正法。闻已信解。受持读诵广为他说。当知是人得大利益。佛言。诸善男子。如汝所知。菩萨善得几种大利。彼菩萨白佛言。世尊。菩萨善得十种大利。此即不思议善利所转。何等为十。所谓一者值佛出世而能亲近得此大利。二者得见佛已深心清淨。三者起清淨心听受正法。四者闻正法已离诸疑惑。五者离疑惑已于中出家。六者既出家已淨命自资。七者淨命资故能善说法。八者善说法已发菩提心。九者由不忘失菩提心故。而能听受菩萨藏法。十者闻菩萨藏甚深法已。依法修行得此大利。世尊。如是等法。是为菩萨十种大利。此即不思议善利所转若诸菩萨如是住者。此即说名善得大利。

时佛讚言。善哉善哉。汝诸大士。善说菩萨所得大利。说是法时。会中有三万六千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佛说海意菩萨所问淨印法门经卷第九

 
佛说海意菩萨所问淨印法门经卷第十

西天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鸿胪卿传梵大师赐紫沙门臣法护等奉 诏译

尔时海意菩萨摩诃萨白佛言。希有世尊。多所饶益。修大乘者一切众生。谓诸天人虽受天人中乐。乃能亲近无上涅槃最胜妙乐。世尊。有几种法而能随转摄受大乘。复有几法于大乘中而能多作。复有几法于大乘中而极难作。复有几法增长大乘。复有几法于大乘中而为障难。世尊。复以何缘说名大乘。

佛告海意菩萨言。汝当谛听。我今为说。海意当知。有一种法摄受大乘。何等为一。谓不忘失大菩提心。复不放逸。海意。复有一法摄受大乘。谓信所作悉堕业报。复有一法谓起正见。于缘生法不相违背。复有一法离爱非爱。于一切众生起平等心。复有一法。随住大慈而自救度。复有一法。起大悲心不着己乐。复有一法。希求佛身随念于佛。复有一法。依法真修随念于法。复有一法。住不退转众中随念于众。复有一法。蠲除一切烦恼随念于捨。复有一法。常不忘失菩提心故随念于戒。复有一法。住清淨法随念于天。复有一法。随住利乐令他欢喜。复有一法。住坚固意极善乐欲。复有一法。起欢喜心为一切众生施作解脱。复有一法。从甚深法如理出生勤求正法。复有一法。不以财利之心而行法施。复有一法。于听法者作病人想。复有一法。于所说法如良药想。复有一法。己说法者如医王想。复有一法。常行卫护令法久住。复有一法。令三宝种不断不绝。复有一法。无贪相续常生喜足。复有一法。捨诸所有不起爱着。复有一法。虽自守戒。而常将护诸破戒者。复有一法。诸恶作者不观彼过而住于忍。复有一法。诸善作者现起饶益而住于忍。复有一法。于背恩者起悲愍慧。复有一法。于知恩者起恭敬悲。复有一法。于无智者不起慢心。复有一法。于有智者随彼受学。复有一法。深固善根心无厌捨。复有一法。于诸善法心常随转。复有一法。无谄曲故三戒清淨。复有一法。于说法者爱敬承事如师尊想复有一法。捨诸外道文籍善听正法。复有一法。修诸善根虽复艰苦。于生死中亦不疲懈。复有一法。于现住世及已涅槃诸佛如来。承事供养而无厌足。复有一法。与诸众生为不请友。复有一法。以无依无取无着之心修四摄法。复有一法。了知在家诸过失已常乐出家。复有一法。于正士之业常自开发。复有一法。所作决定住菩提道增修胜行。复有一法。于同住大乘者不生恼恚。复有一法。教授菩提心法不生疲懈。复有一法。善护祕密法使不流散。复有一法。常当勤求法工巧智。复有一法。以真实语建立法幢。复有一法。所发誓愿当令毕竟。复有一法。以无变悔心钧行布施。复有一法。常当觉了诸魔事业。复有一法。常应发起离慢智业。复有一法。远于知识乐居寂静。复有一法。离增上慢及贡高心不起他谤。复有一法。虽复了知诸烦恼已。而亦随顺世间行相。复有一法。淨命自资离诸贪染。复有一法。深固相应而常宴坐。复有一法。虽复多闻而常寂定。复有一法。如理正修瑜伽行地。复有一法。如实伺察空境界法。复有一法。于其利衰心无高下。复有一法。怖畏愦閙独处园林。复有一法。若得法利与他同分。复有一法。善解四圣谛智。复有一法。于诸智法而无祕惜。复有一法。为未学者成办学故心无高胜。复有一法。若得若失。信业报故不生热恼。复有一法。恭敬听法之者善为说法。复有一法。于亲友中离诸贪爱。于一切众生起平等心。复有一法。于说法师所不起谄心而常讚歎。复有一法。以调顺心故荷担一切众生。复有一法。于诸波罗蜜多相应勤求。复有一法。精进长养菩提道行。复有一法。建立信根令无动转。复有一法。于国城中不空受食。复有一法。积集七种圣财而不匮乏。复有一法。内意真实安固命根。复有一法。以方便善巧成熟众生。复有一法。行法施故而善摄法。复有一法。离诸诤论说最上法。复有一法。以无所得心听受正法。复有一法。离沙门垢故而成沙门。复有一法。以无染爱心入王城聚落。复有一法。常当伺察过失善护一切众生。复有一法。弃捨世间诸杂艺者。复有一法。于善知识所常当诚实。复有一法。自心清淨已起智复令一切众生心得清淨。复有一法。无虚假故内意清淨。复有一法。趣向最胜道故深心清淨。而此一法善作胜业方便清淨。复有一法。福清淨已诸相清淨。复有一法。智清淨已烦恼清淨。复有一法。众生清淨已刹土清淨。复有一法。虽观无相而善迴向。复有一法。修随顺忍。复有一法。于三解脱门常当伺察修习出离。复有一法。住无所住。复有一法。证漏尽智神通游戏。复有一法。住于止观所作成办得明解脱。复有一法。勤修方便所摄之慧。复有一法。住三界轮得菩提场庄严。复有一法。谓一切法平等现成正觉。复有一法。摄受大乘。谓一切法自性无性无生无起。如是知已即得无生法忍。海意。此之一法而能摄受大乘。如是等一法摄受大乘已。馀诸摄受依止而悉捨离。

复次海意。有二种法。于大乘中而能多作。何等为二。一者于佛法中生淨信解。二者不乐声闻缘觉乘法。有二种法。于大乘中而极难作。何等为二。一者自解脱已善护未解脱者。二者随为彼说解脱之法。复有二法多作。一者常不坏灭大菩提心。二者伺察众生善为建立。复有二法难作。一者观菩提心犹如幻法。二者观一切众生皆悉无我。复有二法多作。一者心无厌离。二者所修方便而不虚假。复有二法难作。一者内心清淨而为根本。二者无作无不作故修诸福行。复有二法多作。一者勤修善根方便。二者所修方便而令毕竟。复有二法难作。一者无戏论故而修方便。二者所修方便住毕竟故其心寂静。复有二法多作。一者深心趣向胜道。二者于最胜法中作最胜所缘。复有二法难作。一者说悔自罪。二者出离他罪。复有二法多作。一者捨诸所有。二者不求果报。复有二法难作。一者起平等心而行施捨。二者善能迴向。复有二法多作。一者护戒无缺。二者不求生天。复有二法难作。一者于毁戒者起悲愍心。二者自具戒德不作贡高。复有二法多作。一者善乐于忍。二者迴向菩提。复有二法难作。一者捨离高心。二者尊敬忍者。复有二法多作。一者发起精进求诸善法。二者于诸善根生欢喜心。复有二法难作。一者身心寂静。二者心离依着。复有二法多作。一者积集禅支。二者心业调畅。复有二法难作。一者不着禅味。二者不厌欲界。复有二法多作。一者勤求正法。二者常生法欲。复有二法难作。一者伺察于法。二者于法寂定。复有二法多作。一者亲近善友。二者于师长所增加尊重。复有二法难作。一者专勤承事。二者善言随顺。复有二法多作。一者于时非时而常请问。二者随所得义领纳于心。复有二法难作。一者修义智。二者修法智。复有二法多作。一者闻财无厌。二者闻慧无厌。复有二法难作。一者伺察深固之法。二者远离不深固法。复有二法多作。一者如理为他说法。二者于听法者起悲愍心。复有二法难作。一者于法不吝。二者不以财利之心为他说法。复有二法多作。一者止息外听。二者摄受诸心。复有二法难作。一者息除五盖。二者修七觉分。复有二法多作。一者获得欢喜。二者喜受相应。复有二法难作。一者知法知量。二者知自境界。复有二法多作。一者信于业报。二者善修胜行。复有二法难作。一者解了诸非业报。二者增长一切善法。复有二法多作。一者出诚实言。二者不诳圣人。复有二法难作。一者如说能行。二者不坏佛眼。复有二法多作。一者身业清淨。二者离三不善。复有二法难作。一者观身犹如影像二者观如草木瓦砾。复有二法多作。一者语业清淨。二者离语四过。复有二法难作。一者解悟不可说法。二者智了诸声犹如对响。复有二法多作。一者心业清淨。二者远离贪瞋邪见。复有二法难作。一者内心寂止。二者外无所行。复有二法多作。一者修慈心观。二者于诸众生起平等心。复有二法难作。一者心如虚空清淨无垢。二者自度度他而善迴向。复有二法多作。一者常不厌离大悲之心。二者勤修善根而无懈倦。复有二法难作。一者伺察无生。二者善护出离。复有二法多作。一者游戏法园。二者除厌离心。复有二法难作。一者圆满寂默之法。二者未具法者而令修行。复有二法多作。一者捨离爱染。二者断诸损害。复有二法难作。一者修于捨行。二者观察众生而无艰苦。复有二法多作。一者修念佛观。二者住于无念而起念心。复有二法难作。一者观于法身。二者成办诸相好身。复有二法多作。一者修念法观。二者成办诸众生法。复有二法难作。一者伺察离贪。二者于其贪行众生起大悲心。复有二法多作。一者随念诸菩萨众。二者归向不退转众。复有二法难作。一者观察无为。二者护得果者。复有二法多作。一者随念于戒。二者常不忘失大菩提心。复有二法难作。一者伺察无加行戒。二者摄受将护破戒众生。复有二法多作。一者随念于捨。二者捨己不生变悔。复有二法难作。一者蠲除己之烦恼。二者为众生说断烦恼法。复有二法多作。一者随念于天。二者不求生天。复有二法难作。一者住正念慧。二者散乱心者令住念处。复有二法多作。一者增修福行。二者增修智行。复有二法难作。一者善修无加行智。二者于诸福行不生厌离。复有二法多作。一者超越诸着。二者于诸爱着悉能解脱。复有二法难作。一者极善乐欲。二者不生谄诳。复有二法多作。一者知恩。二者报恩。复有二法难作。一者断除欲贪。二者于善法欲而无厌弃。复有二法多作。一者说悔诸罪。二者不作诸罪。复有二法难作。一者不起恶作。二者不起随眠。复有二法多作。一者随喜他福。二者自福无厌。复有二法难作。一者于一切罪起尽灭智。二者于一切福起长养智。复有二法多作。一者劝请诸佛。二者护持正法。复有二法难作。一者虽知法界本无分别。二者智善分别说诸句义。复有二法多作。一者善解迴向。二者随所迴向与一切众生共之。复有二法难作。一者决择无相。二者修诸有相。复有二法多作。一者虽观于空。二者观照众生。复有二法难作。一者慧起悉无所乐。二者方便而有所乐。复有二法多作。一者希求善根。二者为诸众生成办善根。复有二法难作。一者修习无愿。二者积集所生之智。复有二法多作。一者无着。二者无动。复有二法难作。一者无慢。二者爱乐。复有二法多作。一者乐居寂静。二者领纳寂静功德。复有二法难作。一者修寂静行。二者自度复度一切众生。复有二法多作。一者少欲。二者知足。复有二法难作。一者省察己之烦恼。二者审观断除一切众生烦恼。复有二法多作。一者安定。二者伺察。复有二法难作。一者常省己过。二者不观他过。复有二法多作。一者自离贡高。二者不起他谤。复有二法难作。一者观我无我。二者观众生无众生。复有二法多作。一者自常行施。二者容受他施。复有二法难作。一者出离轮迴。二者度轮迴中一切众生。复有二法多作。一者勤求波罗蜜多。二者随诸所求波罗蜜多如所说住。复有二法难作。一者得现量智。二者成办他智。复有二法多作。一者不求世间名闻利养。二者勤求正法。复有二法难作。一者不饶益者为作饶益。二者已饶益者而令增极。复有二法多作。一者所作大慈而无边际。二者所行大悲而无间断。复有二法难作。一者已得度者而令证悟。二者未得度者而为济度。复有二法多作。一者为诸众生成就功德。二者无德众生起大悲心。复有二法难作。一者不饶益者作饶益行。二者已作饶益而无异想。复有二法多作。一者常作身念处观。二者身住清淨。复有二法难作。一者虽作身中身随念观。二者不与身俱起于寻伺及寻伺道。复有二法多作。一者常作受念处观。二者于苦乐等受而无领纳。复有二法难作。一者虽作受中受随念观。二者不与受俱起于寻伺及寻伺道。复有二法多作。一者常作心念处观。二者心住清淨。复有二法难作。一者虽作心中心随念观。二者不与心俱起于寻伺及寻伺道。复有二法多作。一者常作法念处观。二者常起决择法智。复有二法难作。一者虽作法中法念处观。二者不与法俱起于寻伺及寻伺道。复有二法多作。一者已生诸不善法悉令除断。二者已生一切善法而能守护。复有二法难作。一者未生诸不善法防令不生。二者未生一切善法当令生起。复有二法多作。一者常修欲勤心慧四种神足。二者应以神足得度众生而善度之。复有二法难作。一者虽获无加行神变。二者不动法界能于一切佛刹之中显诸神应。复有二法多作。一者自所得信而无动转。二者诸未信者令具于信。复有二法难作。一者自心而无杂染。二者染心众生令得清淨。复有二法多作。一者发起诸精进根。二者安住念根不生散乱。复有二法难作。一者决择善观诸精进根。二者不着空相而起于念。复有二法多作。一者于定慧根勤修诸行。二者所修诸行不生疲懈。复有二法难作。一者智无所行。二者成熟众生而有所行。复有二法多作。一者于诸烦恼观离烦恼二者已生烦恼勤求出离。复有二法难作。一者一切法不和合本离烦恼故。二者于三界和合。为断一切众生诸烦恼故。

佛说海意菩萨所问淨印法门经卷第十

 

google-site-verification=Iz-GZ95MYH-GJvh3OcJbtL1jFXP5nYmuItnb9Q24Bk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