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说海意菩萨所问淨印法门经
卷  1-5
 
No. 400 [No. 397(5)]

佛说海意菩萨所问淨印法门经卷第一

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鸿胪卿光梵大师赐紫沙门臣惟淨等奉 诏译

如是我闻。一时世尊。住于如来神通境界大宝庄严最胜道场大菩萨宫中。而彼道场皆是如来威神建立。积集广大胜福庄严。圆满广大福智妙行。现转一切佛法胜报。显示如来无边神变加持之力。善入无碍境界大智。一切见者生大喜悦。入念慧行普遍运行。无动妙智。于无边劫修集无量众功德聚。而佛世尊。现证诸法平等觉道。转妙法轮。能善调伏无边学众。已于诸法得大自在。善知一切众生心意及诸根性。已能到于最上彼岸。善断一切种子习气。得无发悟佛身轻安。是时与大苾刍之众六百八十万人俱。皆住近心。悉断一切烦恼种习。皆是如来法王之子。能善出生诸无所得甚深法行。身相端严威仪圆备。作大福田正智具足。复有无量无数不思议无等比不可说不可说诸大菩萨摩诃萨众。悉获无所得菩萨智忍。已超菩萨灌顶之位。而能游戏无加行位菩萨神通。得无尽陀罗尼及诸菩萨陀罗尼门。于诸菩萨首愣严王三摩地中而得自在。一切众生欢喜乐见。已得菩萨诸无碍解。出生菩萨无发悟行。深心安住殊妙庄严。其名曰无尽藏菩萨摩诃萨。无量慧菩萨摩诃萨。无边慧菩萨摩诃萨。无缘观菩萨摩诃萨。常精进菩萨摩诃萨。精进慧菩萨摩诃萨。无断辩才菩萨摩诃萨。无着无畏积菩萨摩诃萨。毕竟义慧菩萨摩诃萨。如是等无量无数不思议无等比不可说不可说诸大菩萨摩诃萨众而共集会。

尔时世尊。以菩萨行位。方便出生无障碍门甚深正法。而用庄严诸菩萨道。成办一切佛法力无畏等真实智行。入一切法最上自在总持印门。入无碍解决定出生大神通智妙境界门。宣示一切不退转轮。普摄诸乘住平等理。溷入法界无分别性。随诸众生根性意乐开示演说。随知真实决定正法。破诸魔境。以深固法理。止息一切烦恼见等。入无着慧。宣说普遍广大迴向善方便智。入一切佛平等性智。以无着加持法门如实决定宣说诸法。于无分别非无分别悉入平等。觉了甚深缘生之法。积集无量福智妙行。佛身语心平等庄严。随知一切念慧行等无尽慧门。以四圣谛理显示声闻乘法。以觉了身心智显示缘觉乘法。以得一切智灌顶显示大乘之法。入一切法自在理中。出生如来无边功德。是故如来开示演说。施设表了。分别解释。显明宣畅。

尔时世尊。将说如是广大甚深决定法时。忽然于此三千大千世界之中大水充满。犹如大海。下至地界。上至大宝庄严最胜道场。又如劫坏水灾现时。一切三千大千世界。大水充满。下至水轮溷如一海。今此大水亦复如是。然此三千大千世界。如是大水一切充满。其中国土城邑聚落及诸人民悉无所坏亦无障碍。及阎浮提诸四大洲乃至大海须弥山等。欲界诸天一切宫殿。悉无少分损坏障碍。先现如是相已。后复于此大水之中。出现俱胝那庾多百千广大莲花。其花高显。瑠璃为茎。帝青为枝。阎浮檀金而为其叶。吉祥藏宝以为其鬚。马瑙为台。真珠交络。一一花有无数俱胝多百千叶。其叶量广一俱卢舍。是诸莲花于大宝庄严最胜道场中。涌现虚空。高一多罗树。一切大众坐莲花上。于莲花中随其色相放大光明。是光普照十方无量阿僧祇佛刹。此诸光明广照耀时。而此会中一切大众歎未曾有。合掌恭敬咸作是言。今现如是希有瑞相。将非世尊说妙法邪。

尔时慈氏菩萨摩诃萨。见是广大神变事已。即于所坐莲花台上。偏袒右肩右膝着地。合掌向佛。恭敬顶礼而白佛言。世尊。何故今时先现是相。而此三千大千世界之中大水充满溷如一海。其中复现俱胝那庾多百千莲花高显。世尊。昔所未闻。昔所未见。如是广大希有神变。愿佛为说。

佛告慈氏菩萨言。慈氏当知。下方去此佛刹。过十佛刹不可说俱胝那庾多百千微尘等数诸佛刹土。有世界名无量功德宝无垢殊妙庄严。彼土有佛。号海胜持慧游戏出高神通如来应供正等正觉。今现住彼说法教化。彼有菩萨名曰海意。与出过算数诸大菩萨摩诃萨众。将同来此娑婆世界。瞻礼恭敬供养于我。又复于我所说法中而有所问。以是因缘。先现瑞相。

尔时尊者舍利子白佛言。世尊。彼海意菩萨去此甚远。何故世尊说彼菩萨能闻此会佛说法邪。佛言。舍利子。如汝今时于我前闻所说正法。海意菩萨虽复住于彼世界中。而能闻我所说之法。亦复如是。舍利子。又如汝今现前观我及诸大众。彼海意菩萨能见我身及诸大众。亦复如是。舍利子言。希有世尊。诸菩萨摩诃萨所有神通智力不可思议。而彼海意菩萨居于极远刹中。能以无障碍眼见此色相。无障碍耳闻此音声。世尊。若有闻是诸菩萨摩诃萨不可思议功德威神者。其谁不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尊者舍利子作是说时。二万四千天子皆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尔时海意菩萨摩诃萨与彼出过算数诸大菩萨摩诃萨众。恭敬围绕。同时瞻仰彼佛世尊海胜持慧游戏出高神通如来已。即受教勅。承彼如来神足通力。及无加行菩萨已办神通。于一念间瞬目之顷。于彼世界隐伏身相。即时于此娑婆世界大宝庄严最胜道场中。涌现虚空。高一多罗树。于最高广莲花台上师子座中安详而坐。馀诸菩萨亦各处于莲花台座。下方世界无量无数诸佛刹中。复有无量无数菩萨之众随从海意菩萨而来听法。是时大宝庄严最胜道场中所有十方世界普来集会一切菩萨摩诃萨众。皆悉处于莲花台座。周匝充满。殊妙奇特。而彼一切诸来大众。心生欢喜。悉得清淨。歎未曾有。合掌顶礼彼诸菩萨。时海意菩萨。以彼无量功德宝无垢殊妙庄严世界之中诸胜妙花。其花名为无忧适悦爱乐喜见。量广一俱卢舍。花有无数多百千叶。随其所应供养如来。令诸菩萨一切见者深心无垢。宿世善根悉得清淨。是诸众会皆生欢喜悦意爱乐。花有光明。复有妙香。此诸胜花于世尊前作供养已。复雨广大殊妙花雨。其一一花可七人量。遍布充满大宝庄严最胜道场。一切大众悉得离生喜乐禅悦之味。空中自然击种种鼓鼓出微妙可爱之音。一切大众闻者悉得禅定妙乐。

尔时海意菩萨摩诃萨。作如是等供养事已。从空而下。头面着地礼世尊足。右绕七匝合掌恭敬。住立佛前。作是白言。世尊。海胜持慧游戏出高神通如来。问讯世尊释迦牟尼如来。少病少恼。起居轻利。势力安不。得妙乐邪。时彼同来一切菩萨。悉从空下。亦各头面礼佛足已。右绕七匝。各各还复本座而坐。

尔时此三千界。有大梵王。名大悲思惟。居此梵世此四大洲无忧安隐。忽然见是三千大千世界。大水充满溷如一海。复有俱胝那庾多百千广大莲花高显出现种种胜相。及此道场菩萨充满。见是相已即自思惟。劫火未然坏相。安有大水充满。此复何缘。将非如来神变力邪。我今宜往问佛世尊。此希有相。何因何缘。时大悲思惟大梵天王作是念已。即与六万八千梵众隐于梵界。恭敬围绕。来诣大宝庄严最胜道场佛世尊前。住虚空中。曲躬合掌顶礼世尊。作是白言。世尊。何故今此三千大千世界大水充满溷如一海。复有俱胝那庾多百千广大莲花高显而出。及诸菩萨大士皆悉处于莲花座上。而此三千大千世界一切国土城邑聚落诸人民众。及阎浮提四大洲等欲界天宫。乃至大海须弥诸山。悉无损坏亦无障碍。如是等相甚为希有。此何因缘。复何神力。愿佛为说。

尔时佛告大悲思惟梵天言。大梵当知。下方世界有佛刹。名无量功德宝无垢殊妙庄严。其佛世尊。号海胜持慧游戏出高神通如来。彼有菩萨名曰海意。与出过算数诸大菩萨摩诃萨众。而共来此娑婆世界。瞻礼恭敬供养于我。又复于此广大集会正法之中而有所问。是彼菩萨神通之力。于此世界先现瑞相。梵天白佛言。世尊。大集会中所有正法今尚说邪。佛言。大梵。诸佛境界。不可思议。所有如来智慧辩才及威神力。不应限量。汝或见于如来默然。勿谓无说。而我常为十方世界所来菩萨。广大宣说决定正法。

尔时大悲思惟大梵天王复白佛言。世尊。佛所说言现神变者海意菩萨其谁是邪。佛言。大梵今此会中有大莲花广十由旬。花中有台。台上复有众宝庄严师子之座。座中有一菩萨大士处于其上身真金色相好端严。唯除如来。馀诸菩萨所有身相皆能映摄。有无数千菩萨之众围绕顶礼者。汝可见不。答言。已见。佛言。大梵。圆具如是神通相者。即是海意菩萨。是时大悲思惟梵天。乃向海意菩萨恭敬顶礼已。即白佛言。世尊。若有众生得闻如是海意菩萨名字之者。当知是人得大善利。我于今日闻此菩萨大士名字。得见菩萨如是色相。深自欣庆快得善利。梵天复白佛言。世尊。此大集会正法当住为久如邪。佛言。大梵。今此正法。随佛寿量久近而住。佛涅槃后。有诸菩萨。于此正法受持读诵。广为佗人开示演说。何以故。大梵。所有过去未来现在世中诸佛菩提从此中出。

尔时海意菩萨摩诃萨。承佛神力。普为此会一切大众生欢喜故。及为大悲思惟大梵天王起信敬故。复为庄严此正法故。亦为显示己之智慧辩才力故。即时同彼高广莲花及师子座。俱涌虚空高七多罗树。乃于空中说伽陀曰。

 下方过于尘数刹  有佛刹名功德严
 彼佛化主现居中  其名海胜神通慧
 刹中众德皆圆具  菩萨依止无所畏
 其佛如来说法门  我等闻已能持受
 我等故来兹刹土  瞻仰敬礼十力尊
 其诸菩萨此所来  佛大牛王各伸问
 我今礼此法王已  亦礼无比佛大智
 所应供养随所施  广伸供养佛正觉
 若能观佛色无色  离受离行亦离识
 三种领纳此亦无  是中洁白常清淨
 若无色相及种好  是为正观佛世尊
 慧眼清淨照法身  乃见无垢真实义
 若法无取亦无捨  二边无我无我所
 安住内入性寂然  止息心外诸所取
 有无分别离分别  是心寂默如虚空
 即能供养诸世尊  于正法幢善建立
 若观诸法犹如幻  此中施受二皆空
 虽知造作本所无  亦不捨离于诸法
 而不决定求菩提  又不决定住生死
 亦无施者无悭心  远离施中诸过失
 止息调寂身语心  随行三业无逼恼
 除诸烦恼息烧然  利智诸根常寂静
 虽知菩提无所得  不捨众生住无我
 为度破戒诸众生  修持广大淨戒行
 觉了诸法刹那性  亦不为诸境所坏
 内心寂静若虚空  外观世间犹如幻
 节节支解于身分  亦复不起瞋恚心
 乃至坐树成菩提  坚持忍行佛所说
 能观诸法如水月  如泡如幻如阳焰
 了知无寿亦无人  及无摩拏嚩迦等
 菩提众生虽无得  为利他故求菩提
 若闻此理怖不生  是中能发精进行
 若能于心无所着  乃于外境不生厌
 知他众生心所行  于三世中随顺转
 令诸魔众不能知  心之所行随所转
 到于彼岸善住心  圆满禅定神通慧
 我闻诸佛所说法  随所闻已能受持
 设经无边劫数中  佛之辩才不能断
 复于一切佛法中  众生无堕亦无着
 具智慧藏有力尊  三界自在寂默者
 能到所到二俱离  是中无去亦无来
 随诸众生心所行  所向无住亦无动
 虽到彼岸具众德  亦于众德无取相
 无比释迦大牛王  是故我今伸顶礼
 如日清淨大明曜  能蔽萤光星宿光
 又如劫火映诸明  上腾梵世下至地
 复如须弥大山王  持地亦持诸山等
 释迦牛王毫相中  最胜光明出三界
 十方一切菩萨众  皆从百佛刹中来
 瞻佛色相及威光  一切皆生大欢喜
 随诸众生心意愿  如来各各为开示
 我知如来大威神  故从本土来斯刹
 佛以一音演说法  随诸众生各知解
 乃至众生差别音  如来普为随宜说
 一切众生意差别  如尘如沙尚可数
 牟尼种种妙音声  量等虚空不可数
 虚空不能度其边  众生不能穷其数
 乃至生死先际中  亦复不能知其限
 虚空边量众生数  生死先际尚可知
 诸佛戒定慧境中  毕竟不能知少分
 众生无量咸归命  牛王法主人中尊
 多劫精修众德严  色相边际无比度
 我佛具大威神力  遍知众生诸信解
 见此希有难思尊  顶礼善调诸趣者

佛说海意菩萨所问淨印法门经卷第一

 
佛说海意菩萨所问淨印法门经卷第二

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鸿胪卿光梵大师赐紫沙门臣惟淨等奉 诏译

尔时海意菩萨摩诃萨。说是伽陀已从空而下。向佛合掌恭敬顶礼。前白佛言。世尊。我于如来应供正等正觉。今有所问。若佛世尊。听许我者。我即当问。佛告海意菩萨言。善男子。恣汝所问。如来应供正等正觉。随有疑者。一一能为宣示演说令心开晓。海意菩萨乃白佛言。世尊。我先闻有诸菩萨自说淨印三摩地法门。若有菩萨摩诃萨住是三摩地者。而能速证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菩萨应当云何获得如是淨印三摩地门。又复以何行相名为自说。云何是淨印。何能得入彼境界门。又诸菩萨若得闻是三摩地已。云何速证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唯愿世尊善为宣说。

尔时佛告海意菩萨摩诃萨言。善哉善哉菩萨大士。今汝所问极为贤善。善男子。汝应专一深固作意谛听谛受。今为汝说。若诸菩萨。得是自说淨印三摩地者。即能速证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海意菩萨白佛言。唯然世尊。愿乐欲闻。于是海意菩萨受教而听。佛言海意。若有菩萨于诸善根发勤精进。善心具足住正定聚。于生死中能以利根积集诸善。为善知识之所摄受。诸佛威神之所建立。因力具足。常当亲近诸佛世尊。尊重恭敬。以妙香花涂香抹香花鬘衣服缯盖幢幡。而供养之。若复得见诸佛如来具足相已。或闻正法美妙言已。或见圆满清淨众已。又复得闻无碍之智。或见如来神境智通。或见如来调伏众生诸变化事。或教诫神变。或讚歎神变。如是见已。于众生所。常以大悲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起大精进勤求善法。于一切智心而不忘失。以相应行清淨初心。初心淨已。即得清淨彼三摩地。海意。譬如种性所出大摩尼宝。善治宝人授其掌中。妙巧修治复加磨莹。乃至其宝得清淨已。彼治宝人即自说言。此摩尼宝去除虚假。离诸瑕[医-酉+土]。是为清淨大摩尼宝。诸有智者共所爱乐。海意。从菩萨种性。发一切智心宝。亦复如是。毕竟能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由彼菩萨。初以宿世善根。及现闻善法。而用磨治。彼一切智心宝乃至是宝。去除意中诸虚假法。远离过失。十方三世诸佛世尊共所爱乐。而彼菩萨乃可自说。获得淨印三摩地门。海意。又如清淨大摩尼宝。离九种宝性。何等为九。一者金性。二者银性。三者颇胝迦性。四者吠瑠璃性。五者马瑙性。六者珊瑚性。七者赤珠性。八者鷄萨梨宝性。九者吉祥藏宝性。离如是等九种宝性已。乃名悦意清淨光明大摩尼宝。最胜无价。转轮圣王之所受用。乃非馀王而受用之。又彼大摩尼宝光明殊妙。亦非馀宝光明等比。海意。诸菩萨一切智心宝。亦复如是。而能超越九种宝性。何等为九。一者异生性善宝性。二者随信行人宝性。三者随法行人宝性。四者无相行宝性。五者须陀洹宝性。六者斯陀含宝性。七者阿那含宝性。八者阿罗汉宝性。九者缘觉宝性。超越如是九宝性已。第十乃名一切诸佛共所加持深心坚固大悲宝性。菩萨如是磨治。所发一切智心宝。时超胜一切声闻缘觉。而能照明一切众生相续种子。海意。又如真实大摩尼宝。而能容受磨治。堪任摧压穿亦不坏。彼摩尼宝能于世间善所作用。为诸众生施作福事。菩萨久植诸善根者。亦复如是。而彼所发一切智心宝。容受磨治堪任摧压。穿亦不坏。是宝真实离诸过失。而彼一切智心宝。能为一切众生作大饶益。

复次海意。云何是为能善磨治一切智心宝。所谓先当具修三戒淨十善业慈心随转故。以清淨心观视一切众生。悲心随转故随诸众生何所作事皆往营助。喜心随转故一切众生诸有善法悉为成办。捨心随转故于一切众生而无损害。无谄诳故其心正直。无怠堕故于利益事深心勤行。心自在故即能发起一切善根得正念正知善伏心故其心调畅。常少欲故而能徧修头陀功德。能善资养生喜足故即不断圣种。于师尊圣贤之所不生侮慢故。即能谦下常起恭敬。心安定故。能离我慢及增上慢。无浊乱故无不清淨心。不恃己故能知自行。不毁他故能护众生离增上慢故能亲近正法随授法药。于诸义中能领解故是求法者。于诸法中初浅次深渐增广故能具法欲。修无诤行故即常得法乐。远离非法故能勤求正法。于三宝中常惭愧故能不断淨信。信业报故于一切善法中如理作意。修正行故于威仪道隐密寂静。心不高故而常柔软。勤行奢摩他故能离掉举。慧善安住故无毁无誉。安然不动故心如山王。能离高下诸对碍故其心如地。内意清淨故其心如水。无异想故其心如火。无繫着故其心如风。妙无垢故心如虚空。勤求出家故能令佛眼永不丧失。身能离故乐修寂静之行。心能离故常修正法之行。于诸所行不为尘境之所盗故说真实语。誓愿昭明故如说能行。不为烦恼所摧伏故心常清淨。毕竟无破坏故能修集淨戒。乃至小罪犹怀惧故即能于戒无缺无坏。不为求生天故于戒不断。纯一洁白行故戒无浊染。常能亲近善知识故。而得开明大菩提道。眼清淨故得无碍光。耳清淨故得无碍声。鼻清淨故得无碍香。舌清淨故得无碍味。身清淨故得无碍触。意清淨故得无碍法。复次海意菩萨。若欲离贪结者。应当常修不淨之观。欲离瞋结修慈心观。欲离痴结修缘生观。欲除五盖善观五根。欲拔诸障清淨五力。欲蠲现起诸烦恼故于出离道应常清淨。修正行故能离贪瞋痴慢等怖。无悭心故能行法施。无悋摄故能行财施。大菩提心常坚固故不乐馀乘之法。内心寂静故能隐密诸根。外境寂静故善观诸过失。于生死中常怖畏故不作诸罪。心无懈倦故。积集善根而无厌足。为渡四流故常善修治大乘法船。为令众生到彼岸故。善作桥梁。菩萨常以不懈退心。拔诸众生出生死泥到安隐处。海意。菩萨若能具修如是诸行相者。即得圆满布施之行。亦能清淨持戒之行。此为菩萨能善磨治所发一切智心宝。尔时世尊。重说颂曰。

 先当善戒身语心  防护十种清淨业
慈心观视诸众生  一切智心此磨莹
悲心助营他所作  喜心他法为成办
捨心不害诸众生  一切智心此磨莹
无谄诳故心常正  止罪能修利益事
深心增长诸善根  一切智心此磨莹
心自在故念正知  善伏心故心调畅
少欲能修头陀因  一切智心此磨莹
喜足善行于圣种  复常恭敬于师尊
而能不生轻侮心  我慢邪慢皆远离
定心不起增上慢  无浊乱故心清淨
不恃己故自了知  不毁他故为他护
亲近深固妙法药  离增上慢治诸病
希法名为求法人  勤求法乃具法欲
修无诤行名乐法  离非法故能求法
不坏三宝具信心  一切智心此磨莹
于不善中心怀愧  于诸如来起惭心
惭愧具足护诸根  一切智心此磨莹
明了业报胜所作  信解不着边执心
于缘生法不相违  一切智心此磨莹
善护威仪修正行  心无高故常柔软
掉举不生止行修  一切智心此磨莹
慧善住故无毁誉  安然众覩如山王
坚固愿中无退心  一切智心此磨莹
苦乐无动心如地  意淨如水涤尘劳
心如火无异想生  心如风行无繫着
心如虚空妙无垢  勤求出家佛眼明
身离能修寂静心  心离常依正法行
所行常说真实语  如说能行誓愿明
清淨不为染所摧  无破毁故修戒行
于戒无缺亦无坏  小罪能坏大惧心
护戒亦不求生天  戒常洁白无浊染
常能亲近善知识  悉为开明菩提心
无碍光明照世间  斯由获得清淨眼
智者随闻种种声  不生欣乐不生厌
一切声中表义无  斯由获得清淨耳
鼻香舌味皆如是  身触意法亦复然
触等高下想不生  斯由获得诸根淨
欲离贪染及瞋痴  当修不淨慈心观
于缘生法复善修  一切智心此磨莹
若欲除去五种盖  应当善观于五根
欲拔诸障之所缠  善住清淨于五力
知出离道除现障  离不深固住深固
于四念处常勤修  正断神足亦如是
复常增进七觉分  圣八正道亦增修
无贪无瞋怖不生  善护诸根离痴结
无悭能行于法施  不生鄙吝爱护心
于财无摄常施他  彼菩提心此成就
于诸财宝无希取  不捨菩提不求报
为摄众生故常行  布施爱语利同事
于菩提心不捨离  亦不爱乐于馀乘
随观如来功德门  如须弥山心坚固
内心寂静省己过  外护他非不讥毁
诸所作中离瑕疵  怖生死故不造罪
勤行善法无懈倦  严淨佛土不疲劳
护法不生减失心  度脱众生无退堕
常勤修治大法船  济渡四流生死海
复为桥梁接众生  引到涅槃安隐地
拔众生出深淤泥  致于清洁无畏处
怖畏众生施慰安  自渡渡他到彼岸
若于此法善成就  即诸菩萨大无畏
彼能常淨菩提心  诸烦恼垢不能染
虚空无垢尚能染  空中鸟迹尚可见
烦恼不染菩提心  自性本来常清淨

复次海意。云何是为菩萨。于其所发一切智心宝。堪任摧压。又复何谓摧压行相。海意。若此菩萨。于其一切智心宝中。或有破戒不可意人。或复诸魔或魔徒众。或魔力所加魔宫贤圣。或魔使者固来娆恼。振击动摇期剋打掷当于尔时。菩萨坚固大菩提心。令无所坏。亦复不坏度脱一切众生大悲精进。亦复不坏勤力护持。令三宝种不断不绝。亦复不坏诸佛法中勤行积集一切善根。亦复不坏为成办相好故积修福行。亦复不坏为严淨佛土故勇力增进。亦复不坏为护正法故不惜身命。亦复不坏普为度脱诸众生故不着己乐。菩萨若能如是深心具足。起如是意。乃能于彼诸众生所。或遇瞋恚打掷骂辱讥毁之者。菩萨尔时悉能忍受。或为一切众生之所摧压。亦悉堪任。以其菩萨普为救度一切众生。不疲不懈。不退不没。增发势力。勇起精进。捍劳忍苦。摄受心故。若有他人固来起瞋。菩萨尔时不以瞋对。他来打掷或复破毁。菩萨尔时皆不以对。作是思惟。我今应被大乘忍铠。何以故。此大乘法。与诸世间极相违故。世间众生顺生死流。我大乘法逆生死流。世间众生互相违背。我大乘法。令诸众生断相违故。世间众生瞋恚炽盛。我大乘法忍力增强。世间众生互相欺诳。我大乘法令诸众生慧心圆满。又复世间。或有众生周行十方。执持器仗随逐菩萨。于诸方处。若行若住若坐若卧。或有一人发大菩提心者。或修布施心者。或修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心者。乃至或闻发一善根心者。我当随于彼彼方处。断割其身节节支解犹如枣叶。菩萨设遇如是等事。悉能堪忍。又若世间一切众生。皆起瞋恚。巧出恶言骂辱讥毁。菩萨尔时。于诸众生不起少分娆动之心。所以者何。今我此身于无量无数生死之中。先际已来遍历诸趣无所不作。或在地狱。或在饿鬼畜生等趣。乃至今在人趣之中。耽味饮食诸欲受用。听受非法。艰苦追求。邪命资养多种逼迫。于己身命都无果利。虽复多所营作。不能自利亦不利他。是故我今乃至生死后际之中。设使一切众生于我身分断割支解。宁受众苦我终不捨一切智心。亦复不捨一切众生。亦复不捨诸善法欲。何以故。今我此身。多种逼恼苦切残毁。比地狱中所受之苦。百分千分乃至优波尼杀昙分皆不及一。是故我于佛法之中。永不捨离。亦复不捨度脱众生所缘大悲。何以故。如佛所说。一切善法多诸障难。世间众生多于不善法中而能营助。少能营助于诸善法。是故我今于善法中发勤精进营助修习。非于不善法中而助其力。故我于彼一切众生瞋恚等事。悉能堪忍。若诸众生随所起事。我即旋当施所对治。若有众生于我起瞋加复嫌恨。我即施其辱忍之法。由我施彼忍辱法已。忍力现故。我于彼所宁捨身命终不起瞋。是故菩萨。若如是修。即不难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果。又复若时。或以因缘瞋恚起时。菩萨当念我起断瞋之法。断法云何。谓若爱乐于身。若繫属身。若取着身。如是等法皆悉捨离。由能如是弃捨身故瞋恚不起。海意菩萨。若于如是等法。能善思惟勤修习者。即能堪任一切众生之所摧压。于一切智心。不坏不失。海意当知。堪任摧压有其三种。一者堪任摧压于身。二者堪任摧压于语。三者堪任摧压于心。

佛说海意菩萨所问淨印法门经卷第二

 
佛说海意菩萨所问淨印法门经卷第三

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鸿胪卿光梵大师赐紫沙门臣惟淨等奉 诏译

复次海意。云何是为菩萨堪任摧压于身。谓若菩萨或遇身分欲断坏时。菩萨应当依法观察馀诸众生。又若有具善巧方便菩萨。即能修行圆满六波罗蜜。何等行相是为善巧方便菩萨圆满六波罗蜜。所谓菩萨或遇己身欲断坏时。若不惜其身。弃捨其身亦不爱乐。此即能修施波罗蜜。又复若遇身欲坏时。于一切众生起大慈心而不弃捨。此即能修戒波罗蜜。又复若遇身欲坏时。菩萨为度一切众生故。设身断坏堪任忍受。其心不动忍力发现。此即能修忍波罗蜜。又复若遇身欲坏时。不捨一切智心。发大精进勇力摄受。于生死中起诸善根。此即能修精进波罗蜜。又复若遇身欲坏时。于其所发一切智心宝。而不弃捨。当善伺察大菩提心。如是伺察内外寂静。此即能修定波罗蜜。又复若遇身欲坏时。菩萨应当伺察其身。犹如草木土石等类。悟了己身不实如幻。如实义者。诸行无常。诸行是苦。诸法无我。涅槃寂静。若能如是谛察其身。此即能修慧波罗蜜。如是行相。是为菩萨修行圆满六波罗蜜。乃得不退转于大乘之法。此等名为菩萨堪任摧压于身。

复次海意。云何是为菩萨堪任摧压于语。谓若菩萨或有人来若虚若实恶言讥毁瞋恚骂辱。菩萨尔时。堪任容受不起瞋恚断彼怨缚。又若有具善巧方便菩萨。或遇他来恶言讥毁骂辱之时。菩萨闻已。应当修行圆满六波罗蜜。何等行相是为善巧方便菩萨圆满六波罗蜜。所谓菩萨。或遇他来恶言讥毁骂辱之时。菩萨闻已即作是念。此人先世造悭吝因。由如是故悭吝垢染。今所发现亦复不曾亲近善友。是故此人不捨于瞋。我今为说断瞋之法。何以故。我能信解施捨法故。不悭吝故。亦曾亲近诸善知识。是故我今护其恶语。捨离瞋恚。此即能修施波罗蜜。又复他来讥毁骂辱。菩萨尔时即作是念。此人破戒恶业发现。故来瞋恚骂辱于我。我今修集清淨禁戒。故我于彼不生瞋恚。我复守护菩提心故。念业报故。此即能修戒波罗蜜。又复他来讥毁骂辱。菩萨尔时即作是念。此人麁勐过失多所瞋恚。故来讥毁骂辱于我。我今具其忍辱之力广修慈行。故我于彼不生瞋恚。此即能修忍波罗蜜。又复他来讥毁骂辱。菩萨尔时即作是念。此人懈怠远离善法。故来于我瞋恚骂辱。今我发起广大精进。勤行修习植诸善本曾无厌足。我愿此人先得坐于菩提道场。我乃最后取证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果。若被如是精进铠者。此即能修精进波罗蜜。又复他来讥毁骂辱。菩萨尔时即作是念。此人失念复不正知。而亦不能止息烦恼。故来于我瞋恚骂辱。今我止息烦恼。正念正知专注一境。复不忘失大菩提心。我今应为此等众生不调伏者不寂静者不护诸根者不止息者。作利益故被大乘铠。若能如是安定心者。此即能修定波罗蜜。又复他来讥毁骂辱。菩萨尔时即作是念。此人执着我相情见有所得境。故来于我讥毁骂辱。今我依法。于已起瞋若未起瞋。二种之中如实伺察。瞋者瞋法皆不可得。如理推求。若自若他而悉远离。有所得见故能堪任。此即能修慧波罗蜜。海意。如是行相是为善巧方便菩萨修行圆满六波罗蜜。乃得不退转于大乘之法。此等名为菩萨堪任摧压于语。

复次海意。云何是为菩萨堪任摧压于心。谓若菩萨。遇诸魔来相娆坏时。菩萨应当坚固不动大菩提心。又复一切邪异之语。以有所得有所着相来相娆时。亦应如实安住内心。于一切智心勿当忘失。何以故。彼魔有大威力。乃至最后变佛形像来现汝前。作如是言。汝于大乘法中何有力能。汝宜弃捨如是重担。止息所行勤苦精进。菩提难得。佛法难得。于生死中徒历多苦。今汝大士。若欲息其苦者。宜速取证声闻涅槃。若诸菩萨。或遇魔来以如是相固娆坏时。当被如先坚固之铠不应弃捨。亦当内心无动无坏。若如是者。即于无等等心不能减没。菩萨尔时乃作是念。我当决定诣菩提场。我当决定以大智力摧魔军已。然后取证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果。我当决定转妙法轮。我当决定普于三千大千世界说广大法。我当邀以一切众生普与法施悉令满足。一切诸佛以他心智照明于我。一切贤圣证知我此大菩提心。实能堪任诸所摧压。我不虚诳一切诸佛一切贤圣一切众生。乃至亦不自为虚诳。海意。若诸菩萨如是修者。即能堪任摧压于心。乃得不退转于大乘之法。此等行相。是为菩萨于其所发一切智心宝堪任摧压。若于忍辱波罗蜜被坚固铠。即于精进波罗蜜而不懈退。若复此二波罗蜜中能圆满者。是即菩萨摩诃萨于一切智心宝。堪任摧压。

尔时世尊。重说颂曰。

 大菩提道心不坏  亦复不坏大悲心
于三宝中善护持  积集佛法亦无失
三十二相八十好  十力庄严妙相身
多种修作福智圆  堪任摧压故无退
佛土功德无边量  无愿力故悉严淨
法宝无上最胜门  我愿坚固常守护
多百众生无边际  我愿普令得度脱
内心不坏利乐因  是故堪任于摧压
所有十方世界中  乃至无边众生界
普尽一切诸众生  各执器仗来逼恼
作大恐怖生瞋恚  如是期剋而打掷
菩萨为修功德因  起勇胜心能堪忍
经历无边多百劫  从本生死先际来
众生恶言骂辱时  彼菩萨心无恼害
为大智故能堪忍  不生忿怒不生瞋
如是摧压随了知  故能忍受得清淨
又复普尽诸众生  各执器仗来加害
于我身分悉支离  乃至叚叚而破折
菩萨尔时心无动  不生少分瞋恚心
大菩提意坚固持  堪任摧压此清淨
菩萨若行若复住  坐卧威仪他所随
于中伺求或有人  大菩提心不捨者
或行布施等诸行  或复发起馀善心
即当断割彼人身  节节支解而离散
菩萨设遇此苦时  亦于此人心生喜
思念无边百劫来  遍历诸趣靡不作
地狱鬼畜三涂界  乃至今得生人中
身虽破坏果利无  为求佛智身弃捨
今我虽得于人身  无数众苦常逼迫
若比阿鼻地狱中  此苦百分不及一
我宁处彼地狱中  忍受其苦经百劫
佛及正法与众生  此三我终不弃捨
我观此身无常法  刹那谢灭犹如幻
四界虚假共合成  佛说此四如蛇毒
我若弃捨于此身  速离身中诸毒害
彼烦恼毒欲消除  自他成佛自然智
今我此身处世间  多怖畏事生恐怖
为求身诸安乐缘  因诸所欲饮食等
我若弃捨于此身  止息诸缘离诸怖
若能解入此思惟  即能堪任诸摧压
世间众生多百千  不善法中常营助
少人能于善法中  随应勤力而营助
故我于诸不善法  是中不复助其力
我当助修忍辱门  忍辱之言佛所说
所有十方一切佛  一一皆为证明我
如我所起决定心  于佛乘中永不坏
彼大威力诸贤圣  亦悉证我堪忍心
我所堪任摧压因  是中不作诸过失
如佛所说身语意  此三摧压有多种
彼彼勇勐悉堪任  如先所说皆不坏
是身具有多种苦  彼一一苦无边际
于如是苦若堪任  此身摧压而清淨
若身遭苦而离散  节节支解断坏时
六波罗蜜若圆成  彼善方便大智德
所谓布施及持戒  忍辱精进与禅定
最胜慧等若同修  须臾摄受皆圆满
或时若能弃捨身  亦复不爱而不惜
尔时应当如是修  圆满布施波罗蜜
若于众生广行慈  即不破毁淨戒行
现证菩提摄受因  圆满淨戒波罗蜜
其身设欲断坏时  应当坚固忍辱力
由斯忍力若勤行  圆满忍辱波罗蜜
精进重担荷无倦  内心亦复不生厌
身虽破坏力坚持  圆满精进波罗蜜
其身设欲断坏时  不念弃捨菩提心
于诸烦恼尘暗中  勤力为令皆消灭
为修禅定解脱力  宁当破坏于己身
普令众生得离尘  圆满禅定波罗蜜
我观此身实无我  是身如幻复如电
作者受者二俱无  是中实无有少法
于身艰苦缠缚中  善为众生作度脱
到胜彼岸自他圆  圆满胜慧波罗蜜
若能于此深固法  方便思惟常善修
彼能堪任摧压身  是中不起诸过失
菩萨若时闻恶言  不善讥毁而轻谤
闻已不生瞋恚心  能起慈心善调伏
弃捨瞋恚诸过失  清淨布施波罗蜜
慈心广大普运行  清淨持戒波罗蜜
忍力发现彼对治  清淨忍辱波罗蜜
数起精进佛智求  清淨精进波罗蜜
于诸境中定其心  清淨禅定波罗蜜
了不可得诸音声  清淨胜慧波罗蜜
菩萨闻诸恶言已  应当思惟于深法
堪任摧压于语言  是故不着诸过失
假使百千诸魔众  邪异外见悉从来
劝令弃捨方便修  菩提分位言难得
菩萨尔时心不动  势力增进转精修
是故堪任摧压心  多种摧压皆无坏
忍辱精进此二行  善修安住如山王
诸所摧压悉堪任  诸众生同一勇勐
磨治心宝摧压者  如来十力悉能知
得见现证菩提尊  亦复得受成佛记

复次海意。云何是为菩萨于其所发一切智心宝穿亦不坏。谓若菩萨于彼一切智心。无所领纳无所依着。亦无所住不出不入。无戏论无分别。坏诸分别无所安立。当以正智于甚深法如实伺察。何等是为彼甚深法。所谓随顺缘生之法如实觉了。无因所缘不断不常。远离边见自性无我。我无自性故一切法亦无自性。诸法本来生无所生。解了于空。信顺无相无愿无求。于真实慧无所造作。毕竟无常。色如聚沫。受如浮泡。想如阳焰。行如芭蕉。识如幻法。诸界无所动。诸入互相生。心无所住亦无作意。于增上所作非增上所作。于平等法如实觉了。无种种行相等同一味。而悉同住一乘之道。修道行智依于胜义。以智了知于义无着。彼一切声悟入非声。智知一切声。前后际断故。文义二种智入无二。现证诸法不可说义。无我义是苦智。毕竟义是集智。不和合义是灭智。有为无为平等悟入是道智。离前后际是身念处生灭无住是受念处。观无所缘是心念处。法界非界性平等平等义是法念处。心自在义是四正断。离诸障碍是四神足。出生义是信根。无念是精进根。无作意是念根。超越戏论是定根。无他信是慧根。所缘无障碍是信力。通达诸力是精进力。心止息住是念力。无所动转是定力。于念随念是慧力。于一切法平等相应是念觉分。不出不入是择法觉分。无我所是精进觉分。身心善住是喜觉分。平等觉悟是轻安觉分。离二法是定觉分。远离诸见是捨觉分。一切分别无分别中离诸遍计是正见。一切音声平等悟入是正思惟。离身心法是正语。一切所作悉得轻安名为正业。无高无下是正命。若善不善随施设已平等而住是正勤。于心所缘平等悟入是正念。寂静安住妙奢摩他是正定。于见非见而悉清淨无所生义是无常义。本来不生义是苦义。无所行义是无我义。止息义是寂灭义。善调伏心是布施义。住清凉性是持戒义。随知尽法是忍辱义。于一切法能善决择是精进义。止息内心是禅定义。如实了知诸法无相是胜慧义。一切众生本来清淨是慈义。与虚空等是悲义。喜无所得是喜义。一切发行皆悉究竟是捨义。一切诸法先际已来三轮清淨是空义。后际清淨是离义。现在清淨是无我义。海意。若诸菩萨。于如是等诸甚深法。无起无灭离诸文字与虚空等。于顺于违智入平等。若能如是思惟观察如实所行。而彼菩萨即能于其所发一切智心宝穿亦不坏。虽复如是穿彼一切智心而无发悟。即于诸法自在理中乃能现证。海意。譬如日月各处自宫。于四大洲周遍普照。而彼日月天子都无发悟。亦不作是念我能往诸方处。或复不往而为照曜。但由一切众生福果报力照明如是。海意。彼具善决择智菩萨。亦复如是。虽于无量诸佛刹中广为众生作大利益。而彼菩萨都无发悟。未甞数起诸作意想。然彼所作随应发现。

复次海意。若具决择智菩萨。应于定波罗蜜及慧波罗蜜中。如理伺察。何以故。住等引心菩萨。不修观法。修观行菩萨。不住等引心。若复修观行者彼即有慧。由有慧故能善观察。何所观察。所谓观于诸法实相。云何是为诸法实相。若于诸相而无所行。此即是为诸法实相。何等是诸法相。谓有所表即诸法相。如是表中如实之相。此亦说名诸法实相。若复如是一切了知。即能悟达无相无无相。何者是相。何者是无相。相即是生。无相是灭。若无相无无相。即无生亦无灭。若法无生亦无灭者。即诸法性本来常住法界无坏。真如无动实际不变。如是法性。此即说名如实解了缘生之法。觉悟诸法真实之相。现证实际无二真理。如是乃以现量智知。海意。此即名为具决择智菩萨摩诃萨。当佛世尊宣说如是容受磨治堪任摧压穿亦不坏法时。此会中有十那庾多天人。悉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万六千菩萨皆得无生法忍。

佛说海意菩萨所问淨印法门经卷第三

 
佛说海意菩萨所问淨印法门经卷第四

西天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鸿胪卿传梵大师赐紫沙门臣法护等奉 诏译

尔时世尊。重说颂曰。

 菩萨若闻菩提心  乃能贯穿一切法
即此所有贯穿智  于诸法中无所着
虽复了知甚深法  菩萨于中不生怖
而亦不起恐怯心  彼能获得最胜道
诸法若因若所缘  如实觉了缘生法
有慧随顺诸法生  而实不执于边见
诸法若断若常中  智者不生于着碍
觉了中际亦复然  是故实际不思议
若法自性本无我  是中我亦无自性
诸法无性亦复然  本来不生皆空寂
诸法无生亦无起  空无所取常清淨
远离戏论无相门  一切皆与虚空等
无心亦复无求愿  远离一切诸欲贪
现观诸色自性中  其犹聚沫知无实
受如浮泡暂起灭  想如阳焰妄相生
行如芭蕉中不坚  识如幻法非久固
所有四界性无动  与彼虚空界同等
内外诸入亦复然  境互相生而冥默
应知心法不在内  亦非于外有所得
意法无我亦复然  是中诸识皆无住
彼一切法无作意  而亦远离于我相
于一切法平等中  如实觉了于正性
法本一味无异性  一道一乘皆同等
道智如实若了知  此义显示于胜义
智者于义能悟入  观声非声能觉了
世间所有一切声  前际后际二俱断
若文若义虽善解  于中了知无二法
解此不可说义门  即能现证真实性
诸法不生是苦智  诸法平等是集智
诸法尽义是灭智  诸法无为是道智
于彼身受心法中  如理随观一一法
无念复无作意行  此说是为四念处
若观法界非界性  平等正尽而平等
无断之断正法门  此说是为四正断
于心若得大自在  此说是为四神足
超越一切有着心  此即是名为信根
若于一切法寂静  此说名为精进根
无念之念正法门  此说是名为念根
若了诸法无作意  此说是名为定根
超越诸法戏论门  此说是名为慧根
若法不起于他信  即能获得真实智
于心亦无所觉知  此名信力精进力
若了无生无灭智  此即是名为念力
寂定于心无所行  此即定力得成就
非有非离于分别  此即是名为慧力
诸法义中实觉知  此说是为七觉分
于法平等无差别  此说是名为正见
无二法中如实观  无生是观诸正道
无生是为无常义  无起是名为苦义
无行是名无我义  止息句是寂静义
调伏心即是布施  寂静心即是持戒
尽法随向是忍门  正慧伺察名精进
毕竟寂止是禅定  如实了知是为慧
众生本来清淨心  了知此说名为慈
与虚空等名为悲  清淨适悦是为喜
一切所缘无住心  此说是名为捨行
若复三轮得清淨  即能了知一切法
如是贯穿诸法门  而复永断诸见执
此中所有定及慧  即此二法能贯穿
遍入无量境界门  此说是名正法智

尔时世尊。复告海意菩萨摩诃萨言。海意。若菩萨得如是淨遍淨已。于一切众生所起无虚假意。若为众生之所摧压。不生逼恼及诸障碍。得善觉了智。得决定慧。而彼菩萨。即能于此自说淨印三摩地根本。无住中住。云何是为安住三摩地根本。谓于一切众生无障碍故。起大悲故。若得一切众生常所恭敬。心亦不高。若不恭敬。心亦不下。由是之故。即法无所起。亦不生慢心。是故乃能随住诸法。不住痴法。能生法智。普遍皆得。智为先导身业具足。智为先导语业具足。智为先导意业具足。若身语意诸所作业。一切皆以智为先导。菩萨即能随智而转。云何是菩萨智为先导身业具足。谓若众生应见色身而可化度及调伏者。菩萨即当现威仪相。令彼众生心得调伏。菩萨虽复如是现相。然无发悟。亦无分别。若或菩萨身起过失。爱着于身。身起异相。身行屈曲。身有动乱身生计度。若如是者。而彼菩萨诸有过失集现其前。如断多罗树心。而于诸法后不复生。又若菩萨身得清淨。一切胜相庄严其身。手足柔輭殊妙可爱。成福生身。诸根无劣身分圆满。菩萨虽具如是庄严之身。然于色相亦不骄恃。身虽严好而不生于和合之想。菩萨若见一切众生种种色相有缺坏者。菩萨尔时不起慢心。为求法故谦下恭敬。所以者何。若自身法性与一切众生身之法性。皆悉平等依止于智。菩萨于身及身法性。悉了知已。即得法身。不受分叚身。何名法身。谓以禅悦而为饮食。非分叚食。菩萨为欲顺世间故。愍众生故。示现受彼世间之食。不为身支治瘦劣故。菩萨但于法身。以其法命而为资养。非假世间叚食所资。何名法命。谓所资养。不从因缘所造作故。不越圣行。何名圣行。所谓无贪无瞋无痴。离诸烦恼。随所施设密护于戒。是名圣行。菩萨由此智为先导。身业具足。故获诸智通。神力成就。以无发悟心。于一切佛刹中普为现身。随诸佛刹一一众生。应见菩萨色相光明庄严身者。菩萨即住无所发悟无分别中。具足光明庄严身相。于其身中放大光明。是光普照无量无数诸佛刹土。一切地狱恶趣众生。蒙光照触悉得快乐。由快乐故乐触现前。得乐触故。一切众生烦恼烧然。皆悉止息。咸得清凉身心调畅。彼诸众生得调畅故善作佛事。海意。如是等法。名为菩萨智为先导身业具足。

复次海意。何名菩萨智为先导语业具足。谓若菩萨凡出语言。而常远离语中一切麁恶过失。海意。何名语中麁恶过失。所谓菩萨常当远离六十四种语之过失。何等六十四。一者菩萨无麁澁语。二者无浊乱语。三者无坏器声语。四者无衰弱声语。五者无极高声语。六者无极下声语。七者无勐恶声语。八者无坚硬语。九者无謇吃语。十者无逼恼语。十一者无离散语。十二者无烧然语。十三者无迷惑语。十四者无怨恨语。十五者无密切语。十六者无染着语。十七者无呻吟语。十八者无童稚语。十九者无震吼声语。二十者无炽盛语。二十一者无掁触语。二十二者无不知时语。二十三者无贪随卑语。二十四者无瞋障碍语。二十五者无痴狂乱语。二十六者无惊怖语。二十七者无慢执语。二十八者无作破坏语。二十九者无谄曲语。三十者无高慢语。三十一者无离慢卑下语。三十二者无随爱覆藏语。三十三者无非爱讦露语。三十四者无不实说语。三十五者无缺失语。三十六者无虚妄语。三十七者无鬪乱语。三十八者无两舌语。三十九者无恶口语。四十者无绮语。四十一者无破朋友语。四十二者无极利语。四十三者无极柔软语。四十四者无凡俗语。四十五者无不藏护语。四十六者无繁多语。四十七者无瞋害语。四十八者无鬪诤语。四十九者无贱劣语。五十者无动乱语。五十一者无轻浮语。五十二者无面讥语。五十三者无戏剧语。五十四者无歌音语。五十五者无非法语。五十六者无离间语。五十七者无自讚语。五十八者无毁他语。五十九者无侮翫语。六十者无激动语。六十一者无违背佛法僧语。六十二者无毁谤贤圣语。六十三者无非理作证语。六十四者无一切麁恶过失等语。海意。如是六十四种语中过失。菩萨凡所发言皆悉远离。即得语业清淨。凡所发言皆说无间断语。说如实语。说正真语。说诚谛分位语。说随谛转语。随入一切众生语言。知一切众生意乐。令诸众生皆生欢喜。照明一切众生根性。息诸烦恼。住佛威神。任持正法。所发语言。分明显了。美妙可爱离诸过失。皆由福行之所成故。不生于贪摄功德语。不生于瞋深无源底。不生于痴。十方世界施设语言。非无义利。随往一切处。皆无作相。海意。此为菩萨智为先导语业具足。

复次海意。何名菩萨智为先导意业具足。所谓菩萨刹那于一心中。遍入一切众生心行。皆悉明了。住三摩呬多中。现诸威仪事。然亦不起彼三摩地。一切魔众。悉不能知菩萨心业。遍入一切声闻缘觉之心。彼亦不知。而是菩萨。终不生心自害害他。亦不俱害。非心意所表。无少法中而生障碍。于一切法中。起智了知。由彼心意无表了故。即无所了知。不受而受。未具佛法。亦不灭受而为取证。海意。此名菩萨智为先导意业具足。海意。如是等法。是为菩萨安住自说淨印三摩地根本。此根本者。谓即菩萨身语意业。皆以智为先导。由其三业智先导故。即能获得自说淨印三摩地法。海意当知。有十种法。此三摩地名为自说。何等为十。一者初发起行。名为自说深心清淨故。二者菩萨之行。名为自说六波罗蜜多清淨故。三者显示洁白之行。名为自说一切善法清淨故。四者相好圆满之行。名为自说无碍福行清淨故。五者得辩才行。名为自说随闻法行善令他得清淨故。六者念定不散乱智。名为自说远离一切麁重盖障。现起烦恼清淨故。七者菩提分法智。名为自说不放逸清淨故。八者表示奢摩他毘鉢舍那智。名为自说心意识清淨故。九者十地次第之智。名为自说。一切对治建立法中。超越障碍悉清淨故。十者大菩提场庄严之智。名为自说断一切不善法。集一切善法清淨故。海意。具是十种法故。此三摩地名为自说。海意当知。复有二十种法。此三摩地名为淨印。何等二十。一者内淨名为淨印。我清淨故。二者外淨名为淨印。我所清淨故。三者身淨名为淨印。一切见中悉清淨故。四者一切法无我清淨。名为淨印。本来清淨故。五者于一切法平等觉了清淨。名为淨印。一味清淨故。六者空无相无愿清淨。名为淨印。一切解脱清淨故。七者虚空清淨。名为淨印。毕竟清淨故。八者众生界法界清淨。名为淨印。离诸所作故。九者现所见清淨。名为淨印。自智通清淨故。十者日轮光明清淨。名为淨印。常照曜清淨故。十一者三世无碍知见清淨。名为淨故。离诸障碍清淨故。十二者表了门清淨。名为淨印。识智无住清淨故十三者无为清淨。名为淨印。有为自性清淨故。十四者了知缘生清淨。名为淨印。善观缘法故。十五者随证力无所畏佛法清淨。名为淨印。无能敌实智清淨故。十六者了知佛法相清淨。名为淨印。先业清淨故。十七者大慈大悲清淨。名为淨印。不捨众生清淨故。十八者降伏诸魔外道清淨。名为淨印。一切所行清淨故。十九者破一切烦恼种习清淨。名为淨印。诸法自性清淨故。二十者于一刹那心中。普尽一切佛法之门。随知清淨名为淨印。积集圆满清淨故。海意。具足二十种法故。此三摩地名为淨印。海意当知。菩萨当坐菩提场时。乃能获得是三摩地。得是三摩地后。当获八种不共大神通相。何等为八。一者忽然此三千大千世界。悉变金刚所成之地。二者一切树林花果枝叶。皆悉开敷俱向菩提树。低垂曲折作恭敬相。三者一切众生于刹那间。不为一切烦恼之所恼害。四者一切地狱恶趣众生。悉见菩萨坐菩提场。见已皆获快乐具足。五者一切世界。空中悉现金色光明广大照曜。六者大地皆悉震动。然于其中亦无少分众生而生娆害。七者所有十方现住说法教化诸佛世尊。以无畏法施其安慰。作如是言。汝善男子。最胜最胜。是大导师。八者于一刹那心中。一切佛法集现其前。海意。而是菩萨得彼淨印三摩地已。后获如是八种不共大神通相。而能出生无量功德之事。一切悉同此三摩地神通威力。

佛说海意菩萨所问淨印法门经卷第四

 
佛说海意菩萨所问淨印法门经卷第五

西天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鸿胪卿传梵大师赐紫沙门臣法护等奉 诏译

尔时世尊。重说颂曰。

 此法善淨复明亮  本无和合与空等
无住无灭无起生  是印随摄于佛印
住彼根本得总持  长时修习慈悲行
若敬若慢世所行  平等慧中无喜恚
等智随住于法性  不住痴暗及痴法
虽住智中无得心  安止等智常清淨
智常觉了身所作  以诸智行利世间
众生若见清淨身  皆得离尘胜佛智
威仪善戒无散乱  有无分别中随行
身诸过失虽无边  本来不生无所断
彼获庄严妙相身  手足柔软福严具
清淨圆满诸根身  不恃色相智所作
若见贫贱苦众生  谦下尊敬而不慢
尊奉知法持戒人  从彼闻法得圣道
实知自他身法性  知诸众生实性身
获得淨胜妙法身  不受分叚身离染
常受定中禅悦食  不以叚食益威光
顺世受食非力资  法命滋养成甘露
常获圣行善寂静  解脱贪瞋痴染聚
密护戒学无顺违  宁捨己身不造罪
神力能往俱胝刹  随应现身而说法
世间瞻覩妙相身  彼皆获得身高胜
身放光明妙清淨  广照无边诸刹土
光照福胜软触生  众生悉除烦恼害
地狱众生常受苦  蒙光照触得快乐
身意调畅酸楚停  由斯得离地狱苦
如是及馀诸身业  随智无边善殊妙
能开佛事调伏门  菩萨身业此清淨
语言妙音淨悦意  天人世间闻皆喜
凡所说法果不虚  此法能成甘露灭
语言随堕语过失  清淨福智善能断
众生语业及音声  普令同等皆欢喜
相续平等真实说  言无浊乱皆如实
凡所说言诚实行  智随谛转善清淨
语言甘美贪止息  摄功德语瞋解脱
甚深无底断除痴  于千刹中作善利
此所说言无分别  不假勤力随解脱
应众生根欢喜生  此智所作语清淨
善修意业常无障  一刹那心世悉知
不起灭定现威仪  魔不能知菩萨意
声闻缘觉不能测  菩萨甚深心意道
不生自他损害心  无高无碍智平等
菩萨随世善觉知  无受无思无伺察
不入灭定证乐门  无边辩才总持具
闻法所行智常住  念定无乱住等引
清淨诸障烦恼除  极微瑕秽悉不见
菩提分法无边量  悉能普摄离放逸
智常随住止观中  十地次第今成证
乃至道树成智果  若具十种法清淨
菩萨得定名自说  现修诸行淨圆满
一切善道淨胜上  随诸地位淨诸度
一切善法超胜高  相好殊妙圆福果
坐菩提场善毕竟  染法胜怨悉能断
积诸善法等须弥  不思议光淨成就
得是三摩地获福  具二十法名淨印
如日光明照世间  证大菩提佛胜智
菩萨当坐道树已  得八不共神通相
能于百佛刹土中  广作利乐世间事
诸佛皆来施无畏  讚言勇勐汝最胜
悉能已伏诸魔军  证佛菩提胜无上
获此身心胜功德  决定能成此佛印
此功德门若欲修  当于菩提心坚勇

尔时世尊。复告海意菩萨摩诃萨言。海意。以是缘故。若诸菩萨欲得如是自说淨印三摩地法门。及自说无垢慧者。当住二种之心。一者无浊乱心。二者无滓秽心。无浊乱心者。谓心自性清淨明亮。而不容受客尘烦恼。法性常住本自光明。一切作意无所积集。无尘故离贪。无分别故离瞋。无我故离痴。清淨遍淨。毕竟无垢。自在光明如所解脱。一切法亦然。随住真如平等故。如所解脱一切法亦然。随住法界平等故。如所解脱一切法亦然。随住实际平等故。如所解脱一切法亦然。随住空平等。随住无相无愿无造无作无生无起诸平等故。如所解脱有为法亦然。随住无为法平等故。即此随住平等之法。无集无散。非智所知。此说名为无浊乱心。即以此法为他众生。及馀补特伽罗。显明开示。于自他法不起动乱之想。此即是为无滓秽心。海意。具是无浊乱心。无滓秽心者。即能获得自说淨印三摩地门。

尔时海意菩萨白佛言。世尊。此三摩地而极甚深。佛言。不得涯底故。海意又言。世尊。此三摩地而极难见。佛言。离二法故。又言世尊。此三摩地极难觉了。佛言。无我我所故。又言世尊。此三摩地而极难知。佛言。识智二法平等知故。又言世尊。此三摩地而无浊乱。佛言。得无碍解脱故。又言世尊。此三摩地而极微妙。佛言。离诸譬喻故。又言世尊。此三摩地而极精实。佛言。得金刚喻智故。又言世尊。此三摩地而不破坏。佛言。先后不破故。又言世尊。此三摩地悉无所着。佛言。一切有着随超越故。又言世尊。此三摩地得大光明。佛言。离诸痴瞑故。又言世尊。此三摩地而极清淨。佛言。毕竟无染故。又言世尊。此三摩地本性无垢。佛言。离贪尘故。又言世尊。此三摩地而无所行。佛言。三界无行故。又言世尊。此三摩地而无戏论。佛言。超越戏论故。又言世尊。此三摩地无动。佛言。毕竟寂静故。又言世尊。此三摩地随入一切处。佛言。与虚空等故。

尔时海意菩萨复白佛言。世尊。若如是者。何能发起胜行。云何当获自说淨印三摩地门。佛言海意。譬如有人欲与虚空而共战敌。时彼虚空乃被甲冑。菩萨亦复如是。欲得自说淨印三摩地者。应当被于诸法平等甲冑庄严。何以故。海意。随有所灭即有所起。又复海意。识种子是有为。无表种子是无为。此三摩地非眼识所知。非耳鼻舌身意识所知。此三摩地不可表了。应知无知亦非无知此三摩地无表了相。于一切法平等觉了故。此名三藐三佛陀。又复海意。我不见有法是染相故。成等正觉。亦不见有法是淨相故。成等正觉。若有相是染。即彼相是淨。所谓自性清淨相故。若彼自性清淨相者。即是无相。若其无相即无行相。若无行相。即无少法而可表了。由无表故即一切法无所了知。若法无能表及无所表故。是中即无文字集现。若无文字可集现者。即所说如。此复何名即所说如。谓后如于前中亦复然。此即是名一切诸法三世皆空。复何名空。所谓无作。即此无作。亦复无作。亦非无作。是故此说名之为空。所言无作义复云何。无作者。谓无现前诸行造作。以无少法可造作故。是故此说名为无作。复何名为无现前行。谓无身现前行。语现前行。心现前行故。此说名无现前行。若无现前行。彼即无为。若其无为。即无生无灭。亦无处所。即此无生无灭无处所法。亦复无处。何名无处。所谓现前诸行无处。是故此说名为无处。所以者何。所谓识不住色中。不住受想行中。若识无所住即是正智。而彼正智即智无领纳。若智无领纳即无增上意乐。若无增上意乐即无诤论。若无诤论即无动乱。若无动乱即无逼恼。若无逼恼即无烧然。若无烧然即得止息。若得止息即住遍寂。若住遍寂即住近寂。若住近寂。此即名为得大寂默。是故前言智无领纳。是佛所说。海意。此法甚深难见难解。若有得闻如是之法生信解者。是人所有一切颠倒烦恼执着缠缚等法。悉得解脱。即能任持过去未来现在诸佛世尊法藏。为大导师。开示一切众生无量正道。为大医王。善疗众生一切无相烦恼之病。是为能以广大供养普供如来。不久当得自说淨印三摩地门。所作决定。于此大乘法中能善积集。为大法船。而能济渡无量众生出生死海。为大正士降伏诸魔。永不复随魔境中语。

尔时海意菩萨白佛言。世尊。菩萨云何而能降伏一切魔怨。佛言海意。若菩萨以无所为心。能于一切普摄受者。而彼菩萨即能降伏一切魔怨。又若菩萨以无所为心。于彼一切所缘相中。能发起者。而彼菩萨即能降伏一切魔怨。海意当知。魔有四种。何等为四。一者蕴魔。二者烦恼魔。三者死魔。四者天魔。若或伺察幻法即能降蕴魔。安住空法能降烦恼魔。伺察无生无起之法能降死魔。俱时依止一切意法趣向灭道能降天魔。又复知苦能降蕴魔。断集能降烦恼之魔。证灭能降死魔。修道能降天魔。又复伺察诸行是苦能降蕴魔。伺察诸行无常能降烦恼魔。伺察诸法无我能降死魔。伺察涅槃寂静能降天魔。又复菩萨内断烦恼垢而不忘失大菩提心。行于布施。即能摄伏蕴魔。若菩萨不惜其身亦不繫着。行布施已。而能迴向于一切智。即能摄伏烦恼之魔。若菩萨能念财富无常。我当与彼一切共用。真实施与。如是施已。而能迴向于一切智。即能摄伏死魔。若菩萨于一切众生所。而不越失大悲之心。以解脱慧普摄众生。行布施已。而能迴向于一切智。如是即能摄伏天魔。

佛说海意菩萨所问淨印法门经卷第五

 

google-site-verification=Iz-GZ95MYH-GJvh3OcJbtL1jFXP5nYmuItnb9Q24Bk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