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光般若波罗蜜经
卷 6-10
 
放光般若经卷第六

西晋于阗国三藏无罗叉奉 诏译

摩诃般若波罗蜜无住品第二十八

尔时三千大千刹土诸四天王与无央数亿百千诸天子皆来共会;诸释提桓因与诸无数亿百千诸天皆共来会;须炎天子上至首陀会天,其中诸天各各与无数若干亿百千天子皆来共会。从四天王至首陀会天,诸天功德光明巍巍;虽尔,不如世尊最下光明,百千万倍巨亿万倍。诸天光明及阎浮檀宝之光明悉不现也。诸天在佛边,其形体光明如烧炷,是故诸天光明即不复现。

释提桓因白尊者须菩提:「今是三千大千刹土诸四天王、诸首陀会天,欲听须菩提说般若波罗蜜,教菩萨云何住般若波罗蜜。何等为菩萨摩诃萨般若波罗蜜?当云何行般若波罗蜜?」

须菩提报释提桓因言:「拘翼!今当承佛威神为诸菩萨说般若波罗蜜,当为菩萨如所应住说。是诸天子未发意者,今当应发菩萨心。已住于道捡者,力不堪发阿耨多罗三耶三菩意。何以故?为生死界作障隔故。假令是辈能发阿耨多罗三耶三菩意者,我亦代其欢喜;从上转尊,我终不中道断其功德。拘翼!何等为般若波罗蜜?菩萨摩诃萨当持应萨云若意,当念色无常、苦、空、非身,老病忧患恼结裁聚、转变坏败恐畏鬪讼、不可恃怙。菩萨当念是亦无所倚。痛想行识,六情、六性,皆当念是苦。淨亦无所倚。当念五阴淨、当念六情、六性淨寂。以萨云若意,当知从痴有爱习,十二因缘亦无所倚;当复念灭痴爱十二因缘得灭,众苦亦无所倚。

「复次,拘翼!菩萨摩诃萨以萨云若意,当念三十七品亦无所倚,亦当念乃至佛十八法亦无所倚。

「复次,拘翼!菩萨摩诃萨以萨云若意,行檀波罗蜜、尸波罗蜜、羼波罗蜜、惟逮波罗蜜、禅波罗蜜亦无所倚。如是,拘翼!菩萨行般若波罗蜜作是观,使法法相续、法法相得,皆使具足。菩萨于念亦无吾我,若作异念不应道念。拘翼!以不等念意,于道亦不可见亦不可得;道无意,念意亦不可得亦不可见。拘翼!菩萨行般若波罗蜜当作是观,于诸法无所得。」

释提桓因言:「耆年须菩提!云何念意不与道意同?云何道意不与念意同?云何道意、念意俱不可得不可得见?」

须菩提言:「拘翼!所念意不成意,道意亦非意、亦不成意、不持非意。念非意,意则是非意,非意亦是意;是为菩萨摩诃萨般若波罗蜜。」

于是佛歎须菩提言:「善哉,善哉!如汝为诸菩萨说般若波罗蜜教劝助之意。」

须菩提白佛言:「唯,世尊!我当报恩,不得不报恩。我当报过去诸如来.无所着.等正觉恩,及弟子劝助安立诸菩萨等。世尊尔时亦学六波罗蜜得阿惟三佛。世尊!我等亦当复劝助安立诸菩萨学六波罗蜜,亦当使成得阿惟三佛。」

须菩提言:「拘翼!听我说菩萨摩诃萨住般若波罗蜜如,住亦不住。五阴五阴空,菩萨菩萨空,五阴空、菩萨空一空,无有二。拘翼!菩萨当作如是住般若波罗蜜。拘翼!六情六情空,菩萨菩萨空,六情空、菩萨空等无有异。六性六性空,菩萨菩萨空,六性空、菩萨空等无有异。菩萨摩诃萨当作如是,于般若波罗蜜当作是住。

「复次,拘翼!十二因缘十二因缘空,灭十二因缘灭十二因缘空,菩萨菩萨空,十二因缘、十二因缘灭、空菩萨空,一空无有二。拘翼!菩萨摩诃萨于般若波罗蜜当作是住。六波罗蜜六波罗蜜空,内外空及有无空、三十七品、佛十八法、诸三昧门陀隣尼门、声闻乘、辟支佛乘亦尔。菩萨、如来、萨云若亦尔。菩萨空、萨云若空,一空无二;菩萨于般若波罗蜜当作是住。」

释提桓因言:「云何,须菩提!菩萨摩诃萨不于般若波罗蜜中住?」

须菩提言:「拘翼!菩萨不住五阴有所倚,亦不住六情有所倚。不住于六情有所倚,从三十七品至萨云若皆不住有所倚。从须陀洹至阿罗汉、辟支佛上至佛皆不住有所倚。从五阴至萨云若,是为不住亦无所倚。从须陀洹至佛,亦不住有所倚。五阴无常不当于中住,五阴有常不当于中住,五阴苦乐不当于中住,淨不淨不当于中住,我非我不当于中住,空不空不当于中住,灭不灭不当于中住,寂不寂不当于中住有所倚。须陀洹不具足故不当于中住,至佛不具足故不当于中住;须陀洹成就德能福一切不当于中住,上至佛成就德能福一切不当于中住。

「复次,拘翼。菩萨初地不当于中住,至第十地不当于中住,有所倚也。从初地言我当具足檀波罗蜜,不当于中住;于尸波罗蜜、羼波罗蜜、惟逮波罗蜜、禅波罗蜜、般若波罗蜜,不当于中住有所倚。我当具足成就三十七品,不当于中住有所倚。菩萨道不当于中住。我从菩萨道至阿惟越致地住,不当于中住。菩萨具足五通,不当于中住有所倚住。菩萨神通已,言我当游无量阿僧祇佛国,见诸佛如来听受法教已,转复教授一切众生,亦不当于中住有所倚。言我亦当变化作如诸佛如来世界所有,亦不当于中住有所倚也。般若波罗蜜不当于中住有所倚也。我当教授众生至道,亦不当于中住。我当供养无央数阿僧祇诸佛,时诸幢幡香华缯盖无央数亿百千张叠,不当于中住。我当成就无央数阿僧祇众生,令得阿耨多罗三耶三佛,亦不当于中住。我当具足五眼:肉眼、天眼、法眼、慧眼、佛眼,亦不当于中住。我皆当起诸三昧,亦不当于中住。亦不当愿言,我得是三昧时,当于中游戏,亦不当于中住。具足陀隣尼门,不当于中住。我当具足四无碍慧、四无所畏、佛十种力、佛十八法亦,不当于中住。我当具足四等心、大慈大悲,亦不当于中住。我当具足三十二大士之相、八十种好,不当于中住有所倚也。住八辈事成就信要法要,不当于中住。须陀洹至第七,不当于中住。斯陀含一种,不当于中住。道等,不当于中住。命终垢尽,不当于中住。须陀洹中道般泥洹,不当于中住。斯陀含未断诸苦本,不当于中住。得阿那含道意,不当于中住。于阿那含中中道般泥洹,不当于中住。得阿罗汉证、成阿罗汉,从是间于无馀泥洹而般泥洹,不当于中住。辟支佛,不当于中住。过罗汉、辟支佛至菩萨地,不当于中住。道事慧,不当于中住有所倚也。以众事成阿惟三佛,不当于中住。从次诸垢消尽,不当于中住。成如来.等正觉.无所着,当转法轮,不当于中住。我当为佛事,度不可计一切众生,不当于中住。以四神足于三昧住命恒边沙劫,不当于中住。令我寿命无有数,不当于中住。于三十二大士之相,一相成百福功德,不当于中住。使我一佛国大如十方恒边沙佛国,不当于中住。使我三千大千刹土尽作金刚,不当于中住。使我佛树中出香,一切众生闻其香者无有三毒,不起声闻、辟支佛意;有闻是香者,身病意病皆悉除愈,令我佛土不闻五阴色痛想行识、六波罗蜜之声,不当于中住。令我佛国不闻三十七品及十八法,不闻须陀洹上至佛之声,不当于中住。何以故?如来.无所着.等正觉成阿惟三佛,于诸法亦无所得。如是,拘翼!菩萨于般若波罗蜜无所倚住。」

尔时尊者舍利弗意念:「菩萨摩诃萨当云何住?」

须菩提知舍利弗意所念,便问舍利弗:「于意云何,诸佛为住何所?」

舍利弗报言:「诸佛无所住。不住意有所止,亦不于五阴住,亦不住于成就,亦不住于不成就,亦不住于有为无为,不于十八法、萨云若有所住。」

须菩提言:「菩萨摩诃萨住般若波罗蜜中,当如诸如来.无所着.等正觉住如不住。菩萨当作是住,住无处所住。」

于是会中有天子作是念:「诸阅叉所语所说悉皆可知,尊者须菩提所说般若波罗蜜教了不可知。」

须菩提知诸天子意所念,语诸天子言:「不解不知耶?」

诸天子言:「尔,须菩提!实不解不知也。」

须菩提语诸天子言:「我所说者,常不见一字,教亦无听者。何以故?般若波罗蜜者非文字亦无听闻。何以故?诸天子!诸如来.无所着.等正觉道亦无文字。诸天子!譬如如来化作佛,作四辈弟子。作是化已,为说化诸法。于诸天子意云何,是颇有教有说、宁有受者不?」

诸天子言:「唯,须菩提!是无所有。」

须菩提言:「诸法譬如化,亦无所说者,亦无受者,亦无知者。譬如士夫梦中见佛,佛为说法。于意云何,有说、有受者不?」

诸天子言:「无说无受。」

须菩提言:「诸法如幻,无说无受,亦无所有。譬如有二人于彼深涧各住一面,俱发音声讚歎佛、法及比丘僧。其声音响宁展转相知不?」

诸天子言:「响无所知。」

「譬如绝工幻师于四衢道化作如来及四辈众而说于法。诸天子!于意云何,宁有说、有教、有受者不?」

诸天子报言:「实无所有。」

诸天子复念:「今须菩提敷演般若波罗蜜,其事甚深,所教转深,所说转妙。」

须菩提语诸天子言:「色亦不深亦不微妙,不以五阴故微妙也。六情从内外空及有无空,乃至六波罗蜜、佛十八法皆如是。诸三昧门、陀隣尼门至萨云若,亦不深亦不妙,不以萨云若故深妙。」

诸天子意念:「是中所说亦不说五阴、六情,亦不说六波罗蜜,亦不说内外空及有无空,亦不说三十七品、佛十八法,亦不说须陀洹道,亦不说阿罗汉、辟支佛道,亦不说文字。是事云何?」

须菩提报言:「如是,如是!诸天子!诸如来道者,皆无所得亦无所说,是故诸法亦无说者亦无闻者,亦无受者亦无得者。」

须菩提言:「诸天子!欲住须陀洹道者、取须陀洹证者,若住罗汉、辟支佛上至佛,欲取证者、作是住者,终不得是忍。菩萨从初发意以来,无所说、无所闻,当作是住。」

摩诃般若波罗蜜如幻品第二十九

尔时诸天子意念:「我等当云何从须菩提听受其教?」

尊者须菩提知诸天子意所念,语诸天子言:「今诸会者观听我所说,当如幻化人所听,受亦无所受,亦无所见亦不作证。」

诸天子言:「云何,须菩提!众生为如幻化耶?来会者亦如幻化耶?」

须菩提言:「如是,如是!众生如幻,会者亦如幻,吾我亦复如幻如梦。五阴如幻如化,六情识栽如幻如化,内外空及有无空如幻如梦,三十七品、佛十八法如幻如化,须陀洹道上至于佛三耶三佛亦复如幻。」

尔时诸天子问须菩提:「云何乃至佛亦复如幻如梦?」

须菩提言:「我说至佛亦复如幻。若复有法胜于泥洹者,我亦复言如幻。诸天子!梦、幻、化是一取无有二。」

是时舍利弗、大目揵连、摩诃拘絺罗、摩诃迦旃延、邠耨文陀尼子、大迦叶等,与无央数菩萨,是诸大众俱问须菩提言:「般若波罗蜜甚深甚广,难晓难了、难见难解。谁能遏绝是者?」

是时阿难语众弟子、诸菩萨言:「般若波罗蜜者是深妙法,甚广难见、难解难了、不可思议。唯有阿惟越致菩萨摩诃萨、具足见谛阿罗汉,前世于无央数诸佛所而作功德,与善知识相随者,善男子、善女人有大智慧,如是辈人,闻深般若波罗蜜乃能信乐,终不能遏绝。不以空分别五阴,不以五阴分别空;亦不以五阴分别无相、无愿,不以无相、无愿分别五阴。亦不以无所生、无所灭分别五阴,不以五阴分别无所生、无所灭;亦不以寂淨分别五阴,亦不以五阴分别寂淨。乃至六情及诸缘起,亦复如是。从檀波罗蜜至般若波罗蜜亦复如是,从内外空至有无空亦复如是,从三十七品至佛十八法亦复如是。诸三昧门、陀隣尼门不以分别五阴,不以五阴分别三昧门、陀隣尼门。从须陀洹至罗汉、辟支佛乃至萨云若亦不以分别空,不以空分别萨云若;亦不以无相、无愿分别萨云若,亦不以萨云若分别无相、无愿。不以具足不具足性分别空,不以空分别具足不具足性;至无相、无愿亦复如是。不以无所生、无所灭分别寂淨,不以寂淨分别五阴。」

须菩提语诸天子言:「是甚深般若波罗蜜,极有智者不能遏绝。何以故?法无有忧者、亦无有慼者。若无忧无慼众生,亦无能遏绝者。」

舍利弗语须菩提言:「般若波罗蜜为广说三乘之教及菩萨总持之教,从初发意至十住道地教,至六波罗蜜、三十七品、佛十八法,菩萨摩诃萨悉总持之教,是为菩萨行般若波罗蜜化生也。不耗于神通游诸佛国,随其所欲所作善本,供养诸佛即得如愿。从诸世尊所听受法,至萨云若初不断绝。未曾离三昧时,当为无所罣碍辩,不可断绝辩,如所应辩、利辩、义辩、一切最辩。」

须菩提言:「如是,如是!如舍利弗言,广说三乘及菩萨乘,大乘菩萨摩诃萨所得最辩,亦无所倚亦不倚。吾我、知见、寿命、五阴亦无所倚,从檀波罗蜜至般若波罗蜜亦无所倚,从内外空及有无空亦无所倚,从三十七品、佛十八法至萨云若慧亦无所倚。」

舍利弗言。何以故。于般若波罗蜜说三乘之教而无所倚:「何以故说菩萨总持?何以故得最妙之辩而无所倚?」

须菩提言:「从内空乃至三乘,皆从般若波罗蜜教出,亦无所倚。从外空至有无空,广说三乘之教亦无所倚。从内外空所说教及菩萨,总说一切世间最妙之辩亦无所倚。从有无空至菩萨,护一切世间最第一之辩而无所倚也。」

摩诃般若波罗蜜雨法雨品第三十

于是释提桓因意念言:「尊者须菩提所说法,为雨法雨。」

三千大千刹土,从四天王上至阿迦腻吒天,各各念言:「今须菩提所说法雨,我等宁可作花散佛世尊及诸菩萨、大弟子众,及散须菩提上。」尔时三千大千刹土诸释提桓因及诸四天王各化作花,散佛菩萨及比丘僧,及散须菩提上,持是供养般若波罗蜜。诸天散花,应时普遍三千大千国土地无空缺处,譬如敷坐也。虚空中花未堕地者,应时化成花交露台殊妙严事。

时须菩提意念:「我数至天上,初未曾所见如是花比。是诸天子所散花者,不从树生,化花耳。」

释提桓因语须菩提:「是花非生花,亦非意树花。」

须菩提言:「如拘翼所言,是花亦非生花,亦非意树花。拘翼!若不生者是为非花。」

释提桓因语须菩提:「但是花不生耶?五阴亦不复生耶?」

须菩提言:「是花及五阴俱亦无所生,若使不生为非五阴。六情亦无所生,若使不生为非六情。六波罗蜜亦无所生,若使不生为非六波罗蜜。从内外空至有无空亦不生,若不生者为非有无空。三十七品、佛十八法亦不生,若不生者为非十八法。至萨云若亦不生,若不生者为非萨云若。」

释提桓因意念言:「今须菩提辩才深妙乃如是耶。随其所应,如为说法而无违背。」

佛告释提桓因:「如是,如是!拘翼!须菩提实为深入辩才第一,随所应而为说法,无有违错。」

释提桓因白佛言:「唯,世尊!云何须菩提随其所应而为说法而不违错?」

佛告拘翼:「五阴六情但有数耳。以五阴六情但有数故,是故须菩提所说无错。何以故?如法者亦不违错亦不和合。以无和无错,是故须菩提所说无错。至六波罗蜜及内外空至有无空、三十七品、佛十八法皆如是。从须陀洹道至辟支佛道至萨云若萨云若事亦如是。从须陀洹、罗汉、辟支佛上至佛三耶三佛,拘翼!亦复是法数所施耳。须菩提所说,亦复如法数所施,是故所说无有违背。何以故?拘翼!如法者亦不和亦不错。以不和以不错故,须菩提作是说法,随其所应无有违错。」

须菩提言:「如是,如是!拘翼!如佛世尊施诸法教,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当知诸法亦复但是法数所施。拘翼!菩萨作是学者,为不学色痛想行识,亦不见五阴当所学者。如是学者,为不学六波罗蜜。何以故?不见六波罗蜜当所学者。如是学者,不学内外空及有无空。何以故?不见空法有所学者。如是学者,为不学三十七品、佛十八法,不学须陀洹道,不学罗汉、辟支佛道,不学萨云若道。何以故?不见萨云若当所学者。」

释提桓因白须菩提言:「何以故不见五阴?至萨云若亦不见耶?」

须菩提言:「是故,拘翼!五阴五阴自空,萨云若萨云若自空。何以故?不可空色而学色空,不可以萨云若空学空萨云若。不作空学,为学空。不以二学,如是学。不以二事学五阴空,亦不以二事学萨云若空。拘翼!不以二事学空五阴者,为学六波罗蜜。不以二事学萨云若空者,为学六波罗蜜;为学内外空至有无空;为学三十七品;为学佛十八法。不以二事学,为学须陀洹至罗汉辟支佛;不以二事学,为学三耶三佛;亦不以二事学,为学萨云若学佛。学萨云若者,为学不可计阿僧祇诸佛法。学诸佛法者,不学增五阴、不学减五阴,亦不增萨云若学、亦不减萨云若学。如是不增不减学者,亦不受五阴,亦不中道灭五阴学,至萨云若亦不受学,亦不中道灭萨云若。」

舍利弗语须菩提:「菩萨作是学,亦不受萨云若学,亦不中道灭萨云若学耶?」

须菩提报言:「如是,如是!」

舍利弗复问:「何以故从五阴至萨云若亦不受学?亦不中道灭萨云若学?」

报言:「色自无受,亦无有受色者。萨云若亦自无受,亦无受萨云若者。从内外空至有无空,亦自不受,亦无受空者。如是,舍利弗!菩萨摩诃萨于诸法无所受,是故于萨云若中出生。」

舍利弗言:「菩萨学般若波罗蜜,于诸法无所受,为出生萨云若耶?」

须菩提言:「如是,如是!」

舍利弗复问:「菩萨作如是学,于诸法无所受,亦不学受亦不学灭,云何出生萨云若?」

须菩提报言:「菩萨行般若波罗蜜,亦不见色生亦不见色灭,亦不受亦不不受,亦不着亦不断,亦不增亦不减。何以故?舍利弗!不以五阴故有,亦不见生亦不见灭,亦不见受亦不见不受,亦不见着亦不见断,亦不见增亦不见减。何以故?舍利弗!不见五阴有乃至萨云若,亦不见生灭亦不见受,亦不见着断,亦不见增减。何以故?萨云若空,故无所得。是故菩萨于诸法无所生无所灭、无所受、无着无断、无增无减,学般若波罗蜜出萨云若,当作是念,亦无所学亦无所出。」

释提桓因问舍利弗:「菩萨当从何所求般若波罗蜜?」

舍利弗报言:「拘翼!菩萨摩诃萨当从须菩提所转品中求。」

释提桓因言:「以须菩提因缘恩力,使舍利弗言:『菩萨摩诃萨般若波罗蜜,当于须菩提所转品中求。』?」

须菩提报言:「拘翼!非我因缘恩力。」

释提桓因言:「是谁之恩力所处?」

须菩提言:「是佛威神恩力所处。」

释提桓因言:「诸法皆无处所,云何言是佛之威神所处乎?如来亦不于异无处所法中见佛,亦不于异如中见。」

须菩提言:「如是,拘翼!如来亦不于馀处中见,亦不于异处如中见;亦不以如来为如,亦不以如为如来;亦不以五阴如为如来,亦不以如来为五阴如;亦不以五阴法为如来,亦不以如来为五阴法;亦不以萨云若如为如来,亦不以如来为萨云若如;亦不以萨云若法为如来,亦不以如来为萨云若法。拘翼!若佛与五阴法不合亦非不合者,亦不离五阴法有合不合,亦不离五阴如有合不合;乃至萨云若萨云若法如亦不合亦不不合,亦不离萨云若萨云若法如亦不合亦不不合。拘翼!以是诸法不合不散神力之所处,是为无处所行。如拘翼向之所问,当于何所求般若波罗蜜?亦不于五阴中,求亦不离五阴中求。何以故?拘翼!般若波罗蜜、五阴,是法亦不同亦不异,亦无有形亦不可见,亦无有碍一相,一相者则无相。

「复次,拘翼!菩萨摩诃萨求般若波罗蜜,亦不离萨云若求,亦不于萨云若求。何以故?般若波罗蜜、萨云若及所求者,亦不同亦不异,亦无形亦不见。亦不碍一相,一相所谓无相。何以故?般若波罗蜜亦非五阴亦不离五阴,般若波罗蜜亦非萨云若亦不离萨云若;五阴如亦非般若波罗蜜,般若波罗蜜亦不离五阴如;般若波罗蜜亦非五阴法亦不离五阴法,般若波罗蜜亦非萨云若法亦不离萨云若法。何以故?拘翼!是诸法亦不有亦不可得。以诸法不可得故,五阴非般若波罗蜜,般若波罗蜜亦不离五阴,般若波罗蜜亦非五阴法亦不离五阴法,般若波罗蜜亦非五阴如亦不离五阴如;般若波罗蜜亦非萨云若亦不离萨云若,亦非萨云若如亦不离萨云若如,亦非萨云若法亦不离萨云若法。」

释提桓因言:「摩诃波罗蜜是菩萨摩诃萨之大度,波罗蜜者是诸菩萨无量无限之大度。于是中学得须陀洹、斯陀含、阿那含、阿罗汉、辟支佛,于中学成菩萨,淨佛国土、教化众生,成得阿耨多罗三耶三佛。」

须菩提言:「拘翼!如是,如是!如释提桓因所言无异,已得者、甫当得者,皆当从般若波罗蜜中成阿惟三佛,以五阴大故,般若波罗蜜亦广大。拘翼!五阴亦无前亦无后,亦无中亦无边际;至萨云若亦如是。拘翼!是为菩萨摩诃萨之大度。以五阴无有量,是故菩萨摩诃萨无量之度。何以故?五阴不可量故。譬如虚空不可度量,五阴亦不可度量。如空不可度量,五阴亦不可度量。以五阴不可度量,般若波罗蜜亦不可量;乃至萨云若不可量故,菩萨之度般若波罗蜜亦不可量。何以故?拘翼!萨云若亦不可量,如虚空不可平量。以萨云若不可平量,虚空不可平量。以虚空不可平量,般若波罗蜜亦不可平量。以是故?拘翼!菩萨摩诃萨般若波罗蜜不可平量,空亦不可平量。以五阴无底,菩萨般若波罗蜜亦无底。何以故?五阴底边际不可得见故。乃至萨云若亦无有底,菩萨般若波罗蜜亦无有底。何以故?拘翼!萨云若亦不可得底,亦不可得边际故。是故菩萨般若波罗蜜无有底。从五阴无有底,至萨云若亦无有底。

「复次,拘翼!以因缘无有底故,菩萨般若波罗蜜亦无有底。」

释提桓因言:「唯,须菩提!云何因缘无底,菩萨般若波罗蜜无底?」

报言:「以萨云若、因缘无底故,菩萨般若波罗蜜无底。法因缘无底,是故菩萨般若波罗蜜无底。」

又问:「云何法因缘无底,菩萨般若波罗蜜无底?」

报言:「拘翼!法性无底故,菩萨般若波罗蜜无底。如因缘无底,菩萨般若波罗蜜无底。」

复问:「云何如因缘无底,菩萨般若波罗蜜无底?」

答言:「如如无底、如因缘无底,以如因缘无底,菩萨般若波罗蜜无底。众生无底,菩萨般若波罗蜜无底。」

复问:「云何众生无底,菩萨般若波罗蜜无底?」

答言:「于拘翼意云何,何所法言有菩萨者?」

「亦不以法言,亦不非法言,但假名举字耳。是名所举亦无有形,所举名字亦无因缘,所举字及众生亦无因缘。」

「于拘翼意云何,般若波罗蜜颇说有作众生者不?」

「唯,须菩提!无有也。」

「拘翼!若无有说作众生者,何所众生有底?拘翼!如来.无所着.等正觉住寿如恒边沙劫,言众生有生、众生有灭。于拘翼意云何,颇有众生有生者有灭者不?」

答言:「不也。须菩提!何以故?众生淨故,无所有淨故。」

「以是故,拘翼!当知众生无底,般若波罗蜜亦无有底,亦无有边际。」

摩诃般若波罗蜜歎品第三十一

尔时诸梵王与诸梵天俱在会中,释提桓因与释眷属及婇女众亦在会中,释梵诸天子各各歎言:「须菩提所说法,快哉,快哉!皆是佛之威神因缘能演布是教。若有不远离是般若波罗蜜行者,我等当视是辈菩萨摩诃萨当如如来,亦无有能得见是法者,亦无有能见色痛想行识者,至萨云若三乘教处,罗汉、辟支佛及佛亦不可得。」

佛告诸天子:「如是,如是!如诸天子所言,法无可得者亦不可见,从色痛想行识至萨云若,皆不可得亦不可见,但有三乘之教耳,三乘之教亦不可得亦不可见。有行是般若波罗蜜无所猗者,当视如如来。何以故?于般若波罗蜜中广说三乘之教故。亦不离六波罗蜜而得佛者,亦不离内外空及有无空,亦不离三十七品、佛十八法,亦不离萨云若而得佛者。诸天子!菩萨尽当学知诸法,从檀波罗蜜至萨云若。以是故,当知是菩萨为如如来。」

佛告诸天子:「昔者我于花严国从提和竭佛以来,初不离六波罗蜜,内外空至有无空,三十七品、四禅、四等,及四空淨、诸三昧门、陀隣尼门,佛十种力、四无所畏、四无碍慧、大慈大悲、佛十八法,馀无央数诸佛上法,初不离此诸法亦无所倚。是时提惒竭佛便记我言:『后阿僧祇劫当来之世,汝当作佛,号释迦文如来.无所着.等正觉.无上士.道法御.天人师。』」

于是诸天子白佛言:「唯,世尊!甚奇甚特。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于萨云若无取无捨,于五阴法亦无所取亦无所捨。」

时佛于四辈弟子中,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诸菩萨摩诃萨,诸四天王上至阿迦腻吒诸天等,见诸众已定,佛告释提桓因:「拘翼!若有菩萨摩诃萨,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及诸天、天女,受持般若波罗蜜者,讽诵读者,复布现与人,使讽诵习念,不离萨云若意者,魔及魔天子不能得其便。何以故?是善男子、善女人住五阴空、无相、无愿行故,无有能得空、无相、无愿便者;乃至萨云若空行,亦无能得萨云若空便者,不见是事可得便者。拘翼!是善男子、善女人,非人不能得其便。何以故?是善男子、善女人有大慈大悲,以四等心加众生故。拘翼!是善男子、善女人随其寿命终不中错。何以故尔?用是善男子、善女人行檀波罗蜜时等为一切众生故。以是故,寿命不错。拘翼!是三千大千国土诸四天王、忉利天、炎天、兜术天、尼摩罗天、波罗尼蜜天,梵天、阿波会天、首诃既那天、惟于颇罗天,是诸天人发至阿耨多罗三耶三菩意者,是诸天子所未闻般若波罗蜜者,未讽诵读持者,是诸天子皆当习行般若波罗蜜,讽诵读持,意常不离于萨云若者。拘翼!是善男子、善女人行般若波罗蜜,若有受持讽诵读说、习念守行不离萨云若意者,是善男子、善女人,若远出空寂处、若露坐若在家,终不恐、终不怖。何以故尔?用是善男子、善女人明于内外空及有无空故亦无所倚。」

尔时三千大千国土诸四天王上至首陀会天俱白佛言:「唯,世尊!我等当护是善男子、善女人行般若波罗蜜讽诵读说习守持者,我当拥护使不离萨云若。何以故?以菩萨来往因缘,断三恶趣、断天人贫、断人中贫、断是辈灾变、断诸飢饿穀贵。以菩萨摩诃萨来往因缘故,以十善之事现于世间,便知有四禅、四等、四空定、六波罗蜜,从内外空至有无空,便知有三十七品、佛十八法至萨云若。以菩萨来往因缘故,世间便知有刹利长者种,便知有婆罗门大姓种,便知有转轮圣王,便知有四天王上至阿迦腻吒天。菩萨来往因缘故,便知有须陀洹、斯陀含、阿那含、阿罗汉、辟支佛道,便知有教授众生,便知有淨佛国土。以菩萨来往因缘故,便知有佛世尊如来.无所着.等正觉,便知有转法轮,便知有三宝。以是故,诸天、阿须伦、诸世间人,皆拥护是菩萨摩诃萨。」

佛告释提桓因:「如是,拘翼!用菩萨来往因缘故,三恶趣断、佛三宝兴。以是故,诸天、世人皆当共恭敬承事是菩萨摩诃萨,给其所当,常拥护之。拘翼!供养承事是菩萨摩诃萨,当如恭敬承事供养我。当作是知,如供养如来无异。是故,拘翼!诸天、世间人当作是恭敬之。拘翼!使三千大千国土满中甘蔗竹苇稻麻丛林皆为声闻、辟支佛,其数如是。若有善男子、善女人悉供养承事给其所当。不如是善男子、善女人供养承事发意行六波罗蜜菩萨者。何以故?拘翼!不以有罗汉、辟支佛故,知有菩萨、如来.无所着.等正觉。以有菩萨因缘故,乃知有罗汉、辟支佛、三耶三佛。是故,拘翼!诸天、世人当恭敬承事是菩萨摩诃萨,当拥护之。」

摩诃般若波罗蜜降众生品第三十二

尔时释提桓因白佛言:「唯,世尊!甚奇甚特。受持般若波罗蜜讽诵习读守行念者,为得现世功德,教授众生、淨诸佛国,从一佛刹至一佛刹,见诸佛已意欲供养,随其所愿辄得供养,具足善本,所从诸佛闻经法者,至得三耶三佛初不中忘,便得家成就、得父母成就、得生成就、得眷属成就、得相成就、得光明成就、得眼成就、得耳成就、得三昧成就、得陀罗尼成就,以沤惒拘舍罗变身如佛,从一国至一国,至无佛处,到已便称歎六波罗蜜之功德,称歎内外空及有无空,四禅、四等及四空淨,皆称歎是之功德;又复称歎三十七品、佛十八法之功德,以沤惒拘舍罗为众生说法,以三乘降众生。」

释提桓因白佛言:「快哉,世尊!甚奇甚特。云何持般若波罗蜜总持五波罗蜜,亦复总持三十七品至佛十八法,亦复总持至声闻、辟支佛法,亦复总持萨云若萨云若事?」

佛告释提桓因:「如是,拘翼!持般若波罗蜜者,为已总持诸波罗蜜已,为已总持三十七品,佛十八法,声闻、辟支佛法、萨云若事悉总持已。复次,拘翼!持般若波罗蜜者,执者、读者、念者,诸所可得功德之应,且听,谛听!是善男子、善女人所得功德,今为汝说之。」

释提桓因言:「唯,世尊!愿乐欲闻。」

佛言:「若有异学外道,若魔及其部界、项佷之人,念欲破坏者、念欲乖错者、诸持恶意欲来坏者,皆不从愿,便中道灭去。何以故?拘翼!是菩萨摩诃萨长夜行六波罗蜜,以众生贪、诤于财故,菩萨悉弃捨内外所有法,安立众生故,行檀波罗蜜。以诸众生行恶戒者故,菩萨弃捨内外法,安立众生于尸波罗蜜。以众生长夜有鬪讼怨恚故,菩萨弃捨内外法,安立众生于羼波罗蜜。以众生懈怠故,菩萨弃捨内外法,安立众生行于惟逮波罗蜜。以众生常乱意故,菩萨弃捨内外法,安立众生,使行禅波罗蜜。以众生耽于恶智故,菩萨弃捨内外法,安立众生,使行般若波罗蜜。以众生住于生死恩爱故,是故菩萨波罗蜜沤惒拘舍罗,于恩爱中拔擢于生死,安立于四禅、四等、四空定、三十七品,空、无相、无愿,劝助安立,劝立众生得须陀洹至阿罗汉,劝立众生得辟支佛,劝立众生使行菩萨得佛。拘翼!行菩萨之行,是为得现世奇特之德;后世便使得阿耨多罗三耶三菩阿惟三佛,便转法轮,随众生所应而度脱之,是为菩萨后世奇异之德。

「复次,拘翼!善男子、善女人受持般若波罗蜜者,若讽诵读习守行般若波罗蜜者,其地处魔及魔天、异学外道、项佷之人,若欲坏乱者,若欲中道断者,若有鬪讼持恶意向者,终不得发是意。是菩萨其行功德,转更高显殊异,无能逮者。以般若波罗蜜音声故,出生三乘而得度脱。譬如,拘翼!有药名摩祇。有蛇蚖飢行,求索虫,欲食之。虫遥见蛇蚖,走趣药所。蛇欲得往,以药气故不能得前。何以故?以药威德故,使蛇中道还。拘翼!是摩祇药威德乃尔。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行般若波罗蜜,若讽诵读习持守者,有欲乱者,若欲断坏鬪诤向者,以般若波罗蜜威德之力故,随其所趣处,令于彼间便自灭去。何以故尔?般若波罗蜜者是诸法之定也,非诸法之诤。何等诸法?谓婬怒痴,从无黠十二因缘,意有所着,有我见、有人见、有众生见、有尽见、有常见、无垢见、无有见、众邪见、嫉恶戒见、瞋恚见,懈怠乱意、恶智常见,有乐想、淨想、我想、恩爱行,受色痛想行识,受六波罗蜜,受内外空,受有无空,受三十七品,受十八法,受萨云若,受于泥洹增益五根,是为诸法之空。三千大千刹土诸四天王、诸释提桓因及诸梵天,乃至阿迦腻吒天,是诸天人,皆拥护是善男子、善女人行般若波罗蜜者,讽诵读说习持守者。十方诸现在佛,皆共拥护是善男子、善女人行般若波罗蜜者,讽诵读说习持守者,诸恶悉消、诸善增益,于六波罗蜜转复增益,亦无所倚;于内外空亦复增益而无所倚;于三十七品、佛十八法,诸三昧门、陀隣尼门,萨云若慧,悉转增益而无所倚。所言说者,人皆信用。与诸众生共作朋友,所语无失。终无瞋恚,终不自用,亦不嫉妬。自不杀生,教人行慈,为众生称歎不杀之德,常复讚歎诸不杀者。常自远离于不与取,教人不盗,常复称歎不盗之德。自行清淨,教人不婬,亦复称歎不婬之德。身自远离妄语、麤言、恶口、绮语,亦常远离嫉恚邪见,教人正见,亦复讚歎正见之德。自行六波罗蜜,常劝助人行六波罗蜜,常复称说行六波罗蜜之大功德。自行内外空,劝人行空,亦复讚歎行空之德;有无空亦复如是。自行陀隣尼诸三昧门,教人行持学诸三昧,歎说总持三昧之德。自行四禅,教人行禅,称说行禅定意之德。自行四等,教人行四等,亦复称说慈悲功德。自行四无形定,教人行之,称誉无形定功德。自行根、力、三十七品,教人使行,亦复称誉道品功德。自行三三昧、八惟无禅、九次第禅、如来十力、四无所畏、四无碍慧、大慈大悲、佛十八法、萨云若慧,教人行萨云若,讚歎称誉萨云若之功德。常行六波罗蜜,所可布施,皆与众生共为阿耨多罗三耶三菩,亦无所倚。所作布施、持戒、精进、忍辱、一心、智慧,但为一切众生之类,令得度脱阿耨多罗三耶三菩,亦无所倚。善男子、善女人作如是行于六波罗蜜,生念言:『若我不布施者,或生贫贱家,便不能得教授众生,亦不能得淨佛国土,亦复不能得萨云若。我若不持戒者,或生三恶趣,不得人身,便不得教授众生、淨佛国土、亦不得萨云若。我若不行忍辱者,便毁坏诸根,亦不能得覆面舌相,形不成就,不得菩萨具足行身,教授众生、淨佛国土,亦不能得成萨云若。我不精进有懈怠者,或生恶处身不明了,亦复不能教授众生、淨佛国土、成萨云若。若我不行禅、意不定者,亦不能得诸三昧慧、教授众生、淨佛国土、成萨云若。若我行恶智者,便不能得沤惒拘舍罗度罗汉、辟支佛地,亦不能教授众生及淨佛土、成萨云若。』善男子、善女人当作是念:『我不可随贪嫉之心而不具足行檀波罗蜜,我不可随恶戒故而不具足行尸波罗蜜,我不可以瞋恚故不具足行羼波罗蜜,我不可以懈怠故不具足行惟逮波罗蜜,我不可以乱意故不具足行禅波罗蜜,我不可从恶智故不具足行般若波罗蜜。我不具足行六波罗蜜者,终不生萨云若。』是善男子、善女人受持讽诵守行般若波罗蜜者,当得现世、后世功德,意终不离萨云若意。」

释提桓因白佛言:「唯,世尊!甚奇甚特。快哉!般若波罗蜜者,是菩萨摩诃萨之所施为将导乃尔。」

佛言:「拘翼!云何般若波罗蜜为菩萨摩诃萨作施为将导?」

释提桓因白佛言:「诸所世俗布施,不以沤惒拘舍罗,若与佛及声闻、辟支佛及与贫穷乞匃者,无沤惒拘舍罗者便堕贡高,言我具足行檀尸波罗蜜羼惟波罗蜜禅波罗蜜。言:『我具足逮行般若波罗蜜。』于世俗波罗蜜中便堕贡高。言:『我具足三十七品,行三三昧。』言:『我具足行陀隣尼诸三昧门。』言:『我具足于十种力、佛十八法,我当教授众生、淨佛国土。』言:『我当得萨云若慧。』以入吾我贡高者,是为世俗般若波罗蜜。菩萨行是世俗法者,便入吾我贡高。菩萨摩诃萨行道檀波罗蜜者,亦无吾我想,亦无施想,亦无物想,亦无受施者想,是为行般若波罗蜜菩萨摩诃萨之施为将导。菩萨行戒不有尸波罗蜜,行于忍辱亦不有羼,行于精进亦不有惟逮,行于定意亦不有禅波罗蜜,行大智者不有般若波罗蜜。行三十七品乃至佛十八法,亦无所有亦无所倚。行大慈大悲、行萨云若者,亦无所有亦无所猗。世尊!是为行般若波罗蜜菩萨之施为将导。」

放光般若经卷第六

 
放光般若经卷第七

西晋于阗国三藏无罗叉奉 诏译

摩诃般若波罗蜜守行品第三十三

佛告释提桓因:「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受是深般若波罗蜜,讽诵读持习行守者。拘翼!是善男子若入鬪战中!终不中道损其寿命。若刀矛箭,终不中其身。所以者何?是善男子长夜行六波罗蜜,已自降伏婬欲之剑、恚痴之刺,复为他人降婬怒痴;已自降伏邪见剑刺,复为他人降邪见剑;又自降伏习绪剑刺及恩爱刺,复能为他人降伏习绪恩爱之剑。拘翼!用是故,善男子、善女人不为矛剑刀箭所中。

「复次,拘翼!善男子!善女人受持讽诵守行般若波罗蜜,不远离萨云若意者,终不中毒、终不中蛊、终不中兵、终不中水、终不中火,众恶之事终不得忓。何以故?拘翼!是般若波罗蜜者,无上之术。善男子、善女人学是术者,亦不自念恶,亦不念他人恶,亦不念两恶。何以故?亦不自有,亦不有彼,亦不有知见,亦不有五阴;上至萨云若,亦无所有亦无所得。无所有者,亦不自念恶、亦不念他人恶、亦不念两恶。至得阿耨多罗三耶三佛,观众生之意。何以故?学是术故。过去当来今现在诸如来.无所着.等正觉,悉从是术中自致得阿惟三佛。

「复次,拘翼!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学是般若波罗蜜者,已书持者,若人、若非人终不能得其便。所以者何?三千大千国土及十方无央数阿僧祇诸国土中,诸四天王上至阿迦腻吒诸天,皆共拥护是善男子、善女人书持般若波罗蜜者,供养尊敬共礼事之。书持是者其德如是。若有但书持般若波罗蜜,不讽诵读亦不守行者,其处譬如道场坐。四面左右中有畜生若人,其外若有人非人欲来害者、终不能得其便。何以故?过去诸如来.无所着.等正觉皆于中得佛故。当来现在诸如来.无所着.等正觉,皆亦当于中得佛故。得佛道已,使一切众生无恐无畏。已无恐无畏,皆受天上人中之福,安立于三乘而度脱之。何以故?拘翼!是般若波罗蜜,譬如道场之地,为一切作护。应当作礼,供养名花、擣香泽香杂香、缯綵花盖、幢幡伎乐。」

释提桓因白佛言:「世尊!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书般若波罗蜜已,持经卷,供养名花、擣香泽香杂香、缯綵花盖、幢幡伎乐,作是供养。若世尊般泥洹后取舍利作是供养名花、擣香泽香杂香、缯綵花盖、幢幡伎乐。如是供养,其福何所多者?」

佛告释提桓因:「拘翼!我今问汝,随所问说之。于意云何,如来.无所着.等正觉成萨云若,得此相好。从何所学得?」

释提桓因白佛言:「世尊!我闻如来.无所着.等正觉逮萨云若、成相好,从般若波罗蜜中学得。」

佛言:「如是,如是!拘翼!不以是身数故名为如来,逮得萨云若慧故成为如来。是萨云若者,从般若波罗蜜中出生。如是,拘翼!如来所有身者,是萨云若慧之屋室。如来因是室,逮得萨云若,是故名为萨云若慧之室。我般泥洹以后,舍利供养如是。若善男子、善女人书般若波罗蜜,讽诵读说习持守行,供养经卷名花、擣香泽香杂香、缯綵花盖、幢幡伎乐,恭敬作礼。作是供养者,为供养萨云若已。如是,拘翼!是故善男子、善女人受持般若波罗蜜,讽诵读说,当守习行,当供养经卷名花、擣香泽香杂香、缯綵花盖、幢幡伎乐,当恭敬作礼。若般泥洹后,供养舍利安处竪立塔,名花、擣香泽香杂香、缯綵华盖、幢幡伎乐。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书持般若波罗蜜,讽诵念守承事供养,名花、擣香泽香杂香、缯綵花盖、幢幡伎乐,作是供养。其福多于供养舍利。何以故?于是中出生舍利。内外空及有无空,三十七品、佛十八法,皆从是中出生。诸三昧门、陀隣尼门,皆从是中出生。教化众生、淨佛国土,亦从其中出生。菩萨摩诃萨居家成就、色像成就、财成就、眷属成就、大慈大悲皆,从中出生。刹利种、婆罗门种、大姓长者种,四天王上至阿迦腻吒天,皆从其中出生。从须陀洹至罗汉、辟支佛、菩萨、佛三耶三佛及萨云若,皆从中出生。」

尔时释提桓因白佛言:「是阎浮提人不供养承事恭敬般若波罗蜜者,是曹之人为不知其尊当所供养。」

佛告释提桓因言:「拘翼!于意云何,知阎浮提中有几所人信佛、信法、信比丘僧者?有几所人狐疑于三尊者?有几所人恭敬三尊者?」

释提桓因白佛言:「世尊!有信依佛、依法、依比丘僧者,少少耳。」

佛言:「于拘翼意云何,阎浮提中有几所众生应得三十七品、三脱门、八惟无、九次第禅、六通、四等及四空定、四无碍慧?阎浮提中有几所众生灭三疑应须陀洹者?几所众生三垢薄应斯陀含者?几所众生五疑断应阿那含者?几所众生上五处毕为阿罗汉者?有几所众生发生辟支佛道者?几所众生发阿耨多罗三耶三菩意者?」

释提桓因白佛言:「世尊!少所众生应得三十七品,及三耶三佛者,少少耳。」

佛告释提桓因言:「如是,拘翼!众生甚多,有发道意者少少耳。何以故?以前世时不见佛、不闻法、不识比丘僧之所致。不布施、不持戒、不护戒、不忍辱、不精进、不闻有禅、不闻般若波罗蜜,亦不闻内外空及有无空,亦不闻三十七品,佛十八法亦不闻亦不念,亦不闻有三昧,亦不闻有萨云若,亦不念其事。以是故,拘翼!当知少所众生信三尊者耳。于是中少所众生发意至辟支佛道者,于中复少所众生行菩萨道者。虽有少少众生行菩萨道者,欲至阿耨多罗三耶三菩者复少少耳。拘翼!我于是间以佛眼见十方不可计阿僧祇众生行阿耨多罗三耶三菩,不离般若波罗蜜沤惒拘舍罗者,若一若二住阿惟越致地耳;多堕罗汉、辟支佛道者,用离般若波罗蜜沤惒拘舍罗故。是故,拘翼!善男子、善女人欲发至阿耨多罗三耶三菩者,当受持般若波罗蜜,当讽诵读当念习行持是般若波罗蜜者,书已以香花幢幡、缯綵华盖,诸馀功德入般若波罗蜜者,当复受持亦当讽诵学念守行。何等功德入般若波罗蜜者?谓布施、持戒、忍辱、精进、一心,内外空、所有空、无所有空,诸三昧门、陀隣尼门,三十七品、佛十八法、大慈大悲,馀无量佛法皆入般若波罗蜜。亦当复学持讽诵守行念其中事。何以故?拘翼!是善男子、善女人当作是知:『诸如来本行菩萨道时,亦复学般若波罗蜜,亦行禅波罗蜜、惟逮波罗蜜、羼波罗蜜、尸波罗蜜、檀波罗蜜,从内外空及有无空,诸三昧门、陀隣尼门,乃至佛十八法、大慈大悲,馀无央数诸佛法我等皆当受学。我等所尊仰者,其般若波罗蜜,及诸佛法尽是诸佛如来之教。辟支佛、阿罗汉、阿那含、斯陀含、须陀洹至萨云若教,皆于般若波罗蜜中学成,度此岸至彼岸。』拘翼!善男子、善女人,如来在世若般泥洹,皆当恭敬礼事是六波罗蜜,亦当礼事萨云若。何以故?般若波罗蜜者是诸菩萨、声闻、辟支佛之护世,人及诸天皆依是般若波罗蜜而得安隐。拘翼!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佛般泥洹已后取舍利,起七宝塔高四十里,尽其寿命自归承事,天花天香及天擣香、天缯花盖、天衣天幔作是供养。其福宁多不?」

释提桓因言:「世尊!甚多,甚多!」

佛言:「不如是善男子、善女人受行般若波罗蜜,书持经卷讽诵读持,初不离萨云若意,复加供养名花、擣香泽香杂香、幢幡花盖。其福倍多,不可计也。复次,拘翼!置是一七宝塔。若善男子、善女人取舍利起七宝塔满一阎浮提,亦高四十里,供养承事天花天香及天擣香天缯花盖、天衣天幔,作是供养。其福宁多不?」

释提桓因言:「甚多,甚多!世尊!」

佛言:「不如是善男子、善女人供养般若波罗蜜,其福转倍多。复次,拘翼!置是阎浮提所作塔事。若善男子、善女人取舍利起七宝塔满四天下,供养如前。不如是善男子、善女人供养般若波罗蜜其,福转倍多。置是四天下。拘翼!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取舍利起七宝塔满小千国土,供养如前。复置是小千国土所作七宝塔。若善男子、善女人取舍利起七宝塔满中千国土,供养如前。复置是中千刹土所作七宝塔。若善男子、善女人取舍利起七宝塔满三千大千国土,供养如上故。不如是善男子、善女人供养般若波罗蜜,其福转倍多。拘翼!复置是三千大千刹土所作七宝塔。若三千大千国土满其中人,令一一人各各起七宝塔,供养如上故。不如是善男子、善女人供养般若波罗蜜,其福转倍多。」

释提桓因白佛言:「如是,如是!世尊!供养般若波罗蜜者,为供养过去当来今现在诸佛如来已。」

佛言:「假令如东方恒边沙刹土满其中众生,一一佛泥洹后,取舍利起七宝塔弥满其中,供养如上,从劫至劫,复过一劫,尽其寿命。云何,拘翼!其人殖福宁转多不?」

释提桓因言:「甚多,甚多!」

佛言:「故不如是善男子、善女人供养般若波罗蜜,书持经卷讽诵读习,供以名香泽香杂香、缯綵花盖,得其福多。何以故?拘翼!一切诸善法皆在般若波罗蜜中。何谓善法?五戒、十善、四禅、四等,及四空定、三十七品、三脱门、四谛、六通、八惟无、九次第禅、六波罗蜜,从内外空至有无空,诸三昧门、陀隣尼门,佛十种力、佛十八法、四无所畏、四无碍慧、大慈大悲、道事、萨云若事,是为诸如来.无所着.等正觉之法教。诸罗汉、辟支佛、过去当来今现在诸如来,皆从是般若波罗蜜中学成,度于彼岸。」

摩诃般若波罗蜜供养品第三十四

佛告释提桓因言:「如是,拘翼!善男子、善女人供养般若波罗蜜,书持经卷,受学讽诵念习守行者,若复能尽力供养,名花、擣香泽香杂香、缯綵花盖、所有幢幡,所得功德不可计量、不可思议、不可称限。是善男子、善女人所得如是。何以故?诸如来.无所着.等正觉皆从般若波罗蜜中出生;萨云若、五波罗蜜,皆从般若波罗蜜出生;从内外空至有无空,皆从般若波罗蜜出生;三十七品、佛十八法、如来五眼,教授众生、淨佛国土,道慧、萨云若慧,皆从般若波罗蜜出生。声闻、辟支佛、佛乘无上等正觉道,皆从般若波罗蜜出生。如是,拘翼!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书写般若波罗蜜,持经卷学受讽诵念守习行,复加供养名花擣香、缯綵幡盖,其功德福过出前所供养舍利七宝塔上,百千万倍巨亿万倍,计空不及不可为譬喻。何以故?般若波罗蜜在于世者,三宝终无断绝时;般若波罗蜜不在世者,三宝便断绝。般若波罗蜜住于世者,便知有十戒功德、四等、四禅及四空定、六波罗蜜、三十七品、佛十八法、萨云若慧,便知有刹利种、婆罗门种、大姓长者种,便知有四天王及阿迦腻吒天,便知有须陀洹道至罗汉、辟支佛道,便知有菩萨摩诃萨之径路,便知有无上佛慧,便知有转法轮,便知有教化众生、淨佛国土。」

摩诃般若波罗蜜持品第三十五

尔时三千大千国土诸四天王及诸阿迦腻吒诸天子,语释提桓因言:「仁者!当受持般若波罗蜜,讽诵习念守行般若波罗蜜,供养讽诵念者,诸馀恶法悉当消灭,诸善功德当具足生。受持般若波罗蜜者,增益诸天众、减损阿须伦众。三宝之法终不断绝,以佛法不断绝故,世间便当有六波罗蜜、三十七品、佛十八法,皆当现于世间,便有行菩萨道者,便有三乘之教。」

佛告拘翼:「汝当受持般若波罗蜜,讽诵读守念习行。何以故?若阿须伦聚会诸众,欲兴恶意与诸忉利天共战。拘翼!汝当诵念般若波罗蜜者,阿须伦适生是意,便即时灭不得究竟。拘翼!忉利天上若诸天子、若诸天女,若福已尽,寿欲终时或当堕落,汝当为讽诵说般若波罗蜜者。此诸天人、天女不至馀趣,即得还生忉利天上,以般若波罗蜜音声之功德故。此诸天人更生本处不复堕落。何以故?般若波罗蜜音声其德大故。拘翼!若善男子、善女人,若诸天子、若诸天女,闻是般若波罗蜜音声,径耳一时便过;以一径耳之德故,其人久后会当得阿耨多罗三耶三菩,终不复疑。何以故?拘翼!过去十方诸如来!无所着!等正觉及诸弟子众,皆悉从是般若波罗蜜中于无馀泥洹而般泥洹故。当来及今现在十方诸如来,皆从般若波罗蜜中成阿耨多罗三耶三菩。何以故?诸三十七品皆从般若波罗蜜中出生,声闻、辟支佛法、菩萨法及佛法,皆从般若波罗蜜中出生。」

释提桓因白佛言:「世尊!是般若波罗蜜为极大术,般若波罗蜜无上之术,般若波罗蜜者无等之术。何以故?世尊!是般若波罗蜜者,已弃诸不善之法,总持诸善之本。」

佛告释提桓因言:「如是,拘翼!是般若波罗蜜者,极大之术、无上无等之术。何以故?过去诸如来.无所着.等正觉皆由是术得阿耨多罗三耶三佛;当来今现在诸佛亦当由是术得成阿耨多罗三耶三佛。何以故?由是术故,世间知有十善之德、四禅、四等及四空定、六波罗蜜、三十七品、佛十八法,知有法性、法位、真际,知有如,知有五眼,知有须陀洹道,知有罗汉、辟支佛道,知有菩萨、佛道,知有萨云若萨云若慧。由菩萨故,十善之德显于世间,乃至如来、萨云若亦显现于世间,皆由菩萨来往因缘故而有是现。拘翼!譬如月来往因缘,为世除冥照于星宿。如是,拘翼!菩萨从善行等行生,从十善功德生,从萨云若慧生,从无所从生法生。拘翼!当知诸菩萨摩诃萨从般若波罗蜜出生。诸菩萨所行五波罗蜜,内外空及有无空,三十七品、佛十八法,亦不于声闻、辟支佛地中取证,教授众生、淨佛国土。欲得成就佛土,成就菩萨,成就逮萨云若,皆从般若波罗蜜出生。

「复次,拘翼!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受持般若波罗蜜,若讽诵读习行其事者,即得现世之德,亦当得度世之德。」

释提桓因白佛言:「善男子、善女人何等为得现世之德?」

佛言:「奉行般若波罗蜜者,终不中毒死,终不抂横水火中死,皆当尽其寿命而终。若有县官事往至县官,终无有能得其便者。何以故?皆是讽诵般若波罗蜜威神之力。若是善男子、善女人,若至国王所,若大子群臣,所语可国王大子意,及诸群臣无不喜者。何以故?用是善男子、善女人行大慈大悲以、四等意向众生故。是为现世之德。」

「何等为具足得度世之德?」

佛言:「未曾离是十善功德,亦未曾离四禅、四等及四空定、六波罗蜜、三十七品、佛十八法,初不离是法,终不生三恶趣,受身完具诸根具足,终不生贫穷之家,终不于工师家生,亦不生于凡品之家,常当具足三十二大士之相,所生诸佛国常当化生,终不离菩萨神通愿,欲从一佛国至一佛国,恭敬礼事诸佛世尊,常欲听受诸佛上法,欲教化众生、淨佛国土。是故,拘翼!善男子、善女人受持般若波罗蜜,讽诵读念当守习行,不离萨云若意,至成阿耨多罗三耶三菩,初不断绝。是为后世度世之德。」

摩诃般若波罗蜜遣异道士品第三十六

尔时有异道士来至佛所,欲索佛便。释提桓因意念言:「今日是诸异道士辈来,欲谤佛、欲中道断般若波罗蜜。如我从佛所受般若波罗蜜,当讽诵念。」释提桓因即讽诵般若波罗蜜。诸异道士欲来坏般若波罗蜜者,遥绕佛一匝复道而去。

时舍利弗意作是念:「云何此诸异道人辈遥绕佛一匝复道还去?」

佛知舍利弗意所念,告舍利弗言:「用释提桓因诵念般若波罗蜜故,异道人遥绕佛一匝复道还去。」

佛言:「是异道士,无一善意来至佛所,但持勃意索佛长短耳。」

佛告舍利弗:「若讽诵般若波罗蜜时,若天、若世间人,沙门、婆罗门、若异学士,持是勃意来,欲求其长短者,终不能得其便。何以故?是三千大千国土诸四天王、诸天子,乃至阿迦腻吒诸天子,及弟子、诸菩萨,受持般若波罗蜜故。何以故?是亦皆从般若波罗蜜中出生故。复次,舍利弗!东方恒边沙国诸如来、弟子众、辟支佛、菩萨、天、龙、鬼神,是辈皆受持般若波罗蜜。何以故?是皆出生于般若波罗蜜故。」

时魔波旬意念言:「今佛与诸四辈弟子及诸欲天子、诸色天子共会,其中当有受菩萨记者,必当成阿耨多罗三耶三佛。今我宁可往至佛所中断其道。」于是波旬化作四种兵来至佛所。

尔时释提桓因意念言:「今日魔将四种兵欲来至佛所,是魔所化。四种兵严饰,洴沙王所无有,舍卫国王亦所无有,诸释种亦所无有,随耶利诸长者亦所无有。如是魔所化四种兵者,是魔波旬长夜常索佛短而娆众生。我今宁可默诵念般若波罗蜜。」释提桓因便定意,稍稍诵念般若波罗蜜。时魔波旬亦复稍稍却行还去。

尔时四天王诸天子及阿迦腻吒诸天子,化作天花于虚空中而散佛上。时诸天子同时歎言:「令般若波罗蜜久在阎浮提,使阎浮提人常得受持般若波罗蜜。般若波罗蜜久在者,佛亦得久住,无有灭时。佛久在者,法亦当久住。如法久在者,比丘僧常现于世间。如是三宝终无断绝时,般若波罗蜜亦当久在三千大千刹土;十方恒边沙刹土亦当如是。般若波罗蜜者,是菩萨摩诃萨众行之上最。善男子、善女人受持般若波罗蜜书经卷者,随其方面其处最尊则为照明。当知是处已离于冥,是诸处中最尊之处。」

佛告释提桓因言:「如是,拘翼!当知是众处之尊。复次,拘翼!是般若波罗蜜,不但于人中其处最尊,亦复在天上其处最尊。」

是时诸天子化作天花散于佛上,皆同时举声言:「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受持般若波罗蜜讽诵读者,魔及魔天终不能得其便。我等,世尊!亦当拥护是善男子、善女人。何以故?我等视是善男子、善女人如视世尊。」

释提桓因白佛言:「世尊!是善男子、善女人以作无量善本,诵念受持是般若波罗蜜者,从过去佛时作功德所致。是善男子、善女人已见无量诸佛所致,与善知识相随所致。何以故?欲得萨云若者,当从般若波罗蜜索之;欲得般若波罗蜜者,亦当从萨云若求。以是故,般若波罗蜜则是萨云若,萨云若则是般若波罗蜜,是为一、无有二。」

佛告释提桓因言:「如是,拘翼!萨云若、诸如来.无所着.等正觉者,皆从般若波罗蜜出生。何以故?拘翼!萨云若!般若波罗蜜者,一法耳,无有二故。」

摩诃般若波罗蜜无二品第三十七

尔时贤者阿难白佛言:「唯,世尊!世尊所说初不称誉五波罗蜜,亦不称誉佛十八法,但称誉般若波罗蜜。何以故?」

佛告阿难:「般若波罗蜜者,于五波罗蜜、佛十八法中最尊。云何,阿难!不为萨云若布施,宁可称誉檀波罗蜜不?」

报言:「不也。世尊!」

「不为萨云若戒、忍、精进、一心、智慧,宁可称誉般若波罗蜜不?」

「不也。世尊!」

阿难白佛言:「云何布施为萨云若,而为檀波罗蜜至般若波罗蜜耶?」

佛告阿难:「布施无有二于萨云若,是为檀波罗蜜,作无所生、无所倚。布施于萨云若,是为檀波罗蜜,无所生、无所倚念。萨云若无有二,是为般若波罗蜜。」

阿难白佛言:「云何念无有二,布施应萨云若?」

佛言:「于五阴无有二,至道亦无有二。云何五阴无有二,至道亦无有二?五阴五阴自空。何以故?五阴与诸波罗蜜一法耳,无有二法。于道亦一法,无有二。是故,阿难!般若波罗蜜于五波罗蜜中最尊,乃至萨云若亦复于中最尊。譬如大地,下五穀种以散其中,随时而生。般若波罗蜜者是地,诸波罗蜜、三十七品至萨云若,皆从其中出生。萨云若者,因般若波罗蜜出生。五波罗蜜者,亦复因萨云若出生。是故,阿难!般若波罗蜜者是五波罗蜜之导。至五波罗蜜、佛十八法,皆随从。」

释提桓因白佛言:「世尊所说称歎般若波罗蜜功德未尽。善男子、善女人受持般若波罗蜜,若讽诵读习念守行尊奉供养者,其功德亦复未尽。以奉持般若波罗蜜故。十善现于世间,四禅、四等及四空定,至佛十八法,皆现世间。以奉行般若波罗蜜故,便知有刹利、梵志、长者大姓种,便知有四天王上至阿迦腻吒天,便知有须陀洹道上至罗汉、辟支佛道、菩萨至佛道。」

佛告拘翼:「我所说善男子、善女人受持诵行供养般若波罗蜜者,其功德未竟。受持诵行供养般若波罗蜜者,其功德不可称计、不可限量。何以故?是善男子善女人奉行般若波罗蜜者,当得无量戒性,得无量三昧性、智慧性、解脱性、见解脱慧性,意终不离萨云若意。是善男子、善女人皆当得是不可计诸功德。拘翼!当知是善男子、善女人奉行般若波罗蜜者,为承佛弟,终不离萨云若。拘翼!声闻、辟支佛所有戒性,三昧、智慧、解脱、见解脱慧,持是五性,比是善男子、善女人五事性者,其功德百倍千倍巨亿万倍,其功德最尊,无有能为作譬喻者。何以故?拘翼!是善男子善女人意,已离罗汉、辟支佛,初不见愿罗汉、辟支佛故。拘翼!般若波罗蜜,若有书持受学诵念,及华香缯盖供养者,我常歎说是善男子、善女人今世后世至竟之德。」

释提桓因白佛言:「我亦当常拥护是善男子、善女人奉行般若波罗蜜者,令意不离萨云若意。」

佛告释提桓因言:「是善男子、善女人诵说般若波罗蜜时,无央数百千诸天皆往到是善男子、善女人所,悉叉手听受般若波罗蜜。是诸天子复以威神加是善男子、善女人,令疾开解益其识辩。是为善男子、善女人得现世之德。

「复次,拘翼!是善男子、善女人于四辈弟子中说般若波罗蜜时,终无疲倦懈怠之心,终无能形识者,何况欲有轻毁之者?何以故?般若波罗蜜所拥护故。般若波罗蜜者,分别诸法故。何谓分别?是道是俗,是善是不善,是无漏是有漏,是具足是不具足,是声闻法、是辟支佛法、是佛法,是为分别。何以故?是善男子、善女人已住于内外空及有无空故。用般若波罗蜜无有短故,亦不见能得般若波罗蜜短者。如是奉持般若波罗蜜者,无有能得其便者。

「复次,拘翼!善男子、善女人,般若波罗蜜作如是持作、如是行者,意终不懈怠,终不恐怖。何以故?是善男子、善女人终不见恐怖懈怠之兆。是为善男子、善女人现世之福德。

「复次,拘翼!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受持般若波罗蜜,供养香华幢幡缯盖,作是供养者是善男子、善女人,为父母所敬爱,兄弟宗亲、朋友知识皆恭敬之,十方诸罗汉、辟支佛、诸菩萨、诸佛皆共爱敬。是善男子、善女人,世间人及诸天、阿须伦亦所爱敬。行六波罗蜜无有断绝时,终不离内外空及有无空时,终不离三十七品、佛十八法,终不离诸三昧门、陀隣尼门,终不离菩萨神通,教授众生、淨佛国土,终无断绝时,其力堪任降伏外谤。拘翼!是为善男子、善女人受行般若波罗蜜今世后世之德。拘翼!善男子、善女人书般若波罗蜜,持经卷讽诵者,三千大千刹土中诸四天王皆往到是善男子、善女人所,听受般若波罗蜜,作礼恭敬已去。从忉利天上至阿迦腻吒天,是诸天人行菩萨道者,皆来到是善男子、善女人所,听受般若波罗蜜,承事恭敬作礼已去。十方诸四天王、诸阿迦腻吒天,及诸龙神、诸阅叉、揵沓惒、阿须伦、迦楼罗、真陀罗、摩睺勒,皆来见般若波罗蜜,作礼供养承事恭敬。是善男子、善女人当作是知:『是为法施。』是三千大千刹土中及十方诸国土中,诸四天王、天子,上至阿迦腻吒诸天子,行菩萨道者,皆共拥护是善男子、善女人行般若波罗蜜者,诸邪恶害不能得其便,除其宿命不债。如是,拘翼!是善男子、善女人得现世之福。诸天子有欲来至是善男子、善女人所者,为欲成阿耨多罗三耶三佛,欲救护众生、安隐众生、欲乐众生。」

尔时释提桓因白佛言:「是善男子、善女人当云何知十方诸四天王及诸阿迦腻吒诸天来至般若波罗蜜所?恭敬受持作礼时,是善男子、善女人当何以知之?」

佛告释提桓因言:「是善男子、善女人若见异色淨光明者,是为知诸天人来听受般若波罗蜜作礼恭敬时。拘翼!是善男子、善女人所未曾闻香,若闻异妙之香者,当知诸大尊天来听受般若波罗蜜恭敬作礼时。拘翼!是善男子、善女人常当淨洁自喜。用淨洁自喜故,诸天皆大欢喜,来到是善男子、善女人所,听受般若波罗蜜承事作礼。是大尊天来时,是间小小少威神诸天鬼神辈皆悉避去,用不堪任是尊天威神故。用是诸尊天神来故,是善男子、善女人皆离众难。是善男子、善女人所止处,常当淨洁住,然灯烧香、悬缯花盖,无量严饰常淨洁供养。是善男子、善女人终无疲厌之心,身识轻便常得安隐,卧起亦安终无恶梦,不见馀梦,但梦见佛、但梦闻法、但见比丘僧,但见三十二相、八十种好,但见诸弟子眷属围绕而为说法,但见听闻六波罗蜜,但见三十七品、佛十八法,但见发遣六波罗蜜其义具足,但见坐佛树下,但见诸菩萨往至佛树成阿耨多罗三耶三佛时,但见已成阿惟三佛而转法轮,但见无央数百千诸菩萨众,但见当作是受萨云若慧,但见教化众生、淨佛国土;但闻十方无央数诸佛音声,但闻某方某国某佛字某,若干百千菩萨弟子眷属围绕而为说法;但见十方若干诸佛般泥洹者,但见已般泥洹取其舍利起七宝塔,以名花香供养塔者。拘翼!是善男子、善女人所梦如是,但见殊妙之像。是善男子、善女人卧安起安身体亦安,淨洁且轻,不贪饮食、不贪衣服,于诸供养无所希望。拘翼!譬如习行比丘意在禅息,不贪于食,以禅知足。何以故?诸天鬼神取诸味之精来益其气故。十方诸佛国诸天鬼神,皆以诸饮食之精气亦来益之。」

佛告拘翼:「若善男子、善女人欲得是现世之功德者,当受学是般若波罗蜜,书持讽诵,意终不离萨云若。正使是善男子、善女人不能受持般若波罗蜜,不能讽诵行其中事;但书持作经卷恭敬承事,香花幡盖自归供养,其功德不可计。加复受学讽诵守行般若波罗蜜,意终不离萨云若者,其功德胜于供养十方恒边沙国诸佛功德者上。若有人供养十方现在诸佛,尽其形寿,香花缯盖幢幡严饰、衣鉢真越,若佛般泥洹后,取舍利起七宝塔,供养如前故。不如是善男子、善女人受持般若波罗蜜,讽诵学习念其中事,得其功德,过出于彼供养者上,百倍千倍巨亿万倍。」

摩诃般若波罗蜜舍利品第三十八

佛告释提桓因言:「拘翼!如佛全身舍利,满一阎浮提持作一分;般若波罗蜜书持经卷复作一分。二分之中欲取何所?」

释提桓因白佛言:「世尊!我宁取般若波罗蜜。所以者何?我于舍利不敢有慢意,不敢不恭敬,不为不欲供养;用诸佛身皆从般若波罗蜜出生故,诸佛如来舍利皆因般若波罗蜜因缘故而得供养。」

舍利弗语释提桓因言:「拘翼!是般若波罗蜜最第一无形,不可护持,不可见、无碍、一相,一相者则无相。云何而欲受持?持是般若波罗蜜,亦不于所生处住,亦不增减处住,亦不希望处住,亦不无希望处住,亦不转处住,亦不于着断处住;亦不持佛法有所与,亦不捨凡人法;亦不持声闻、辟支佛戒法有所与,亦不捨凡人法;亦不持无为法有所与,亦不捨有为法;亦不持内外空及有无空有所与,亦不持三十七品、佛十八法、萨云若法有所与。云何欲受持?」

释提桓因言:「如是,如是!舍利弗!有知是般若波罗蜜,于佛法无所与,于凡夫法而无所捨。有作是知者,是为行念般若波罗蜜,是为于六波罗蜜而无二入故。」

于是世尊歎释提桓因言:「善哉,善哉!如汝所说,于六波罗蜜无有二入。所以者何?六波罗蜜无有二事故。拘翼!般若波罗蜜及法性亦无有二,六波罗蜜、真际、不可思议亦无有二。」

释提桓因白佛言:「世尊!诸天及世间人,当为般若波罗蜜作礼。所以者何?菩萨摩诃萨于般若波罗蜜中成阿惟三佛故。世尊!譬如我与诸天子共在快等正殿共会,诸天子来集为我作礼。若我不在坐,诸天子皆为我坐作礼,用受教处故。绕一匝已,各各自去。若善男子、善女人有书持是般若波罗蜜,复为他人解说其义,时十方诸天、龙、鬼神、阿须伦、揵沓惒、迦楼罗、甄陀罗、摩睺勒,皆为般若波罗蜜处作礼,绕已竟去。所以者何?诸佛如来皆从中生,诸世间人安隐快乐皆从中生,诸佛舍利、诸菩萨行皆来入萨云若中,皆因萨云若皆悉随从受其教令。用是故,世尊!二分之中我取般若波罗蜜受持讽诵。我受持般若波罗蜜者,若使法欲尽时,我亦不恐畏,初无是相念。何以故?般若波罗蜜无相无形亦不可得故。六波罗蜜上至萨云若,皆无有相、无行无形、亦不可见,是般若波罗蜜无相之法。用是故,如来.无所着.等正觉于无行无得无相法中,成得阿耨多罗三耶三佛。世尊!用般若波罗蜜无相故,为弟子说法亦无相无得无行,得成阿耨多罗三耶三佛。用是故,世人及诸天、鬼神、龙皆当承事恭敬,名花名香、缯幡花盖供养般若波罗蜜。世尊!若有受持般若波罗蜜讽诵习行者,若复持诸经卷香花供养者,是辈之人终不复堕三恶之趣,亦不堕落罗汉、辟支佛道,至成阿耨多罗三耶三佛亦无是难。所生常见佛,不离诸佛国,从一佛国复至一佛国,香花宝饰供养诸佛世尊。正使三千大千国土全身舍利令满其中,二宝之中我故当取般若波罗蜜。何以故?世尊?是舍利于般若波罗蜜中出生得供养故。善男子、善女人因是供养,断三恶趣,得生天上、人中之福,于三乘法随其所愿各得度脱。世尊!书般若波罗蜜已,见其经卷,如见佛等无有异。何以故?世尊!如来与般若波罗蜜等耳,无有二故。如世尊以三事教及十二部经,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受书般若波罗蜜,持其经卷,复以教人,与佛所教正等无异,何以故?世尊!佛三法教及十二部经,皆从般若波罗蜜中出故。

「复次,世尊!及十方诸佛以三事教十二部经;若复有善男子、善女人以般若波罗蜜经卷教人,其福亦等无异。何以故?十方诸佛十二部经及三事教,皆从般若波罗蜜中出生故。

「复次,世尊!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供养十方如恒边沙诸佛真越衣服、所有名花供养严饰;若复有供养般若波罗蜜者,其功德福与彼无异。何以故?十方诸如来.无所着.等正觉,皆从般若波罗蜜中出故。

「复次,世尊!若善男子、善女人受学般若波罗蜜,讽诵读持习行中事,是人终不堕三恶趣,亦不堕罗汉、辟支佛道地,正住阿惟越致地。何以故?世尊!般若波罗蜜者,远离众病故。

「复次,世尊!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书持般若波罗蜜者,受学讽诵守行中事,加复供养名花擣香、缯綵花盖幢幡,当知是善男子、善女人已离诸恐怖。世尊、譬如负债之人常怀恐怖,与王相知不复恐怖。何以故?用依尊故。如是,世尊!舍利从般若波罗蜜中得成而得供养。世尊!当知是般若波罗蜜如王,如来舍利者如负债人,依般若波罗蜜用得安隐。世尊!当知萨云若之慧,皆从般若波罗蜜得成,是故我于二宝之中取般若波罗蜜。何以故?如来身者,从般若波罗蜜中出生;大士三十二之相、佛十种力、四无所畏、佛十八法、大慈大悲,皆从般若波罗蜜出生;五波罗蜜者亦从般若波罗蜜出生,各得名字;如来所得萨云若慧,皆从般若波罗蜜中出。世尊!三千大千刹土所在有受持是般若波罗蜜讽诵学者,供养香花承事礼拜,人若非人终不能得其便,是众生等后皆当得泥洹之法。世尊!是般若波罗蜜大威神也,乃使三千大千世界众生皆建佛事。世尊!般若波罗蜜所止处,当知是处已为有佛。譬如世间无价摩尼之宝所在着处,人非人不能得其便。若男子、女人为非人所持,持摩尼宝往,非人见摩尼宝者,不堪其威即自然去。若男子、女人有寒热之病,持摩尼宝示之,其病即除。若持摩尼宝着冥中,即时明。热时持摩尼宝所着处,即时凉。寒时持摩尼宝所着处,即时温。摩尼宝所置处,诸邪之毒皆悉消除。若男子、女人为蛇蚖所中,见摩尼宝者,毒即除,其处愈。世尊!摩尼宝其德如是,若男子、女人,若目冥、若眼痛、若身肿、若有疮,见摩尼宝者,诸疮诸病皆悉除愈。世尊!此摩尼宝其德如是。若着水中,水即随作摩尼宝色。世尊!若持杂色若干种缯裹着水中,水续作摩尼宝色,水浊即为清,摩尼宝其德如是。」

是时阿难语释提桓因言:「拘翼!所说者为是天上摩尼宝乎?为是世间宝耶?」

释提桓因报阿难言:「我所说者天上之宝。世间亦有摩尼宝,不及天上之宝,其德不具足,不如天上宝,其德不可以譬喻为比。我所说宝者,若着函中、若着箧中,其光明彻出去。正使举珠去其处,续明如故。若有书持受学般若波罗蜜者,其处则无众患之难,其处所尊,譬如摩尼珠之处。当知般若波罗蜜如摩尼珠,其德无量,五波罗蜜之德及萨云若,内外空及有无空,三十七品、佛十八法,法性、如、真际、不可思议、萨云若慧之德,佛般泥洹后舍利得供养承事,萨云若慧从诸习绪尽,常悉守护不忘于法,萨云若者是诸法之器。是故如来.无所着.等正觉舍利得尊敬供养,舍利者是般若波罗蜜之宝器。无断无着波罗蜜,无生无灭波罗蜜,亦不着亦非不着波罗蜜,无生无灭波罗蜜,亦不应亦非不应波罗蜜,亦不举亦不下波罗蜜,亦不来亦不去亦不住波罗蜜,是故如来无所着等正觉舍利得供养。舍利者,是诸法波罗蜜之器,以诸法波罗蜜合成故,舍利得供养。世尊!置是三千大千刹土如来舍利。如恒边沙刹土舍利满中,我故取般若波罗蜜。所以者何?如来舍利皆出是中,故得供养故。若善男子、善女人供养舍利,恭敬承事者,得天上世间之福,得生刹利、梵志、长者大姓家,得生第一四天王,得第六天上功德之福。殖此福已,因诸善本必度众苦。若复持是般若波罗蜜供养承事,便具足五波罗蜜、三十七品、佛十八法,度罗汉、辟支佛地,住菩萨之德,便得神通,从一佛国复至一佛国,随其所应而教化之,各令得所。或作遮迦越罗,或作刹利、梵志,或作长者大姓,随其习俗而教授之。是故,世尊!我不为憍慢不恭敬承事,不为不欲受持舍利。世尊!若有善男子、善女人恭敬承事般若波罗蜜者,则为供养诸如来.无所着.等正觉舍利已。世尊!若欲见十方现在无央数诸佛者,当奉行般若波罗蜜,讽诵受持,教人习行供养是已,善男子、善女人便得见十方现在无央数诸佛。以善男子、善女人供养般若波罗蜜故便得诸佛法。世尊!欲得见诸佛如来.无所着.等正觉者,是善男子、善女人当受持般若波罗蜜。世尊!复有二法。何等为二?谓有为法之法,无为法之法。何等为有为法之法?谓内外空之智及有无空之智,三十七品、四无碍慧、四无所畏、佛十种力及十八法,恶法善法之智,有漏无漏之智,俗法道法之智,是名曰有为法之法。何等为无为法之法?谓不生不灭之法,亦不住住无有异,亦不着亦不断、亦不增亦不减诸法之真。何等诸法之真?无所有者是法之真,是名为无为法之法。」

佛告释提桓因言:「如是,如是!过去诸如来.无所着.等正觉,皆由般若波罗蜜成阿惟三佛,诸弟子众亦各得其所成须陀洹至罗汉、辟支佛;甫当来今现在诸如来.无所着.等正觉,亦当由般若波罗蜜成阿惟三佛,诸弟子众亦各成其所得须陀洹至罗汉、辟支佛。何以故?此三乘法皆从般若波罗蜜中出故。虽出三乘,亦无所生,亦无相念,亦无着,亦无断,亦无所有,亦不应亦不不应,亦不动转亦不不动转,亦不取亦不捨,但以俗数,不以最要。何以故?般若波罗蜜亦不在此亦不在彼,亦不中流亦不近岸,亦不偶亦不隻,亦非相亦非无相,亦非道亦非俗,亦不有为亦不无为,亦不善亦不恶,亦不过去当来今现在。何以故?拘翼!般若波罗蜜亦不持佛法,亦不持声闻、辟支佛法,亦不捨凡人法。」

释提桓因白佛言:「世尊!般若波罗蜜者大度之度,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尽知一切众生之意,亦不有众生及知见处,亦不见五阴,亦不见六情,亦不有六衰,亦不缘起,亦不有三十七品及佛十八法,亦不见道亦不有道法,亦不见佛亦不有佛法。何以故?般若波罗蜜亦不有所倚住。何以故?般若波罗蜜无有形、不可见,何况当见有所倚者?」

佛告释提桓因言:「如拘翼所说,菩萨摩诃萨长夜行般若波罗蜜尚不见道,何况及菩萨所行法?」

释提桓因白佛言:「世尊!何以故菩萨摩诃萨但行般若波罗蜜,不行馀波罗蜜?」

佛告释提桓因言:「菩萨尽行六波罗蜜,亦无所倚。不有所施、不有受者、不有与,不有戒亦不有犯,亦不有忍亦不有恚,亦不有精进亦不有懈怠,亦不有禅亦不有乱意,亦不有智亦不有愚。般若波罗蜜者是菩萨第一之行,于般若波罗蜜布施、持戒、忍辱、精进、一心者,欲具足五波罗蜜故。菩萨行般若波罗蜜者,欲观诸法无所倚故,从五阴至萨云若,是为诸法无所倚。譬如阎浮提种种好树,若干种色、若干种叶、若干种花、若干种果,其色各异;种种茎节枝叶花实,其荫无异、无有差别。拘翼!般若波罗蜜含五波罗蜜至萨云若,亦不若干,无有差别亦无所倚。」

释提桓因白佛言:「世尊!般若波罗蜜者,于诸功德皆具足满。世尊!般若波罗蜜者,是无央数无量功德皆悉具足。世尊!般若波罗蜜者,含受一切诸法功德皆悉具足。世尊!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受持般若波罗蜜者,书其经卷,供养名华擣香、缯盖幢幡,奉行中事。若复有人书般若波罗蜜以为经卷,复与他人。如是其福何所为多者?」

佛告释提桓因言:「我今问汝,随所报我。若善男子、善女人供养全身舍利;若复持如芥子者分与他人令供养者。其福何所为多?」

释提桓因白佛言:「世尊!如我从佛所闻法中事,善男子、善女人供养舍利;若复分持如芥子者与他人,其福甚多。世尊!如我重察其义。如来住于金刚三昧,自坏其身,下末舍利如芥子者,而供养之,受无极福,断诸苦之际。」

佛告释提桓因言:「如是,拘翼!若有人供养般若波罗蜜书持经卷;复与他人者,其福德甚多甚多。拘翼。若持般若波罗蜜,转复教馀人,解其中慧事事分别。是善男子,善女人所得福德,多于前所供养者上。所从闻是般若波罗蜜者,当知其尊在诸贤圣之上,当视是人如世尊无异。所以者何?得见般若波罗蜜者,则为见世尊已。世尊则是般若波罗蜜,般若波罗蜜则是世尊。何以故?过去当来今现在诸如来.无所着.等正觉,皆从般若波罗蜜中出,得成阿惟三佛故。诸贤圣智及诸阿惟越致菩萨,皆从是般若波罗蜜中出,得成阿惟三佛。诸声闻者,亦从其中皆得罗汉、辟支佛,各得其所。发菩萨意者,亦从是皆得诸菩萨德。是故,拘翼!若善男子、善女人欲得见现在诸佛承事供养者,当供养般若波罗蜜。」

佛言:「我奉持供养般若波罗蜜如是上事,自致成阿惟三佛,于中最尊。谁复有尊可承供养?从天上至世间,过诸三界无复尊者。熟自思念:『我本从般若波罗蜜自致三耶三佛,般若波罗蜜者则是我之所尊。是故我今当供养般若波罗蜜,所应恭敬。』是故,拘翼!我自供养承事是般若波罗蜜,初不远离。我所作者,皆因般若波罗蜜而行。若善男子、善女人欲得阿耨多罗三耶三佛者、当供养般若波罗蜜受持奉行。何以故?诸菩萨摩诃萨皆从般若波罗蜜出生故,诸佛世尊皆从菩萨摩诃萨出生故。是故,拘翼!若善男子、善女人行三乘法者,皆当供养般若波罗蜜,书持受学亦当如是。」

放光般若波罗蜜经卷第七

 
放光般若经卷第八

西晋于阗国三藏无罗叉奉 诏译

摩诃般若波罗蜜功德品第三十九

佛告释提桓因:「若有善男子、善女人教一阎浮提其中众生使立十善。于拘翼意云何,其福宁多不?」

释提桓因白佛言:「甚多,甚多!世尊!」

佛言:「拘翼!不如是善男子!善女人持般若波罗蜜经卷授与他人,使书持讽诵解其中事,得其功德甚倍多也。何以故?是般若波罗蜜中广说无漏之法?使诸善男子?善女人皆得而学。甫当来者亦复得学等至于道。求罗汉、辟支佛道者皆于是得,甫当求者亦于是得,求菩萨道者皆于中得,甫当求者皆悉当于中得,已成阿惟三佛者皆于中得,甫当求阿惟三佛者亦当于是中得。拘翼!何等为无漏之法?谓三十七品、空及三脱门、四谛,内外空及有无空,佛十种力,无量佛法使善男子、善女人得成阿惟三佛。甫当求者亦当得成阿惟三佛。拘翼!教一阎浮提众生皆立于十善,不如使一人得须陀洹道。何以故?虽教一阎浮提众生使行十善,未脱三恶趣;教一人得须陀洹者,已离三恶趣故。拘翼!若教一阎浮提其中众生使行十善,尽得须陀洹,不如教一人使得辟支佛,得福甚多。拘翼!尽教一阎浮提人立于十善,皆得须陀洹、斯陀含、阿那含、阿罗汉、辟支佛,不如教一人使发阿耨多罗三耶三菩意,其德甚多。何以故?使一人发阿耨多罗三耶三菩意,为续佛种,佛种不断故。拘翼!须陀洹至辟支佛及佛,皆从菩萨生。是故当知,善男子、善女人持般若波罗蜜经卷,授与他人,所得甚多。何以故?诸广大之法皆来入般若波罗蜜故。因是便知有刹利、梵志、长者大姓,因知有四天王上至无思想无思想慧天,因知有三十七品至萨云若,知有须陀洹上至三耶三佛。拘翼!置是一阎浮提众生,及四天下至小千天下、中千天下、三千大千国土,及如恒边沙国土满中众生,悉教立于十善故。不如是善男子、善女人书持般若波罗蜜,教他人使书持经卷讽诵解说,得其功德甚多甚多。

「复次,拘翼!善男子、善女人教一阎浮提满中众生,令立四禅、四等及四空定,得五神通,其人得福宁为多不?」

释提桓因白佛言:「甚多,甚多!世尊!」

佛言:「故不如是善男子、善女人书持般若波罗蜜授与他人,使书持经卷讽诵解说,得其福多。何以故?拘翼?般若波罗蜜者,所说极广远故。拘翼!置是一阎浮提,四天下、小千国土、中千国土、三千大千国土,及如十方恒边沙国土满中众生,悉教令得四禅、四等及四空定,得五神通,其功德宁多不?」

释提桓因白佛言:「甚多,甚多!世尊!」

佛言:「故不如是善男子、善女人书持般若波罗蜜授与他人,使书持讽诵解说中事,得其功德甚多甚多。

「复次,拘翼!受持般若波罗蜜者,不以二事亦非不二;受行五波罗蜜,亦不以二道亦非不二;亦不以二事念内外空及有无空;亦不以二事道行三十七品;亦不以二事道行萨云若。

「复次,拘翼!若善男子、善女人以无央数方便持般若波罗蜜,教化众生,使学受持讽诵解说广演其义,不以二事观般若波罗蜜,亦不以相亦,不以无相,亦不合亦不散,亦不应非不应,亦不举亦不下,亦不着亦不断,亦不生亦不灭,亦不持非不持,亦不处非不处,亦不实亦不虚,亦不垢亦不淨,亦不信非不信,亦不法非不法,亦不如非不如,亦不真际非不真际。如是,拘翼!善男子、善女人受持般若波罗蜜,授与他人使讽诵学,事事分别解说其义章句分明,持是教人所得功德,胜自讽诵守行其事。若善男子、善女人自学般若波罗蜜,讽诵解说身自供养,复教他人,令讽诵学为解中义分别其慧明了具足者,是善男子、善女人所得功德最倍益多。」

释提桓因白佛言:「世尊!是善男子、善女人受学般若波罗蜜者,当具足受解其句义。」

佛言:「如是,如是!拘翼!善男子、善女人受学般若波罗蜜者,当具足受解其句义。如是受学者是善男子、善女人,得无央数不可计善本之德。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尽其形寿供养十方诸佛如来,随其所乐。其人殖福宁为多不?」

释提桓因言:「甚多,甚多!」

佛言:「故不如是善男子、善女人以无央数方便持般若波罗蜜,授与他人,使学守行具足解慧了其句义者,所得功德福最甚多。何以故?过去当来现在诸佛本行菩萨道时,皆于般若波罗蜜中学,成得阿惟三佛;其有学者亦当复成阿惟三佛。

「复次,拘翼!善男子、善女人于阿僧祇劫行檀波罗蜜,不如是善男子、善女人受持般若波罗蜜,广教众生而无所猗。拘翼!菩萨行檀波罗蜜若有所猗,生意念言:『我施与彼,作如是者。』为住布施,不成檀波罗蜜。言:『我持戒,是我所戒。』便住于戒,不成尸波罗蜜。言:『我忍辱,以是故忍。』便住于忍,为不成羼波罗蜜。言:『我精进,有所为进。』便住于精进,为不成惟逮波罗蜜。言:『我行禅,有所为禅。』便住于禅,为不成禅波罗蜜。言:『我行智,便念于智。』以住于智,为不成般若波罗蜜。拘翼!善男子、善女人作是行者,不成六波罗蜜。」

释提桓因白佛言:「菩萨摩诃萨作何等行,当成六波罗蜜?」

佛告释提桓因言:「菩萨布施,亦不自有,亦不有所施,亦不有受者,是为行檀波罗蜜。至般若波罗蜜,亦不有亦不得,是为菩萨具足行六波罗蜜。拘翼!若善男子、善女人行六波罗蜜及其义解,当作是知。何以故?后当来世当有善男子、善女人发意欲得阿耨多罗三耶三菩,住于般若波罗蜜,不具足闻般若波罗蜜及其义解,或不成阿耨多罗三耶三菩;是故当为是辈人具足解说般若波罗蜜中慧。」

释提桓因白佛言:「何等为人说般若波罗蜜?」

佛告释提桓因言:「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说般若波罗蜜,说已当复说。」

释提桓因白佛言:「云何善男子、善女人说般若波罗蜜,说已当复说?」

佛语释提桓因言:「若善男子、善女人新入般若波罗蜜者,当为说般若波罗蜜。为说已,当复说。为新入者说色无常,当为作如是说:『如是行者,为行般若波罗蜜。如是说者,为念五阴无常。』善男子、善女人作如是说五阴无常者,为欲初向行般若波罗蜜;说十二衰无常、苦、空,行六波罗蜜;说十八性无常、苦、空,行六波罗蜜;说五阴苦、空,行六波罗蜜;说四禅、四等、四空定无常、苦、空,行六波罗蜜;说三十七品、十八法至萨云若,说无常教,非常、苦、空。作如是说,作如是解,是为教新发意者行般若波罗蜜。拘翼!新学初发意者当作是行。

「复次,拘翼!若善男子、善女人深入学者说般若波罗蜜时,当语是新学初发意者言:『汝当受念六波罗蜜,受已当住第一菩萨地,从第一至第二至十住。作是想,有着想、有猗想,作是念般若波罗蜜。』拘翼!是为新发意行般若波罗蜜者。

「复次,拘翼!是善男子、善女人复作是教言:『汝当作是念般若波罗蜜,作是念已出过罗汉、辟支佛上。』是为新发意者行。

「复次,拘翼!有行菩萨道者,当语新学者言:『当受是般若波罗蜜,当得无所从生法忍。得是忍已,便住神通,从一佛国至一佛国,礼事恭敬诸佛世尊。』

「复次,拘翼!深入学者当教新学初发意者言:『善男子、善女人,汝当作是受学般若波罗蜜,作是持念。作是念已,汝便当得不可计无量之功德善福。』是为教新发意者行。

「复次,拘翼!深入学者当教新学者言:『善男子、汝当学过去当来今现在诸佛所行善本、所作功德,当一心念至得阿耨多罗三耶三佛。』是为教新学者行。」

释提桓因白佛言:「作是念说已,当复云何教新学者乎?」

佛告释提桓因言:「深入学者当复教新学者言:『善男子!当受念般若波罗蜜。念般若波罗蜜者,莫观五阴无常。何以故?五阴所有自空,五阴所有者无所有也,无所有者非五阴。般若波罗蜜中五阴无有常与无常,般若波罗蜜中尚不见五阴,何况当有常无常耶?』拘翼!善男子、善女人作如是说,为不教新学着者。当复教新学着者:『汝当受念般若波罗蜜。念般若波罗蜜于诸法莫有所过、莫有所住。何以故?般若波罗蜜者亦无有法可过者、有住者。何以故?法自空。有空者无所有,无所有者般若波罗蜜。般若波罗蜜中无有法可应不应者,亦无有生与不生法。』善男子、善女人作如是说,是为不教新学着者。拘翼!善男子、善女人说般若波罗蜜中义当如是。善男子、善女人作如是教,所得功德多于前者。

「复次,拘翼!善男子、善女人教一阎浮提众生令得须陀洹道。其福多不?」

释提桓因言:「甚多,甚多!世尊!」

佛言:「不如是善男子、善女人以般若波罗蜜授与他人,使学书持为解说其义。得其功德甚多甚多。教是善男子、善女人般若波罗蜜,随其上教习学守行。何以故?诸须陀洹道者皆从般若波罗蜜出生故。

「复次,拘翼!置是阎浮提诸、四天下及三千大千国土。东方如恒边沙国土,满中众生,尽教令得须陀洹道。其福宁多不?」

释提桓因言:「甚多,甚多!世尊!」

佛言:「不如是善男子、善女人以般若波罗蜜授与他人,使学书持讽诵行习解说其慧,得其功德甚多甚多。何以故?须陀洹道皆从般若波罗蜜出生故。

「复次,拘翼!若阎浮提满中众生,尽教令得须陀洹、斯陀含、阿那含、阿罗汉。其福宁多不?」

释提桓因白佛言:「甚多,甚多!世尊!」

佛言:「不如是善男子、善女人以般若波罗蜜授与他人,使学书持讽诵奉行,如其中教解说慧义,得其功德甚多甚多。何以故?须陀洹道至阿罗汉皆从般若波罗蜜出生故。

「复次,拘翼!置是一阎浮提及三千大千国土。如恒边沙国土满中众生,尽教令得须陀洹道至阿罗汉。其福多不?」

释提桓因白佛言:「甚多,甚多!」

佛言:「不如是善男子、善女人以般若波罗蜜授与他人,使学书持讽诵奉行,随其中教解说慧义,得其功德甚多甚多。

「复次,拘翼!一阎浮提满中众生,尽教令得辟支佛道。其福多不?」

释提桓因言:「甚多,甚多!世尊!」

佛言:「不如是善男子、善女人以般若波罗蜜授与他人,使学书持讽诵奉行,随其中教解说慧义,得其功德甚多甚多。何以故?诸辟支佛皆从般若波罗蜜出生故。

「复次,拘翼!置是阎浮提及三千大千国土。如恒边沙国土众生,尽教令得辟支佛道。福多不?」

释提桓因言:「甚多,甚多!世尊!」

佛言:「不如是善男子、善女人以般若波罗蜜授与他人,使学书持讽诵奉行,随其中教为解慧义,得其功德甚多甚多。何以故?诸辟支佛皆从般若波罗蜜中出生故。

「复次,拘翼!若有善男子、善女人教一阎浮提及恒边沙满中众生,劝助令发阿耨多罗三耶三菩意。不如是善男子、善女人以般若波罗蜜授与他人,教使书持讽诵奉行,为解慧义,其德甚多。语其人言:『受般若波罗蜜,当随中教。随是教已,当得萨云若利。得是利已,便具足般若波罗蜜,汝便当成阿耨多罗三耶三菩。何以故?初发意菩萨皆从般若波罗蜜出生故。』

「复次,拘翼!若有善男子、善女人教一阎浮提及恒边沙满中众生、教令立于阿惟越致。其福宁多不?」

释提桓因言:「甚多,甚多!世尊!」

佛言:「拘翼!不如是善男子!善女人持般若波罗蜜经卷,授与他人解说中事,及其义慧使宣行之。语其人言:『受持是般若波罗蜜经卷,如上所教皆习奉行,汝便当得诸法之利,至得阿耨多罗三耶三菩。何以故?菩萨摩诃萨阿惟越致地皆从般若波罗蜜出故。』

「复次,拘翼!尽一阎浮提其中众生,悉为阿耨多罗三耶三菩不复转还。若善男子、善女人为是辈人说般若波罗蜜及其义解而为说之。若有一人言:『我欲疾成阿耨多罗三耶三菩。』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为是一人说般若波罗蜜,具足其义分别解说,其福最多。」

释提桓因白佛言:「世尊!菩萨摩诃萨务欲成阿耨多罗三耶三菩者,务当教是菩萨令行六波罗蜜,当教内外空及有无空,三十七品、佛十种力、四无所畏、四无碍慧、佛十八法。当以是法教是辈人,给其所须衣服真越所有供养。以是二事法,供养是辈菩萨摩诃萨。世尊!是善男子、善女人所得福最尊,胜前所作者。所以者何?世尊!菩萨摩诃萨教人行六波罗蜜当如是,教人行内外空及有无空,三十七品乃至佛十八法,亦当如是。」

须菩提语释提桓因言:「善哉,善哉!拘翼!乃劝助是善男子、善女人求菩萨道者乃尔。如卿为佛作贤弟子之法,当益于菩萨摩诃萨,以持法施及供养施护养菩萨,劝助使成阿耨多罗三耶三菩。何以故?诸佛及弟子众皆从是二事施中出。若菩萨不发阿耨多罗三耶三菩意者,是菩萨终不能学六波罗蜜及佛十八法。若菩萨不学六波罗蜜及佛十八法者,终不成阿耨多罗三耶三菩,亦不知有罗汉、辟支佛。以菩萨学六波罗蜜及佛十八法故,得成阿耨多罗三耶三菩;三恶趣便断,世间乃知有刹利、梵志、长者大姓种,便知有四天王及无思想无思想慧天,便知有六波罗蜜,从内外空及有无空,三十七品、佛十八法,世间便知有声闻、辟支佛乘。」

摩诃般若波罗蜜劝助品第四十

尔时弥勒菩萨摩诃萨语须菩提:「菩萨摩诃萨所作劝助福祐之像,与众生共,为阿耨多罗三耶三菩,无所希望,出过众生。诸声闻、辟支佛所作劝助福祐者,上一切众生。发声闻、辟支佛乘者,所作布施福祐之像,持戒自守一心福像。不如是菩萨摩诃萨劝助之福与众生俱,共为阿耨多罗三耶三菩,其福最尊为最第一,具足无有过上者,所作劝助皆为众生成阿耨多罗三耶三菩。何以故?罗汉、辟支佛所作布施之福持戒自守,但欲自调、但欲自淨、但欲自度。念三十七品、念三脱门,但以自调而欲自度。菩萨但欲调众生、欲淨众生、欲度众生,劝助众生为阿耨多罗三耶三菩。」

须菩提白弥勒菩萨摩诃萨:「是菩萨摩诃萨于东方无央数诸佛刹土,无央数般泥洹佛,从发意至阿耨多罗三耶三佛,至般泥洹乃至法灭尽,从其中间所作善本应六波罗蜜。及诸声闻、缘觉所作布施功德持戒自守及诸无漏之戒、从行戒至无戒善本、乃至诸佛淨戒之福、三昧之福、智慧之福、解脱之福、见解脱慧之福,及大慈大悲,无量阿僧祇佛所说法。从其法中所闻受者,有得须陀洹至得阿罗汉、辟支佛、上至菩萨及诸般泥洹佛所作功德、都计之合之,劝助为尊最为无上最为具足。我亦复持是功德,如是劝助功德福,是为作阿耨多罗三耶三菩中劝助,是便为成阿耨多罗三耶三菩。是善男子、善女人为菩萨道者,或当作是念:『如过去诸佛世尊所作功德,使我得是意、使我发是意行、使我得是想念。』」

弥勒菩萨告须菩提:「善男子、善女人发菩萨意者,不以是因缘,不以是像,不作是想于阿耨多罗三耶三菩。」

须菩提语弥勒菩萨:「若不以是得、若不以是因缘,诸佛世尊何以故于想十方世界从十方佛,从初发意至于法尽,诸善本及发声闻乘,我所从戒至无戒功德,尽计之合之,而求阿耨多罗三耶三菩。应无有想,将无作颠倒想,无常谓有常,用想颠倒、用意颠倒、用见颠倒,不淨谓淨,苦言有乐,无我谓我。用想颠倒、用意颠倒、用见颠倒,其事虚空亦如,因缘亦如,道意亦尔,六波罗蜜亦尔,乃至十八法亦尔。若如事者亦如,道意、六波罗蜜亦如是,五阴六情亦如是,内外空及有无空,三十七品,及十种力、佛十八法,何等为事、何等为因缘、何等为道、何等为诸善本、何等为劝助意、何等为劝助对意,所可求阿耨多罗三耶三菩者?」

弥勒菩萨语须菩提:「若有菩萨行六波罗蜜,见过去佛,供养承事诸佛,与善知识相得。若已自学身空,是辈之人不以事像,不以是因缘,不以是佛善本之相,不以劝助功德,不以是诸福作,想求阿耨多罗三耶三菩。当复更作是意求,令不堕二法亦不不二,亦不以想亦不以无想,亦无所猗亦非不猗,亦不以着亦不以断,亦不以生亦不以灭。若是菩萨不学六波罗蜜,若不供事诸佛,若无诸善之本,若不与善知识相得,若不自学空,便以是事、以是因缘、以是劝助功德、以是诸事起想,求阿耨多罗三耶三菩。是故,须菩提!不当为初发意菩萨前说六波罗蜜,及内外空、有无空及诸法空;不当为新学菩萨说之。何以故?若新学者,或亡所信、或亡所乐,所有恭敬皆悉亡失,便坏诸善本;当为阿惟越致菩萨摩诃萨说之。若久与善知识相随者亦可与说。从前过去于诸佛所作功德者,当与是辈人可说空相法。是人闻是,不恐不怖亦不畏惧。菩萨摩诃萨当作如是劝助,所可劝助意、所可求阿耨多罗三耶三菩,是意已灭尽无所复有。所可作者及诸因缘所作功德,亦复灭尽。何等为劝助意、何等为众事、何等因缘、何等为善本功德,而求阿耨多罗三耶三菩者,持意有所求耶?意无两对,如意之性而无所求。若有菩萨行般若波罗蜜,至六波罗蜜亦无所有,至于五阴亦无所有,至道亦无所有。若有菩萨求阿耨多罗三耶三菩,当作是知、当作是求、当作是劝助、当作是善本。如是求,为求阿耨多罗三耶三菩。」

弥勒菩萨语长老须菩提言:「新学菩萨闻是将无恐怖。当云何作诸善本功德而有所求?云何劝助及诸功德持作阿耨多罗三耶三菩?」

须菩提语弥勒菩萨:「新学菩萨行般若波罗蜜,受持六波罗蜜,无所猗受而无所想,当解内外空及有无空,解三十七品、佛十八法,常与善知识相得,得六波罗蜜及其义趣,教授令不离六波罗蜜,至得菩萨道不离佛法;教语魔事,闻魔事已,不增不减。何以故?至得菩萨道,常念诸法、不离诸佛,于中作功德受持诸菩萨宗,至得阿耨多罗三耶三菩不离是功德。新学菩萨于诸十方无央数佛如来.无所着.等正觉及诸弟子所作功德,及诸刹利、梵志大姓,及四天王、首陀会诸天所作功德,皆劝助之,持是劝助功德求阿耨多罗三耶三菩,其功德最上无过者。」

是时弥勒菩萨语须菩提言:「若有新学菩萨念诸佛及弟子所有劝助功德,持无上无比劝助无央数劝助功德求阿耨多罗三耶三菩,于想念见而不颠倒。」

须菩提言:「虽念诸佛及弟子众,于中无佛想、亦无弟子众想、亦无诸善本想,意有所求亦无意想。菩萨作如是求,于想不倒、于念不倒、于见不倒。若菩萨念诸佛及众僧功德,念所作善本,持想求阿耨多罗三耶三菩,是为菩萨想倒、念倒、见倒。菩萨虽有是念,念佛及众、念诸善本,虽有是念,当知是念尽灭无所有。所可尽者无所求,意有所求是意之法,所可求法亦是其法,虽作是求,是为正求不为邪求。菩萨摩诃萨当作是求,是为过去当来今现在诸佛及诸弟子所作功德,下至凡夫所作功德、所听受法,及诸天、阿须伦、真陀罗、摩睺勒所作功德,及诸刹利、梵志、大姓长者所作功德,及四天王上至首陀会天所作功德、所听受法,所可发意求阿耨多罗三耶三菩,都卢合之聚之计之称之,是所作功德皆劝助之,持是劝助功德求阿耨多罗三耶三菩。若当知是,法已尽已灭,无所复有所可求法,亦复尽空。若作是求,为求阿耨多罗三耶三菩。当作是知,法不求法。何以故?诸法皆自空故。作是求者,为求阿耨多罗三耶三菩。菩萨如是行六波罗蜜者,于想不倒、于念见亦不倒。何以故?不入所求故。于诸善本及其道意,不见当有所入处故,是为菩萨无上之求。菩萨摩诃萨于诸功德寂而无所生,于五阴、十八性及六衰至六波罗蜜亦寂无所生,于内外空及有无空、佛十八法亦寂而无所知。菩萨如是知寂无所得者,是为求阿耨多罗三耶三菩。若菩萨摩诃萨知劝助功德劝助功德寂无所生,佛寂及佛事寂,诸善本事善本事寂,诸道意事道意事寂,诸所求事所求事寂,诸菩萨事菩萨事寂,六波罗蜜事六波罗蜜事寂,乃至佛十八法佛十八法寂。如是菩萨当寂淨行般若波罗蜜,是为菩萨行般若波罗蜜。诸过去佛所作善本有所求索尽般泥洹,菩萨摩诃萨亦当作是求,所作善本及于所求当如泥洹。意有所索、意与所求适等无异,作如是求、作如是知,是为求阿耨多罗三耶三菩。作如是求者,想不颠倒、念不颠倒、见不颠倒。若复菩萨以想行般若波罗蜜,以想念诸佛功德,是为不求阿耨多罗三耶三菩。过去诸佛亦不有想亦不无想,若复作念、若复作想,如是为不求阿耨多罗三耶三菩,是为想颠倒、念颠倒、见颠倒。若复不念诸佛善本,诸所有发意亦不作知、亦不作想,是则为求阿耨多罗三耶三菩,是为菩萨想不颠倒,念、见不颠倒。」

弥勒菩萨语须菩提:「云何菩萨有所求而无有想?」

须菩提言:「菩萨欲得沤惒拘舍罗,当于般若波罗蜜中学。不求般若波罗蜜,终不得诸善本功德。何以故?诸佛世尊亦不于般若波罗蜜中现,及诸善本亦不见众事、亦不见意可作阿耨多罗三耶三菩。所作已灭,众事亦灭,我但以自起是诸想、诸善功德及诸发意。诸佛世尊亦无想求,亦无有是劝助,亦无是知。何以故?用想求无所得故。若想有可得者,我及诸佛所作分别想,当有所得。是故菩萨功德、菩萨有所求,亦不当作想,亦不当有所倚。诸佛世尊不称誉倚想求者。何以故?想求者为杂毒。譬如淨洁美食与毒相得,色虽香美故为杂毒。若有愚痴之人欲得食之,虽为当时贪其色好香可口,久后不便其身。作如是受,不谛观、不谛知,不知讽诵,倒解中义、自不能解,为他人说言:『善男子!是教是过去当来今现在佛从发意以来至得阿耨多罗三耶三菩,于有馀泥洹至无馀泥洹乃至法尽,于其中间行般若波罗蜜所作功德及六波罗蜜,所可行三十七品、四禅、四等及四空定,十种力、十八法所作善本,及淨佛国、教授众生。诸佛戒品、三昧品、智慧品、解脱品、见解脱慧品、萨云若慧、无所亡法、常等行,于声闻中所作功德;诸佛世尊所记辟支佛,诸天尊神、阿须伦、迦留罗、真陀罗、摩睺勒所作功德,都卢合聚此诸功德,持求阿耨多罗三耶三菩。』倚想求三耶三佛,是则譬如杂毒之食。有倚想者终无所成。何以故?有倚有想而有形貌有杂毒求,为谤如来,亦不受如来教、亦不受法。善男子、善女人行菩萨道者,当作是念:『过去当来今现在诸佛世尊,从发意以来至得佛,云何有所作求?及诸弟子至萨云,若中事所作,上亦如是,当云何有所作而求阿耨多罗三耶三菩?』善男子、善女人求菩萨道,不欲高下如来者,当作是求:『如诸佛世尊所知识,以辩才慧、诸善本之相与法相应者,我持是劝助,我所求阿耨多罗三耶三菩者,皆是诸佛所知。』诸善男子、善女人求菩萨道者,不倚诸善本功德求阿耨多罗三耶三菩。如是求者,为不高下如来,是为信佛、信法菩萨。如是行者,为不杂毒,所求为无有毒。若善男子、善女人求菩萨道行般若波罗蜜者,所为功德当作是求。五阴亦不着,欲界、色界、无色界亦不着,过去当来今现在六波罗蜜亦不着,三界亦不着,去来今内外空及有无空、三十七品、佛十种力及十八法亦不着,三界亦不着,去来今如及尔、法生、法灭、真际、不思议性、戒、忍、智、解脱、解脱见慧、萨云若、无所亡法、常等行亦不着。三界不着三界者,亦无去来今。何以故?以无所入故。有所求者亦无所入,所可求法亦复无所着,是人亦复无所着,诸佛世尊亦复无所着,诸馀善本亦无所着,声闻、辟支佛诸善本亦无所着;诸无所着者亦非去来今。若有菩萨行般若波罗蜜,知五阴不着,三界亦非去来今,亦不可以倚想、有所求。何以故?不见有所生者。诸无所生者亦无所有,无所有者不能有所为,六波罗蜜乃至无所亡法及常等行亦不着。三界亦非去来今,非去来今者亦不可以倚想、有所为。何以故?是所生不可得故。诸所生者为无所有,无所有者亦不能有所为;是为菩萨不杂毒求。若有善男子、善女人求菩萨道有倚想者则为邪求,所作善本倚想求者是为邪求。诸有邪求者,诸佛世尊所不称誉。佛所不称誉者,为不具足六波罗蜜。不具足六波罗蜜者,则不具足三十七品,则不具足内外空及有无空,佛十种力及十八法则不具足。不具足十八法者,则不能淨佛国土,则不能教授众生,终不成阿耨多罗三耶三菩。所以者何?有杂毒求故。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者,当作是念:『如诸佛所知善本功德法求,如所求为求阿耨多罗三耶三菩,我亦当以是法求阿耨多罗三耶三菩。』」

是时佛讚歎须菩提言:「善哉,善哉!须菩提!乃作世尊之行,能为诸菩萨说所为所求之法。无想、无所倚、无所出,亦不断亦不着,亦不有亦不无,应空相、应法性、应如行。」

佛告须菩提:「假令三千大千刹土中众生,悉得十善之利,悉得四禅,四等,四空定及五通,尽得是利。于须菩提意云何,是众生所得福宁多不?」

须菩提白佛言:「甚多,甚多!世尊!」

佛言:「不如是善男子、善女人于诸善本无所生无所着,以为阿耨多罗三耶三菩,是功德最为尊化、无上正真之化、具足之化。

「复次,须菩提!若三千大千刹土中众生,尽得须陀洹上至罗汉、辟支佛。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尽其寿命供养是辈罗汉、辟支佛、随其所安饮食、衣被、床卧之具,病瘦医药,尽诸所有敬之养之。于须菩提意云何,其福宁多不?」

须菩提言:「甚多,甚多!」

佛言:「不如是善男子、善女人住无所生、无所着,于善本之德无所求,其福最尊最上。

「复次,须菩提!假令三千大千刹土众生,尽发阿耨多罗三耶三菩,十方恒边沙刹土中众生,一一众生供养是菩萨,尽恒边沙劫,随其所安饮食、衣服、床卧、医药,瞻视恭敬承事。于须菩提意云何,其福宁多不?」

须菩提言:「甚多,甚多!世尊!其福多不可计!不可数!不可以譬喻为比。若使福德当有形者,十方虚空所不能受。」

佛告须菩提:「虽作尔所福德,不如是善男子、善女人所作善本无所生、无所着,于善本之德无所求。是善男子、善女人之功德,最尊最上无比无上之化。是无所生、无所着之功德,与前功德,百千亿万倍不相比。何以故?是善男子、善女人有倚有想,于十善事及四禅、四等、四空定、五通尽具足。何以故?是善男子、善女人以倚想供养诸声闻、辟支佛上至菩萨故。」

尔时四王天上二万天子皆叉手礼佛足,白佛言:「世尊!菩萨所施为沤惒拘舍罗,甚善快哉!所作已应无倚无着,应空、无相,所施善本为阿耨多罗三耶三菩,所施为不二入。」

是时释提桓因与无央数忉利诸天及诸天子,持天杂花香擣香泽香、缯綵花盖、天衣天幔、杂色幢幡,鼓天伎乐,来至佛所,供养散佛,皆讚歎言:「菩萨所施为沤惒拘舍罗,甚善快哉!所作已应无所倚无所着,应空、无想,所施善本为阿耨多罗三耶三菩,所施为不二入。」

上至梵迦夷天无央数百千,亦复歎誉菩萨沤惒拘舍罗,皆复如是。阿迦腻吒天与无央数亿百千诸天,来至佛所为佛作礼,俱发大音声言:「世尊!甚奇大哉!于般若波罗蜜行沤惒拘舍罗所作善本,其德胜前过去善男子、善女人之所作为。」

于是佛告四天王及阿迦腻吒诸天子言:「假令三千大千刹土所有众生,尽作阿耨多罗三耶三菩,复代过去当来今现在诸如来.无所着.等正觉代其欢喜,及弟子众从初发意至般泥洹乃至法尽,于其中间所作诸善之本代其欢喜,声闻、辟支佛所作诸善之本代其欢喜,及众生所作诸善之本,行檀波罗蜜至般若波罗蜜代其欢喜,诸贤圣所有戒品、三昧品、智慧品、解脱品、解脱见慧品代其欢喜,馀无量佛法都卢计校合聚,是上诸功德皆代其欢喜,倚是代欢喜功德为阿耨多罗三耶三菩。若复有善男子、善女人欲发阿耨多罗三耶三菩,代过去当来今现在诸如来.无所着.等正觉及罗汉、辟支佛,从发意至成阿耨多罗三耶三菩,从其中间行六波罗蜜,及馀无央数佛法功德代其欢喜,而无所希望亦不二入,已应无相、应无所着、应空,是为最第一代其欢喜,为无上代欢喜也。持是代欢喜功德,为阿耨多罗三耶三菩,而无所倚者,其功德福祐胜于前善男子、善女人所为代欢喜,比其功德,百倍千倍巨亿万倍,是为菩萨摩诃萨最上代欢喜之所为也。」

尔时须菩提白佛言:「如世尊所说,合集是善男子、善女人功德,于诸功德中无过代欢喜者。代欢喜之德无过是德。」

须菩提言:「世尊!云何为最上?云何为最尊?」

佛告须菩提言:「若善男子、善女人于当来过去今现在法,无所取无所捨、亦不贡高亦不不贡高、亦不有所倚亦不无所倚,于是法亦无有生亦无有灭、亦无着亦无断,于是法中亦不见增亦不见减、亦无往亦无反、亦不道亦不俗,如去来今法,如反尔法、所住法、所灭法,我亦复代欢喜,持是代欢喜功德为阿耨多罗三耶三菩,施菩萨摩诃萨。作如是施为,代其欢喜,最为第一,无过是代欢喜者。须菩提!作如是代欢喜,比馀代欢喜之德,百倍千倍巨亿万倍,不及是代欢喜者。

「复次,须菩提!善男子、善女人行菩萨道者,欲代去来今诸佛及诸声闻、辟支佛,从初发意至于成佛,于其中间作诸善本,行六波罗蜜及馀无数佛法善本。若欲代欢喜者,复欲代一切众生所作善本,当作是代欢喜,是代欢喜为最等。六波罗蜜与脱等;脱与五阴等;其脱之事与内外空等;解脱之事与有无空等;三十七品与解脱等;十力与解脱等;解脱与解脱见慧等;去来今法与解脱等;解脱则是过去当来今现在解脱,如诸佛世尊之所施为;解脱如诸佛弟子;诸佛弟子亦如解脱;解脱者与声闻、辟支佛泥洹等;解脱事与诸佛世尊法等;解脱者亦如罗汉、辟支佛;解脱亦如诸法之法。我于是无缚无脱之法,我于无着如无污染清淨之法,不生无所生不灭无所灭之法,我所施为于阿耨多罗三耶三菩者,亦如是上诸法,无所缚法、无所败法、无所坏法。」

佛告须菩提:「是为菩萨摩诃萨无上代欢喜最为第一。」

佛言:「菩萨摩诃萨具足作代如是欢喜者,疾逮阿耨多罗三耶三菩阿惟三佛。

「复次,须菩提!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行菩萨道者,尽其形寿供养十方恒边沙佛及众弟子,随其所安饭食、衣被、床卧、医药,尽诸佛形寿,般泥洹已后,昼夜奉事舍利,幢幡花盖伎乐以为供养、常念行六波罗蜜而有所倚。复有善男子、善女人欲成阿耨多罗三耶三菩,行六波罗蜜沤惒拘舍罗而无所倚,持是功德无所希望于阿耨多罗三耶三菩。比其善本功德,百倍千倍巨亿万倍,不及是代欢喜福德最尊最上。须菩提!菩萨摩诃萨行六波罗蜜,以沤惒拘舍罗无所倚功德,为阿耨多罗三耶三菩而无所倚。」

放光般若波罗蜜经卷第八

 
放光般若经卷第九

西晋于阗国三藏无罗叉奉 诏译

摩诃般若波罗蜜照明品第四十一

舍利弗白佛言:「世尊!是般若波罗蜜耶?」

佛言:「是。舍利弗!」

舍利弗言:「世尊!般若波罗蜜者作照明故。世尊!般若波罗蜜者至竟清淨故。世尊!般若波罗蜜者为有名字。世尊!般若波罗蜜者于三界无沾污。世尊!般若波罗蜜者除诸垢冥。世尊!般若波罗蜜者于三十七品之最尊上。世尊!般若波罗蜜者安隐诸灾患恐怖者。世尊!般若波罗蜜者为五荒见蔽者作明故。世尊!般若波罗蜜者无际众生入邪径者而作正导。世尊!般若波罗蜜者萨云若是,能除诸习绪。世尊!般若波罗蜜者菩萨之母,生诸佛法故。世尊!般若波罗蜜者不生不坏,从有名至竟空故。世尊!般若波罗蜜者离于生死亦无所灭,不与作本故。世尊!般若波罗蜜者受诸孤穷者,为作珍宝施故。世尊!般若波罗蜜者具足,初无能伏者。世尊!般若波罗蜜者三转十二事而转法轮,亦无能转者,所转终不动还故。世尊!般若波罗蜜者能现种种之本,及所有无所有空故。唯,世尊,当云何住般若波罗蜜?」

世尊报言:「当如世尊住。舍利弗!礼般若波罗蜜当如礼世尊。何以故?般若波罗蜜者则是世尊,世尊与般若波罗蜜无有别。般若波罗蜜则是世尊,世尊则是般若波罗蜜。诸佛世尊因般若波罗蜜而得名字,菩萨、辟支佛、阿罗汉至须陀洹、皆因般若波罗蜜得其名字。十善、四禅、四等、四空定、五通,内外空及有无空,三十七品、佛十种力及十八法,乃至萨云若,皆因般若波罗蜜出生。」

于是释提桓因意念:「何因尊者舍利弗乃生是问?」

释提桓因便问舍利弗言:「尊者!何缘乃生是问?因何事有是问?」

舍利弗报言:「拘翼!菩萨摩诃萨沤惒拘舍罗,为般若波罗蜜所护持,及诸过去当来今现在诸佛世尊,从初发意以来至法欲尽,于其中间所作善本,尽持作萨云若。拘翼!是故菩萨摩诃萨持般若波罗蜜过五波罗蜜上。拘翼!譬如人生盲,或百人或千人或万人,欲有所至,若欲入城,而无有导终不能有所至。拘翼!是五波罗蜜为如盲者,离般若波罗蜜如盲者无导,亦不能具足至道,亦不能成萨云若。五波罗蜜为般若波罗蜜所护,如盲者得眼目。般若波罗蜜护五波罗蜜,令五波罗蜜各得名字。」

释提桓因语舍利弗:「如所言,五波罗蜜因般若波罗蜜得名字者,五波罗蜜但有名而无度?」

舍利弗言:「如是,拘翼!五波罗蜜因般若波罗蜜而得名字,五波罗蜜但有名无有度也。菩萨住于般若波罗蜜者,为已具足五波罗蜜,是故般若波罗蜜于五波罗蜜,为最上化、妙化、无比之化。」

舍利弗白佛言:「世尊!当云何入般若波罗蜜中?」

佛言:「如入五阴,当作是入般若波罗蜜。如入五波罗蜜,当作是入般若波罗蜜。如入内外空及有无空,如入三十七品、佛十种力及十八法,如入萨云若、如入诸法,当作是入般若波罗蜜中。」

舍利弗言:「世尊!云何入五阴,如入般若波罗蜜?云何如入诸法,作是入般若波罗蜜?」

佛言:「于五阴无所生无所得、无取无捨无所坏,当作是入般若波罗蜜。于诸法无所生无所得、无取无捨亦无所坏,是为入般若波罗蜜。」

舍利弗言:「作如是入般若波罗蜜,为及何法?」

佛言:「于诸法无所及,是乃为般若波罗蜜名号。」

「世尊!不逮何法?」

佛言:「不逮善法亦不逮恶法,亦不逮道法亦不逮俗法,亦不逮有漏无漏法,亦不逮有为无为法。何以故?般若波罗蜜之兴亦不为希望起。以是故,于诸法无所及、无所逮。」

释提桓因白佛言:「云何,世尊!是般若波罗蜜为不逮萨云若?」

佛言:「如是,拘翼!般若波罗蜜不逮萨云若,亦不逮亦不有。」

「世尊!云何亦不逮亦不有?」

佛言:「般若波罗蜜者,亦不以字,亦不以想,亦不以生死。」

释提桓因言:「世尊!亦不以字,亦不以想,亦不以生死,云何为逮?」

佛言:「如不入,亦不受、亦不捨、亦不住,作是及如不及。拘翼!般若波罗蜜如是逮诸法如无所逮。」

释提桓因白佛言:「世尊!般若波罗蜜之兴,甚奇甚特!于诸法无所生、无所有、无所倚、无所坏。」

须菩提白佛言:「若菩萨行般若波罗蜜,为逮诸法?不逮诸法?菩萨闻是,或恐或怖,便离般若波罗蜜。」

佛言:「如是,菩萨闻是或能恐怖。若有行般若波罗蜜菩萨,或作是念言:『般若波罗蜜空,般若波罗蜜无有坚固,般若波罗蜜侵欺人。』作是念者,便能远离般若波罗蜜。以是因缘,菩萨便远离般若波罗蜜。」

须菩提白佛言:「信般若波罗蜜者,为不信何等法?」

佛言:「信般若波罗蜜,为不信色,为不信痛想行识,为不信六情,不信色声香味细滑法,为不信十八性及十二因缘乃至五波罗蜜,亦不信内外空及有无空,亦不信三十七品及十八法、佛十种力,不信须陀洹至罗汉、辟支佛,亦不信阿耨多罗三耶三菩,亦不信萨云若。」

佛告须菩提:「若不有五阴及萨云若者,为不信般若波罗蜜。以是故,须菩提!信般若波罗蜜者,为不信五阴诸法及萨云若。若不有五阴及诸法者,为不信般若波罗蜜;信般若波罗蜜者,为不信诸法。」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般若波罗蜜者为大度。」

佛言:「于意云何,何以知般若波罗蜜为大度?」

须菩提言:「般若波罗蜜,亦不使五阴大、亦不令五阴小,亦不使五波罗蜜大、亦不令五波罗蜜小。从内外空至有无空,亦不令大亦不使小。三十七品、佛十八法,亦不令大亦不令小。至道及佛法,亦不令大亦不令小。亦不聚五阴亦不散五阴,乃至佛法亦不聚亦不散。亦不平相五阴亦不不平相,乃至佛法亦不平相亦不不平相。亦不广五阴亦不狭五阴,乃至佛法亦不广亦不狭。亦不使五阴强亦不使弱,乃至佛法亦不强亦不弱。世尊!以是故!般若波罗蜜为菩萨之大度。世尊!若新发意菩萨未习六波罗蜜者,闻是五阴及六波罗蜜无所增减、无有广狭。闻是语者,或能不行般若波罗蜜。何以故?不以般若波罗蜜故五阴及佛法有大有小,不以般若波罗蜜故五阴及佛法有强有弱。世尊!行般若波罗蜜欲求大小五阴、欲强弱佛法,是为大累。何以故?道初无有累想。何以故?众生不生、般若波罗蜜不生,当作是见、当作是知。五阴亦不生、佛法亦不生,当作是观。观般若波罗蜜所有,如观众生所有。观般若波罗蜜所有,当如观五阴所有。观佛所有,当如观般若波罗蜜所有。观般若波罗蜜无所有,亦如观五阴无所有。观般若波罗蜜无所有,如观佛无所有。观般若波罗蜜无所有,如观众生亦无所有。观般若波罗蜜寂,观众生亦寂。观般若波罗蜜寂,观佛法亦寂。观五阴亦寂,观般若波罗蜜亦寂。观般若波罗蜜亦无有绪,当知众生亦无有绪。五阴及佛法亦无有绪,般若波罗蜜亦无有绪。般若波罗蜜不可思议,当知众生亦不可思议,五阴亦不可思议,及佛法亦不可思议。众生不败坏,当知般若波罗蜜亦不坏败。众生不逮阿惟三佛,当知般若波罗蜜亦不逮阿惟三佛,当知五阴亦不逮阿惟三佛,佛亦不逮阿惟三佛。众生力不具足,当知般若波罗蜜力不具足,五阴力不具足,佛力亦不具足。以是,世尊!大度者,是菩萨摩诃萨般若波罗蜜。」

摩诃般若波罗蜜泥犁品第四十二

舍利弗白佛言:「唯,世尊!菩萨摩诃萨解般若波罗蜜者,为从何所来而生是间?发阿耨多罗三耶三菩为几何间?为更见供养几如来?行六波罗蜜为几时?云何解般若波罗蜜导入深义?」

佛告舍利弗:「是菩萨摩诃萨供养十方诸如来.无所着.等正觉,从彼来生是间。是菩萨从发意以来,不可计阿僧祇劫,行六波罗蜜亦不可计。来到是间,从是以来不可复计,常供养诸佛而来生是间。是辈菩萨见般若波罗蜜时,如见世尊无有异。若闻般若波罗蜜时,如闻世尊所说亦无有异。是菩萨摩诃萨解般若波罗蜜导入深义,不以想入、不以二入,而无所倚。」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般若波罗蜜可得见闻不?」

佛言:「不可得见闻。何以故?须菩提?般若波罗蜜者,亦非见事、亦非闻事。般若波罗蜜者,亦无所闻、亦无所见,以诸法聋故。五波罗蜜者,亦不见、亦不闻,以诸法聋故。内外空及有无空,无所闻、无所见,以诸法聋故。三十七品、十种力、十八法、无所见、无所闻,以诸法聋故。须菩提!道及佛亦无所见、无所闻、亦如聋法故。」

须菩提白佛言:「菩萨摩诃萨学般若波罗蜜久如,当与般若波罗蜜相应。」

佛语须菩提:「是事应当分别。须菩提!有因缘令菩萨适发意便应深般若波罗蜜,以沤惒拘舍罗不见诸法荣冀,终不诽谤,终不离六波罗蜜,终不离诸佛世尊。若复欲作诸善之本,供养承事诸佛世尊者,即如意愿,从一佛国至一佛国,终不复受母人胎生,终不离五通,不与诸垢相近,亦不与声闻、辟支佛意相近,教化众生、淨佛国土。菩萨如是行者,为应深般若波罗蜜。须菩提!复有善男子、善女人行菩萨道者,见无央数不可计阿僧祇诸佛,行六波罗蜜而有所倚,闻说深般若波罗蜜便弃捨去。如是菩萨更生慢意,便离诸佛世尊,便不得闻深般若波罗蜜。」

佛语须菩提:「不乐闻深般若波罗蜜者,今亦在会中坐。何以故?是善男子、善女人行菩萨道时、从本闻深般若波罗蜜、不乐捨去。用是故,今闻深般若波罗蜜,不乐复欲捨去,与身口意不和,积无黠之罪。以是罪重故,拒逆深般若波罗蜜。拒逆深般若波罗蜜者,为拒逆过去当来今现在诸佛萨云若。已以逆萨云若罪故,断萨云若。用断萨云若罪故,当入泥犁中见煮无央数百千岁,从一泥犁出复至一泥犁,至劫尽火烧时,当复至他方大泥犁中。他方劫尽,当复从他方一泥犁中复至一他方泥犁中,如是遍诸他方泥犁。以用是断法罪故,当复更来生是间泥犁中,当受泥犁中剧痛之罪,至劫尽当堕他方畜生中。如是展转遍堕十方诸畜生中。从畜生中出,当生炎楼,受薜荔形极剧勤苦。如是久后纔得为人。所生之处,常当生盲家、或生杀人家、或生鱼猎家屠杀家、或生下贱乞匃人家,或盲或聋、或无手足、或瘖痖不能言。受是罪已,当复生边地无佛、无法、无弟子处。作是断法者,皆当具足受是上罪。」

舍利弗白佛言:「是断法者为入五无间罪。」

佛言:「如是断法之罪,不可具说。说是般若波罗蜜时,若断他人言:『是非律、是非尊教、是非如来、无所着、等正觉之教。』自不修学,复断他人令远离之;自丧其意,复丧他人意;自毒其意,复毒他人意;为自亡失,复亡失他人;自不解深般若波罗蜜而弃捨去,复教他人令远离之。舍利弗!是曹之人尚不当闻其音声,何况当与共从事而同处坐起?何以故?当知是辈人,法中之大患,当知是人为堕衰冥。若闻是辈人所说有信受者,亦当复受不测之罪。舍利弗!断般若波罗蜜之人,当知是为法中之大病。」

舍利弗言:「世尊!是谤法之人在所生处,受其身形宁可说不?」

佛言:「置是谤法之人所生受形。何以故?是人傥闻,其身热血从口中出,其人愁忧,或病或死或痿黄熟,受是苦痛糜死之罪。若使无是辈罪者,世尊终不使舍利弗发是问也。有如是痛者所受身形,以是故如来不为舍利弗说。」

舍利弗言:「世尊!当说是断法之人所受身形。世尊所说者,当为后世而作大明。」

佛言:「我属所说诽谤断法所可受罪,所更泥犁展转劫数,受畜生身、受薜荔形所更劫数,以受人身盲聋瘖痖下贱乞匃所更如是,则为后世作大明。已闻是教者,则不敢复断法诽谤。」

舍利弗言:「世尊!善男子、善女人各当自念:『我闻是语,其心恐怖。我终不敢有是辈事,尽我形寿终不敢断法诽谤如彼。我若诽谤,或堕恶处勤苦如是。』」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善男子、善女人常当摄身口意行,意当念言:『我等不当受是坏法之罪,不见如来而不见法、不见众僧,或生无佛处,或堕贫家,或生抵突不闻法处。』」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以口行故便受坏法深重之罪耶?」

佛言:「如是!以口过故!便受坏法深重之罪。须菩提!当来之世或有愚人,于善法教为我作沙门,反诽谤远离深般若波罗蜜。诽谤远离深般若波罗蜜者,为已诽谤诸如来,无所着,等正觉之道。已诽谤如来道者,则为诽谤远离过去当来现在诸佛萨云若。已诽谤萨云若者,则为远离法。已远离法者,则为远离僧。已远离僧者,则为远离世间正见,已远离正见者,则为远离三十七品、萨云若、已离萨云若者、则为受不可计阿僧祇劫之罪身。受是罪身者,则为受不可计阿僧祇劫愁悲苦恼。」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愚痴之人远离深般若波罗蜜为有几事?」

佛言:「有四事。何等为四?一者、为魔所使;二者、不信不解深法,不爱不乐;三者、与恶知识相得,不应顺行入于五阴--以是三事远离深法;四者、是愚痴人多行瞋恚,喜自贡高訾蔑他人。以是四事故,愚痴之人远离深般若波罗蜜。」

须菩提白佛言:「深般若波罗蜜难了。何以故?解不随顺,不应善本,恶友相得。」

佛言:「如是,须菩提!如汝所言。」

须菩提复白佛言:「世尊!云何深般若波罗蜜难了难知?」

佛报言:「须菩提!五阴不缚不解。何以故?色色自有性,痛痛自有性,想想自有性,行行自有性,识识自有性。六波罗蜜亦不缚亦不解。何以故?六波罗蜜所有无所有故。内空、外空及有无空亦不缚亦不解。何以故?内外空亦无所有故。须菩提!三十七品至佛十八法,乃至萨云若萨云若事亦不缚亦不解。何以故?所有者皆无所有故。五阴过去亦不缚亦不解。何以故?诸阴过去空过去空故。须菩提!乃至萨云若过去亦不缚亦不解。何以故?萨云若过去空故。须菩提?当来五阴亦不缚亦不解。何以故?当来五阴空故;乃至萨云若亦复如是。现在五阴亦不缚亦不解。何以故?现在五阴空故;乃至萨云若亦复如是。」

须菩提言:「世尊!解不随顺,无有善本,恶友相得,懈怠之人、无慧进者、喜乱志者、是辈之人不能解深般若波罗蜜。」

佛言:「如汝所言,是辈之人不能解说深般若波罗蜜。须菩提!五阴淨者则道亦淨,以道淨故所得果淨。须菩提!以五阴淨则般若波罗蜜淨,般若波罗蜜淨则五阴淨。以五阴淨则萨云若淨,以萨云若淨则五阴淨。五阴与萨云若则一无有二,亦不破亦不坏。须菩提!五阴无有二淨,萨云若亦无二淨,一法无二。众生,知见,寿命亦淨。众生亦淨,萨云若淨,一淨无有二。须菩提!吾我淨,萨云若淨,知见、寿命淨。五阴。萨云若,一淨无二,亦不断亦不破。须菩提!婬怒痴、五阴、萨云若淨,一淨无二。须菩提!痴淨,已痴淨则行淨;已行淨则识淨;已识淨则名色淨;已名色淨则六入淨;已六入淨则栽淨;已栽淨则觉淨;已觉淨则爱淨;已爱淨则受淨;已受淨则有淨;已有淨则生淨;已生淨则死淨;已死淨则六波罗蜜淨;已六波罗蜜淨则内外空及有无空淨;已有无空淨则三十七品淨;已三十七品淨则萨云若淨;萨云若淨是为一淨无有二,亦无破亦无断。须菩提!般若波罗蜜淨、五阴淨、萨云若淨,一淨无二淨。五波罗蜜淨,萨云若淨;内外空及有无空淨,萨云若淨;三十七品淨,萨云若淨;十八法淨,萨云若淨。须菩提!萨云若淨乃至般若波罗蜜淨,等无有异。须菩提!有为淨、无为淨,一淨无有二。须菩提!过去淨、当来淨、现在淨,过去当来今现在淨,一淨无二,亦不坏亦不断,以是故为淨。」

摩诃般若波罗蜜明淨品第四十三

舍利弗白佛言:「世尊!淨为甚深。」

佛言:「常淨。」

舍利弗言:「世尊!何以故常淨。」

佛言:「五阴淨故常淨。舍利弗!三十七品、十种力及十八法,道淨、佛淨,萨云若萨云若事淨,故淨甚深。」

舍利弗言:「明淨。世尊!」

佛言:「常淨故。」

舍利弗言:「何以故明淨。」

佛言:「六波罗蜜淨、萨云若淨,是故明淨。」

舍利弗言:「世尊!泥洹淨耶?」

佛言:「常淨。」

「世尊!何以故泥洹淨?」

佛言:「以五阴无边,福亦无来无去;萨云若无边,福亦无来亦无去故。」

舍利弗言:「世尊!淨无所着。」

佛言:「常淨。」

「世尊!何谁无所着淨?」

佛言:「以五阴性勐、无所着、常淨故,至萨云若性勐、无所着、常淨故。」

「世尊!无所逮、无所得淨耶?」

佛言:「常淨。」

「世尊!何以故无所逮、无所得淨耶?」

佛言:「五阴无所逮、无所得淨,至萨云若无所逮、无所得淨。」

「世尊!无所生淨。」

佛言:「常淨。」

「世尊!何以故无所生、无所生淨?」

佛言:「无所生者是无所生淨,至萨云若无所生无所生淨。」

舍利弗言:「世尊!不生三界淨耶?」

佛言:「常淨。」

「世尊!何以故不生三界淨耶?」

佛言:「不有三界所有故,不生为淨。」

「世尊!无所知淨。」

佛言:「常淨。」

「世尊!何以故无所知淨?」

佛言:「诸法聋故,无所知淨。」

「世尊!知淨。」

佛言:「常淨。」

「世尊!云何五阴无所知淨?」

佛言:「五阴相空故,无所知淨。」

「世尊!诸法皆淨耶?」

佛言:「常淨。」

「世尊!云何诸法淨故淨?」

佛言:「诸法无所得故诸法淨。」

舍利弗言:「世尊!般若波罗蜜于萨云若,亦不作增事、亦不作损事淨。」

佛言:「常淨。」

「世尊!何以故般若波罗蜜于萨云若不作增损事淨?」

佛言:「法常住故。」

「世尊!般若波罗蜜淨,诸法无所取。」

佛言:「常淨。」

「世尊!云何般若波罗蜜淨诸法无所取耶?」

佛言:「法性不动转故。」

须菩提白佛言:「吾我五阴淨耶?」

佛言:「常淨。」

须菩提言:「世尊!何以故吾我淨五阴淨?何以故常淨?」

佛言:「吾我无所有,五阴无所有,故常淨。」

须菩提言:「世尊!吾我淨,六波罗蜜淨,三十七品淨。吾我淨,十力淨,十八法淨。」

佛言:「常淨。」

须菩提言:「何以故吾我淨乃至十八法淨?」

佛言:「吾我无所有,乃至佛十八法亦无所有,故淨。」

「世尊!吾我淨,须陀洹淨,乃至罗汉、辟支佛淨。吾我淨,道亦淨。」

佛言:「常淨。」

「世尊!何以故吾我淨,声闻、辟支佛淨,乃至道、佛道亦淨耶?」

佛言:「诸法相空淨。」

「世尊!吾我淨,萨云若淨。」

佛言:「常淨。」

「世尊!云何吾我淨,萨云若淨常淨耶?」

佛言:「无有相不变故。」

须菩提言:「世尊!二淨无所得、无所逮。」

佛言:「常淨。」

「世尊!云何二淨无所逮、无所得常淨?」

佛言:「不着不断故。」

「世尊!吾我淨无所陷溺。」

佛言:「无所生淨。」

须菩提言:「世尊!云何吾我五阴淨,无所生常淨耶?」

佛言:「空无边际故。」

须菩提白佛言:「若菩萨摩诃萨作是知者,是为行般若波罗蜜。」

佛言:「常淨。」

「世尊!云何作是知为行般若波罗蜜?」

佛言:「知道事故。」

须菩提白佛言:「假令菩萨行般若波罗蜜以沤惒拘舍罗者,作是念:『色亦不知色,痛想行识亦不知识,过去法亦不知过去法,未来法亦不知未来法,现在法亦不知现在法。』」

佛语须菩提:「得般若波罗蜜,行沤惒拘舍罗菩萨,不作是念:『行六波罗蜜。』言:『我布施,持是施为是施。』至般若波罗蜜亦复如是。亦不言:『我作功德,我有功德。』亦不言:『我当得菩萨道。』亦不言:『我教化众生、淨佛国土。』亦不言:『我逮萨云若。』诸行般若波罗蜜沤惒拘舍罗者,亦不有是念:『内空、外空至有无空。』无是念故。须菩提!是为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沤惒拘舍罗,为无所着。」

释提桓因问须菩提:「善男子、善女人行菩萨道者,何等为着?」

报言:「拘翼!行菩萨道者,有意想,有施想,有六波罗蜜想,有内空、外空及有无空想,有三十七品想,有十八法想,有十力想,有诸佛如来想,有供养诸佛功德想,都卢计之合之,持是想作阿耨多罗三耶三菩。拘翼!善男子行菩萨道者,是为着,不能得无碍慧行般若波罗蜜。何以故?五阴性不可旨,有所造设,乃至萨云若性亦不可旨,有所造设。拘翼!菩萨摩诃萨所为阿耨多罗三耶三菩,为诸众生劝助众生,为众生行檀波罗蜜,念众生故亦复劝助他人,使为众生行檀波罗蜜。不当作想行六波罗蜜,亦不当想行内空、外空及有无空,亦不当想行三十七品,亦不当想行道。善男子、善女人作如是行,复劝助他人令作阿耨多罗三耶三菩。作是劝助者为不自堕落,亦不令他人离诸佛之劝助。如是善男、子善女人离诸际着。」

佛告须菩提:「善哉,善哉!令诸菩萨解诸际着。须菩提!谛听,谛听,善思念之。当更为汝说微妙着。」

须菩提叉手言:「唯,世尊!愿乐欲闻。」佛言:「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耶三菩想念如来。须菩提!适有想念便着于诸如来。从发意至于法尽、于其中间所作功德、皆作想念。作是想念求阿耨多罗三耶三菩、随其想念则为着诸佛、弟子众及诸众生所作功德。持是想念作阿耨多罗三耶三菩,如所想、如所着。何以故?不当以想念诸佛之功德。」

须菩提白佛言:「般若波罗蜜甚深。」

佛言:「诸法性寂故。」

须菩提言:「世尊!般若波罗蜜者大有名字。」

佛言:「般若波罗蜜,无有作者、无能成者、无能得者,亦无能逮者、亦无能觉者。」

须菩提言:「世尊!一切诸法无能逮得者。」

佛言:「法性无二也。须菩提!诸法性无有若干,一性;一性者则非性,非性者则非作,非作者亦不造。须菩提!法性一,非造作。」佛言:「菩萨摩诃萨知一切法非作非造,则弃一切着际。」

须菩提白佛言:「般若波罗蜜难晓难知。」

佛言:「亦无知者、亦无见者、亦无得者,无有识者、亦无逮觉者。」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般若波罗蜜者不可思议。」

佛告须菩提言:「亦非意所生,亦非五阴所生,亦非三十七品所生,亦非十力、十八法所生。」

摩诃般若波罗蜜无作品第四十四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般若波罗蜜为无所作。」

佛报言:「无有作者故。须菩提!乃至诸法亦无所有。」

「世尊!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当云何行?」

佛言:「菩萨行般若波罗蜜,不行色,为行般若波罗蜜;不行痛想行识,为行般若波罗蜜;乃至萨云若无所行,为行般若波罗蜜。于五阴不念有常无常,为行般若波罗蜜;乃至萨云若亦不念有常无常,为行般若波罗蜜。于五阴无苦无乐,为行般若波罗蜜;乃至萨云若亦无苦无乐为,行般若波罗蜜。于五阴不有我无我,为行般若波罗蜜;乃至萨云若亦不有我无我,为行般若波罗蜜。于五阴无淨无不淨,为行般若波罗蜜,乃至萨云若亦无淨无不淨,为行般若波罗蜜。何以故?五阴者亦不见有常无常,亦不见有苦有乐、有我无我、好不好;乃至萨云若亦复如是。

「复次,须菩提!菩萨行般若波罗蜜,不具足行五阴,为行般若波罗蜜;乃至萨云若不具足行,为行般若波罗蜜。何以故?五阴不具足为非五阴,不作是行为行般若波罗蜜;乃至萨云若不具足为非萨云若,不作是行为行般若波罗蜜。」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甚可奇特!行菩萨道者,善说菩萨着。」

佛言:「如是,如是!如来.无所着.等正觉善说菩萨着不着事。复次,须菩提!菩萨于五阴无所着,为行般若波罗蜜;眼耳鼻舌身意,于六情无所着,为行般若波罗蜜;于六波罗蜜无所着,为行般若波罗蜜;乃至萨云若不着,为行般若波罗蜜。须菩提!菩萨作如是行者,便知五阴着不着,亦复知萨云若着不着,知须陀洹道着不着,知声闻、辟支佛道着不着,知三耶三佛道着不着。」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甚奇甚特!法甚深乃尔。说亦不增亦不减,不说亦不增亦不减。」

佛告须菩提:「如是,如是!如汝所言。须菩提!譬如诸如来.无所着.等正觉尽寿称誉虚空亦不增,若谤毁虚空亦不减。譬如称誉幻人亦不增,若毁訾幻人亦不减;闻善亦不喜,闻恶亦不怒。须菩提!诸法之法亦复如是,若说若不说,亦不增亦不减。」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菩萨行般若波罗蜜,念般若波罗蜜,甚难甚难。世尊!菩萨行般若波罗蜜不恐不怯,应阿耨多罗三耶三菩不复动转。何以故?世尊?念般若波罗蜜者,为欲念虚空。虚空亦无有六波罗蜜,虚空亦无有五阴,亦无内外空及有无空,亦无三十七品,亦无十力、亦无四无所畏、亦无十八法,亦无须陀洹道、亦无斯陀含道、亦无阿那含道、亦无阿罗汉道,亦无辟支佛道;虚空亦无三耶三佛道。世尊!菩萨摩诃萨作是僧那僧涅者,当应为作礼。世尊!为众生精进、为众生展力、为众生斗、为众生作要誓者,为欲为空作精进、为欲为空作要誓。世尊!为众生作要誓者为欲度空!是菩萨为大要誓;为虚空等众生作要誓者,为欲举空着虚空中。诸菩萨摩诃萨发阿耨多罗三耶三菩意者,为建大精进力。世尊!菩萨为众生发阿耨多罗三耶三菩意者,为建大誓已。世尊!是菩萨摩诃萨为大勇勐,为虚空等众生发阿耨多罗三耶三菩。何以故?世尊!假令三千大千刹土其中所有尽为如来。譬如丛林甘蔗竹苇稻麻草木药果诸树尽为如来,一一诸佛各说经法,或至一劫复过一劫,一一如来各度众生,无央数众不可复计,不觉众生之性有增有减。何以故?众生无所有寂故。世尊!置是三千大千国土。十方恒边沙一沙为一佛国,尔所佛国其中所有皆为如来,教化众生不可计量不可称度,众生之性无增无减。所以者何?一切众生皆空寂故。是故众生无始无终,与空等故。世尊!以是故,我作是说:『欲度众生者,为欲度空耳。』」

有异比丘意念言:「当为般若波罗蜜作字。于般若波罗蜜中,亦无法可生者,亦无法可灭者,而于中有戒性、三昧性、智慧性、解脱性、见解脱慧性而于其中现;有须陀洹、斯陀含、阿那含、阿罗汉、辟支佛、三耶三佛,而有三宝,有转法轮。」

于是释提桓因语须菩提:「菩萨习般若波罗蜜,为习何等?」

耆年须菩提报释提桓因言:「学般若波罗蜜者为习空。」

释提桓因白佛言:「若善男子、善女人受持般若波罗蜜,讽诵读念习行中事者。世尊!我当为作何等护?」

须菩提语释提桓因言:「拘翼!汝颇见法有可护者不?」

「唯,尊者!实不见法有可护者。」

须菩提言:「拘翼!善男子、善女人如般若波罗蜜教住者,则为已得护,不离般若波罗蜜教,若人、若非人,终不得其便。如般若波罗蜜教住者,当知是善男子、善女人,终不离般若波罗蜜。若有人言:『我欲护菩萨摩诃萨者。』当知是人为欲护空。拘翼!宁能护梦及热时炎、幻、化、影、响?宁能护是辈事不?」

释提桓因言:「不能护。」

「拘翼!若菩萨行般若波罗蜜,亦如是。拘翼!宁能护佛及佛所化不?」

释提桓因言:「不能。」

「菩萨行般若波罗蜜,亦无能与作护也。拘翼!能护法性、真际、不可思议,能与作护不?」

「唯,须菩提!不能。」

「菩萨行般若波罗蜜,亦复如是,无能与作护者。」

释提桓因问须菩提:「菩萨行般若波罗蜜,当云何觉知梦法、幻法、热时之炎法、响法、化法而不贡高?」

须菩提言:「拘翼!菩萨行般若波罗蜜,亦不念五阴,于五阴不贡高;至萨云若,亦不念亦不贡高;于梦法乃至化,亦不念亦不贡高。」

佛之威神,令三千大千国土诸四天王乃至首陀会天各持天上碎末栴檀遥散佛上。散已来诣佛所,头面着地为佛作礼,却住一面。尔时诸四天王诸释提桓因,诸梵天王及诸首陀会天,承佛威神各各意念:「今我曹等当请十方面各千佛使转般若波罗蜜品。」诸四天王释、梵诸尊天适作是念已,应时十方面各千佛应时悉现,皆说般若波罗蜜品;其弟子者亦如须菩提;其难问者皆如释提桓因,亦如是问;与释迦牟尼佛说般若波罗蜜等无差特。

佛言:「弥勒菩萨摩诃萨亦当于是处成阿耨多罗三耶三菩、成阿惟三佛,亦当于是处说般若波罗蜜。是贤劫中当来诸佛,亦当于是处成阿耨多罗三耶三佛,亦当于是处说般若波罗蜜。」

须菩提白佛言:「以何事、以何象、以何意,弥勒菩萨摩诃萨成阿耨多罗三耶三佛,说般若波罗蜜?」

佛告须菩提言:「弥勒菩萨摩诃萨成作佛时,亦不说五阴有常无常,亦不说五阴有苦有乐、有淨不淨、有我无我、好不好,亦不说五阴有缚有解,亦不说五阴有过去当来今现在;五阴常淨当说五阴常淨,乃至萨云若常淨当说萨云若常淨。」

须菩提白佛言:「般若波罗蜜清淨。世尊!」

佛言:「以五阴清淨故,般若波罗蜜清淨。」

「世尊!云何以五阴清淨故般若波罗蜜清淨?」

佛言:「五阴亦不生亦不灭、亦不着亦不断,以是故五阴清淨。须菩提,虚空清淨故,般若波罗蜜清淨。」

「世尊!云何虚空清淨,般若波罗蜜清淨?」

佛言:「虚空不生不灭、无所有,是故虚空清淨。」

「世尊!云何虚空无所有,般若波罗蜜清淨?」

佛言:「虚空不可护持故,般若波罗蜜清淨如虚空事,故般若波罗蜜清淨。」

「世尊!云何如虚空事故,般若波罗蜜清淨?」

佛言:「如虚空无二寂,以是事,般若波罗蜜清淨。」佛言:「如虚空无行,般若波罗蜜清淨。」

「世尊!云何虚空无行,般若波罗蜜清淨?」

佛言:「以虚空无所行故,般若波罗蜜清淨。」佛言:「以虚空无所倚,般若波罗蜜清淨。」

「世尊!云何虚空无所倚,般若波罗蜜清淨?」

佛言:「如虚空无所累故,般若波罗蜜清淨。须菩提!以诸法不生不灭、不着不断故,般若波罗蜜清淨。」

「世尊!云何诸法不生不灭、不着不断故,般若波罗蜜清淨?」

佛言:「以诸法常清淨故,般若波罗蜜清淨。」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若善男子、善女人持般若波罗蜜,讽诵读习行中事者,是善男子、善女人终不病目,耳鼻无病,虽身有老终不久衰。随其寿终,终时不乱身意安隐,终不毒病误妄恶死。常有诸天随侍拥护,诸四天王至首陀会天常皆随护。善男子、善女人为法师者,若月十四日十五日说般若波罗蜜时,尔时诸天皆悉来会。善男子、善女人作是说般若波罗蜜时,所得功德不可复计、不可复称量、不可思议。」

佛告须菩提:「善男子、善女人若六斋以说般若波罗蜜,时诸天来会,所得功德不可计量。所以者何?般若波罗蜜者极大珍宝。须菩提!于般若波罗蜜珍宝中,断三恶趣、断人中贫,施人天道、人道,使一切人得生大姓梵志、长者家,得生四王天上至三十三天;施人须陀洹道,斯陀含、阿那含、阿罗汉、辟支佛道;施人阿耨多罗三耶三菩道。何以故?于般若波罗蜜中广说十善事,于中学已,便知有刹利、梵志、大姓长者,知有四天王上至三十三天;便知有须陀洹道,声闻、辟支佛道;便知有三耶三佛道;便知有四禅、四等,及四空定、三十七品、佛十种力,及十八法、四无所畏;便知有六波罗蜜,知有内外空及有无空;便知有萨云若;以是故名为珍宝度,名为般若波罗蜜。于珍宝度中,亦无生者亦无灭者,亦无着者亦无断者,亦无取者亦无弃者。所以者何?亦无有法有生灭者、有着断者、有取放者。须菩提!般若波罗蜜无有善法亦无恶法,亦无道法亦无俗法,亦无漏不漏,亦无有为法亦无无为法。以是故,须菩提!珍宝波罗蜜无所倚。是珍宝波罗蜜无有法能染者,无有法能逮者。所以者何?不可得法与相近者,是故无能染者。」

佛告须菩提:「若有菩萨行般若波罗蜜,若不作是知、不作是念、不作是倚、不作是戏,为行般若波罗蜜,为念般若波罗蜜,为礼诸如来.无所着.等正觉,从佛国至佛国,供养承事礼敬诸佛,教化众生、淨佛国土。须菩提!是般若波罗蜜,无有法可见者、无有不可见者,亦不取亦不放,亦不生亦不灭,亦不着亦不断,亦不增亦不减,亦不过去当来今现在,亦不使欲界过亦不使住,亦不使形界过亦不使住,亦不使无形界过亦不使住,亦不与人六波罗蜜亦不教人弃,亦不与人内外空及有无空亦不弃,亦不与人三十七品亦不弃,亦不与人十力及十八法亦无所弃,亦不持声闻、辟支佛上至萨云若有所与亦不使弃。

「复次,须菩提!般若波罗蜜者,亦不持罗汉法有所与亦不弃凡人法,亦不持辟支佛法有所与亦不弃罗汉法,亦不持佛法有所与亦不弃辟支佛法,亦不持佛法有所与有所弃。须菩提!般若波罗蜜,亦不持无为法有所与亦不弃有为法。何以故?有佛无佛法性住如故。法性者则是法身,亦不以忘住亦不以损住。」

是时诸天众于虚空欢喜踊跃大笑,持天忧鉢罗华,拘勿投华,分陀利华而散佛上。俱发声言:「我等今于阎浮提再见法轮转。所以者何?无央数天子于空中得无所从生法忍故。」

佛告须菩提:「转法轮亦不二亦不一。般若波罗蜜者,亦不为法故转,亦不有所为故不转,以有无空故。」

须菩提白佛言:「何等有无空故,般若波罗蜜有所转、有所逮?」

佛言:「六波罗蜜空,以六波罗蜜空空。内外空,以内外空空。及有无空,以有无空空。三十七品空,以三十七品空空。十力空,以十力空空。佛十八法空,以十八法空空。声闻、辟支佛空,以声闻、辟支佛空空。萨云若空,以萨云若空空。」

须菩提白佛言:「般若波罗蜜所谓空者,是菩萨之大度。菩萨有般若波罗蜜一切空故,得成阿耨多罗三耶三菩阿惟三佛,亦无所逮觉而转法轮,亦无有法可为转者,亦不复转还亦不见法。何以故?索法可为转者亦不可得,以诸法常无所有故。何以故?空、无相、无愿亦无所转、亦无所还者,般若波罗蜜有是教说、有是施设、有是分别分部、有是宣示分流。般若波罗蜜有是教者,如是为大清淨教。般若波罗蜜教,亦无说者、亦无受者、亦无取证者。若无说、无受、无证,如是为无般泥洹者。若无般泥洹者,于是教法中亦为无有尊祐福田。」

放光般若波罗蜜经卷第九

 
放光般若经卷第十

西晋于阗国三藏无罗叉奉 诏译

摩诃般若波罗蜜等品第四十五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是般若波罗蜜无有底。」

答言:「虚空无有际故。」

「世尊!波罗蜜等。」

答言:「诸法等故。」

「世尊!波罗蜜寂静。」

佛言:「常空故。」

「世尊!波罗蜜无能伏者。」

佛言:「诸法无所有故。」

「世尊!种种波罗蜜空。」

答言:「亦无字亦无身故。」

「世尊!波罗蜜空。」

答言:「呼吸出入不可见故。」

「世尊!波罗蜜无有事行。」

答言:「无所觉无所行故。世尊。波罗蜜无有字。答言。痛想念不可见故。」

「世尊!波罗蜜无有去。」

答言:「诸法无有来故。」

「世尊」

「波罗蜜无有等。」

佛言:「诸法无所取故。」

「世尊!波罗蜜消。」

答言:「以诸法常尽故。」

「世尊!波罗蜜不生。」

答言:「诸法无所生故。」

「世尊!波罗蜜无所为。」

答言:「无有作者故。」

「世尊!波罗蜜无有智。」

佛言:「智者不可见故。」

「世尊!波罗蜜无所越。」

答言:「索生死不可见故。」

「世尊!波罗蜜无所败。」

答言:「诸法无有坏故。」

「世尊!波罗蜜如梦。」

答言:「梦中所有不可见故。」

「世尊!波罗蜜如响。」

答言:「无有闻声故。」

「世尊!波罗蜜如光影。」

答言:「面像不可见故。」

「世尊!波罗蜜如炎。」

答言:「水流不可得故。」

「世尊!波罗蜜如幻。」

答言:「术事不可得故。」

「世尊!波罗蜜无着。」

佛言:「绪不可见故。」

「世尊!波罗蜜不断。」

答言:「无有绪故。」

「世尊!波罗蜜不出。」

答言:「无有窟故。」

「世尊!波罗蜜不戏。」

答言:「诸戏已灭故。」

「世尊!波罗蜜无贡高。」

答言:「诸贡高已灭故。」

「世尊!波罗蜜不动转。」

答言:「法性住故。」

「世尊!波罗蜜无住。」

答言:「诸法审尔等故。」

「世尊!波罗蜜无所住立。」

答言:「诸法无念故。」

「世尊!波罗蜜寂。」

答言:「诸法想行不可见故。」

「世尊!波罗蜜无婬。」

答言:「婬不可见故。」

「世尊!波罗蜜无恚。」

答言:「无有恚不可见故。」

「世尊!波罗蜜不痴。」

答言:「灭诸冥故。」

「世尊!波罗蜜无有垢。」

答言:「无有狐疑故。」

「世尊!波罗蜜非众生。」

答言:「无有众生故。」

「世尊!波罗蜜无所除。」

答言:「诸法无所处故。」

「世尊!波罗蜜两际不灭。」

答言:「离于际故。」

「世尊!波罗蜜不破。」

答言:「诸法不受故。」

「世尊!波罗蜜无所[打-丁+此]。」

答言:「度诸声闻、辟支佛地故。」

「世尊!波罗蜜无所分别。」

答言:「诸法无有择故。」

「世尊!波罗蜜无有限。」

答言:「诸法不可平相故。」

「世尊!波罗蜜虚空。」

答言:「诸法不可计故。」

「世尊!波罗蜜无常。」

佛言:「诸法坏败故。」

「世尊!波罗蜜苦。」

答言:「诸法无有党,与师子战故。」

「世尊!波罗蜜无有我。」

答言:「诸法无所入故。」

「世尊!波罗蜜空。」

答言:「诸法不可见故。」

「世尊!波罗蜜无有想。」

答言:「诸法无所出生故。」

「世尊!波罗蜜内空。」

答言:「内空不可得故。」

「世尊!波罗蜜外空。」

答言:「外空法不可见故。」

「世尊!波罗蜜内外空。」

答言:「内外空不可见故。」

「世尊!波罗蜜空空。」

答言:「空空不可见故。」

「世尊!波罗蜜大空。」

答言:「诸法不可见故。」

「世尊!波罗蜜至竟空。」

答言:「无为法不可见故。」

「世尊!波罗蜜有为空。」

答言:「有为法空不可见故。」

「世尊!波罗蜜常空。」

答言:「常空不可见故。」

「世尊!波罗蜜无有际空。」

答言:「无有际不可见故。」

「世尊!波罗蜜所作事空。」

答言:「所作事不可见故。」

「世尊!波罗蜜性空。」

答言:「有为性法不可见故。」

「世尊!波罗蜜诸法空。」

答言:「内外空不可见故。」

「世尊!波罗蜜自相空。」

答言:「自相寂故。」

「世尊!波罗蜜有无空空。」

答言:「有无空不可得故。」

「世尊!四意止波罗蜜。」

答言:「身痛意法不可见故。」

「世尊!四意断波罗蜜。答言。善恶法不可见故。世尊。神通波罗蜜。」

答言:「四神足不可见故。」

「世尊!五根波罗蜜。」

答言:「五根不可见故。」

「世尊!波罗蜜力。」

答言:「五力不可得见故。」

「世尊!波罗蜜觉。」

答言:「七觉意不可见故。」

「世尊!波罗蜜道。」

答言:「八字不可见故。」

「世尊!波罗蜜无愿。」

答言:「愿不可见故。」

「世尊!波罗蜜空。」

答言:「空事寂不可见故。」

「世尊!波罗蜜无相。」

答言:「静事不可见故。」

「世尊!波罗蜜脱。」

答言:「八惟无不可见故。」

「世尊!波罗蜜定。」

答言:「九次第禅不可见故。」

「世尊!波罗蜜檀。」

答言:「妬嫉不可见故。」

「世尊!波罗蜜戒。」

答言:「恶戒不可见故。」

「世尊!波罗蜜羼。」

答言:「忍不可见故。」

「世尊!波罗蜜惟逮。」

答言:「精进懈怠不可见故。」

「世尊!波罗蜜禅。」

答言:「定以乱不可见故。」

「世尊!波罗蜜慧」

答言:「恶智与慧不可见故。」

「世尊!波罗蜜十力。」

答言:「诸法无有可伏故。」

「世尊!波罗蜜勇悍。」

答言:「通事慧不可见故。」

「世尊!波罗蜜分别智。」

答言:「一切慧无碍故。」

「世尊!佛法波罗蜜。」

答言:「过诸法故。」

「世尊!如来波罗蜜。」

答言:「所说无有异故。」

「世尊!波罗蜜自然。」

答言:「般若波罗蜜自然,诸法中得自在故。」

「世尊!佛法波罗蜜。」

答言:「诸法事阿惟三佛故。」

摩诃般若波罗蜜真知识品第四十六

尔时释提桓因意念:「善男子、善女人闻般若波罗蜜过耳者,皆是过去佛时作功德人,为已与真知识相得。何况受持讽诵读说行中事者,是人已更供养若干诸佛,能为人问、能为人解,今复受持般若波罗蜜,如其中教。善男子、善女人闻般若波罗蜜不恐不怖者,其人已于若干百千劫中行六波罗蜜中事所致。」

舍利弗白佛言:「世尊!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深般若波罗蜜不恐不怖、不怯不惧,闻已便能受持讽诵行其中事,当视是辈菩萨当如阿惟越致。何以故?般若波罗蜜甚深故,未能行六波罗蜜者终不能解。如是,世尊!若复有善男子、善女人欲訾毁般若波罗蜜者,其人本以轻易般若波罗蜜已。所以者何?闻说深般若波罗蜜不信乐故。未曾从佛及弟子众闻行六波罗蜜所致,不闻内外空及有无空所致,不闻三十七品、佛十种力及十八法所致。」

释提桓因问舍利弗:「般若波罗蜜有何等奇特?新学菩萨闻深般若波罗蜜,云何解六波罗蜜?云何解内外空及有无空?云何解三十七品、十种力、十八法?」

释提桓因语舍利弗言:「般若波罗蜜者有大名称,诸不恭敬般若波罗蜜者,为不恭敬萨云若慧。」

佛告释提桓因言:「如是,拘翼!不恭敬般若波罗蜜者,为不恭敬萨云若慧。何以故?诸佛如来萨云若慧皆于中生。拘翼!善男子、善女人欲住萨云若者,当住般若波罗蜜;欲发道慧者,当习行般若波罗蜜。善男子、善女人欲离诸习绪,当习行般若波罗蜜;欲转诸佛法轮者,当习行般若波罗蜜。善男子、善女人欲得须陀洹、斯陀含、阿那含、阿罗汉、辟支佛道、三耶三菩佛道者,当习行般若波罗蜜;欲总持比丘僧者,当习行般若波罗蜜。」

释提桓因白佛言:「菩萨云何住六波罗蜜?云何习六波罗蜜?云何行般若波罗蜜,习内外空及有无空?云何行三十七品、四无所畏、十八法?」

佛告释提桓因言:「善哉,善哉!拘翼!承佛威神乃能作是问如来.无所着.等正觉。」

佛言:「菩萨行般若波罗蜜者,不住于五阴,如五阴不住者为习五阴;不住于眼耳鼻舌身意,不住于色声香味细滑法,不住十二衰者为习十二衰;不住六波罗蜜者为习六波罗蜜;不住内外空及有无空者为习内外有无空;不住三十七品、四无所畏、十力至十八法者为习十八法。何以故?不见五阴有可住可习者,乃至十八法亦不见可住可习者。

「复次,拘翼!菩萨于五阴不合者为习五阴,乃至佛十八法不合者为习佛十八法。何以故?菩萨索过去五阴不可得见、当来五阴不可得见、现在五阴亦不可得见,乃至佛十八法亦如是。」

舍利弗白佛言:「般若波罗蜜甚深。」

佛言:「五阴如亦甚深。舍利弗!乃至十八法如亦甚深。」

「世尊!般若波罗蜜甚深,难持难受。」

佛言:「五阴难持难受故,般若波罗蜜难持难受;乃至十八法难持难受故,般若波罗蜜难持难受。」

「世尊!般若波罗蜜不可平相。」

佛言:「五阴不可平相故,般若波罗蜜不可平相;乃至十八法不可平相故,般若波罗蜜不可平相。」

佛告舍利弗:「若菩萨行般若波罗蜜,不行深五阴,为行般若波罗蜜;乃至十八法深不行,为行般若波罗蜜。何以故?以五阴深为非五阴,乃至十八法甚深为非十八法。」

佛言:「若菩萨行般若波罗蜜,不行五阴难持难受,为行般若波罗蜜。何以故?若五阴难持难受者为非五阴;若十八法难持难受者为非十八法。舍利弗!菩萨行般若波罗蜜,不行不可平相五阴,为行般若波罗蜜。何以故?若五阴不可平相者为非五阴;乃至佛十八法不可平相者为非十八法。」

舍利弗白佛言:「般若波罗蜜甚深难解、不可平相,不当于新学菩萨前说是深般若波罗蜜,闻者或恐或怖,狐疑作碍不信不乐;当为阿惟越致菩萨摩诃萨说是深般若波罗蜜,闻是终不恐怖、终不疑阂,闻则信解。」

释提桓因问舍利弗:「正使于新学菩萨前说深般若波罗蜜,有何等过?」

舍利弗语释提桓因言:「若于新学菩萨前说者,便能恐怖、便能诽谤、便不得度脱、便受剧恶之罪,更倍久难乃能成阿耨多罗三耶三菩。」

释提桓因问舍利弗:「颇有未受记莂菩萨闻是深般若波罗蜜不恐不怖者不?」

舍利弗言:「有闻是深般若波罗蜜不恐不怖者,今受记莂不久,不过更见一佛两佛便受记莂。」

尔时世尊告舍利弗:「如是,如是!若有闻深般若波罗蜜不恐不怖者,当知是辈菩萨摩诃萨人发意已久、行六波罗蜜已久,供养诸佛,所行转转出于本所闻所行者上。」

舍利弗白佛言:「世尊所说者,我已解所言。世尊!若善男子、善女人发菩萨意者,若于梦中行六波罗蜜、若坐于佛座,当知是善男子、善女人不久近阿耨多罗三耶三菩。悉于梦中所作如是,当近阿耨多罗三耶三菩不久;何况行六波罗蜜求阿耨多罗三耶三菩,而不疾成三耶三佛?善男子、善女人闻是深般若波罗蜜能奉行者,于善本功德为已成就,已曾供养过去无央数诸佛,为与真知识相得,受持讽诵般若波罗蜜,得阿耨多罗三耶三菩记莂不久,当知是菩萨于阿耨多罗三耶三菩不复动转。今现在信者亦当如是,甫当来信者亦复如是。世尊!譬如有人,若行百喻旬、若二百喻旬至四百喻旬,所经过处,飢馑贼寇梗歰剧难。遥见树木若放牧之地,当知居家去是不远,便自欢喜:『今我为得脱此诸难,不复恐畏、不复飢饿。』受持深般若波罗蜜者,当知是菩萨为已受记,成阿耨多罗三耶三菩不复久。是菩萨不畏当堕罗汉、辟支佛地,是者则菩萨摩诃萨应成之兆。」

佛语舍利弗:「汝所说辩才者,皆是佛事。」

舍利弗白佛言:「世尊!譬如有人欲见大海,便发往趣大海不懈止,亦不见树亦不见山,便作念言:『今近大海不久。』虽不见大海,于中生想言:『如我所见相,知我今至海不久。』世尊!菩萨摩诃萨当作是知,闻受持般若波罗蜜讽诵读者,虽不面于诸如来.无所着.等正觉前受阿耨多罗三耶三菩劫数之记,然自知成三耶三佛不久。何以故?已得见般若波罗蜜受持讽诵故。世尊!譬如人见春天诸树痱癗含气,当知是树枝叶花实将生不久。何以故?是树先有瑞应故,阎浮提人见瑞应莫不欢喜者。世尊!菩萨得见闻般若波罗蜜,闻已受持讽诵念习行中事,当知是菩萨功德已成满,已供养若干百千诸佛,逮前功德之所扶接,便成阿耨多罗三耶三菩。天上诸天曾见诸佛,皆欢喜言:『前过去诸菩萨皆受记莂,瑞应亦如是。』世尊!譬如母人怀姙稍稍长大,坐起不安行步无便,气力转微食饮损少,卧起不宁稍稍觉痛,厌本所习皆受诸恼;异母人观见瑞应,知是妇人今产不久。菩萨摩诃萨已作善本,供养若干百千诸佛,从久远作行常与真知识相得,功德成就。菩萨摩诃萨行诸功德故,便得般若波罗蜜已,便受持讽诵习行中事如法住者。世尊!当知是菩萨摩诃萨受阿耨多罗三耶三菩记莂终不复久。」

佛言:「善哉,善哉!舍利弗!汝乃作是问者,皆是佛事。」

须菩提白佛言:「甚奇甚特!世尊悉豫知菩萨所应。」

佛语须菩提:「菩萨摩诃萨发阿耨多罗三耶三菩,欲益众生、安隐一切及天与人,欲以四事受行菩萨道者。何等为四?一者、施与,二者、仁爱,三者、利人,四者、同义。劝彼令行十善;自行四禅及四空定,劝彼使行四禅及四空定;自行六波罗蜜,劝彼令行六波罗蜜;以般若波罗蜜劝令人得须陀洹道,自于内不为劝人行罗汉、辟支佛道,自于内不为不受罗汉、辟支佛证,劝助无央数亿百千菩萨令行六波罗蜜;自过于阿惟越致地,劝彼住阿惟越致地;自淨佛国土,劝彼淨佛国土;自具神通,劝彼修神通;自淨陀隣尼门,劝彼令淨陀隣尼门;自行具足辩才,劝彼令行辩才;自成就身相,劝彼令成身相;自成童真地,劝彼令修淨洁行地;自得佛十力,劝彼使行十力;自建萨云若,劝彼令建萨云若;自离诸习绪,劝彼令离习绪;自转法轮,劝彼令转法轮。」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甚奇甚特!菩萨摩诃萨为众生普具足作功德,行般若波罗蜜,求阿耨多罗三耶三菩。世尊!菩萨摩诃萨念般若波罗蜜,云何当得具足?」

佛言:「行般若波罗蜜,亦不见五阴有增有减,是故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得具足念,乃至萨云若亦不见有增有减;是为菩萨得具足念。复次,须菩提!行般若波罗蜜菩萨,亦不见是法亦不见非法,亦不见过去当来今现在恶法善法,亦不见受记莂亦不见不受,亦不见有为法亦不见无为法,亦不见三界,亦不见六波罗蜜,乃至萨云若亦无所见;是故菩萨般若波罗蜜得具足念。何以故?诸法法之相法不坏空,无坚固侵诳之貌,法亦无生无寿无命故。」

须菩提言:「世尊所说不可思议。」

佛语须菩提:「以五阴不可思议故,所说不可思议;六波罗蜜乃至萨云若不可思议故,所说不可思议。须菩提!若有菩萨行般若波罗蜜,知五阴不可思议则知具足般若波罗蜜,乃至萨云若知不可思议则具足知般若波罗蜜。」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深般若波罗蜜,谁当信解者?」

佛言:「菩萨久行六波罗蜜多,作诸善本,已供养过去无央数诸佛,已与真知识相随者,是辈菩萨乃信解深般若波罗蜜。」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是菩萨行六波罗蜜、作诸善本以来几时?供养若干佛与真知识相得?」

佛告须菩提:「菩萨摩诃萨不有名五阴,不分别五阴,亦不以想有名分别五阴,亦不有名分别五阴有实,及诸六情、三界、六波罗蜜、内外空,及有无空、三十七品、佛十八法、道慧及萨云若,亦不有名分别,亦不以想有名分别有虚有实。何以故?须菩提!以五阴不可思议,乃至萨云若亦不可思议。以是故,菩萨摩诃萨久行六波罗蜜多,作诸善本与真知识相得。」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般若波罗蜜者甚深。以五阴甚深故,般若波罗蜜甚深。以萨云若甚深故,般若波罗蜜甚深。世尊!般若波罗蜜者珍宝之积聚,是须陀洹及罗汉、辟支佛宝之积聚,亦是阿耨多罗三耶三菩宝之积聚,亦是十力、四无所畏、四无碍慧、四等、四空定、五神通、三十七品、佛十八法及萨云若,乃至诸法宝之积聚。世尊!般若波罗蜜者是清淨之积聚,以五阴清淨乃至萨云若清淨故。世尊!深般若波罗蜜甚可奇怪,于是中云何而有留难?」

佛言:「有是有留难。善男子、善女人欲书是般若波罗蜜者当疾疾书之,若欲受持、若欲讽诵、若欲守行者亦当疾疾为之。所以者何?或未受书行之顷能有留难。善男子、善女人若能一月书成者,若二若三若四若五若一岁成者,要当书持受之讽诵学习,若一月书成持学受者亦当竟之,若至一岁亦当竟之。所以者何?多于珍宝中起诸因缘有留难故。」

须菩提言:「世尊!是深般若波罗蜜,有书持学讽诵守行念中事者,诸魔波旬常念欲断绝之。」

佛语须菩提:「正使波旬欲断绝者,会不能断绝,令不守行书持学者。」

舍利弗白佛言:「世尊!是何谁恩,令魔波旬不能断绝学深般若波罗蜜者?」

佛告舍利弗:「是佛之事,令魔波旬不能断绝。亦复是十方诸佛之恩,拥护是菩萨受持般若波罗蜜者,令魔波旬不能断绝。所以者何?舍利弗!菩萨受持般若波罗蜜为佛所护持者,天魔波旬终不能断绝、为作留难。何以故?舍利弗!诸有菩萨书持受学般若波罗蜜念讽诵者,诸佛之法当应拥护,令魔波旬不能中道令有留难者。舍利弗!是善男子、善女人当作是念:『我今书持受学般若波罗蜜者,皆是诸佛事。』」

舍利弗白佛言:「世尊!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书持受学般若波罗蜜者,皆为佛恩之所护持。」

佛言:「如是,如是!」

舍利弗言:「世尊!十方现在诸如来.无所着.等正觉,颇知是善男子、善女人书持受学般若波罗蜜念讽诵者不?颇持佛眼颇知颇见不?」

佛告舍利弗:「诸有书持受学般若波罗蜜讽诵行者,十方诸如来.无所着.等正觉已见已知诸善男子、善女人行菩萨道者,书持受学般若波罗蜜讽诵行者;当知是人今近阿耨多罗三耶三菩不久。舍利弗!若复善男子、善女人行菩萨道者,书持受学般若波罗蜜,讽诵守习行如中事,爱乐供养般若波罗蜜名花、擣香泽香杂香、缯綵花盖幡幢。所有作是供养者,诸佛以天眼悉见是善男子、善女人已。是善男子、善女人有书持般若波罗蜜奉行学者,得最大福、得大功德,为得最行。善男子、善女人持善本功德,终不堕恶趣至阿惟越致,终无有离诸佛、六波罗蜜时,终不离内外空及有无空时。至阿耨多罗三耶三菩,终不离三十七品、佛十八法时。舍利弗!如来去之后,是般若波罗蜜当在南方,南方诸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亦当受学书持是深般若波罗蜜,持是功德,终不至恶趣,受天上人中之福。以奉行六波罗蜜、明六波罗蜜已,当复供养承事诸佛,承事之后当以三乘而得度脱。舍利弗!般若波罗蜜所在方面、所至到处,四辈学士亦当受持是深般若波罗蜜书持讽诵,持是功德不至恶趣,受天上人中之福。亦当复奉行六波罗蜜、明六波罗蜜已,当复供养承事诸佛,承事之后以三乘法而得度脱。舍利弗!是般若波罗蜜当转北去,北方四辈亦当复受书持讽诵行深般若波罗蜜,持是功德不生三恶趣,受二道之福,亦当奉行六波罗蜜,亦当承事诸佛世尊,复以三乘而得度脱。舍利弗!深般若波罗蜜是时当行佛事。所以者何?舍利弗!我泥曰后法欲尽时,我已豫知是善男子、善女人受持是深般若波罗蜜者。我复知是善男子、善女人尽意供养般若波罗蜜,所有名香缯綵华盖,持是功德不堕三恶趣,受二地之善福,行六波罗蜜供养诸佛,以三乘法而得度脱。何以故?舍利弗!如来已见是辈人、已称誉是人,我已署是人所在;十方现在诸佛亦复称誉,亦见是人,亦署是人已。」

舍利弗白佛言:「世尊!是般若波罗蜜后当普在北方耶?」

佛言:「如汝所说。乃后世时善男子、善女人受学书持行般若波罗蜜者,当知是人久发大乘意已,更供养若干诸佛,作诸善本。」

舍利弗白佛言:「世尊!后北方面当有几所善男子、善女人行菩萨道,受持般若波罗蜜讽诵解者?」

佛告舍利弗:「后北方世虽多有善男子、善女人受持般若波罗蜜者,少有成大乘者耳。舍利弗!是善男子、善女人行菩萨道者,闻说深般若波罗蜜,不难不厌而不恐怖。所以者何?善男子、善女人已为见佛,已从诸佛闻深法已。所以者何?是善男子、善女人已为具足六波罗蜜,为已具足内空、外空及有无空,已为具足佛十八法、三十七品。是善男子、善女人多作诸功德,发阿耨多罗三耶三菩,为一切众生故。舍利弗!我为是善男子、善女人说萨云若慧;过去诸如来.无所着.等正觉亦复说应萨云若慧。诸求阿耨多罗三耶三菩者,皆为生老病死故,亦复为彼说阿耨多罗三耶三菩诸慧之事。是善男子、善女人从小至竟求阿耨多罗三耶三菩,魔及魔天终不能坏,何况其馀有恶行者而欲诽谤深般若波罗蜜?舍利弗!是善男子、善女人闻深般若波罗蜜者,便得最妙欢喜,立多所人于阿耨多罗三耶三菩。」

佛言:「我为菩萨时亦复作是誓:『我等亦当立无央数众生劝令行菩萨道,我等亦当受阿耨多罗三耶三菩不动转记。若有菩萨发意者,我代欢喜;诸有劝人使发阿耨多罗三耶三菩者,我亦代欢喜。』善男子、善女人行般若波罗蜜者,为已于过去诸佛前作是誓已,今复于我前誓愿众生:『我当饶益安隐众生,我当劝助一切众生立阿耨多罗三耶三菩意,使不动转。』所以者何?过去诸佛亦复代诸发意菩萨作是誓者,代其欢喜。舍利弗!我代欢喜者善男子、善女人,亦为复欲安隐一切,劝助众生使立阿耨多罗三耶三菩,离于六衰、得淨妙行。已自清淨,复以淨施;淨妙施已,便受淨妙功德之福;受淨妙福已,复为众生故分别内外所有,令众生得淨妙福;持是功德遍至十方诸佛国土说般若波罗蜜处而得听受;闻受已,亦复于彼劝发众生,令立阿耨多罗三耶三菩意。」

舍利弗白佛言:「甚奇,世尊!如来.无所着.等正觉所说过去当来今现在之法,无所不知众生之行,无事不知,乃复知诸当来过去现在佛事、众僧之事。或有善男子、善女人得六波罗蜜欲讽诵受,或意进退便不能得学六波罗蜜。若善男子、善女人求六波罗蜜意不进退、精进不懈,便能一时具足六波罗蜜。」

舍利弗白佛言:「善男子、善女人如是行者便得深经,为应般若波罗蜜耶?」

佛言:「如是深经者为应般若波罗蜜。何以故?用能劝助安立众生,令发阿耨多罗三耶三菩故。舍利弗!是善男子、善女人于六波罗蜜不捨生老病死,精进不怠如般若波罗蜜教,淨佛国土、教化众生,令立阿耨多罗三耶三菩志,终不懈怠。」

摩诃般若波罗蜜觉魔品第四十七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歎说是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耶三菩行六波罗蜜者,摄取佛国、教化众生,其德乃尔。是善男子、善女人云何而趣断绝留难?」

佛告须菩提言:「辩不即生者,当知魔事。」

须菩提言:「世尊!云何菩萨辩不即发知是魔事?」

佛言:「菩萨行般若波罗蜜,具足六波罗蜜久久乃成。以是故,菩萨辩不即生,当知魔事也。须菩提!菩萨辩才卒起,亦是魔事。」

「世尊!何以故辩才卒起复是魔事!」

佛言:「是菩萨行六波罗蜜卒起辩事。所以者何?学无本末,辩起咃卒不能究竟,是故当知魔事。菩萨书是经时转相形笑,志乱不定,众意不和,如是菩萨则为魔事。书是经时意自念言:『我不得是经中滋味。』便捨而去,当复知是魔事。须菩提!说是经时若受持之,贡高绮语隐置他人者,复是魔事。受持讽诵学是经时,各自贡高转相形笑。菩萨当觉是为魔事。须菩提!受是经时,各各志乱意不和同者,当知是为菩萨魔事。」

须菩提言:「世尊!云何不得经中滋味便弃捨去,当觉魔事?」

佛言:「是辈菩萨未曾习行六波罗蜜,不闻般若波罗蜜,自生意念言:『我无有记莂于六波罗蜜。』以是故,闻般若波罗蜜不喜乐悦便弃捨去,当知是为菩萨魔事。」

「世尊!云何菩萨言:『我无记莂。』不乐便去?」

佛言:「未得菩萨道者,终不记阿耨多罗三耶三菩莂。是故言:『我无有莂于六波罗蜜。』便弃捨去。当知是为菩萨魔事。若有菩萨意念言:『我乡里不闻般若波罗蜜,及所生处亦不闻是。』复弃捨去,不复欲学般若波罗蜜。意转一念辄却一劫,随其转意多少之数当更乃尔所劫。甫当复更学馀经,不住萨云若亦不至萨云若。是辈菩萨为弃其根而攀枝条,当知是为菩萨魔事。」

须菩提言:「世尊!何等经不从萨云若中出,而欲学诵馀经?」

佛告须菩提:「声闻所应三十七品法及三脱门,善男子、善女人住是中,求取须陀洹道,斯陀含、阿那含、阿罗汉道,不取萨云若,然自作碍。须菩提!是为捨本攀枝者。所以者何?是菩萨亦复出生于般若波罗蜜中,般若波罗蜜者亦出道法、俗法。菩萨学般若波罗蜜者,亦当学道法、亦当学俗法。譬若有狗得大家所食不肯食之,得使人之食而更食之。须菩提!当来有学菩萨道者,得深般若波罗蜜更弃捨去,反攀枝条。须菩提!当知是为菩萨魔事。

「复次,须菩提!譬如有人欲得见象,得象捨去,反求象迹。于意云何,是人为黠不?」

须菩提言:「为不黠。」

「当来之世有行菩萨道者,得深般若波罗蜜反弃捨去,更学声闻辟支佛经法。于意云何,是菩萨为黠不?」

须菩提言:「为不黠。」

佛言:「是菩萨当觉魔事。须菩提!譬如有人欲见大海,已见捨去,反观牛迹之水。便言:『海之大小,孰愈于此。』于意云何,是人为黠不?」

须菩提言:「世尊!为不黠。」

佛言:「当来有学菩萨道者,得深般若波罗蜜亦弃捨去,反学声闻辟支佛经法,于中受学讽诵。须菩提,是辈菩萨当觉魔事。须菩提!譬如工匠,欲以揆则日月殿舍之模,竪立安造作释之殿。于意云何,彼匠虽巧,宁能作不?」

须菩提言:「世尊!此事甚难,非是凡夫世愚之士所能作者。」

佛言:「当来之世有行菩萨道者,得学深般若波罗蜜,中道而弃捨去,更于声闻,辟支佛经法中欲以具足萨云若萨云若事。于意云何,是人宁能成萨云若不?」

须菩提言:「所不能成。」

佛言:「是菩萨当觉魔事。须菩提!譬如有人欲见转轮圣王,见已反观小王,谛熟视之。便言:『圣王之体与此何异。』是人为黠不?」

须菩提言:「世尊!为不黠。」

佛言:「当来有少德之人学菩萨道者,得闻深般若波罗蜜,学持守行中道捨弃,更受罗汉、辟支佛经法。复言:『我当于中具萨云若。』于意云何,是菩萨为黠不?」

须菩提言:「世尊!为不黠。」

佛言:「是为菩萨魔事。譬如飢人得百味食,更念欲得六十味食,捨百味去食六十味。于意云何,是为黠不?」

须菩提言:「世尊!为不黠。」

佛言:「当来有学菩萨道者,得深般若波罗蜜弃捨去已,更于声闻、辟支佛经法中求萨云若。是菩萨为黠不?」

须菩提言:「为不黠。」

佛言:「是为菩萨魔事。譬如士夫得无价摩尼宝已,反比水精。于意云何,是为黠不?」

须菩提言:「世尊!为不黠。」

佛言:「当来有学菩萨道者,得深般若波罗蜜已更弃捨去,反持比声闻、辟支佛经法,于声闻、辟支佛经法中欲得萨云若。宁为黠不?」

须菩提言:「为不黠。」

佛言:「是为菩萨魔事。复次,须菩提!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书般若波罗蜜已,于中他因缘起便不得书,或复有色声香味细滑法之留难,或复有檀波罗蜜留难、尸波罗蜜留难、羼波罗蜜留难、惟逮波罗蜜留难、禅波罗蜜留难,乃至阿耨多罗三耶三菩皆为作留难。何以故?须菩提!般若波罗蜜者非是留难,不可思议亦非选择,不生不灭、不着不断,无碍、非见、非行、非猗。所以者何?须菩提!般若波罗蜜无是象法。若有菩萨书是经时,若有是辈留难事者,当知是为魔事。」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是般若波罗蜜可得书耶?」

佛言:「不也。何以故?般若波罗蜜者其实不可见,至檀波罗蜜实不可见,乃至萨云若亦不可见。诸所有者皆不可见。何以故?无所有故。无所有者,不可书也。须菩提!善男子、善女人行菩萨道者,作是念言:『是深般若波罗蜜无所有者。』是为菩萨魔事。」

须菩提言:「世尊!诸行菩萨道者,书是深般若波罗蜜经字已,入是字中,便言:『我书般若波罗蜜。』世尊!是六波罗蜜无有字法。所以者何?六波罗蜜无有文字,五阴亦无有文字,乃至萨云若亦无文字。世尊!善男子、善女人行菩萨道者,从六波罗蜜乃至萨云若,作无文字入般若波罗蜜者,亦是菩萨魔事。」

「须菩提!善男子、善女人行菩萨道者,书般若波罗蜜时,若起想念郡国县邑丘聚村落,若闻父母所尊之声意念父母,若念兄弟姊妹,若念兵贼婬欲之事。作是念已,复生馀念。魔波旬复益其念,作是留难,欲令中断使不书持。须菩提!是为菩萨魔事。若善男子、善女人行菩萨道者,书持般若波罗蜜时,若供养事起--衣被财利、饮食床卧、病瘦医药--言:『我书般若波罗蜜故,得是供养。』于是乐者,当觉魔事。须菩提!书是经时,魔波旬于菩萨前说种种异深经之事。菩萨有沤惒拘舍罗者,不受魔所说。何以故?是经不能令人至萨云若故。须菩提!若是菩萨无沤惒拘舍罗意者,闻深般若波罗蜜便欲捨去。」

佛言:「我广为诸菩萨说沤惒拘舍罗事,欲得沤惒拘舍罗事者,当从深般若波罗蜜中索之。须菩提!善男子、善女人求菩萨乘者,捨深般若波罗蜜,欲从声闻、辟支佛经法中求沤惒拘舍罗。须菩提!当知是为菩萨魔事。」

放光般若波罗蜜经卷第十

google-site-verification=Iz-GZ95MYH-GJvh3OcJbtL1jFXP5nYmuItnb9Q24Bk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