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光般若经
卷  16-20
 
放光般若经卷第十六

西晋于阗国三藏无罗叉奉 诏译

摩诃般若波罗蜜沤惒品第七十

尔时须菩提白佛言:「唯,世尊!菩萨摩诃萨发意以来,为几时能具足行沤惒拘舍罗乃如是?」

佛告须菩提:「是菩萨摩诃萨发意以来不可计阿僧祇劫。」

须菩提言:「世尊!能行沤惒拘舍罗菩萨摩诃萨者,为供事几佛?」

佛告须菩提:「是菩萨已供事如恒边沙佛以来,乃能逮得是沤惒拘舍罗。」

须菩提言:「世尊!是菩萨作何等功德,乃能具足沤惒拘舍罗?」

佛言:「菩萨所作功德,常具足六波罗蜜,于施、于戒、于忍、于进、于禅、于智,于六德中无有不具足者,以是故能行沤惒拘舍罗。」

须菩提言:「世尊!甚奇甚特!是菩萨所作功德不可计量,乃能逮是沤惒拘舍罗。」

佛言:「如是,如是!须菩提!甚可奇特,乃能具足沤惒拘舍罗。譬如日月宫殿,周流四域能有所益。般若波罗蜜亦复如是,遍入五波罗蜜中多所饶益,五波罗蜜因般若波罗蜜而得名字,离般若波罗蜜者亦不得五波罗蜜之名字。譬如转轮圣王,无七宝者亦不得为转轮圣王之名。五波罗蜜离般若波罗蜜者,亦无有名字。譬如无夫之妇,无不陵易者。五波罗蜜离般若波罗蜜,魔及魔天无不欲娆者;五波罗蜜不离般若波罗蜜者,魔及魔天无能得其便者。譬如郡国有勇健之士,参知五兵器仗具足常在其处者,隣国怨敌不敢侵近。五波罗蜜不离般若波罗蜜者,诸魔魔天、若[旃-方+示]陀罗人,[旃-方+示]陀罗者晋言狱侍主杀人者,若顽佷之人、抵突之人、诈称菩萨人,是辈之人无能得其便者。譬如转轮圣王治于世间,诸粟散小王随其教令无敢违者皆悉随从。五波罗蜜得般若波罗蜜者,便至萨云若。譬如百川千流,皆入于恒已俱入大海。般若波罗蜜者,摄取五波罗蜜,亦复如是。般若波罗蜜者,譬如人之右手无事不为;五波罗蜜者如人左手,佐助右手。譬如众流恒水江河,悉入大海合为一味。五波罗蜜与般若波罗蜜俱入萨云若,合为一法,亦复如是。譬如转轮圣王将四种兵,圣王出时紫金轮转常在前导,若圣王意欲得宝时轮则为住,圣王取宝毕竟有所施与,其事讫竟轮尔乃去;若众人未遍不足,轮不为转。般若波罗蜜导五波罗蜜至萨云若,终不动转。譬如转轮圣王所有七宝,三宝常导在前,一者金轮、二者主兵臣、三者主藏臣。般若波罗蜜常导五波罗蜜至萨云若,住般若波罗蜜,亦不念言:『五波罗蜜常随从我。』檀波罗蜜、尸波罗蜜、羼波罗蜜、惟逮波罗蜜、禅波罗蜜亦不作念:『我当随从般若波罗蜜。』何以故?自空,无所能作、无所能为,如热时之焰。」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云何诸法空?云何菩萨行六波罗蜜,逮得阿耨多罗三耶三菩?」

佛报言:「菩萨行六波罗蜜,意念言:『以三界众生皆着四颠倒,当以沤惒拘舍罗而度脱之。我当为众生故行六波罗蜜,为众生故捨意所作。』内外所有布施,布施时念言:『我无所一施。何以故?所有财物及身会当坏故。』菩萨作是观者,便具足檀波罗蜜。为众生故,不听恶戒,『我亦不应犯十恶事,我亦不应堕于二地。』菩萨作是观,便具足尸波罗蜜。为众生故,意常不恚乱,是为菩萨具足羼波罗蜜。为众生故,至阿耨多罗三耶三菩终不懈怠,是为菩萨具足惟逮波罗蜜。为众生故,至阿耨多罗三耶三菩终不乱意,是为菩萨具足禅波罗蜜。为众生故,至阿耨多罗三耶三菩,初不离于智慧,是为菩萨具足般若波罗蜜。何以故?不可以异法度脱众生,唯当以智慧之事度脱众生耳。以是故,菩萨当习行般若波罗蜜。」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若诸波罗蜜无有差特者,云何般若波罗蜜于五波罗蜜中最尊最胜?」

佛言:「如是,如是!诸波罗蜜无有差别。虽无差别者,要五波罗蜜从般若波罗蜜而得名字,因般若波罗蜜故五波罗蜜各得名字。须菩提!譬如须弥山若干种杂色,至须弥山者皆与须弥山同色,无复别异。五波罗蜜因般若波罗蜜而得名字,入萨云然与般若波罗蜜合,亦无差特。以入般若波罗蜜,亦无若干字,亦无檀之名字,亦无尸、羼、惟逮、禅,亦无是名。何以故?诸波罗蜜亦无有形故,以是无有差别。」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所逮至处无有差特,云何般若波罗蜜于五波罗蜜中最尊最上?」

佛言:「如是,所逮至处无有差别,以世俗生死故知有六波罗蜜,为世俗施耳。而众生不知,亦不起灭、亦不生死。众生及诸法,无有边际亦无底。是故,须菩提!般若波罗蜜于五波罗蜜而最上尊。譬如阎浮提众母人中,玉女宝最第一。般若波罗蜜于诸波罗蜜中最上。」

须菩提言:「世尊!是谁之威神,令般若波罗蜜于五波罗蜜中为最尊上?」

佛告须菩提:「以般若波罗蜜总持诸善功德之法,以无处所住于萨云若。」

须菩提言:「世尊!般若波罗蜜颇有所取有所捨耶?」

佛言:「般若波罗蜜于诸法,无所取亦无所放。何以故?诸法亦无所持亦无所放。」

「世尊!般若波罗蜜不持何法、不捨何法?」

佛言:「般若波罗蜜亦不取五阴亦不捨五阴,及三十七品乃至于道,亦不取亦不捨。」

「世尊!云何不取五阴亦不取道?」

佛言:「不念五阴亦不念道,是故无所取。」

须菩提言:「世尊!是事云何,不念五阴,乃至于道亦复不念,云何当得增益功德?若不增益功德,云何得具足诸波罗蜜?若不具足诸波罗蜜,云何逮萨云若?」

佛告须菩提:「以不念五阴,以不念萨云若故,便得增益功德、逮得萨云然。何以故?以不念五阴、以不念道,以是故便逮得道。」

「世尊!何以故不念五阴、不念道?」

佛言:「以念故便着欲界、形界、无形界,以无所念故便得无所着,是故菩萨行般若波罗蜜,亦无所近亦无所着。」

「世尊!菩萨行般若波罗蜜,如是为无所住?」

佛言:「如是,菩萨作如是行般若波罗蜜者,亦不住于五阴亦不住萨云若。」

「世尊!何以故不住?」

佛言:「以无所入故不住。何以故?亦不见法有所住、有所入者。菩萨行般若波罗蜜,无所入便应无所住。菩萨作是住、作是行,则为行般若波罗蜜,则为住般若波罗蜜。若有言:『我行般若波罗蜜,我念般若波罗蜜。』者,则为远离般若波罗蜜。已以远离般若波罗蜜者,则为远离五波罗蜜,则为远离萨云若已。何以故?般若波罗蜜无所入,亦无有能入般若波罗蜜者。何以故?无有形可入处故。若菩萨于般若波罗蜜有知者,则为已堕。于般若波罗蜜堕者,则为于诸法已堕。若复作念:『般若波罗蜜受持五波罗蜜,并使持萨云若。』者,则复为已堕,为不行般若波罗蜜,不能成阿耨多罗三耶三菩。若复生念言:『于是般若波罗蜜中受阿耨多罗三耶三菩记莂。』者,则复已堕。于般若波罗蜜堕者,不得阿耨多罗三耶三菩。若复作念:『我当因般若波罗蜜行五波罗蜜,行于大慈。』则复为堕,堕者亦不能成五波罗蜜,亦不能成大慈。若复作念:『如诸如来于诸法无受、无所行,自然得逮觉,持是教授众生。』则复为堕。所以者何?如来者于诸法无所逮觉,是故不处法,何况有法可逮觉者?是者不然。」

须菩提白佛言:「菩萨当云何行般若波罗蜜而无是瑕隙?」

佛告须菩提:「菩萨行般若波罗蜜者,当念言:『是诸法无所有。无所有法中,法无所取亦无所逮觉。』如是行者,为行般若波罗蜜。若欲入无所有法者,则离般若波罗蜜。何以故?般若波罗蜜无所入亦无有入者。」

须菩提言:「世尊!若般若波罗蜜不离般若波罗蜜,檀波罗蜜不离檀波罗蜜,乃至萨云若不离萨云若;若不离,云何入般若波罗蜜?乃至萨云若云何有入?」

佛言:「菩萨行般若波罗蜜,亦不入五阴,亦不[打-丁+此]五阴,亦不非五阴;乃至萨云若亦复如是。亦不言:『五阴有常无常、有苦有乐、有我无我、有空有寂。』乃至萨云若亦复如是。有常无常、苦乐、吾我、空寂,是法亦不入有形亦不入无形。须菩提!菩萨行六波罗蜜、行萨云若,譬如转轮圣王出时四种兵皆随从,五波罗蜜皆随从般若波罗蜜至萨云若住。譬如善御驾驷初不失辙,般若波罗蜜御五波罗蜜顺至萨云若。」

须菩提白佛言:「何等是菩萨道?何等是非道?」

佛报言:「声闻、辟支佛道非菩萨道,萨云若者是菩萨道。」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般若波罗蜜者,为诸菩萨兴大事也,乃能分别是道非道。」

佛言:「如须菩提所说,般若波罗蜜者为不可计阿僧祇众生兴,虽讚歎行事,不受五阴亦不受二地。般若波罗蜜者,众生之御,御众生令至萨云若,不与二地作御。是故般若波罗蜜于诸法无所生无所灭,以法性等故。」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若般若波罗蜜不生诸法亦不灭诸法,菩萨云何行六波罗蜜?」

佛言:「因萨云若故念六波罗蜜,持是功德与众生共,为阿耨多罗三耶三菩。菩萨持是功德求阿耨多罗三耶三菩,便具足六波罗蜜念,菩萨所行慈则为萨云然。菩萨有离六波罗蜜者,则为离萨云然。以是故,菩萨欲得阿耨多罗三耶三菩者,当学六波罗蜜,具足诸善功德乃逮萨云若。是故菩萨当行六波罗蜜。」

「世尊!菩萨云何习六波罗蜜?」

佛言:「菩萨当作是观,五阴不习亦不不习,乃至萨云若亦复如是。菩萨当作是习六波罗蜜。

「复次,须菩提!菩萨不习住于五阴,乃至萨云若亦不习住。何以故?五阴及萨云若无所住故。菩萨欲成阿耨多罗三耶三菩,当习无所住。须菩提!譬如士夫欲得甘果,便种果树,深埋栽根随时溉灌,令得润泽萌牙得生,便有枝叶花实而得食之。菩萨欲得阿耨多罗三耶三菩者,当学六波罗蜜,以六波罗蜜摄取众生、度脱众生。是故,须菩提,菩萨欲独步于三界,欲淨佛土,欲坐道场者,欲转法轮者,当学六波罗蜜。」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当学般若波罗蜜耶?」

佛言:「如是,当学。」

佛言:「欲于诸法中自在,当学般若波罗蜜。何以故?般若波罗蜜于诸法中独步故。般若波罗蜜者,诸法之面。譬如大海为万川四流作面。诸欲学萨云若,当学般若波罗蜜。是故菩萨当学六波罗蜜,当学萨云若。譬如善射之人,执持弓箭不畏怨敌。菩萨行般若波罗蜜,不畏魔及魔天。是故菩萨欲得阿耨多罗三耶三菩者,当学般若波罗蜜。有行般若波罗蜜者,过去当来今现在诸佛皆悉念之。」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云何菩萨行六波罗蜜,为诸佛所念?」

佛言:「所念不有六波罗蜜故念,不有萨云若故念。作是住者,为诸佛所念。复次,须菩提!亦不以五阴故念,不以乃至萨云若故念。」

须菩提言:「世尊!菩萨所学甚多,如无所学。」

佛言:「如是,多有所学亦无所学。何以故?不见有法菩萨当可学者。」

须菩提言:「世尊!所说法多少,菩萨皆当受行。菩萨欲得阿耨多罗三耶三菩者,六波罗蜜事若多若少皆当受行、当坚持,常当观念令意不转。菩萨于六波罗蜜皆当尽学,于诸法多者少者亦当尽学知。」

须菩提言:「世尊!云何诸法多少尽当知诸法?」

佛言:「五阴如、萨云若如,以知五阴及萨云然如者,便知得诸法多少。」

「世尊!云何得知五阴如、萨云若如?亦不知生、亦不知灭、亦不知耗,常住不变。」

佛言:「观真际故便知诸法多少。」

「世尊!云何为观真际?」

佛言:「真际者非际。菩萨于非际学,便知诸法多少。以知法性,便知诸法多少。知色性法性无有断绝,便知诸法多少。」

须菩提言:「世尊!云何知诸法多少?」

佛言:「诸法不偶非不偶。」

「世尊!何等法不偶非不偶?」

佛言:「五阴不合亦不不合,乃至有为性、无为性亦不合亦不不合。所以者何?是法亦无形可得合者非不合者。何以故?所有者皆无所有,亦不合亦不散。当作是知诸法。」

须菩提言:「世尊!菩萨从初发意至于十住,皆当作是学,计校然后皆知诸法多少。菩萨利根者所入,非钝根者所入,非中间者所入,非多少者所入。欲学入是御者,非懈怠者所入,非悕望者所入,是精进者所入,强识者所入,是阿惟越致逮萨云若者所入,受六波罗蜜所教便入萨云若。菩萨行般若波罗蜜者,若魔事起,能觉能灭。欲得沤惒拘舍罗者,当学般若波罗蜜。菩萨行般若波罗蜜时,若念若入时,十方现在诸佛皆念是菩萨。去来今诸佛,皆于般若波罗蜜中出生。菩萨行般若波罗蜜,当作是念:『去来今诸佛所逮法,我亦当逮。』菩萨行般若波罗蜜者,当作是习。如是习者,疾得阿耨多罗三耶三菩。是故菩萨不当离萨云若念。大千刹土其中众生,皆教令行六波罗蜜,尽令得须陀洹及罗汉,至辟支佛。不如是菩萨行般若波罗蜜如弹指顷。何以故?五波罗蜜、须陀洹及罗汉、辟支佛道,皆于中出生故;诸去来今诸佛皆亦于中出生。一恒边沙其中众生,悉教令布施至声闻、辟支佛。不如菩萨念般若波罗蜜应萨云若,念般若波罗蜜应萨云若,念一日至百日,若至百劫。何以故?用诸如来皆于中出,立于檀教及罗汉、辟支佛教故。若有菩萨如般若波罗蜜教住,当知是如来所念阿惟越致菩萨,当知是菩萨已行六波罗蜜,已逮沤惒拘舍罗,已供事若干佛,已得真知识,已得具足十八空,已成四无碍慧,已得六通。已住童男清淨之行满足诸愿。当知是菩萨不离诸佛,不离诸善功德,不离诸佛之刹,不失辩才已得总持,诸根具足记莂成就。当知是菩萨,三界八难诸处永绝。知是菩萨善入众事,善入无字义,亦善于言亦善于默,亦善多言亦善一言,善诲于男、善诲于女,善于五阴、善于泥洹,善于法相。善于有为无为之性,善于有无,善于此彼,善于合散、善于不合不散,亦善于如,亦善于淨法,亦善于有缘无缘。善于五阴、善于六衰、善于十八性,善于四谛、善于十二缘起,亦善于禅、亦善于四禅、亦善于四无形禅,亦善于六波罗蜜,善于三十七品,善于萨云若。善于有为无为性,亦善于身、亦善无身,亦善于五阴念乃至萨云若亦善于念,善于五阴自空乃至于道善于道空,善于信道空、善于不信道空,善于起灭,善于一定住无复有变,亦善于婬怒痴、亦善无婬怒痴,善于正见。善于不正见,亦善于邪见、亦善于不邪见,亦善于诸见,善于名色,善于所作,善于尊事。亦善于相,亦善于苦、亦善于习、亦善于尽、亦善于道,善于泥犁、善于薜荔、善于畜生,亦善于三恶趣,亦善于人亦善于人趣,亦善于天趣,亦善于声闻、辟支佛,亦善于声闻、辟支佛道,亦善于萨云然,亦善于萨云若道,亦善于力,亦善于具足力,善于卒知,善于微知,善于厌知,善于大智,善于无涯底智,善于去来今三世之慧,亦善于权,善察众生,亦善于义,亦善于解,善断于三恶处。」

佛告须菩提:「是为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念般若波罗蜜,入般若波罗蜜之德。」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云何为行般若波罗蜜?云何念?云何入?」

佛言:「当知五阴有常无常、有坚固无坚固、有真无真,当作是知,是为行般若波罗蜜。入般若波罗蜜,当如入空观。诸所有皆无所有,当作是念。」

须菩提言:「世尊!菩萨学般若波罗蜜当至久如?」

佛言:「菩萨从初发意行般若波罗蜜至坐道场,当作是行,当作是念,当作是入。」

须菩提言:「世尊!菩萨念般若波罗蜜,当以一意念耶?」

佛言:「菩萨常以一意至念般若波罗蜜,不得令他馀之意中得其便。行般若波罗蜜,作是入、作是念,不离萨云然念。念般若波罗蜜,当如意法,随意不离。」

须菩提言:「世尊!般若波罗蜜持行、持念、持入,逮萨云然?」

佛言:「不也。」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持是不念,得萨云然?」

佛言:「不也。」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持念已不念,得萨云然?」

佛言:「不也。」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亦不念亦不不念,得萨云然耶?」

佛言:「不也。」

须菩提言:「当以云何得萨云然?」

佛言:「如如。」

「云何如如?」

佛言:「如真际。」

「云何如真际?」

佛言:「如法性、如众生性、如寿性、如命性。」

「世尊!云何如法性、如众生性、如寿命性?」

佛言:「于须菩提意云何,吾我、寿命、众生为可得不?」

须菩提言:「世尊!不可得。」

佛言:「吾我、寿命、众生不可得,云何有众生名众生?菩萨当作是知,不以有名入般若波罗蜜,不以有名入诸法得逮萨云然。」

须菩提言:「世尊!是六波罗蜜不当以名耶?」

佛言:「六波罗蜜及诸法,皆不以有为无为之法及三乘之法。」

须菩提言:「世尊!若诸法不可名、不可有名,云何有名?云何有五趣生死及须陀洹、斯陀含、阿那含、阿罗汉、辟支佛、三耶三佛?」

佛言:「于须菩提意云何,众生名处为可得见不?」

「世尊!不可得见。」

佛言:「众生处尚不可得,何况有五趣、三乘之法。菩萨行般若波罗蜜者,当学无处所,名诸法无处所。」

须菩提言:「世尊!如世尊所说,为不当学五阴耶?乃至萨云若不当学耶?」

佛言:「当学五阴,亦当学萨云然;虽学亦无所处。」

「云何所学而无所处?」

佛言:「学五阴、萨云然,亦无所生、无所灭。」

复问:「云何学无所生、无所灭?」

佛言:「当学所作无所有。」

「云何当学所作无所有?」

佛言:「观法如自观无所有相,是为学所作无所有。」

「云何自观无所有相?」

佛言:「如观五阴空,如观六情空,如观内外空,如观有无空,如观禅空,如观灭脱禅空,如观三十七品空,如观道空。须菩提!菩萨行般若波罗蜜,当作是观,当自观相法空」

须菩提言:「世尊!若五阴空乃至于道亦空,菩萨当云何行般若波罗蜜?」

佛言:「菩萨行般若波罗蜜,为不成之行。」

「云何不成之行。」

佛言:「般若波罗蜜不可得见故,菩萨亦不可得,行亦不可得,亦无有行者,亦无有当行者,亦无有已行者。是皆不可得,是菩萨般若波罗蜜无成之行。何以故,诸戏不可得见故。」

须菩提言:「世尊!菩萨如是为不成行,新发意者当云何行般若波罗蜜?」

佛言:「菩萨从发意,当无所倚法。学行六波罗蜜皆当无所倚,乃至萨云然,当念无所倚。」

「云何为倚?云何为不倚?」

佛言:「二者为倚,一者为不倚。」

「云何为二?云何为一?」

佛言:「眼色为二,六入念法为二,道与佛为二;是为二。」

「云何,世尊,从有倚中无倚?从无倚中有倚?」

佛言:「亦不从有倚中有倚,亦不从无倚中有倚。倚与无倚而一等入者,是谓无倚。须菩提,菩萨于倚无倚等者,是谓无倚,当作是学。菩萨如是学般若波罗蜜者,是为无有倚。」

须菩提言:「世尊!菩萨行般若波罗蜜,亦不行倚亦不行不倚。云何行般若波罗蜜,具足诸地而逮萨云然?」

佛言:「菩萨不住于倚具足诸地。何以故?般若波罗蜜亦不倚,道亦无所倚,行般若波罗蜜者亦不可得见。菩萨当作是行。」

「世尊!般若波罗蜜不可得见,道亦不可得,行道者亦不可得。云何菩萨行般若波罗蜜,分别诸法是五阴、是为道耶?」

佛言:「菩萨行般若波罗蜜,亦不倚五阴,亦不倚道。」

复问:「若菩萨不倚五阴亦不倚道,云何具足六波罗蜜过菩萨位?云何淨佛土、化众生?云何逮萨云然?云何转法轮?云何当作佛事?云何脱众生生死?」

佛言:「菩萨亦不为五阴故行般若波罗蜜,亦不为道故行般若波罗蜜。」

复问:「为何谁故行般若波罗蜜?」

佛言:「适无所为故行般若波罗蜜。何以故?诸法无有作者,般若波罗蜜亦无有作者,亦无成者。道亦无作者亦无成者,菩萨亦无有作者亦无有成者。菩萨当作是行般若波罗蜜,应无所作、应无所成。」

须菩提言:「世尊!若诸法无作无成者,亦无有三乘之处。」

佛言:「无作无成之法处不可得。何以故?以凡愚痴之士入五阴,倚五阴自贡高,倚道贡高,便念言:『我当得道度脱众生。』何以故?须菩提!佛以五眼尚不能得五阴及道,况于凡夫愚痴无目而入五阴欲度众生?」

须菩提言:「世尊以五眼不得众生,不见可度者,云何成阿耨多罗三耶三菩,而云何处众生于三际?」

佛言:「我亦不见得阿惟三佛,我亦不得众生,我亦不见三际,亦不得亦不见,以众生无身。及有身想,但以是戒之耳。所说教,但以世俗故有是言教,非是最第一义无言之教。」

须菩提言:「世尊!不住最第一要义,成阿惟三佛耶?」

佛言:「不也。」

须菩提言:「从四颠倒成阿惟三佛耶?」

佛言:「不也。」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不从第一要义得,亦不从四颠倒得,将无世尊不逮正觉?」

佛言:「不也。」佛言:「如来逮正觉耳,亦不住有为性,亦不住无为性。譬如如来化作如来,亦无所住,亦来亦去亦住亦坐,亦复行六波罗蜜,亦能行禅,亦行四等、四无形禅,能行五通、三十七品,能行三脱门,行内外空及有无空,亦行八解脱、九次第禅、十力、四无所畏、佛十八法,亦能转法轮。此化佛复化作无央数人,化佛语人言:『有度,有众生,有三际。』」

佛问须菩提:「是化佛所化,颇有三际、众生不?」

须菩提言:「不也。世尊!」

佛告须菩提:「是故如来.无所着.等正觉知诸法如化,无所度脱。菩萨于般若波罗蜜当作是行,当作是知。」

须菩提言:「如世尊言,诸法如化。如来所化身与如来身,有何等异?有何等差别?」

佛言:「亦无有异,亦无有差别。何以故?如来亦有所作,化亦有所作。」

复问:「无有如来,化独能有所作耶?」

佛言:「能有所作。」

「云何?世尊!」

佛告须菩提:「过去有佛名须扇头(须扇头者晋言极淨如来),彼佛世时,人无有行菩萨道者。则佛现般泥洹,作化佛留住一劫。行佛事一劫已,后彼化佛授应菩萨行者莂,复般泥洹。人皆呼般泥洹,不知是化。」

佛言:「化亦无生,亦无泥洹。须菩提!菩萨行般若波罗蜜者,当解诸法如化。」

须菩提言:「世尊!若化所作、如来所作无有差别者,所作功德云何毕施之恩?若供养化佛、供养如来,彼供养者,至般泥洹其福尽灭不?」

佛言:「如来为一切天及人作福田,化如来亦复是一切之福田,等无有异。」

佛言:「置是供养如来、化如来所作功德。若有人慈意常念佛,其福至毕苦乃尽。」

佛言:「置是慈意之福。若人但以一把之花散虚空中,须臾念佛,其福亦复至于毕苦。」

佛言:「置是散花之福。但有人能称南无佛者,其功德福亦至于毕苦。须菩提!施如来之福,甚大弘普。须菩提!当作是知,诸法皆等,化佛及佛无有差别。菩萨当作是行般若波罗蜜,当解诸法之法亦不当灭、亦不当捨,是般若波罗蜜法亦不当别,乃至诸法亦当如是。」

须菩提言:「世尊!若诸法不当别,如来云何言:『是色、是痛、是想、是行、是识?』云何说:『是内法、是外法、是善是恶、是漏是非漏、是道是俗、是生是死、是有为法是无为法?』世尊!如是诸法将无分别。」

佛言:「不也。但以名字数示众生,欲使解耳,亦无所分别。」

「世尊!是无名号之法,云何以名相教授众生欲令得解?」

佛言:「行亦无名、亦无相、亦无入,行亦无苦、亦无相、亦无入。诸佛及弟子亦不入相。若名有入名,相亦当入相,空亦当入空,无相亦当入无相,无愿亦当入无愿,真际亦当入真际,法性亦当入法性,无为法者亦当入无为法。是诸法但以字耳,字亦不入字。菩萨住于以名相行般若波罗蜜,亦不当入名相中。」

须菩提言:「世尊!若诸有为法但以名相住者,菩萨为谁而发道意?为谁受若干勤苦行六波罗蜜?为谁行禅及无形禅,及行四等、三十七品,总三脱门、具足大慈,皆为谁行?」

佛言:「以名相数相,诸有为亦不以名相空,是故菩萨行菩萨道逮萨云若。及转法轮,以三乘法度脱众生,是名字及相亦不生灭,如所住无有异。」

须菩提言:「世尊说萨云然耶?」

佛言:「尔。我所说萨云然、萨云然事,说道慧事。」

「世尊!是者有何差别?」

佛言:「萨云若者,是诸声闻、辟支佛事。道慧事,是诸菩萨摩诃萨事。萨云若事者,是诸佛如来事。」

复问:「云何萨云若是声闻、辟支佛事?」

佛言:「诸内外法,罗汉、辟支佛悉知。虽知,不住众道事。」

「何等为菩萨道慧事?」

佛言:「菩萨者,一切诸道皆当说、皆当知,及三乘道亦当具足知,亦当作三道之事,亦不受真际觉。」

复问:「菩萨云何具足佛事、不觉真际?」

佛言:「未具足佛土、未化众生,不当受真际觉。」

复问:「菩萨当住于道中受真际证耶?」

佛言:「不也。」

「云何,可从无道耶?」

佛言:「不也。」

「世尊!可从道非道耶?」

佛言:「不也。」

「亦不道亦非非道耶?」

佛言:「不也。」

须菩提言:「世尊!当云何?」

佛言:「于须菩提意云何,汝本住于道灭尽诸漏耶?」

须菩提言:「不也。」

佛言:「汝从非道灭诸漏耶?」

「世尊!不也。」

佛言:「汝以道非道灭诸漏耶?」

「世尊!不也。」

佛言:「汝以道亦非道亦非非道灭诸漏耶?」

「世尊!不也。我无所住而灭诸漏,虽灭诸漏而无所住。」

佛告须菩提:「菩萨亦复如是。虽为真际作证,亦无所住。虽言萨云若、萨云若事者,亦一事耳。」

「世尊!何等为一事?」

佛言:「寂静者是也。」

佛告须菩提:「诸所言、所有形貌之像、起灭之事,佛悉觉之,是故名萨云若。」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萨云若、萨云若事、道慧事,是三句绪际宁有差别不?绪有尽有馀者不?」

佛言:「绪尽无有差别也,但为佛诸习绪尽耳,声闻习绪不悉尽。」

「世尊!尔为绪不尽得泥洹耶?」

佛言:「不也。」

「世尊!泥洹者为有差别耶?」

佛言:「不也。」

「若无差别,世尊云何说诸习绪不尽?」

佛言:「诸习者非习绪也。虽有婬怒痴为凡夫身作耗,非为是绪。如来者无绪。」

须菩提言:「世尊!道亦无所有,泥洹亦无所有,云何说言是须陀洹、是阿罗汉、是辟支佛、是三耶三佛乎?」

佛言:「是皆因无为而有名,是须陀洹、是阿罗汉、是辟支佛、是三耶三佛耳。」

「世尊!从无为而有名耶?」

佛言:「不也。但以言说,有是言耳,不从最要第一之义也。所以者何?第一要中无若干行也,亦不施若干,为爱断者故施后际。」

「世尊!诸法相各自空,真际不可知,云何知有后际?」

佛言:「如是!诸法相空,真际不可知,何况有后际?不知诸法相空者,我为是辈说前后际耳,诸法相者亦无前后。须菩提!菩萨行般若波罗蜜者,当知诸法相空。如是诸法行空,于诸法无所入,亦不入内法亦不入外法,亦不入有为无为法,亦不入三乘法。」

复问:「世尊!所言般若波罗蜜者,何以故言般若波罗蜜?」

佛言:「得度第一诸法之度,最第一度三乘之道,诸如来.无所着.等正觉乘,皆乘般若波罗蜜得到彼岸,是故言般若波罗蜜。又复超越诸法之尘不得坚要,是故复言般若波罗蜜。真际、法性及如,皆入般若波罗蜜中,是故言般若波罗蜜。须菩提!般若波罗蜜于是诸法亦不合亦不散,有见无见、有碍无碍于是诸法亦不合散。以般若波罗蜜无形、不可见,亦无有对,一相则无相。所以者何?生诸法、诸辩故。诸天及世间、魔怨、异学及声闻、辟支佛家,一切无能断截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者。所以者何?一切魔怨及诸二地皆不可得故。须菩提!菩萨于般若波罗蜜义中,当作是知、当作是行。

「复次,须菩提!菩萨于般若波罗蜜义中,行无常义,苦、非我义,知苦习义,知尽道义,知消灭义,知不起义,知法义,见一遍知义,自知义,知他人意义,行如所言。须菩提!菩萨于般若波罗蜜,当知是义、当作是行。」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是深般若波罗蜜中,义以非义皆不可得,云何菩萨于般若波罗蜜当习诸义?」

佛言:「菩萨深义者,般若波罗蜜是,当作是行。菩萨于婬怒痴有耗故,不当行邪见之义,亦不当行于六十二见,知其无义,亦不当行。所以者何?婬怒痴如于法亦无所益、亦无所耗。诸见之义如,亦无所益、亦无所耗。言五阴有所益无所益,亦不当行;乃至道言有所益无所益,亦不当行。何以故?如来得阿耨多罗三耶三菩时,亦不见有所益、无所益。有佛无佛,诸法湛然,亦无所益、亦无所耗。须菩提!菩萨当除有益无益,当作是行般若波罗蜜。」

「世尊!云何般若波罗蜜亦无所益、亦无所损?」

佛言:「诸有为法常闲亦无所作,是故般若波罗蜜亦无所益、亦无所损。」

「世尊!诸有为义,非是诸佛及佛弟子耶?」

佛言:「诸有为法皆是诸佛及佛弟子也,亦不以益、亦不以耗。譬如虚空如,不为所作兴、亦不为无所作兴。般若波罗蜜亦如是,亦不为有所益兴、亦不为有所耗兴。」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菩萨不从不有为般若波罗蜜学成阿耨多罗三耶三菩耶?」

佛言:「如是!菩萨从不有为深般若波罗蜜学成阿耨多罗三耶三菩,不以二应。」

「世尊!云何一法?为逮一法耶?」

佛言:「不也。」

「世尊!不一者为从二法耶?」

佛言:「不也。」

「世尊!云何亦不从一亦不从二,云何有逮?」

佛言:「逮无所得,亦不以得,故逮故得。」

摩诃般若波罗蜜种树品第七十一

尔时须菩提白佛言:「世尊!般若波罗蜜为甚深无众生,而菩萨摩诃萨为众生谦苦求阿耨多罗三耶三菩。譬如士夫欲于空中种树,菩萨为众生故欲逮萨云若。」

佛言:「如是,如是!须菩提!欲为众生逮萨云若,以想为众生而度脱之。须菩提!譬如有人欲种树者,而不知树根,亦不知茎节枝叶花实。取其栽而种之,随时溉灌而长养之,稍稍茎节枝叶花实各各具足,便取枝叶茎节其中用者各取用之,又取其果而食之。须菩提!菩萨用一切众生发阿耨多罗三耶三菩,次行六波罗蜜逮萨云若,枝节茎叶花实益于众生。以叶度三恶趣;以有花故便有四性尊者及诸四天,乃至无思想无思想慧天;实者如菩萨成阿耨多罗三耶三菩逮萨云然,便有须陀洹果、斯陀含果、阿那含果、阿罗汉果、辟支佛道;有菩萨便成阿耨多罗三耶三菩益众生果。以是果处众生,于三乘虽成阿惟三佛,亦不见众生处。从想度众生,亦不见得众生,亦无有处可为成阿惟三佛者。须菩提!菩萨当作是学,行般若波罗蜜当作是念。」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当知是菩萨亦如如来。所以者何?有菩萨来往故,便断于三恶趣。八难处皆断,诸贫穷下贱处皆断,三界处皆断。」

佛言:「如是,如是!须菩提!当知是菩萨如如来无有异。菩萨若厌懈怠者,终不逮过去当来今现在诸佛之道,世间亦无有声闻、辟支佛也,三恶之趣、三界无有断时。」

佛言:「当知是菩萨如如来,如汝所言。何以故?以如如知有如来,知有辟支佛,知有众贤圣;以如知有五阴,知有有为、无为性。是诸如亦是如,是故名曰如。菩萨学是如,逮萨云若。从是中来,是故名曰如来。以如等故,当知是菩萨便为是佛。须菩提!菩萨当学般若波罗蜜如。学般若波罗蜜如已,当学一切诸法如。学诸法如已,当学具足一切法如。具足如已,逮于诸如得自在。逮如自在已,善于诸法根。善诸根已,便见众生随行之趣。知诸趣已,便具足慧愿。具足慧愿已,便淨三世慧。淨三世慧已,便行菩萨道。行菩萨道已,便饶益众生。饶益众生已,便淨佛土。淨佛土已,便逮萨云若。逮萨云若已,便转法轮。转法轮已,安立众生于三乘法。立众生已,于无馀泥洹而般泥洹。须菩提!菩萨摩诃萨自观诸善之德及他人德,当发阿耨多罗三耶三菩。」

须菩提白佛言:「唯,世尊!诸天、阿须伦及世间人民,皆当为应行般若波罗蜜菩萨作礼。」

佛言:「如是,如是!诸天、世人皆当为之作礼。」

「世尊!初发意菩萨为众生故,发阿耨多罗三耶三菩,得几所福?」

佛言:「若有善男子、善女人,教三千大千刹土中众生,皆立于罗汉、辟支佛道。于意云何,得福宁多不?」

须菩提言:「世尊!甚多,甚多。」

佛言:「不如是菩萨为众生发阿耨多罗三耶三菩意,其福倍多,百倍千倍巨亿万倍。」

佛言:「复置是三千大千刹土。若复有人教三千大千刹土中众生,令立黠地、信地、八地、见地、薄地、淨地、已办地、辟支佛地,其福不如发意菩萨为众生发阿耨多罗三耶三菩,其福甚多,百倍千倍巨亿万倍。须菩提!三千大千刹土中众生皆初发意,其福不如以正定菩萨,功德出彼上百千亿万倍。复令三千大千刹土满中成就菩萨,其福不如如来,百千巨亿万倍。」

须菩提白佛言:「新发意菩萨当念何等?」

佛言:「当念萨云若。」

「世尊!萨云若者,为何等务?为何等尊相像?」

佛言:「萨云若者,无所有,亦无有想亦无无想,亦不生亦不现。」

须菩提言:「世尊!但萨云若无所有?五阴,内外空及有无空,四禅、四等、四无形禅,三十七品及三三昧,八惟无、九次第,十种力、四无所畏、大慈大悲、四无碍慧、佛十八法及六神通,诸有为无为性,复无所有耶?」

佛告须菩提:「萨云若者,自无所有。自无所有者空。」

「世尊!何以故无所有?」

佛言:「无所作者,为无所有。以是故,诸法所有无所有皆空。又,须菩提!诸法空、无相、无愿,诸法如如,诸法如真际,诸法如法性,是故诸法所有皆无所有、皆空。」

「世尊!若诸法所有皆无所有者,何等是初发意菩萨沤惒拘舍罗,行六波罗蜜,行四禅、四等、四无形禅,行三十七品,行内外空及有无空,行十八法,行萨云若,淨佛国土、教化众生?」

佛言:「于诸空法有所作者,则是其沤惒拘舍罗,能淨佛土、教化众生;知佛国土及众生所有皆无所有。菩萨行六波罗蜜为佛道作因缘,乃至萨云若亦为佛道作因缘;知道事所有皆无所有。菩萨行六波罗蜜与道场作因缘,至佛十力、四无所畏、四无碍慧、四等、佛十八法,为萨云若慧具足道事,一时一意,以智慧一时合,应便逮萨云若。尔时所作诸习之绪悉灭已,无所从生故。持佛眼观三千大千刹土,尚不见无所有,何况所有?须菩提!如是菩萨行般若波罗蜜,于诸法不见所有亦不见无所有,是为菩萨摩诃萨沤惒拘舍罗。尚不见无所有,何况所有?又复菩萨行檀波罗蜜,布施无所有亦不知,受者无所有亦不知,道意无所有亦不知,乃至萨云若无所有亦不知,逮觉者、当逮觉者、已逮觉者无所有亦不知。何以故?一切诸法无所有,非佛所作,非弟子、辟支佛所作;诸法无所作,离诸所作故。」

须菩提言:「世尊!将无法离法?」

佛言:「虽言法,为离法。」

须菩提言:「世尊!若法法相离,云何知法离法?诸法所有无所有,无所有法不知无所有,有法亦不知有法,有法不知无所有法,无所有法不知有法。菩萨于无所知法,云何当知所有无所有法?」

佛言:「菩萨以世事习故,现有所有、现无所有,非第一最要义。」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世事及最要义,为有异耶?」

佛言:「无有异。世事如、最要义如,众生不知是如,以是故现世事有所有、无所有。又,须菩提!众生于五阴有相不知无所有,以是故作是分别说法,欲使众生知无所有。菩萨欲行般若波罗蜜者,当作是学。」

摩诃般若波罗蜜菩萨行品第七十二

于是须菩提白佛言:「唯,世尊!菩萨行、菩萨行者为何事?」

佛告须菩提:「菩萨行者,道行也,是故名为菩萨行。」

须菩提言:「世尊!菩萨行者为在何处行?」

佛言:「于五阴行,空于内外法,于六波罗蜜行,于内外空及有无空作四禅行,于四无形禅行,于四等行,于三十七品行,于三三昧行,于佛十力行,于四无所畏行,于四无碍行,于十八法行,淨佛国土行,教化众生行,入于文字行,不入文字行,于陀邻尼行,于有为无为性行;作行不令道有二,是则为道行,是则为菩萨摩诃萨空行。」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云何为佛?」

佛言:「以道觉故言佛。又,须菩提!逮审谛法,法觉故言佛。超越审谛法故,故名为佛。又,须菩提!真觉诸法故名为佛。」

须菩提言:「世尊!觉者为何谓?」

佛言:「以空法觉,以如觉,以法觉,但以字为名。须菩提!觉之义是不可断义,如及尔一,住无有变易,是故名为觉。又,须菩提!但以名相故名为佛。诸佛如来之道故,是故名觉。诸佛世尊皆共觉故,故名为觉。」

须菩提言:「世尊!菩萨行道为行六波罗蜜不?为行萨云若不?为成何等善?增益何功德?有生有灭、有着有断耶?」

佛言:「菩萨行道行六波罗蜜至萨云若者,于诸法亦无所成亦无所败、亦无所增亦无所减、亦无所着亦无所断。」

佛言:「菩萨行般若波罗蜜道者,不于诸法有所堕,于诸法亦不有所成败、有增有减,亦不生亦不灭,亦不着亦不断。」

须菩提言:「世尊!若菩萨于诸法无所堕、无所观,云何受持六波罗蜜而自于相行空?云何行四禅?云何行四等、四空定?云何行三十七品及三脱门?云何行十种力、佛十八法?云何行大慈大悲?云何行菩萨十住?云何过二地?云何过于菩萨位?」

佛告须菩提:「菩萨不以二事行六波罗蜜,亦不以二事行萨云若。」

须菩提言:「世尊!若菩萨不以二事行六波罗蜜、行萨云若者,云何从初发意至后发意?云何得增益功德?」

佛言:「诸有以二行者,是辈无所增益。何以故?二事行者,于凡愚人有所增益。菩萨从初发意至后发意,不以二事增益功德。以是故,诸天及人不能坏菩萨令堕二地,其馀众恶不能制菩萨令不行六波罗蜜及萨云若。」

须菩提言:「世尊!菩萨为功德故行般若波罗蜜耶?」

佛言:「亦不以功德故行,亦不以无功德故行般若波罗蜜。菩萨要当供养诸佛,要当具足诸善功德,要当与真知识相得,尔乃得成阿耨多罗三耶三菩。」

「世尊!云何菩萨供养诸佛,具足功德,得真知识,乃逮萨云若?」

佛言:「菩萨从初发菩萨意常供养诸佛,诸佛所说十二部经常当受持,坚持守念,便得陀隣尼起诸无碍。起无碍已,在所生处至萨云若,终不忘失所知所持、所可供养诸佛功德,终不生恶趣、八不闲之处,便受淨意。已得淨意已,淨佛土、教化众生。以是功德,终不离真知识,终不离诸佛、诸菩萨、诸真人及讚歎佛者。如是,须菩提!菩萨摩诃萨欲行般若波罗蜜,当供养诸佛,当具足诸法受诸功德,当与真知识相随。」

摩诃般若波罗蜜当得真知识品第七十三

于是须菩提白佛言:「世尊!若有菩萨摩诃萨,不供养诸佛,不具足诸功德,不遇真知识,将无不能逮萨云若?」

佛告须菩提:「菩萨摩诃萨无不供养诸如来者,无不具足诸功德者,无不得真知识者。何以故?虽供养诸佛,虽作功德,虽得真知识,尚未逮萨云若;何况不供养佛,不作功德,不得真知识,而欲逮得萨云若?是事不然。是故,须菩提!菩萨摩诃萨欲学般若波罗蜜者,当供养佛,当作功德,当得真知识。」

须菩提言:「世尊!菩萨何以故当供养佛,作诸功德,得真知识,乃逮萨云若?」

佛言:「以无有沤惒拘舍罗故,不从诸佛闻沤惒拘舍罗事,功德未具足,未逮真知识故。」

「世尊!菩萨当具足何等沤惒拘舍罗,乃当逮得萨云若?」

佛言:「菩萨从初发意已来,持萨云若意行檀波罗蜜,施于三乘,亦施人及非人,皆具足萨云若念,亦无施想、亦无受者想、亦无行檀波罗蜜想。何以故?诸想法者,亦无所有、亦无所生亦无所灭。观见诸法亦无转还者,皆度诸法之相,不见诸法有所作,以具足沤惒拘舍罗者,便增益诸功德。已增益功德者,便行檀波罗蜜,教化众生、淨佛国土,亦不自受其报,但欲益于众生;所作不受其报,行檀波罗蜜但欲度脱一切众生。

放光般若波罗蜜经卷第十六

 
放光般若经卷第十七

西晋于阗国三藏无罗叉奉 诏译

摩诃般若波罗蜜教化众生品第七十四

「复次,须菩提!菩萨摩诃萨以萨云然念,从初发意不离萨云若念行尸波罗蜜,意初不堕婬怒痴,亦不念婬怒痴,亦不为所缠裹。诸不入道捡事,嫉妬恶戒恚意、懈怠乱意、愚痴项佷,自用着于吾我,及二地意悉无。何以故?皆知诸法相空,皆知诸法无所有、无所成,观见诸法皆无转还,皆解诸法相,度诸世事,处于无为,具足沤惒拘舍罗增益功德,为行尸波罗蜜教化众生、淨佛国土,亦不于世受尸波罗蜜之报。至般若波罗蜜,但欲益于一切,教化众生。

「复次,须菩提!菩萨行四禅、四等、四无形禅。虽行诸禅,不受禅福。何以故?以沤惒拘舍罗,知诸禅相皆空,亦知动还者。

「复次,须菩提!菩萨行般若波罗蜜,从初发意行沤惒拘舍罗,行观行淨,亦不趣须陀洹、不取须陀洹果,至阿罗汉亦不取其果。何以故?知诸法相空,及知不转还法,亦行三十七品过于二地。须菩提!是为菩萨摩诃萨无所从生法忍。菩萨行般若波罗蜜,行八惟无禅及九次第,亦不取须陀洹道。何以故?悉知诸法相空,知不动还。

「复次,须菩提!菩萨行佛十力业及四无所畏、四无碍慧、佛十八法、大慈大悲,淨佛国土、教化众生,然后乃逮萨云若。菩萨当作是行般若波罗蜜。」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菩萨摩诃萨其智甚广大,乃行是深法,然不受其报。」

佛言:「如是,如是!须菩提!所以者何?菩萨于所有处不动不转。」

「世尊!何等为于所有处不动不转?」

佛言:「于无所有而不动转,于五阴所有不转,于六波罗蜜所有不动,于诸禅、四等所有不转,于三十七品所有不转,于三脱门所有不转,于大慈大悲所有不转,于十力、十八法所有不转。所以者何?是诸法所有皆无所有故。须菩提!不可以无所有逮觉所有。」

须菩提言:「世尊!宁可持所有逮觉所有不?」

佛言:「不也。」

须菩提言:「世尊!宁可持无所有逮觉无所有不?」

佛言:「不也。」

「如是,世尊!将无所逮无所觉耶?」

佛言:「有逮觉,不以是四句。」

「世尊!是逮觉当云何?」

佛言:「诸逮觉者,亦非所有、亦非无所有。逮觉者,亦非戏言、亦非不戏言。」

须菩提言:「世尊!何等是菩萨戏言?」

佛言:「言:『五阴有常无常』,是菩萨戏言。『五阴苦乐』者,是菩萨戏言。『五阴是我所非我所』,是菩萨戏言。『五阴淨不淨』者,是菩萨戏言。『分别知五阴』者,是菩萨戏言。『知四谛』者,是菩萨戏言。念『四禅、四等及四无形禅、三十七品、总三脱门、八惟无、九次第禅』,是菩萨戏言。『我得须陀洹道至阿罗汉、辟支佛道』,是菩萨戏言。『我具足菩萨十住』,是菩萨戏言。『我淨佛国土、教化众生』,是菩萨戏言。『我具十力、四无所畏、四无碍慧、佛十八法』,是菩萨戏言。『我逮萨云若』,是菩萨戏言。『我尽诸习绪』,是菩萨戏言。菩萨行般若波罗蜜,五阴有常无常,亦不戏亦不不戏,乃至萨云若有常无常,亦不戏亦不不戏。所以者何?于所有亦不戏所有,于无所有亦不戏无所有,于所有无所有中亦不戏无不戏。是故,须菩提!五阴及萨云若为非戏也。菩萨于般若波罗蜜,行亦不以戏。」

须菩提言:「云何五阴不戏乃至萨云若不戏?」

佛告须菩提:「五阴无所有乃至萨云若亦无所有,诸可无所有者皆非戏。以是故,五阴及萨云若皆无有戏。须菩提!菩萨作是学般若波罗蜜者,得上菩萨位。」

须菩提言:「世尊!诸法所有尚不可得,云何得菩萨位?为用二地?为用佛道乎?持何等得位?」

佛言:「菩萨亦不以二道,亦不以佛道也。遍学诸道,乃上菩萨位。如第八贤圣遍学诸道,虽在乎地,未受果证。菩萨亦如是,皆行诸道得菩萨位,未及萨云若,未得金刚三昧。得功德时,乃具足逮萨云若。」

须菩提言:「世尊!若菩萨遍学诸道尔乃上位者,菩萨为复在第八地取须陀洹道耶?在斯陀含地得斯陀含道,在阿那含地得阿那含道,在阿罗汉地得阿罗汉道,在辟支佛地得辟支佛道,在佛地得佛道耶?此诸道各自异。世尊!云何菩萨皆当遍学诸道上菩萨位耶?若菩萨于是八地受八道者,是终不然。在菩萨位便逮萨云然者,亦复不然。若菩萨得声闻、辟支佛道至萨云然者,亦复不然。世尊!我当云何知菩萨遍入诸道上菩萨位?」

佛告须菩提:「如汝所言,菩萨终不于八地得须陀洹及罗汉、辟支佛道以逮萨云若。须菩提!菩萨从初发意常行六波罗蜜,以慧见八地。何等八?淨地、性地、四贤圣八地、观地、薄地、无垢地、已办地、辟支佛地。以慧观过于八地,以道慧过菩萨位。过位已,以萨云若慧捨诸习绪。须菩提!第八地者是菩萨之忍。须陀洹、斯陀含、阿那含慧及习绪除,亦是罗汉慧观,亦是菩萨辟支佛慧,亦是菩萨忍。具足声闻、辟支佛道,以道慧上菩萨位,以萨云若慧除诸习绪。以是故,须菩提!菩萨当遍具足诸道,尔乃成阿耨多罗三耶三菩阿惟三佛。成阿惟三佛已,为众生作道地。」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所说三乘:声闻、辟支佛、佛道;何等为道慧之道?」

佛言:「当起诸道淨于诸道,遍观众生及相貌像,尽觉尽知。皆遍知已,当教一切分流广化,遍採音声令得大声,遍三千大千刹土,当如响相。以是故,菩萨当遍具足诸道。当知道慧,悉知众生之意,亦当知泥犁,复知泥犁之趣,亦当知众生罪报。当断泥犁缘作罪之报,薜荔、畜生亦当知之。薜荔、畜生缘作报应,悉当断之。当知真陀罗、摩睺勒、诸龙、阅叉,当知人之因缘、人道果报,亦当知天,从四天王上至三十三天,亦当知天人因缘、天人果报。当知三十七品法、三脱门法,亦当知十力,亦当知四禅、四等及四空定、大慈大悲、佛十八法。尽知是已,立诸众生于三乘之道。须菩提!是为菩萨具足道慧。菩萨学是已,皆知众生意之所愿。已知所愿,如应说法初不断绝。所以者何?普知众生根、生死之趣。菩萨当作是行般若波罗蜜。菩萨所可应行法,三十七品所行,二地所行,尽入般若波罗蜜中故。」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诸法及三十七品及道法,是诸法亦不合亦不散,亦无有形,亦不见见,一相,一相者则无相。云何能致道?是法亦不见,亦无有形,一相,一相者则无相。云何能致道?世尊!譬如虚空,亦无所没、亦无所致。」

佛言:「如是,如是!须菩提!是空法亦无所致、亦无所趣,以众生不知法相无所有故,佛为说三十七品,及诸法有所致、有所办。虽尔,须菩提!所有五阴、六波罗蜜、内空、外空及有无空,三十七品、四禅、四等及四空定,四无碍慧、四无所畏、佛十力、十八不共、大慈大悲,至萨云若,于贤圣法律亦不合亦不散,亦无有形亦不可见,亦无有对,一相无相。如来以是故,欲度脱众生,以世俗因缘而说是教,非第一最义。是故菩萨当遍学诸道,以慧观随习俗,于法中有应用者、不应用者。何等是菩萨应用?何等是菩萨所不应用?罗汉、辟支佛道以慧观学而所不用,以萨云若慧当用诸法。菩萨如是于贤圣法律,当学般若波罗蜜。」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所说贤圣律,贤圣律者为何谓?」

佛告须菩提:「声闻、辟支佛、菩萨摩诃萨、如来.无所着.等正觉,亦不与婬怒痴合亦不不合,是我所非我所亦不合亦不散,亦不狐疑亦不不狐疑,于戒行亦不合亦不散,于欲、于色、于无色界亦不合亦不散,于不黠及顽佷亦不合非不合,凶暴亦不合非不合,于四禅、四等及四空定,三十七品、大慈大悲及有为无为性,亦不合亦不散。何以故?以诸法无有形、不可见、无有对,一相无相。无色不与无色合亦不散,不可见不与不可见合亦不散,无有对不与无对合亦不散,一相不与一相合亦不散,无相不与无相合亦不散。须菩提!是名为贤圣律。亦无形、不可得见,亦无对,一相无相,是菩萨无相度,菩萨当作是学。作是学已,当得诸法无相。」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为不学色声香味细滑识法相耶?不学地水火风空识相耶?不学六波罗蜜相耶?不学有无空相耶?不学四禅、四等及四空定,三十七品、三脱门相,十力、四无所畏、四无碍慧、佛十八法、大慈大悲、四谛相、贤圣相?不学逆顺十二因缘相耶?不学有为无为性相耶?于是诸法无相亦不学,所作相亦不学,菩萨当云何过于二地上菩萨位?上菩萨位已,云何逮萨云若?逮萨云若已,云何转法轮?转法轮已,云何以三乘法度脱众生?」

佛告须菩提:「若诸法有相者,菩萨当学诸法相。诸法无形,亦不可见亦无有对,一相,一相者则无相,是故菩萨亦不学相亦不学无相。云何作是问?」

佛言:「若前有相,后便有相;以前法无相故,后亦无相。是故菩萨亦不学相亦不学无相。所以者何?有佛无佛一相性常住如故。」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若诸法非相非无相,云何为念般若波罗蜜?菩萨若不念般若波罗蜜者,不能过于二地。不过二地者,不能过菩萨位。不能过菩萨位者,不得无所从生。不得无所从生者,不得菩萨神通。不得神通者,不能淨佛土、教化众生。不淨佛土、教化众生者,不能逮萨云若。未逮萨云若者,不能转法轮。不能转法轮者,不能安立众生于三乘法,亦不能安立众生于三福地:一者、施,二者、戒,三者、念诸善法。」

佛言:「如是,如是!须菩提!诸法亦非无相亦非一相。无相之法当云何念般若波罗蜜?须菩提!般若波罗蜜者非菩萨之念,菩萨以无念是为般若波罗蜜相。」

须菩提言:「世尊!云何无念是般若波罗蜜相?」

佛言:「于诸法无所念,是为般若波罗蜜相。」

「云何于诸法无所念?」

佛言:「不念五阴、六情,是为般若波罗蜜念。不念色声香味细滑识法,是般若波罗蜜念。不念不淨,是般若波罗蜜念。不念四禅、四等及四空定,是般若波罗蜜念。不念三尊、不念三福,是般若波罗蜜念。不念灭尽、不念安般守意,是般若波罗蜜念。不念无常相、苦相、非我相,不念四颠倒、十二因缘,不念吾我、寿命及知见相,是般若波罗蜜念。不念三脱门,不念三十七品法,是般若波罗蜜念。不念八惟无、九次第禅,不念四禅,是般若波罗蜜念。不念十慧,不念六波罗蜜,不念内外空及有无空,是般若波罗蜜念。不念十力,不念四无所畏,四无碍慧,佛十八法,不念大慈大悲,是般若波罗蜜念。不念须陀洹及罗汉、辟支佛,是般若波罗蜜念。不念萨云若,是般若波罗蜜念。不念断诸习绪,是般若波罗蜜念。」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云何不念五阴,乃至断诸习绪复不念,是般若波罗蜜念?」

佛言:「菩萨行般若波罗蜜,亦不念五阴无所有。何以故?须菩提!诸有相者,无有般若波罗蜜念。不念婬怒痴所有,不念无道之处所有。何以故?诸有想者,为无般若波罗蜜念。诸有相者,为无六波罗蜜。何以故?诸有贪者亦无有六波罗蜜,是名为着诸有。缚着者,无有度脱。须菩提!着有者,无有三十七道品念,亦无三脱门念,乃至萨云若亦无念。何以故?缚着于有故。」

须菩提白佛言:「何等为有?何等为无有?」

佛言:「有二者为有。」

「世尊!何等为二?」

佛言:「五阴相者为二,十二衰相者为二,有佛相者为二,有道相、有为无为相者是则为二。须菩提!一切相乃至无有相,是皆为二。适有二,便有。已有,便有世间众生,不得离生老病死忧悲勤苦。以是故,须菩提!当知有二者无有六波罗蜜,亦无有道,亦无所逮,亦无所觉,何况能捨五阴及萨云若者?」

佛告须菩提:「尚无道念,那得须陀洹至罗汉、辟支佛道?那得离诸习绪?」

摩诃般若波罗蜜无坚要品第七十五

尔时须菩提白佛言:「世尊!假令有相者不得顺忍、不得逮觉;若无相者当得顺忍不?当及声闻八地不?当及辟支佛地不?当及菩萨地不?可得度脱不?能得道念不?能令罗汉、辟支佛习绪除不?能使菩萨得上菩萨位不?上菩萨位已能得萨云若不?得萨云若已能灭诸习绪不?世尊!若无意,若不生意、不起是法相,可逮萨云若不?」

佛告须菩提:「如是,如是!无有相者亦无有顺忍,亦不能除诸习绪。」

复问:「世尊!菩萨行般若波罗蜜,有相意耶?于五阴有相耶?乃至萨云若有相耶?有婬怒痴相、无有婬怒痴相耶?有六衰、有六衰尽相耶?有近、有近尽相耶?有觉、有觉尽相耶?有爱、有爱尽相耶?有受、有受尽相耶?有有、有有尽相耶?有生、有生尽相耶?有死、有死尽相耶?有忧悲勤苦?有忧悲勤苦尽相耶?有苦、有苦尽相耶?有四谛、有四谛尽相耶、有萨云若、有萨云若尽相耶?有习绪、有习绪尽相耶?」

佛言:「不也。须菩提!菩萨行般若波罗蜜,亦无有相亦无无相。须菩提!菩萨顺忍者则无相,是菩萨无有相则为念道。无有有相、无有无相,则是菩萨之果报。」

佛言:「有相则是菩萨道,无相则逮觉。是故,须菩提!当知诸法所有皆无所有。」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若无所有,云何于无所有中得逮觉,而于诸法得自在?」

佛告须菩提:「我本为菩萨行六波罗蜜,从第一禅至第四禅,观禅性不念贡高,亦不倚禅、亦不味禅,于四禅事寂淨无所悕望。已安足于禅,便处于神通。天眼彻视,天耳彻听,意知他人宿命所从来,自识宿命便飞行。虽尔,不以是神通贡高,不味不倚于六通,无所分别。须菩提!我以应一合相智成阿耨多罗三耶三菩,便觉四谛,具足如来十力、四无所畏、四无碍慧、佛十八法,处众生于三乘。」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如来云何于无所有中起四禅?六通无所有?众生为无所有?如来云何安立众生于三乘?」

佛告须菩提:「若婬怒痴及馀诸非法之事,若有所有、无所有者,我为菩萨时不于有无中起四禅。是故,须菩提!亦不有所有、亦不无所有,是故我初发意行菩萨道时行四禅。」

佛告须菩提:「若神通中当有所有、无所有者,我终不于神通中觉所有无所有而成阿耨多罗三耶三菩。以于神通知所有无所有故,成阿耨多罗三耶三菩。」

须菩提白佛言:「若菩萨于诸法所有无所有,于禅五通成阿耨多罗三耶三菩,云何菩萨于无所有法中,未曾所知能知、未曾所学得学,从是中成阿耨多罗三耶三菩?」

佛告须菩提:「菩萨已从过去诸佛所供养若干佛菩萨,所从诸佛闻无所有中无有佛、无有辟支佛,无所有中无有罗汉,无所有中无有众贤圣,从无所有中无有毛髮许所有。菩萨作是念言:『无所有中亦无有须陀洹乃至佛,皆无所有。以诸法无所有故,我或成阿耨多罗三耶三菩,我或不成阿耨多罗三耶三菩。假令我当成阿耨多罗三耶三菩者,诸可有行相众生,我当立着无相地。』须菩提!诸有菩萨成阿耨多罗三耶三菩者,欲度脱众生故,便习未曾习者,未曾学者、未曾受者,便学、便受。于诸过去诸佛所学,先学六波罗蜜,劝人令行六波罗蜜,见人行者代其欢喜。以布施无贪垢故,便得大富。以布施故便守戒,便得天上、人中尊。以布施故便得三昧。以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故,便得智慧品、解脱品、见解脱慧品。持是诸品及六波罗蜜,得过二地,上菩萨位。已上位已,便淨佛土、化众生,便逮萨云若,转法轮,以三乘度众生。须菩提!菩萨以是先当从檀波罗蜜起,次得诸慧;是亦不可得。何以故?无有实故。

「复次,须菩提!菩萨从初发意以来,自持戒劝人持戒,见人持戒代其欢喜,以持戒得天上、人中之豪。贫者以财施之,复以戒、三昧、智慧、解脱、见解脱慧而立之,以五品之德过出二地,上菩萨位,度脱众生,便逮未曾所知所学所习,皆学知习之。何以故?欲习无所有故。

「复次,须菩提!菩萨行忍,劝人使行,见人行忍代其欢喜。饱足众生以财安立,或以五品之德过于二地,上菩萨位。何以故?所施与亦无有要故。

「复次,须菩提!菩萨自行精进于善,劝人精进,见人精进代其欢喜。复以财物给足众生,以戒、忍辱五品之德过出二地,上菩萨位。何以故?所施亦无有要故。

「复次,须菩提!菩萨行四禅、四等、四无形定,劝人令行,见人行者代其欢喜。以位于禅布施穷乏,教令智慧、解脱见慧,过出二地,上菩萨位。何以故?所有者无有要故。

「复次,须菩提!菩萨从发意以来,行般若波罗蜜,以财给足众生,立以于戒、三昧、智慧、解脱见慧,自行六度,劝人令行,见人行者代其欢喜。以沤惒拘舍罗过于二地,上菩萨位,成阿耨多罗三耶三菩。何以故?无有形故。须菩提!菩萨从是便得本所不学、本所不知、本所不应,皆学皆知皆得所应。

「复次,须菩提!菩萨学诸未曾学者,从初发意以来,常有萨云若念,解诸有无之事,便念三尊行:常念天行、戒念、施念。」

佛问须菩提:「云何为念佛?念佛者不以色痛想行识念。何以故?五阴无有坚要故。无坚要者为无所有,佛念者为无念。

「复次,须菩提!如来.无所着.等正觉不当以三十二相、八十种好念,不当以金色光明念。何以故?佛形无有坚要故。无坚要者为无所有,念佛者为无念。

「复次,须菩提!如来.无所着.等正觉不当戒性、智慧品、三昧品、解脱品、见解脱品。不当以是五品念如来。何以故?以是无有坚实故。无有坚者为无所有,念佛者为无念。

「复次,须菩提!念如来不以十力念,不以四无所畏念,四等、大慈大悲、佛十八法、四无碍慧,不以是念如来。何以故?无有坚实故。不坚实者无所有,念佛者为无念。

「复次,须菩提!念如来者不以十二因缘念。何以故?无有坚要。无坚要者为无所有。念佛者为无念。须菩提。菩萨行般若波罗蜜者当作佛念,以是故知次第学,未曾学者习,未曾应者具足,悉应顺至诸道,应作是学,具足三十七品及三三昧,便具足萨云若慧,便应所有无所有。觉不坚固要,便得所有无所有处。

「须菩提!云何为法念?菩萨行般若波罗蜜,亦不当念善恶法,亦不念当受莂不受莂,亦不当念俗法道法,亦不念有漏无漏法,亦不念贤法愚法,亦不念三界法,亦不念有为无为性法。何以故?诸法无有坚要。无有坚要者为无所有,念法为无所念。学法念以应所有无所有,便逮萨云若,便逮所有无所有处。须菩提!菩萨当念法念。

「须菩提!菩萨当云何念僧?菩萨从初发意至萨云若,常念僧,为无念。如是,须菩提!菩萨当作僧念。

「须菩提!菩萨云何念戒?行般若波罗蜜,从初发意以来不缺于戒,不差于戒,善摄于戒,当念有无。如是念者,为顺所应,便逮萨云若无有有无之处。须菩提!云何菩萨念施?所有无所有应施,所可物施及以法施,于中不起乱意,亦不念有所施、无所施。虽持身命支节布施,于中亦不起乱意。何以故?无有坚要故。无坚要者则无所有。常念于施,至成阿耨多罗三耶三菩。

「须菩提!菩萨云何当作天念?诸须陀洹生四天上者至于六天,诸生天者无有坚要。无坚要者为无所有。须菩提!当顺是念至成萨云若。须菩提!诸阿那含生于色天及无色天,亦无坚要。无坚要者为无所有。菩萨当顺是念,至成阿耨多罗三耶三菩。须菩提!菩萨常念六念顺其所应。

「复次,须菩提!菩萨行般若波罗蜜,欲学所顺所习,欲成诸功德,当学内外空及有无空,当学三十七品、大慈大悲,当学菩萨道行,皆逮有无之要。尚无毛髮之相,何况有萨云若相?须菩提!是为菩萨行般若波罗蜜得随次第应。」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若诸法所有皆无所有,乃至五阴、六衰无所有,诸性无所有,三十七品无所有,萨云若慧亦当无所有。亦无佛、无法、无比丘僧,亦无有道,亦无果报,亦无着断,亦无逮觉,诸法亦皆无所有。」

佛告须菩提:「诸法有所有、无所有可得见不?」

须菩提言:「不可得。世尊。」

「须菩提!云何言诸法所有皆无所有,五阴及逮觉耶?」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我于是法无有狐疑,但为当来之世三乘道家,恐或言若诸法所有无所有,何谁着者?何谁断者?不知着断之事,便能败戒毁戒不知所趣,如是败戒行者,各各趣三恶处。世尊!我不敢有狐疑,我畏当来之世,是故问如来耳。」

摩诃般若波罗蜜无倚相品第七十六

于时须菩提白佛言:「世尊!菩萨摩诃萨若诸所有者皆无所有,菩萨为见何等,为众生发阿耨多罗三耶三菩?」

佛告须菩提:「菩萨以所有皆无所有故,能发阿耨多罗三耶三菩。何以故,诸有倚着者难得解脱,有倚相者不得逮觉,亦不能成阿耨多罗三耶三菩。」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无倚相者,为有逮觉成阿耨多罗三耶三菩耶?」

佛言:「逮觉已阿耨多罗三耶三菩,则是无所倚,以不别法性故。欲得无所倚逮觉阿耨多罗三耶三菩者,则为欲示一切法性。」

「世尊!若无所倚者无有逮觉,则无有阿耨多罗三耶三菩。何缘菩萨从第一住至十住耶?何因缘得无所从生法忍?何因有五通及六波罗蜜之德,而受诸法之德,摄取佛国、教化众生、供养诸佛,一切有至般泥洹?」

佛言:「无所倚者,与五通之报等,与十住等,与六波罗蜜等,及供养诸佛功德等。以是故,至般泥洹供养不断。」

须菩提言:「世尊!无所倚及五通、六波罗蜜,有何差别?」

佛言:「无有差别,说有差别。」

「世尊!云何三事有差别?」

佛言:「菩萨行般若波罗蜜,亦不倚所施,亦不自倚,亦不倚受者。至般若波罗蜜亦无所倚,行神通亦无所倚,行三十七品亦无所倚,行三三昧亦无所倚,教化众生、淨佛国土亦无所倚,逮觉诸佛法亦无所倚。须菩提!是为菩萨行般若波罗蜜为无所倚。菩萨摩诃萨如是行者,诸魔魔天无能坏者。」

须菩提言:「世尊!云何菩萨行般若波罗蜜,一意受持六波罗蜜,受四禅、四等、大慈大悲及四空定,四无碍慧、四无所畏、三十七品、总三脱门、佛十种力、佛十八法,云何受持八十种好?」

佛言:「菩萨行般若波罗蜜,所作施、戒、忍辱、精进及诸禅事,皆以般若波罗蜜行;及三脱门、四等、大慈及三十七品,所作所念皆不离般若波罗蜜;及三三昧、佛十种力、四无所畏、四无碍慧、佛十八法、八十种好、皆不离般若波罗蜜。」

须菩提言:「世尊!云何菩萨一意行般若波罗蜜,受持六波罗蜜乃至八十种好?」

「须菩提!菩萨行般若波罗蜜,行六波罗蜜初无二相;乃至八十种好亦无二相。」

「世尊!云何行六波罗蜜至八十种好不以二相?」

佛言:「菩萨行般若波罗蜜,皆悉具足总持诸波罗蜜及三十七品而行布施。」

须菩提言:「世尊!是事云何?」

佛言:「菩萨行般若波罗蜜时不以漏意,行檀波罗蜜于无漏,作念言:『我为是谁?所施何物?受者为谁?』于是三事无相受念,尔时亦不见意及所施受者,至十八法亦复如是。

「复次,须菩提!菩萨行般若波罗蜜,乃至般若波罗蜜亦无有相,亦不见六波罗蜜。菩萨行般若波罗蜜乃至八十种好,亦无有相、亦无所见。」

须菩提言:「世尊!以无相、无所作法,云何得具足六波罗蜜,云何具足三十七品,云何具足三空及十种力,云何具足四无所畏、佛十八法?」

佛言:「菩萨行般若波罗蜜,以无相施随众生所欲,或索肌肉妻子国城珍宝,所有财穀皆不逆人。作是施时,或有人来问菩萨言:『用是无相布施为作。』虽有是言,我续布施不可断绝,持是布施与众生共,为阿耨多罗三耶三菩;亦无相念,亦无施意,亦无物意,亦无受者意,亦不见阿耨多罗三耶三菩意。何以故?所见一切皆悉空故。如是,谁为阿耨多罗三耶三菩者?如是作为则是真作,则能淨佛国土、教化众生,则为行六波罗蜜,则为具足三十七品及三脱门,则为具足佛十八法。如是行者,则为不受布施之报,譬如第六天王有所欲者,但念即至。菩萨如是,但意念诸法,皆具足至。以布施之德能供养诸佛,悉能饱满诸天及人。以沤惒拘舍罗行檀波罗蜜,安立众生于三乘法,是为菩萨行般若波罗蜜具足檀波罗蜜。」

须菩提言:「世尊!云何菩萨行般若波罗蜜具足尸波罗蜜?」

佛言:「菩萨悉知贤圣无漏道法之戒,不毁不乱,奉贤圣戒。于诸法无所[打-丁+此],亦不[打-丁+此]五阴,亦不[打-丁+此]三十二相,亦不[打-丁+此]四性,亦不[打-丁+此]四天王至三十三天,不[打-丁+此]须陀洹至罗汉、辟支佛,亦不[打-丁+此]转轮圣王。所作功德但欲与众生共,为萨云若;不相不倚亦不以二。但为世事,非最要义。具足戒已,以沤惒拘舍罗起四禅,不以贪受天眼。以天眼观十方诸佛,至成阿耨多罗三耶三菩初不离天眼。以天耳淨尽闻诸佛所说经法,不失所闻。至得自辩,悉知诸佛之意。知诸佛意已,便能饶益一切众生。持识宿命之慧,觉诸所作不失本行,以无漏之法立众生于三乘,随众生所欲而悉授之。须菩提!是为无相具足尸波罗蜜。」

佛言:「菩萨云何具足于忍?从发意至坐道场,若众生来以刀杖捶加于菩萨,菩萨终不起意。当起二忍:一者、忍辱,二者、无所从生法忍。起意念言:『以刀捶杖加我者为谁?受者为谁?』当观法相,观法相者亦无所有、亦无所观。无所观者,便得无所从生法忍。住二忍已,便具足四禅、四等及四空定,便具足三十七品及三脱门,便具足十力,四无所畏,四无碍慧。菩萨已住是法,便得神通,非是二地所能及者。具足神通已,便具足六波罗蜜。以天眼慧见十方佛,至阿耨多罗三耶三菩不忘佛念。复以天耳慧闻十方佛所说教法,悉知诸佛,诸佛所念悉复逮。知众生之意,如应说法。自知宿命,以慧皆识众生功德,持诸善本功德劝勉众生,以漏尽之慧立众生于三乘。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以沤惒拘舍罗行,教化众生、淨佛国土,具足萨云若慧,逮得阿耨多罗三耶三菩,转于法轮。是为菩萨行般若波罗蜜具足羼波罗蜜。」

佛言:「云何菩萨行般若波罗蜜具足惟逮波罗蜜?须菩提?菩萨行般若波罗蜜,身意精进具足四禅。于四禅起,便得无数神通,变化来往、手扪摸日月。持是精进,遍至十方无数刹土,供养诸佛一切所有供养之具,至阿耨多罗三耶三菩。诸天、世人皆当恭敬。是菩萨至般泥洹,以神足到十方听受诸佛法言,所闻法至成阿耨多罗三耶三菩终不忘,淨佛国土、教化众生,具足萨云若。是为行般若波罗蜜具足惟逮波罗蜜。

「复次,须菩提!以无漏道法具足意精进,口不言恶、身不行恶、意不念恶,亦不[打-丁+此]苦乐、有常无常,不[打-丁+此]有我无我,不[打-丁+此]有为无为,不[打-丁+此]三界,不[打-丁+此]四禅及四空定、四等、三脱门、三十七品,至十八法亦无所[打-丁+此]。亦不[打-丁+此]声闻、辟支佛,不[打-丁+此]声闻、辟支佛道,亦不[打-丁+此]菩萨,亦不[打-丁+此]菩萨地,亦不[打-丁+此]五趣,亦不分别是天、是人、是畜生、是泥犁、是薜荔,亦不分别是须陀洹道、是罗汉道、是辟支佛道,亦不分别是菩萨道,亦不分别是萨云若,亦不[打-丁+此]诸法,诸道亦不分别。所以者何?是诸法者,皆无有要、无可[打-丁+此]者,亦无可分别者。以具足意精进,便救一切魔怨众生。救众生已,亦不见众生。具足精进已,亦不见精进。具足佛法已,亦不见佛法。淨佛国土亦不见不得,具足精进便受诸善法,亦不于是善法中生念。遍游诸国救益众生,所作变化自恣无碍。或雨诸华或散诸香,或以伎乐鼓乐絃歌事,或震动事或以光明,或以国土七宝示现,或以博弈,或现水火随道而入,与为因缘使行十善。或以施戒而摄取之,或以支解身体妻子国土,或以自身随众生意而摄取之。须菩提!菩萨以沤惒拘舍罗无相行惟逮波罗蜜。」

佛言:「菩萨行般若波罗蜜,住于无相之法行禅。菩萨行般若波罗蜜,除如来三昧,一切馀三昧皆当具足。具足四禅,具足四等及四空定,皆当逆顺行八惟无及九次第禅,行空,无相,无愿三昧,电光三昧,金刚三昧,直治三昧,住是禅波罗蜜便得三十七品,住于三昧具足道慧,诸三昧门皆来入是,具足道慧,具足十住地作行,至萨云若终不中道取证。于三昧中住,游诸佛刹供养诸佛,于诸佛所殖诸德本,淨佛国土、游诸四域教化众生,广立众生于六波罗蜜。或立于须陀洹、斯陀含、阿那含、阿罗汉、辟支佛,随其所欲而满其愿。于是禅波罗蜜者,悉总持诸陀隣尼门,便得四无碍慧,便受神通,终不堕女人胞胎。不受色欲无生不生,虽生不着于生。何以故?善观于幻法,知所有如幻,救济众生便得无众生之相,以无所得法立众生于无所得法,以世俗数不以最上要。以禅波罗蜜遍入诸禅及解脱禅,不得阿耨多罗三耶三菩,终不捨禅波罗蜜。行道慧入萨云若慧,便尽习绪为以自救当复救馀。救他人已,为诸天及人及阿须伦而作福田。如是,须菩提!菩萨行般若波罗蜜,是为具足无相三昧。」

「云何菩萨行般若波罗蜜,于无相法具足般若波罗蜜念?」

佛言:「菩萨不见法有实成者,亦不见五阴实成者,亦不见五阴生,亦不见五阴来生处;乃至须陀洹道,亦不见所生,亦不见来住处。以虚空故,其实不可得,亦不见须陀洹漏尽法。行般若波罗蜜以解有要无要之法,如是解者便解内外及有无空,于诸法无所入,亦不入于五阴,乃至于道亦无所入。学无所有般若波罗蜜,便具足菩萨道。何等为菩萨道?则六波罗蜜是。三十七品、十力、四无所畏、四无碍慧、佛十八法、三十二相、八十种好,于无所有成佛道,具足六波罗蜜,具足三十七品及五神通,随众生所欲,于六度中有贪嫉者,以檀波罗蜜授之;有恶戒者,以道戒授之;有瞋恚者,以忍授之;有懈怠者,以精进劝之;有乱意者,以禅救之;有愚痴者,以慧授之,至解脱品、解脱见品皆以授之;有声闻道意者,随其本应,以须陀洹、斯陀含、阿那含、阿罗汉、辟支佛道,随本授之;有大乘者,以佛道授之。以是方便,能作无央数变化,乃至恒边沙诸佛国土,随人所欲,则能变其刹土之好,满诸众生之愿。从一佛国至一佛国,所欲取国土随其愿。譬如第六天人,所有衣食伎乐随意即至。菩萨以六波罗蜜行菩萨道,随意所愿尽皆具足,逮萨云若。于五阴无所受,于一切诸法,道法俗法、善法恶法,皆悉具足无所受。后成阿耨多罗三耶三菩阿惟三佛时,国土所有皆悉随意即得,无有持来者亦无有持往者,亦如第六天上。何以故?诸法无所恃亦无所倚。须菩提!菩萨行般若波罗蜜,以无所有相,是为具足般若波罗蜜。」

摩诃般若波罗蜜无有相品第七十七

尔时须菩提白佛言:「世尊!菩萨摩诃萨云何于无所破坏法、无相法、无所有法中,能具足六波罗蜜念?云何于是无形法而知差别入般若波罗蜜中?云何于无相法以一相而逮正觉?」

佛告须菩提言:「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五阴如幻、如响、如梦、如影、如热时焰、如化。持是五阴行六波罗蜜,五阴无相,如幻、如响、如梦、如影、如热时焰。何以故?梦幻之法无所有故。无所有者则一相,一相者则无有相。以是故,须菩提!当知檀波罗蜜无有相,所布施及主受者皆无有相。作是知者,则为具足檀波罗蜜。作是具足檀波罗蜜已,终不于六波罗蜜转还,便于六波罗蜜中具足四禅、四等、四空定,悉具足三十七品,具足内外空及有无空,便具足三脱门,具足八惟无、九次第禅,具足五通,具足诸陀隣尼门,具足四无碍慧、四无所畏、十种力,悉具足佛十八法。」

佛语须菩提:「菩萨以住于贤圣无漏法,便能飞行供养诸佛,随其所安救济众生。或以布施摄取众生,或以戒、或以忍、或以精进摄取众生,或以禅、或以智慧摄取众生,随其所善而教之。为众生故受生死法,不与同归,亦不受生死勤苦。为众生故种天上、人中之福,欲以摄取众生故。知诸法无有相,便学须陀洹道法,亦不于中住;及学罗汉、辟支佛道法,亦不于中住。何以故;悉知诸法已,当逮萨云若慧故,非罗汉、辟支佛之所知。」

佛语须菩提:「如是,如是!诸法无有相。知六波罗蜜无有相,乃至诸佛法亦知无有相。

「复次,须菩提!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于五阴如梦、如幻、如响、如影、如热时焰、如化。行尸波罗蜜,知五阴如梦、如幻化,便以无相具足尸波罗蜜。持戒不犯不毁,善持戒不犯不毁,善持不乱,习智慧贤圣业,遍护诸戒以法义,戒身口意以等于诸戒。不以戒[打-丁+此]四性及遮迦越王,亦不言:『我持是戒当生四天及第六天上。』亦不念言:『持是戒得须陀洹道乃至罗汉、辟支佛道。』何以故?诸法一相,为无有相故。无相之法终不逮无相法,有相之法亦不逮有相法,有相之法亦不逮无相之法。须菩提!是为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以无相法具足尸波罗蜜,上菩萨位。已上菩萨位,便逮得无所从生法忍,便行道慧,具足神通,住于诸陀隣尼门,便得四无碍慧。从一佛国游一佛国,供养诸佛如来,摄取众生,淨佛国土、教化众生。生五趣之世,不着于生死行。譬如弥遮加越王,坐起行来无有知者,育养众生不仰臣下、不娆人民。譬如须延头(须延头者晋言甚淨)如来转法轮,于三乘无有菩萨可教发阿耨多罗三耶三菩者,便般泥洹,后令化佛教授众生一劫。须菩提!菩萨行般若波罗蜜具足尸波罗蜜,诸法便随从之。

「复次,须菩提!菩萨行般若波罗蜜,于五阴如幻、如梦、如响,以无相法具足羼波罗蜜。须菩提!菩萨以二忍事具足羼波罗蜜。何等为二?从初发意至于道场,于其中间,若有众生持刀杖捶来挝打割刺。菩萨欲具足羼波罗蜜者,意不起乱,当计念言:『谁有骂者?谁有割者?谁有挝者?何以故?以诸法无有相。』如是观者,便具足羼波罗蜜。以具足是忍,便得无所从生法忍。」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无所从生法忍,为是灭?为是智耶?」

佛言:「于忍不起毛髮恶意者是为智,以是智得无所从生法忍。」

须菩提言:「世尊!声闻、辟支佛无所从生法忍,及菩萨摩诃萨无所从生法忍,有何差别?」

佛言:「须陀洹智及灭,至罗汉辟支佛智及灭,是菩萨摩诃萨之忍。须菩提!是为声闻、辟支佛之差别。菩萨摩诃萨有是忍者,过出二地上。以住无所从生法忍者,便行菩萨道,便具足道慧,不离三十七品,不离三脱门,不离神通,教化众生,淨佛国土,逮萨云若。须菩提!菩萨以无相法具足羼波罗蜜。

「复次,须菩提!菩萨住于五阴如幻、如梦、如响、如野马、如热时之焰,于是无相法便行身意精进,便办神通,游诸佛刹供养诸佛,以身精进教授众生,立众生于三乘。是为菩萨行般若波罗蜜,以无相法具足惟逮波罗蜜。意精进者,以意精进于圣贤无漏之法,具足诸善本法、三十七品法,具足三脱门,具足四禅、四等及四空定,具足十力、四无所畏、佛十八法。菩萨于中学已,当具足萨云若慧,消诸习绪具足成相,得普遍光明,三倒十二法轮转,能令三千大千刹土六反震动,能以光明照遍三千大千刹土,能出音声遍三千大千刹土,诸众生闻音者必至三乘之道。须菩提!菩萨精进所有饶益弘大如是。菩萨住精进,尽具足诸佛法,逮萨云若慧。

「复次,须菩提!菩萨行般若波罗蜜,于五阴如梦、如幻,具足于禅波罗蜜。行四禅、四等、四无形禅及三脱门,电光三昧、金刚三昧、真禅三昧--除佛三昧,诸馀无央数三昧意皆遍至--亦不味诸三昧,亦不受其果报。何以故?以菩萨尽知诸三昧相法空,所有者皆无所有,无相不味无相,无所有不味无所有。以不味故,不随禅生至形无形处。何以故?不见其形故。亦不见三昧,亦不见三昧相,亦无所见故,便具足无相三昧。持是三昧,过出二地上。」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菩萨云何以禅波罗蜜出过罗汉、辟支佛道上?」

佛告须菩提:「菩萨以禅学内外空及有无空,于空法不见有住处。声闻、辟支佛法及萨云若法皆空,以是空故,上菩萨位。」

「世尊!云何是菩萨位?云何非菩萨位?」

佛言:「诸有倚着非菩萨位,无所倚着是菩萨位。」

「世尊!云何为倚?云何不倚?」

佛言:「五阴、十二衰是菩萨倚,乃至萨云若亦是菩萨倚位者。须菩提!都不见诸法,亦无有名字,尽无所倚,是菩萨位。何以故?五阴所有事、萨云若所有事,亦非行、亦非说、亦非见。须菩提!是为菩萨受,是为菩萨位。菩萨以是上位,便具足诸三昧,尚不随禅生,何况随婬怒痴生而有所作?是事不然。但以幻法饶益众生,不见众生亦不见幻。于无所得法中摄取佛土、教授众生,是为菩萨行般若波罗蜜具足禅波罗蜜,转无倚法轮。

「复次,须菩提!菩萨行般若波罗蜜,知诸法如幻、如梦、诸法如响、如化、如光影、如热时焰。」

须菩提言:「世尊!云何菩萨知诸法如幻、如焰?」

佛言:「菩萨行般若波罗蜜,亦不见持梦幻示人,亦不见响亦不见持响示人,亦不见光影、幻、化、热时焰亦不见持此示人。何以故?诸凡愚夫于梦幻诸法皆着颠倒;诸罗汉、辟支佛,诸菩萨,诸如来.无所着.等正觉,于梦幻法亦不见有,亦不见可持示人者。所以者何?诸法所有者皆无所有,亦无所成亦无所有。菩萨行般若波罗蜜终无贪相,亦不成就相,亦不生相。是事不然。何以故?般若波罗蜜亦不念法有生者有成者。菩萨如是行者,亦不生五阴,亦不生三界,亦不生诸禅,亦不生于解脱禅,亦不生三十七品,亦不生三脱门,亦不生六波罗蜜,当具足于第一地至十住,不于中生欲。何以故?是处不可得亦不可见,况当于中生欲意?虽行般若波罗蜜,亦不见般若波罗蜜,于不见中尽见诸法皆来入般若波罗蜜,亦不见诸法。何以故?诸法及般若波罗蜜,一无有二,亦非二事。何以故?为如如教、如法性教、如真际教,是诸法无有别。」

须菩提白佛言:「假令诸法无有别、无有散,云何有善恶之教言、有漏无漏教言、道法俗法、有为无为之法教?」

佛言:「于须菩提意云何,如诸法之法,颇有善恶、有漏无漏、若道若俗、有为法无为法不?颇见有须陀洹及罗汉、辟支佛法不?颇见有佛道不?」

须菩提言:「不见也。世尊!」

「是故,须菩提!诸法无有别、无有相、无所生、无所有。须菩提、我本为菩萨,初不见诸法有要者,亦不见五阴,亦不见有为无为,从须陀洹至佛道亦无所见、亦无所得。须菩提!菩萨欲学般若波罗蜜,从初发意至成阿耨多罗三耶三菩阿惟三佛,当善于所有无所有。菩萨善于无所有者,则能具足道慧,教授众生、摄取佛国,成阿耨多罗三耶三菩,降诸众生,不见于三界。须菩提!菩萨摩诃萨当作是行般若波罗蜜,应无所有。」

放光般若经卷第十七

 
放光般若经卷第十八

西晋于阗国三藏无罗叉奉 诏译

摩诃般若波罗蜜住二空品第七十八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云何是法如梦、如响、如幻、如化、如热时焰、如光、如影,是诸法皆空?云何为有造处所,言是道是俗、是无为是有为、有漏无漏?云何言是须陀洹、斯陀含、阿那含、阿罗汉、辟支佛?云何言是求阿耨多罗三耶三菩?」

佛告须菩提:「凡夫愚痴少有所闻,依倚梦幻法而有所见,因身口意所作非法不善之事,或行善事至有善恶之报,受罪福于三界。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住于二空,从有无本端空至毕竟空,教化众生说有五阴、十二衰空、十八性空。是法如梦、如响、如幻、如化、如影、如热时焰,是中亦无五阴、亦无诸衰、亦无诸性、亦无梦、亦无响、亦无幻化、亦无焰影、亦无有见。诸法皆无形,所有皆无所有、无有五阴。汝等见有五阴无十二衰,汝等见有诸衰无十八性,汝等见有诸性,以因缘颠倒故便有诸法随行所受。云何汝等于无所有法而有形相?行般若波罗蜜菩萨,以沤惒拘舍罗,诸有众生在贪嫉者,教令布施,令得大富,于中拔出;教令持戒,以戒因缘得生天上,于戒拔之;令住禅三昧,以禅因缘得生梵天,具足四禅及四空定因缘。施从戒以禅无数方便立之泥洹,复以三十七品及三脱门、八解脱、九次第禅、十种力、四无所畏及四等,劝令得十八法。持是无像之法,立于三乘,为说菩萨道。」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甚奇、甚特、未曾有!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为诸空无法作处所,言是善法、恶法,是道法、俗法,是漏法、无漏法,是有为法,是无为法。」

佛言:「如是,须菩提!甚奇、甚特、所未曾有!为是空无之法而作处所。须菩提!汝等当知菩萨所行奇特,罗汉、辟支佛所不能及者。汝等当应为菩萨摩诃萨作礼。」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何等为菩萨摩诃萨所未曾有,诸罗汉、辟支佛所不能及?」

佛告须菩提:「若欲闻者善思念之,吾当解说。菩萨行般若波罗蜜者,住于六波罗蜜中及内外空、三十七品、四无碍慧及五神通,遍到十方观诸众生,可以布施摄者,便以施取之;可以戒、忍、精进、一心、智慧,随其所应,以六波罗蜜而摄取之。应以四禅及四空定得解脱者,以禅因缘而摄取之;或应以慈、悲、喜、护得度者,以四等摄之;或应以三十七品得度者,以根、力、觉、意而摄取之;若应以三脱门得度者,皆摄取之。」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云何以布施摄取众生?」

佛言:「菩萨行般若波罗蜜者,随人所索,若索衣被、饮食、疾病、医药、象马、车乘、金银、珍宝,随人所欲皆施与之。及所施与,若佛、辟支佛、阿罗汉及须陀洹,下至凡夫及蜎飞、蠕动、诸三恶趣,其意适等,而无差别、无若干种意。何以故?诸法无有若干种意故,其意平等。无若干者,便得无差别萨云若慧。」

佛言:「菩萨摩诃萨若见来求者,当作念言:『我所施者当与三耶三佛。福祐不从畜生出生。』有是念者,非是菩萨法,何以故?菩萨发道意不作是念:『我持布施当生四姓家。』诸所施已摄取众生者,皆令至无馀泥洹而般泥洹。菩萨以众生为亲族,所施与无若干差别,亦不言:『当与是,不与是。』意无适莫,所施众生无有碍意。何以故?为众生故发阿耨多罗三耶三菩,若有分别意者,便于诸如来无所着等正觉、诸缘觉、诸真人有大过失。何以故?诸天及人、诸阿须伦无有请,菩萨为众生作救护、作桥梁者为菩萨之法,自当救摄众生。

「复次,须菩提!菩萨行般若波罗蜜者,若人、若非人来至菩萨所,取节节支解菩萨身,菩萨亦不疑言:『当与?不与?』何以故?是菩萨欲救众生故受是形耳。『我以是身饶益一切。』菩萨当作是念:『我为众生受是身形,今来取之。』须菩提!菩萨见来所求者当发意言:『施者为谁?受者为谁?所施物为何等?是诸法实不可得见。何以故?是诸法常空,空亦无所与亦无所夺。』须菩提!菩萨行般若波罗蜜当作是学,所谓内空、外空及有无空,住是空者于中布施,便具足檀波罗蜜;具足檀已,不断内外法,言谁有割者、谁为截者!」

佛告须菩提:「佛以天眼见十方恒边沙等刹土,诸菩萨摩诃萨入泥犁中,泥犁则为冷。以三事变化为泥犁中众生说法:一者神足,二者随其所使,三者四等之法。以神足灭火,随意为说四等法,泥犁中众生便有爱敬归仰于菩萨,即得离苦痛。次为说三乘之教,皆令脱苦。是故,须菩提!我以佛眼见十方恒边沙,诸菩萨摩诃萨供养诸佛不以憍慢,爱好诸佛不以憎恶,欢喜无恚,诸佛所说皆悉受持,至成阿耨多罗三耶三菩终不志失。须菩提!佛以佛眼见十方恒边沙刹土诸菩萨等,为众生故,割截身体,支节分离,布散四面;诸有飞鸟走兽来食菩萨肌肉者,皆有慈意;于菩萨所以慈意故,得离畜生,即得为人,往见诸佛听受经法,随其所闻即得顺行,以三乘之法而度脱之。」

佛告须菩提:「诸有菩萨摩诃萨发阿耨多罗三耶三菩者多所饶益,如是能使众生得无馀泥洹。

「复次,须菩提!我以佛眼见十方恒边沙诸菩萨等入薜荔中者,诸薜荔众见菩萨已便生慈意,恭敬菩萨,以恭敬故离诸勤苦,因是功德终不离诸佛至得泥洹。须菩提!菩萨摩诃萨行慈如是,使诸众生皆得泥洹。」

佛告须菩提:「我见诸菩萨至四天王及第六天,为彼诸天而广说法,以三乘教而度脱之,令得泥洹。诸天人众有着五乐者,菩萨应时令殿舍悉皆烔然,以为说法言:『诸仁者!一切所有皆悉无常,无尊无卑,谁常安者?』」

佛告须菩提:「我于是以佛眼观见恒边沙国土,诸有讚歎梵天上者,菩萨则为说法言:『诸仁者!云何于是空无之法而生见意?是法为空、无常、无见,为磨灭法,莫得于是而生见意。』须菩提!菩萨摩诃萨已住于大慈为众生说法,是为菩萨甚奇、甚特、未曾有法。须菩提!十方恒边沙国土诸菩萨摩诃萨,以四事饶益众生。何等为四?一者惠施,二者仁爱,三者利人,四者等义。是为四恩。

「菩萨摩诃萨以二事施摄取众生:一者财物,二者法施。

「何等财物施摄取众生?菩萨以金银、璧玉、珍奇异宝,以食饮、衣被、香花、服饰、病瘦医药、床卧之具,所有奴婢、象马、车乘,令诸众生随意所欲不逆人意。诸有来者既施与已,皆悉教令自归三尊,或授五戒,或教十善,或教八斋,或教令行四禅及四等、四空定,或劝助之令念佛、念法、念比丘僧、念天、念施;诸行倒者教令行顺,诸不谛者教令行谛,劝助令行三十七道品及三脱门、八惟无、九次第禅、佛十种力、四无所畏、四无碍慧、大悲大慈,劝众生令行佛十八法、八十种好,劝助人学三乘法教,是为菩萨摩诃萨以沤惒拘舍罗行般若波罗蜜,以财布施摄取众生,立于无上无畏之地,是为菩萨奇特未曾有之法。

「何等为菩萨行般若波罗蜜,以法布施摄取众生?布施有二:一者道施,二者俗施。何等俗法施?世俗所说所施,行者谓为不淨,欲得四禅、四等、四无形定及馀凡夫所行善法,是名为世俗法施。作是俗法施已,便教众生令离世俗,以沤惒拘舍罗安立于道法贤圣果报。何等为贤圣道法、贤圣果报?贤圣法者,谓三十七品及三脱门;贤圣果者,从须陀洹至罗汉、辟支佛。」

佛言:「菩萨贤圣道法者,知须陀洹所有慧,知罗汉、辟支佛慧,及三十七道品慧、佛所有十力慧、大慈大悲慧,及馀道法俗法、有漏无漏,及有为无为之法慧、萨云若慧,是为菩萨贤圣之法。何等为菩萨贤圣果报?诸习绪皆尽,是为贤圣果报。」

须菩提白佛言:「菩萨复逮萨云若?」

佛言:「如是,如是!须菩提!菩萨逮萨云若。」

须菩提白佛言:「如是者,世尊!菩萨摩诃萨、如来,有何差特?」

佛报言:「有差别。差别云何?菩萨逮萨云若,便名为如来。何以故?菩萨意亦不可得,如来意亦无有异,住于无限之冥为诸法作明,是名为菩萨,因俗之法施而续道法之施。」

佛告须菩提:「是菩萨断于众生世俗之施,以沤惒拘舍罗安住于萨云若。」

佛告须菩提:「何等为菩萨道法之施?凡人所不能及者,所谓三十七品及三脱门、八惟无、九次第禅、佛十力、四无所畏、四无碍慧、佛十八法、三十二大士之相、八十种好、诸陀隣尼门,是名为道法施,非是俗法,是为菩萨甚奇特、未曾有之法,以爱意摄取众生,持六波罗蜜--布施、持戒、忍辱、精进、一心、智慧,以和颜悦色摄取众生。何以故?六波罗蜜皆摄持诸善法数。云何菩萨饶益于人摄取众生?常以六波罗蜜摄持众生,以四事饶益一切:一者惠施,二者仁爱,三者利人,四者等义。是为四事,菩萨以是四事救济众生。」

「复次,须菩提!菩萨以般若波罗蜜教新学菩萨,当语之言:『善男子!受是文字之数,当善于一字,从一字至四十二字。一字者皆入诸字义,诸字义者皆入四十二字,四十二字义皆入一字以为一义。』是故菩萨当善于四十二字。如来无所着等正觉,善于诸法、善于文字已,教化众生。如来说法不离文字,诸法亦不离文字。」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众生不可得法亦不可得见,诸法空故。世尊!菩萨云何行六波罗蜜、四禅、四等及四空定?云何行三十七品,行十八空行、空无相无愿?云何行八惟无、九次第禅?云何行十力、四无所畏、佛十八法?云何行三十二相、八十种好?云何行六神通为众生说法,亦不见众生亦不得其处,乃至于识亦不可得,六波罗蜜亦不可得见,乃至八十种好亦不可得亦不可得处,亦无有众生亦无有处,亦无有八十种好亦无有处?云何菩萨行般若波罗蜜为众生说法?」

须菩提言:「世尊!将无菩萨以无端绪之事,劝助众生,令离四颠倒,住于四谛耶?行般若波罗蜜菩萨尚不可得见,何况行三十七品事!」

佛告须菩提:「如是,如是!如汝所言,众生不可得,当知内外空及有无空,当知五阴空、性空、衰空,当知四谛、十二因缘空,当知吾我空及知见空,当知四禅空、四等空、四空定亦空,当知三十七品空、三脱门空,当知八惟无空、九次第禅空,当知佛十八法空、十种力空、四无所畏空、四无碍慧空,当知二地空,当知菩萨空,当知佛刹土空,当知道空。」

佛告须菩提:「菩萨觉知诸法皆空,而为一切众生说法;既为说法,不从是空有转还者,于诸法无所取、无所捨亦无碍,真谛说法,无有虚饰。譬如如来化作无央数人,或安立于六波罗蜜者,或安立于四禅、四等者。于须菩提意云何,是化人宁有所得不?」

须菩提言:「世尊!不也,化无所得。」

「须菩提!当知菩萨教化众生亦复如是,随其所能而为说法,皆令众生离于颠倒,亦不缚亦不解。何以故?五阴无缚亦不解,若五阴有缚有解者则非五阴,用五阴常自淨故,乃至有为无为法亦常自淨。菩萨为众生说法,初不见众生。以诸法不可得故,菩萨住于无所住;五阴空故,无有处所,乃至有为无为亦无所住。何以故?无有实故而无所住,无所有亦不住于无所有,有所有亦不住于有所有。何以故?是皆不可得故,不可得者无有住处。须菩提!菩萨行般若波罗蜜,皆明诸法,分别诸空。菩萨作是行般若波罗蜜者,于诸如来无所着等正觉,于诸圣贤为无有过。何以故?诸佛世尊及诸圣贤皆逮觉是法教化众生,以得是法无转还者。何以故?法性真际及如无转还者,亦无形貌可转还者。」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法性真际及如不转还者,五阴及如真际法性,为有异耶?有为无为及道有漏无漏,复有异耶?」

佛言:「不也,须菩提!五阴及如真际法性、有为无为及道,等无有异。」

复问:「世尊!假令五阴及如乃至有为无为等无有异者,云何有善恶之报及五道生死?云何有三乘之法耶?」

佛言:「以众生习于世谛故,便有道之名号;于第一最要义者,无有分数。何以故?是法常寂,无所分别,亦无所说;五阴亦无生灭亦无着断,用本空、末空故。」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若习世谛便有道名者,一切凡夫皆为是道、是三乘耶?」

佛告须菩提:「一切凡夫尽知习谛及道谛者,若知是者当知是道;若使凡夫不知者,亦无道处,亦无道报。」

复问:「云何凡夫当得道之果报?」

佛言:「诸贤圣者有道念故便有道报。」

复问:「世尊!以道念故便有道耶?」

佛言:「不也,须菩提!不以念故便能逮道也,亦不无念,亦不离念。是故菩萨行般若波罗蜜,为众生故便处于道。道者亦无分部,亦无有为、无为,亦无分别。」

复问:「世尊!若不分别有道处者,云何佛说:『三习绪断,得须陀洹;婬怒痴薄,得斯陀含;于下欲界灭五习,得阿那含;于上无形界灭五习者,得阿罗汉;眼所见形色皆如是尽法,得辟支佛;一切诸习绪尽,便得三耶三佛。』如是云何当知是事?若道无分数者,云何随行各得其道?」

佛告须菩提:「须陀洹道乃至三耶三佛,为是有为耶?为是无为耶?」

须菩提言:「世尊!非是有为法。」

佛言:「无为之法有分界不?」

须菩提言:「无有分界。」

佛言:「于意云何?善男子、善女人,一时逮得有为、无为之法及得一相,是时宁见言是有为、是无为不?」

须菩提言:「世尊!不也。」

佛言:「菩萨行般若波罗蜜,为众生说法无有分界,以内外空及有无空故。菩萨于内自无所入,教一切人亦无所入,亦不入六波罗蜜,亦不入禅,亦不入等,亦不入于三十七品,亦不入萨云若,无所入者为无所生。譬如如来化作化人,化人布施亦不得报;欲度人故,亦不住于六波罗蜜,亦不住于有漏、无漏,亦不住道,亦不住俗,亦不住有为,不住于无为,适无所住。所以者何?超越诸法之相故也。」

摩诃般若波罗蜜超越法相品第七十九

于是,须菩提白佛言:「世尊!云何超越诸法法相?」

佛告须菩提:「譬如化人,无婬怒痴,亦无五阴行,亦无内外事,无有罣碍处,亦无道事,亦无俗事;有漏、无漏,有为、无为,亦无道事,亦无有果报。」

佛语须菩提:「是为超越诸法相。」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化者云何有道念?」

佛报言:「道念者,亦无断,亦无着,亦不于五趣现。」

佛言:「于须菩提意云何?如来所化,颇有形,有来往,有着断耶?」

须菩提言:「世尊!如来所化,无有来往,亦无着断,亦不于五趣现。」

佛言:「须菩提!是为超越诸法之相。」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诸五阴皆如幻耶?」

佛言:「如是,如是!」

须菩提白佛言:「若诸法如化,世尊化者亦无有色、亦无有痛、亦无想、亦无行、亦无识,亦无着、亦无断,亦不于五趣有脱,菩萨摩诃萨有何等奇特事?」

佛言:「于须菩提意云何?我本为菩萨时,颇见从五趣中得度脱众生者不?」

须菩提报言:「不见有所说。」

佛言:「于三界不见有众生,何况当有五趣、当有所度!何以故?菩萨观知诸法如幻如化。」

须菩提言:「若菩萨观知诸法如幻如化者,用何等故行六波罗蜜、四禅、四等、四空定,为何等故行三十七品,而淨佛土教化众生?」

佛告须菩提:「若众生自知诸法如幻如化者,菩萨终不于阿僧祇劫谦苦行菩萨之道。须菩提!以众生不能自知如幻如化故,菩萨谦苦行六波罗蜜淨佛国土教化众生。」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假令诸法如梦、如幻、如化、如响、如热时之焰,于何许有众生菩萨行般若波罗蜜而拔济众生?」

佛言:「众生者,但共缚于名字数,着于无端绪。是故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于名字相拔济之。」

须菩提白佛言:「何等为名字相?」

佛告须菩提:「名字者不真,假号为名,假号为五阴,假名为人、为男、为女,假名为五趣及有为、无为法,假名为须陀洹、斯陀含、阿那含、阿罗汉、辟支佛、三耶三佛。」

佛语须菩提:「诸吾我造作之法及道,但为名字数法故。凡诸愚人缚着于有为法,是故菩萨行般若波罗蜜,以沤惒拘舍罗教授众生言:『是名但从相起,但以相故生母人胞胎。所有者无端绪,所有者无所有,诸智者不入于空。』」

佛语须菩提:「以是故,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以沤惒拘舍罗教授众生。」

佛言:「何等为相?须菩提!凡愚以二相着。何等为二?一者形相,二者无形相。何等为形相?诸有好形、恶形、微形,于是消耗之法,于中有所起相,是名为形相。何等为无形相?诸无形之法,于中起相生垢,是名为无形相。菩萨学般若波罗蜜,以沤惒拘舍罗,于无形相出诸众生,建立于无相处,令不二入。何等为二?是相、是无相,是为二。须菩提!是为菩萨摩诃萨于相中出诸众生建立于无相。」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假令诸法但有名相,菩萨云何行般若波罗蜜,于诸善法云何有差别,而复劝他人于善法使有差别耶?以善法具足诸处,建立众生于三乘。」

佛告须菩提言:「假令菩萨念五阴名、计校五阴相,菩萨为不行般若波罗蜜。于善法无有差别,亦不能令他人有差别。须菩提!若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以无相行五波罗蜜,以无相具足四禅、具足四等、具足四空定,以无相具足三十七品,以无相具足内外空及有无空,以无相具足八惟无及九次第禅、具足佛十种力,以无相具足佛十八法;菩萨以自具足是善法,劝他人以无相具足诸善法。须菩提!若诸法有如毛釐之相者,菩萨行般若波罗蜜终不逮空、无相、无愿之法,不能随众生所愿而建立之,不能令得空、无相、无愿漏尽之法。须菩提!菩萨摩诃萨以无相无念行般若波罗蜜,饶益一切如是。」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假令诸法空、无相、无念,世尊!云何为法作分数,言是有漏、是无漏、是能有所及、是不能有所及,言是声闻法、是辟支佛法、是菩萨法、是佛法?」

佛告须菩提言:「于意云何?无相与声闻辟支佛法、菩萨法、佛法有异不?」

须菩提言:「不也,世尊!」

佛言:「声闻辟支佛法及菩萨佛法皆不是无相耶?」

须菩提言:「尔,世尊!」

佛言:「以是故,当知诸法皆无相。」

佛言:「菩萨于诸法作无相学者,则能增益善本功德,则能增益六波罗蜜、四禅、四等、四空定、三十七品、佛十八法。何以故?菩萨者不学馀,但学空、无相、无愿。所以者何?诸菩萨法皆来入三脱门故,三脱门自空。菩萨学空、无相、无愿,为学五阴,为学十二衰,为学十八性,为学四谛,为学十二缘起,为学内外空及有无空,为学六波罗蜜,为学三十七品,为学佛十力、四无所畏、四无碍慧、佛十八法。」

须菩提白佛言:「云何,世尊!菩萨行般若波罗蜜,云何学五阴?」

佛报言:「菩萨行般若波罗蜜,知色相,知色起灭,知色如。云何知色相?色无坚固,譬如聚沫。云何知色本末?色亦不来、亦不去、亦无还反。须菩提!是为知色本末。云何知色如?如亦不生、亦不灭,亦不来、亦不去,亦不断、亦不着,亦不增、亦不减;作如是知是为知如,亦不变异是故名为如,是故名为知色如。云何知痛生灭?云何知痛如?知痛如泡故。云何知想如?知想如热时之焰至竟无水,亦不去、亦不来。痛如及想如等,知想亦如是。云何知行如?譬如芭蕉,叶叶分解,中无有坚。云何知行起灭?行亦无有来往,知行如是,知如亦如是。云何观识?譬如幻师化作四种兵,亦不往、亦不来,观识亦如是。云何观识如?观如如识,是为知识如。云何观知眼性?眼所有空,眼色空,眼识空,乃至意识所有空。云何观知十二衰?知内外法如,知内外法所有空。云何观知苦谛?亦知苦,亦知谛,亦知有我无我,谛习尽空皆知谛。云何知四谛如?知如如四谛,是为知四谛如。云何观知十二缘起如?十二缘起无所生,是故知十二缘起如。」

须菩提白佛言:「菩萨学般若波罗蜜行般若波罗蜜,假令各各分别知是诸法如是,则为不分别法性、色身。」

佛报言:「若有异法离于法性者,是色身、法性则为有别。何以故?须菩提!如来及如来弟子,不见有法离于法性与法性有别者;虽不见不处,法无有二,离法性者。」

佛告须菩提:「菩萨行般若波罗蜜,当作是学法性。」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菩萨学法性者为无所学。」

佛告须菩提:「菩萨学法性者为尽学一切诸法。何以故?一切诸法皆是法性。」

须菩提白佛言:「何以故?诸法皆是法性,诸有为法皆是法性。」

「是故,须菩提!菩萨学般若波罗蜜者,为学法性。」

须菩提白佛言:「假令诸法皆是法性,菩萨用何等故行六波罗蜜?何以故行四禅、四等、四空定?云何行三十七道品、三脱门、八惟无、九次第禅、十力、四无所畏?何以故学佛十八法,学六通、三十二相,学成就八十种好?何以故学生四姓家?何以故学生四天上,从第四天至三十三天?何以故从初发意至第十地?何以故学三乘淨佛国土教化众生,学陀隣尼门,学辩才?何以故学菩萨道,学诸法如,知一切众事,法性中无有是若干分数?世尊!将无菩萨行颠倒事。所以者何?法性亦非五阴,法性亦不离五阴,法性则是五阴,五阴则是法性。」

佛告须菩提:「如是,如是!须菩提!如汝所言,法性则是五阴,五阴则是法性。须菩提!菩萨行般若波罗蜜,若见法有离法性者,终不发阿耨多罗三耶三菩。菩萨行般若波罗蜜,诸法之性则是道。是故,菩萨行般若波罗蜜,知诸法则是法性,无名之法以名教授,从五阴至道皆以名号法数字说之。须菩提!譬如幻师持一镜,现若干种像,若男、若女,若马、若象,若庐舘、若浴池,于中示现若干种坐,氍氀、毾[登*毛]、綩綖、帐幔、香华、伎乐、种种食饮之具,以名伎乐娱乐众人;复现六波罗蜜,于中现四大姓,现有须弥山、有三十三天,于中现诸声闻、辟支佛,现诸新发意行六波罗蜜菩萨;复现十住一生补处菩萨,现诸菩萨游戏于五通,现有淨佛国土教化众生,现有行三昧三摩提以自娱乐;复现有行佛十力、四无所畏、大慈大悲,现有佛身相具足者。中有愚痴之士称歎言:『快哉!是人所作甚奇特,能食饮若干亿万人皆令欢喜,现若干种像世尊相好。』中或有知者,便大笑言:『是幻师所作乃尔,以空无所有法,以无端绪之法,乐众人令使有端绪,相无形与作形相。』」

佛言:「菩萨行般若波罗蜜,不见有法离法性者。以沤惒拘舍罗为众生说法,亦不见众生,亦不见其处。自行六波罗蜜,劝人习六波罗蜜,见有行者代其欢喜;自行十善,劝人令行,见行十善者讚歎代其欢喜;自行五戒,劝人令持,见有持者讚歎代其欢喜;自持八斋,劝人令持,见有持者讚歎代其欢喜;自行四禅、四等、四空定,劝人令行,见有行者讚歎代其欢喜;自行三十七品、三脱门及四无所畏、佛十力、佛十八法,劝人令行,见有行者讚歎代其欢喜。」

佛告须菩提言:「法性前以后及中间无有增减,是故菩萨摩诃萨为众生故,谦苦行菩萨之行。若法性前后及中间有异者,菩萨终不以沤惒拘舍罗广宣法性教授众生。」

摩诃般若波罗蜜信本际品第八十

尔时,须菩提白佛言:「假令初无有众生及其处,菩萨为何等故念行般若波罗蜜?」

佛告须菩提:「菩萨信真际故,念般若波罗蜜。真际及众生际有异者,菩萨终不念般若波罗蜜。以真际众生际等无有异故,菩萨欲益众生故,念行般若波罗蜜。

「复次,须菩提!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亦不分流分别真际,而建立众生于真际。」

须菩提白佛言:「若建立众生于真际者,则为建立真际于真际。若建立真际于真际者,俱无所有,云何持无所有建立于无所有?世尊!如是者菩萨云何建立众生于真际?」

佛告须菩提:「不可以真际建立于真际,不可以所有建立于所有,亦不可以无所有建立于无所有。须菩提!菩萨行般若波罗蜜,以沤惒拘舍罗建立众生于真际,真际及众生际一际无有二。」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何等为菩萨沤惒拘舍罗行般若波罗蜜,而建立众生于真际,而无所分现?」

佛告须菩提言:「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以沤惒拘舍罗建立众生于檀;建立已,为说檀本末空,为说所施及施者、受者皆空,受果报亦空,教言:『善男子!莫作若干相,汝所施及受者谓有果耶?等一空耳,皆入真际。』教言:『善男子!汝若不分别所施及受者及果报,是则甘露施,便逮甘露果,莫以是施受色。』教言:『善男子!莫以施受痛,莫以施受想、行、识。何以故?汝所施及施者、受者皆空,受报亦空。以空施有所求,诸所施不可得见。何以故?所有者,从本至竟,常自空故。』

「复次,须菩提!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以沤惒拘舍罗建立众生于尸,教言:『善男子!捨是十恶行,是诸恶法无有实。当谛自思惟,是十恶本无所有。』菩萨摩诃萨以是具足于沤惒拘舍罗教授众生,便以檀及尸教于众生,檀及尸果报皆自空无所有,亦不入中,便逮寂静,便生智慧,断诸矇冥,离诸苦恼,以世俗数般泥洹,不以最第一义。何以故?从空中索般泥洹者,无有空终不般泥洹,泥洹者亦自至竟空。」

「复次,须菩提!菩萨见众生乱、意志不定、鬪诤怨恚,便教令忍辱、教令习羼,教人言:『汝所入陷溺皆是空无所有,当熟思念言:「我空弊暴,为我?为是谁?空弊暴意从何所来?」空无有不空时,是空亦非如来、菩萨、罗汉、辟支佛所作,亦非诸三十三天、龙、阿须伦、鬼神、甄陀罗、摩睺勒所作,空自然空。』菩萨行般若波罗蜜,以空法建立众生令入空,虽有报应,不离阿耨多罗三耶三菩。虽劝进众生求道,但是俗数,非是最第一义。何以故?空性亦非逮觉,亦无有逮觉者,亦无有甫当逮觉者,是为真际性空。菩萨为众生故,于中行般若波罗蜜,亦不得众生,亦不见其处。何以故?众生寂如诸法。」

「复次,须菩提!菩萨行般若波罗蜜,以沤惒拘舍罗,见众生中有懈怠者,菩萨便劝助身意行精进空无之法,于诸法无有懈怠,亦不见有懈怠,空无法终不从空退转,莫于善法生懈怠意,莫于身意退,于六波罗蜜及四禅、四等、四空定莫退,于三十七品法及三脱门至佛十八法莫生懈怠念,莫于诸法作罣碍,观空无罣碍之法无有懈怠者。」

佛语须菩提:「菩萨行般若波罗蜜,以空性之法劝进众生令住空行,虽住空行不以二事。何以故?空性者一无有二,不二之法无可入处。」

「复次,须菩提!菩萨行般若波罗蜜,持空性之法教众生令精进,教告之言:『善男子!当善精进,于施、于戒、于忍、于进、于禅、于智,随意所能,于三十七品乃至佛十八法。善男子!莫于是法起二念,亦不离二念。何以故?是法性空。空性之法,亦无有二,亦不不二故。』须菩提!是为菩萨行般若波罗蜜,以沤惒拘舍罗习菩萨之行,教授众生淨佛国土,次建立众生于须陀洹、斯陀含、阿那含、阿罗汉、辟支佛,建立众生乃至阿耨多罗三耶三菩。」

「复次,须菩提!菩萨行般若波罗蜜,以沤惒拘舍罗祐利众生劝助之言:『当念禅一心,莫生乱想,亦莫生三昧想。』何以故?诸法性皆空。空无法中,亦无乱者,亦无有一心者,当住是三昧身口意所作事。若六波罗蜜、三十七品,八惟无、九次第禅、佛十力、四无所畏、四无碍慧、大慈大悲、佛十八法、八十种好,若声闻、辟支佛道、菩萨道、佛道,若声闻果、辟支佛果,若萨云若,若淨佛土教化众生,若行空者便得是诸善法事。」

佛告须菩提:「菩萨行般若波罗蜜,以沤惒拘舍罗祐利众生如是,从初发意以来未常不为众生多少作祐利时,从一佛国至一佛国供养礼事诸佛世尊,从诸佛所受法教至阿耨多罗三耶三菩终不忘失,常得诸总持身口意行,常具足无所乏少。何以故?善于萨云若念故。以善萨云若者,便善于诸道、声闻辟支佛道及神通。菩萨诸所可应行道终不废捨,立于神通救护众生,周旋五趣生死不耗减于神通。」

佛告须菩提:「菩萨行般若波罗蜜,住于空性祐利众生如是。

「复次,须菩提!菩萨行般若波罗蜜,以沤惒拘舍罗住于空性祐利众生,以般若波罗蜜劝教众生言:『诸仁者!淨于身、口、意受甘露教,有受甘露教者终不离空性法。何以故?空性之法,亦非是有法,亦非是无法。』」

佛告须菩提:「菩萨行般若波罗蜜,使众生作是入、作是学,未曾不精进时;自行十善,劝人令行;自行五戒及八斋、四禅、四等、四空定,劝人令行;自行三十七道品法、十力、十八法,劝人令行;自行八十种好,劝人令行;自学须陀洹道慧,复教人令学须陀洹;自不于中有所欲,自于罗汉法中取慧,亦教他人学阿罗汉、辟支佛法;自于内无所欲,自发阿耨多罗三耶三菩,复教他人学阿耨多罗三耶三菩。」

佛告须菩提:「菩萨摩诃萨习菩萨之行,以沤惒拘舍罗初无有懈怠时。」

须菩提白佛言:「假令诸法性本空,众生亦不可得,亦无有正法,亦不见非法,云何菩萨逮得萨云若慧事?」

佛告须菩提言:「如是,如是!如汝所言,一切诸法性皆空。空法中,亦无有众生,亦无有正法,亦无有非法。若诸法性不空者,菩萨不于空法中成阿耨多罗三耶三菩,为空性说法,说五阴性空,是故菩萨行般若波罗蜜说五阴性空。以十八性空,以十二缘起性空故,为众生说法,说四禅、四等、四空定,说三十七品性空,说三脱门,说八惟无、九次第禅空、四无碍慧、四无所畏,说十八空、佛十八法、大慈大悲、八十种好空。以是故为众生说法,说声闻、辟支佛道,说萨云若,说诸本习垢尽。以是空性说法,若内空、外空及有无空,是性不空者,菩萨终不以空性说法;若内空、外空及有无空,非是性空者,为坏败空矣!空不可坏,亦不可上尊。何以故?空亦无有处、亦不无处,亦不来、亦不往,是故法常住无有增减,无有起灭,无着无断。菩萨住是法者,为成阿耨多罗三耶三菩,亦不见法有所逮,亦不不有所逮,亦不无所逮,是为法之常住。菩萨行般若波罗蜜者,见诸法性皆空,于阿耨多罗三耶三菩终不转还。何以故?不见诸法罣碍,当何从有狐疑。阿耨多罗三耶三菩者,性空无有众生,亦不见众生处,亦不见有吾我、寿命及知见事,亦不见五阴乃至八十种好,亦无所见。须菩提!譬如化佛化作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为说法至那述劫不断绝。须菩提!化人于三乘法宁有所得不?」

须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无形故,诸法亦无有形,何所众生为菩萨入声闻、辟支佛者,但为着馀堕颠倒者建立于顺。如是倒者为非颠倒,无有颠倒及诸念处,亦无众生,亦无吾我,亦无寿命,亦无知见之事,亦无五阴,亦无有道,是名为空性。菩萨于中行般若波罗蜜,度诸颠倒及有人相及众生相,度脱有色、无色相,度脱有漏之法,以俗数度脱无漏之法,非最第一之义。何等无漏?三十七品是亦无所有,亦无所生,亦不以行,是谓空性诸佛世尊之道。诸佛之道者,亦无众生,亦无我、人、寿命,亦无知见,亦无五阴,亦无三十二相、八十种好,是者真是如来之道。亦不以菩萨道故,发阿耨多罗三耶三菩;但为空性故,从本至竟及其中间无不空者,常一空故。菩萨所以行空波罗蜜,以众生有众生相,欲建立于萨云若故,是故菩萨行道慧,以道慧事便能入诸道亦入三乘道。菩萨具足入诸道已,教化众生淨佛国土,便住于有为中成阿耨多罗三耶三菩,不断佛业及诸空性。住空性者是诸去、来、今佛之道业,生死之处及诸俗法不离于空性,诸菩萨皆当入于诸佛所习行空性,虽行空性于萨云若而不堕落。」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诸菩萨摩诃萨甚奇甚特,行于空事不分别空。何等为不分别空?不言色异、觉异、想异、行异、识异、空异,乃至于道亦不言异。空性则是道,道则是空性。」

佛告须菩提:「假令空性异、五阴异者,菩萨终不逮觉萨云若。空性与五阴等无有异,菩萨知诸法性皆空,是故发阿耨多罗三耶三菩。何以故?空性法亦无坏者、亦不尊上,而世人迷惑言:『五阴是我所,我是五阴所。』便入五阴行吾我事,复入内外形,便生五阴,便有生老病死忧悲勤苦,堕五趣中不得度脱。是故,菩萨习行空波罗蜜,不分别五阴,不观五阴空以不空,乃至于道亦不观空以不空。所以者何?不以五阴空而现五阴,亦不以道空而现道也。须菩提!譬如虚空不分别空,亦不分别内外空。如是,须菩提!亦不以五阴空故现五阴,亦不以道空故现道。何以故?空者无所有,亦不分别是空、是不空,乃至于道亦复如是。」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假令诸法不可分别、不可坏者,云何菩萨发阿耨多罗三耶三菩?世尊!于道有二者,不能发阿耨多罗三耶三菩。」

佛言:「如是,如是!须菩提!行二者无有道,道者无二亦非二也。菩萨学道不作二入,菩萨则是道,道则是菩萨,亦不色、痛、想、行、识,亦不行道。何以故?道亦不言:『汝当行五阴,汝当行道。』菩萨行道亦无所取。」

须菩提白佛言:「菩萨行道,亦不有所取,亦不有所放,为作何等行?于何所行道?」

佛言:「于汝意云何?如来所作化,于何所行?有取、有放不?」

须菩提言:「世尊!不也,无取、无放。」

佛言:「罗汉于梦中,为有所取、有所放不?」

答言:「不也。」

须菩提言:「世尊!罗汉尚不眠,那得有梦。」

佛言:「如是,如是!须菩提!菩萨所行,亦无所取,亦无所放。」

须菩提言:「世尊!菩萨意亦不于五阴、亦不于道有所取放者,菩萨为不行十住地所应行耶?不行六波罗蜜耶?不行三十七品、四禅、四等及四空定、八惟无、九次第,不行十力、四无所畏、三十二相、八十种好,不行五通、淨佛国土、教化众生,不逮萨云若,可得成阿耨多罗三耶三菩不?」

佛言:「如是,如是!须菩提!若菩萨不具足行十地,不具足六波罗蜜,不具足四禅、四等及四空定、八惟无禅、九次第禅、三十七品,乃至八十种好不具足者,终不得成阿耨多罗三耶三菩;不具足者,不能逮萨云若。灭五阴空相,灭道空性,是性已灭,住于灭性,不为法作损益,亦无所生,亦无所灭,亦无着断,亦不逮觉。须菩提!以世俗法教,菩萨成阿耨多罗三耶三菩。五阴及道,以俗数故,非最第一要义。菩萨从初发意以来,虽行道意亦不灭,众生亦不灭,道亦不灭,菩萨亦不灭。于须菩提意云何?汝等五阴除灭,得无量三昧,得须陀洹乃至罗汉时,是时颇见意、颇见道果不?」

须菩提言:「世尊!不见也。」

佛言:「汝弟子等云何有言有所逮得?」

须菩提言:「但以世俗数耳。」

佛言:「亦复以世俗数故,言有五阴,言有菩萨,言有萨云若。菩萨不于道有所得法、有所损益者,以法性故不得。诸法性尚不得诸法性,何况当得十住地及六波罗蜜、三十七品及三脱门乃至佛十八法!当有所得者,是者不然。是故,须菩提!菩萨摩诃萨行阿耨多罗三耶三菩,得阿惟三佛祐利众生。」

放光般若经卷第十八

 
放光般若经卷第十九

西晋于阗国三藏无罗叉奉 诏译

摩诃般若波罗蜜无形品第八十一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若菩萨摩诃萨于六波罗蜜、三十七品、佛十种力、四无所畏、四无碍慧、佛十八法、行十八空,不具足菩萨道,不成阿耨多罗三耶三菩者,云何菩萨摩诃萨得阿耨多罗三耶三菩?」

佛告须菩提:「菩萨学般若波罗蜜,以沤惒拘舍罗行檀波罗蜜,亦不见所施物,亦不自见,亦不见受者,亦不离是法,亦不见是法;作是行者,便照明于菩萨道。以是故,须菩提!菩萨行般若波罗蜜沤惒拘舍罗故,逮觉阿耨多罗三耶三菩。菩萨行檀波罗蜜,亦不见所施物,亦不自见,亦不见受者;行五波罗蜜,乃至佛十八法,亦复如是。」

舍利弗白佛言:「世尊!菩萨行般若波罗蜜,云何习般若波罗蜜?」

佛告舍利弗:「菩萨行般若波罗蜜,以沤惒拘舍罗,亦不习五阴,亦不不习。何以故?五阴无形,无有可习,无不可习者。六波罗蜜亦不习、亦不不习。何以故?六波罗蜜无有形故,乃至十八法亦不习、亦不不习。何以故?十八法空无形故。」

舍利弗言:「世尊!诸法无所有,亦无形像不可得见,亦无习与不习,云何入般若波罗蜜中学?菩萨不学般若波罗蜜,亦不得阿耨多罗三耶三菩。」

佛言:「如汝所说,菩萨不学般若波罗蜜者,不得阿耨多罗三耶三菩。以沤惒拘舍罗,不离沤惒拘舍罗,菩萨行般若波罗蜜。诸法无所有,是故菩萨亦无所取;六波罗蜜亦无所有,五阴亦无所有,乃至十八法亦不可见当取何等,是故菩萨亦无所取。舍利弗!般若波罗蜜亦不可护持,乃至佛十八法亦不可护持,是般若波罗蜜则为不可护持。舍利弗!如是学者于学亦无所见,何况般若波罗蜜,何况菩萨,何况佛法、声闻辟支佛法,何况凡夫法!何以故?舍利弗!诸法无有形故,于无所有法中,何所是凡夫愚人法,何所是声闻辟支佛法,何所是三耶三佛法?」

舍利弗白佛言:「世尊!三乘及凡夫法尚不可见,谁当说言:『凡愚人法是三乘法、是无形之法。』何因是凡愚人法、是三乘法?」

佛告舍利弗:「凡愚人所入五阴,有形、有处、有实不?」

舍利弗言:「不也,世尊!是者则为颠倒。」

佛言:「凡愚人所入佛道,为有形、有处、有实不?」

舍利弗言:「不也,世尊!但颠倒耳。」

「是故,舍利弗!菩萨行般若波罗蜜沤惒拘舍罗,见诸法无有形,便发阿耨多罗三耶三菩。」

舍利弗言:「世尊!何等为菩萨沤惒拘舍罗见诸法无有形发阿耨多罗三耶三菩?」

佛告舍利弗:「菩萨行般若波罗蜜,亦不见诸法有形可作碍者,不见有碍当可厌者,亦不见有懈怠者。」

佛告舍利弗言:「以无有形无有寿命,以所有皆无所有、诸法性相空,以众生蒙冥入于五阴、十二衰。菩萨见诸法所有皆无所有,行般若波罗蜜自立,如幻师为众生说法,有贪嫉者为说布施福,有恶行者为说持戒福,有恚怒者为说忍辱福,有懈怠者为说精进福,乱意者为说一心福,愚痴者为说智慧福;建立众生于六波罗蜜已,转为说贤圣上尊之法,使得三乘之道。」

舍利弗白佛言:「世尊!为有菩萨耶?而言菩萨为空无众生说六波罗蜜事,令逮得三乘之道。」

佛告舍利弗言:「菩萨行般若波罗蜜,于诸法无所得。何以故?菩萨行般若波罗蜜,亦不见众生,亦不见其处。但以道数故,菩萨摩诃萨于二谛为众生说法。舍利弗!不以二谛故,得众生及其处也。菩萨行般若波罗蜜,但以沤惒拘舍罗为众生说法。众生现在尚不自见,何况有得道、已得、方当得者。是故,舍利弗!菩萨行般若波罗蜜,以沤惒拘舍罗为众生说法。」

舍利弗白佛言:「世尊!菩萨者是天上天下之大士,于法中亦不见一字,亦不见若干,亦不见差别。作是比要誓,亦不于三界现,亦不于有为无为性现。而度三界众生,亦不见众生,亦无有众生相,众生亦不缚、亦不解脱、亦不着、亦不断,五趣各异,亦无有合,亦不见坏,亦不有淨,亦不有垢,何况当有所受五道之趣!」

佛告舍利弗言:「如是,如是!舍利弗!如汝所言,假令本有众生令无有者,菩萨及佛便当有咎;假令本无五道生死之趣令有者,亦是如来菩萨咎。有佛无佛生死法常住如,及尔亦常住如故,于中亦无众生,亦无吾我,亦无寿命,亦无知见之事,何况当有五趣!是法亦无端绪,何况有五趣生死而度脱众生!舍利弗!菩萨从过去佛所,闻诸法相空故,发阿耨多罗三耶三菩,亦不言:『我于法中有所得。』假令有所得,众生所入颠倒处亦不能度脱。是故菩萨作大要誓,以要誓故阿耨多罗三耶三菩终不转还,会当成阿惟三佛,以法祐利众生令从颠倒得脱。譬如幻师化作数千亿万人,以若干百种味食,皆食若干化人令饱满,令饱满已大欢喜言:『我今日所作福广大。』于舍利弗意云何?颇有得饱满者不?」

舍利弗言:「不也,世尊!」

佛言:「舍利弗!菩萨亦如是,从初发意以来,行六波罗蜜、四禅、四等、四空定,行三十七品法,行十八空、三脱门、八惟无、九次第禅,行佛十种力、四无所畏、四无碍慧至佛十八法,具足菩萨道以淨佛土教授众生,而不见法可得降化者。」

须菩提白佛言:「何等为菩萨摩诃萨道可教授众生淨佛国土者?」

佛告须菩提:「菩萨从初发意以来,行六波罗蜜乃至佛十八法,教授众生淨佛国土。」

须菩提白佛言:「何等为菩萨行檀波罗蜜教授众生?」

佛报言:「菩萨行般若波罗蜜,自布施,教人布施言:『善男子!当习布施,可得大富,可得离生死苦。莫着所施,莫着施者及其受者,是三法性空。空法亦不受,亦不不受,无受性空。』」

佛言:「是为菩萨行檀波罗蜜施与众生,亦不见所施物,亦不自见,亦不见受者。檀波罗蜜者是无所倚度也,持是三无所见法建立众生于三乘。是为菩萨摩诃萨行檀波罗蜜教授众生,自行布施,劝助人令布施,见人布施讚歎代其欢喜。菩萨作如是施者,得生四大姓家,得为遮迦越罗,便以四事摄取众生:一者惠施,二者仁爱,三者利人,四者同义。是为四事。以是四恩布施,建立众生于尸波罗蜜及禅波罗蜜,建立四禅、四等、四空定,建立三十七品、三脱门,劝助令求三乘道,教人言:『善男子!当逮觉阿耨多罗三耶三菩。众生所繫颠倒法中无所有,当自脱于颠倒,转复教人离于此缚;当自受祐利,亦当祐利馀众生。』」

佛语须菩提:「菩萨当作是行檀波罗蜜。作是行者,从初发意已来不堕恶趣,所在常得遮迦越罗福。何以故?随其所施而受果报。有从圣王所求索者,圣王念言:『我所以求作转轮王者,但为众生故。』语求者言:『我所有者,尽汝所有。』所有福祐皆施众生,常持大悲饶益众生,亦不见众生,但以俗数有众生名名号之事,譬如响也。须菩提!菩萨行檀波罗蜜,肌肉尚不爱惜,何况外物!但欲度脱众生生死,何等外事?六波罗蜜是,乃至十八法,奉行是已度脱众生。」

「复次,须菩提!菩萨住于檀波罗蜜,布施众生,劝令持戒:『汝持戒者,我使汝无所乏,随汝所欲当给足之。人但以财故,专行犯戒;汝持戒者,我断汝贪。』以戒因缘,三乘之法度令脱苦。」

「复次,须菩提!菩萨住于檀波罗蜜,若见众生瞋恚争者,菩萨问言:『善男子!汝何为争?汝等若欲有所得者,金银宝物从我取之,莫得共争。』菩萨于檀建立众生行羼波罗蜜,语众生言:『汝等共争,空无有实,皆无有本。莫得争空,而相贼害,以成怨结。莫以空无之事,堕三恶业。起怨恚者,尚不得复人身,况值佛世!人身难得,佛世难值,莫捨佛世而堕无极之罪。』菩萨行忍,劝人令忍,见行忍者讚歎欢喜,建立众生行羼波罗蜜,以三乘之法而度脱之。须菩提!菩萨住施劝立众生行羼波罗蜜如是。

「何谓菩萨住檀波罗蜜劝令众生行惟逮波罗蜜?」佛言:「菩萨见众生懈怠,菩萨问言:『汝何以懈怠?』众生报言:『以无所因故懈怠。』菩萨住檀波罗蜜语众生言:『善男子!有所乏短,我当给汝,汝当精进。我以布施、持戒、忍辱,与汝作因缘。』众生闻是,便以身口意行精进,便具足诸善法,便得贤圣无漏之意,随其善法以三乘法令得解脱。须菩提!是为菩萨住于施与劝助众生行惟逮波罗蜜如是。

「何谓菩萨住于檀波罗蜜建立众生行禅波罗蜜?菩萨语众生言:『汝等何以不学禅法?』众生言:『我等无因不能学禅。』菩萨报言:『我当与汝共作因缘,令汝念断。』菩萨便与众生作无念因缘令其念断,便得四禅、四等念、三十七品,以三乘法而度脱之,至阿耨多罗三耶三佛不耗于道事。须菩提!是为菩萨住于施与劝立众生行禅波罗蜜如是。

「何谓菩萨住檀波罗蜜劝令众生行般若波罗蜜?菩萨语众生言:『何以不念般若波罗蜜?』众生报言:『无所因由。』菩萨复言:『我为汝等作御,汝等布施、持戒、忍辱、精进、行禅,令汝等具足是事。』菩萨念言:『颇复有法可得入者不?众生吾我及寿命者及诸三界为可得入不?六波罗蜜、三十七品为可得入不?须陀洹至罗汉、辟支佛及佛为可得入不?』菩萨于般若波罗蜜中住,不见诸法有可得者、有可入者、可得处者;得无所入已,不见法有生有灭、有着有断;虽无所见,亦不分别,亦不言是天、是人、是三恶趣,亦不言是戒、无戒,亦不言是须陀洹斯陀含阿那含、是阿罗汉辟支佛,亦不言是如来无所着等正觉。须菩提!是为菩萨住于施与劝立众生令行般若波罗蜜。

「何谓菩萨住于六波罗蜜劝立众生令行三十七品?菩萨以方便摄取众生,令行四意止、四意断、四神足、五根、五力、七觉意、贤圣八品道,有受是者便脱于生死。须菩提!以是贤圣之法摄取众生。

「复次,须菩提!菩萨劝恤众生言:『诸贤者!我长夜布施,今受其福。我所有者皆是诸贤所有,欲得金银、七宝、衣被、财穀,有所欲者我当相给足。是所有可得长夜安隐,汝等当住六波罗蜜,并劝馀人令住六度。汝等当建立众生令行三十七品、佛十种力及十八法,当复转教一切众生三乘之道无漏之法。』须菩提!是为菩萨住般若波罗蜜,当作是教化众生,令度三恶趣及生死难。」

「复次,须菩提!菩萨住于尸波罗蜜教化众生言:『汝等住于犯戒之地,当为汝作淨戒因缘。』便行布施,随其方便而诱进之,劝令众生普行十善,持是十善住于无瑕,不犯贤圣之戒,渐以三乘而得尽苦。

「尸波罗蜜为首如檀波罗蜜说,馀四波罗蜜亦如是。」

摩诃般若波罗蜜建立品第八十二

尔时,须菩提意念言:「菩萨摩诃萨住于何道能作无畏坚誓?」

佛尔时知须菩提所念,便告言:「六波罗蜜是菩萨摩诃萨道,三十七品及十八空、八惟无、九次第禅、十力、佛十八法,须菩提!是诸法是菩萨道。于意云何?颇有法,菩萨所不学者不?若不尽学诸法者,不成萨云若。」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诸法皆空,云何菩萨当尽学诸法?亦无所有,云何作念言:『是道是俗,是漏无漏,是有为是无为,是凡愚人法,是声闻辟支佛法,云何是佛法?』」

佛告须菩提:「如是,如是!诸法实空。假令诸法不空,菩萨终不逮觉阿耨多罗三耶三菩;以诸法空故,菩萨逮觉阿耨多罗三耶三菩。」

佛告须菩提:「云何作是问:『假令诸法空者,菩萨云何作念:「是道法,是俗法。」』于须菩提意云何?若众生知一切诸法皆空,菩萨不逮觉阿耨多罗三耶三菩;以众生不知一切诸法皆空故,菩萨逮觉阿耨多罗三耶三菩。菩萨为诸法作处,为众生说法。须菩提!菩萨行菩萨之道,当作是观言:『诸法不可但尔空得,皆当游行观诸法之所有,亦不有所入,亦不入六波罗蜜,亦不入三十七品,亦不入三乘法。』何以故?诸法所有各自空故,空亦不入空。空尚不可得,何况入空者!是故,菩萨于诸法无所入,住于学法,以观众生作无端绪事。菩萨念言:『众生虽作无端绪事,易度耳。』以沤惒拘舍罗住于般若波罗蜜而度脱之,语众生言:『行布施者可得饶财,亦莫于财贡高,财无坚固。』建立众生于戒、忍、精进、一心、智慧,皆悉如是。『虽住三乘者,亦莫贡高,亦无坚固。』菩萨作是劝助已,虽行菩萨道亦无所入。何以故?诸法无所有故。诸法无有可入处,菩萨之道无有住处,行六波罗蜜亦无所住,行四禅亦无有所住。何以故?禅者各自空,行禅者亦空,禅事亦空,四等、四空定、八惟无、九次第禅亦无所住,得声闻法亦不于中住。何以故不住?」

答言:「以二事不住。何等二事?」

答言:「道无有住处,亦无能住于道者,亦不欢喜言:『我当得须陀洹,不于中住;我当得阿罗汉、辟支佛,亦不于中住;我当逮觉阿耨多罗三耶三菩。』何以故?『我从发意以来初不向馀道,志常在阿耨多罗三耶三菩。』何以故?菩萨发意已来至于十住亦不在馀道,但志阿耨多罗三耶三菩。须菩提!菩萨身口意但志于道,菩萨住于道不生因缘。」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若诸法适无所生,云何菩萨得生道意?」

佛言:「如是,如是!诸法无所生。诸有无所作者,便于诸法无所生。」

须菩提言:「世尊!有佛、无佛,法性常住耶?」

佛言:「如是,有佛、无佛,法性常住。以众生不知法性常住,是故菩萨生道因缘欲度脱之。」

须菩提言:「世尊!以生道意故得道耶?」

佛言:「不也。」

「不生道意得耶?」

佛言:「不也。」

「亦从不生不灭得耶?」

佛言:「不也。」

「若不尔者,以何因缘得道?」

「言道亦不从度,亦不从不度。须菩提!道则是度,度则是道。」

须菩提言:「若道则是度,度则是道者,菩萨为已逮道、为已得度,云何言是如来三十二相、八十种好、十种力、四无所畏、四无碍慧、四等、四空定、佛十八法?」

佛告须菩提:「于意云何?佛为逮道耶?」

言:「不也,世尊!佛则是道,道则是佛。」

「须菩提!云何作是言:『菩萨为逮道菩萨。』具足六波罗蜜,具足三十七品,以具足十力、四无所畏、四无碍慧、四禅、四等,具足十八法,于金刚三昧一相之智,逮得阿耨多罗三耶三菩。以是次第,故名为如来,于诸法得自在。」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菩萨云何能淨佛土?」

佛言:「菩萨从初发意已来,常淨身口意,并化馀人淨身口意。」

须菩提言:「世尊!何等为菩萨身行恶、口言恶、意念恶?」

佛言:「菩萨身口意犯十恶。嫉妬、犯戒、瞋恚、乱意、懈怠、恶智,须菩提!是为菩萨意念恶。戒不淨,是亦为恶。离三十七品,离三脱门,是亦为恶。近须陀洹道至辟支佛,是亦为恶,是为菩萨之恶行。

「复次,须菩提!菩萨有五阴、十二衰相,是亦为恶。有男子、女人之相,有三界相,有善恶相,有有为、无为之相,是为菩萨身口意恶。是故菩萨捨众恶已,自行六波罗蜜,亦劝进人使行六度,持是功德与众生共求佛国淨;自持三千大千国土其中七宝施与三尊,作誓愿言:『令我国土其中所有尽是七宝。』

「复次,须菩提!菩萨以持伎乐乐佛世尊及精舍讲堂,复誓愿言:『令我佛国常闻天乐。』须菩提!菩萨以三千大千刹土所有众香施于三尊,复誓愿言:『使我佛土常有天香。』

「复次,须菩提!菩萨持百味之食供养如来及弟子众,复誓愿言:『我作佛时,诸弟子众饮食自然百味之饭。』

「复次,须菩提!菩萨以涂身之香施佛及众,复誓愿言:『我作佛时,使我国人身体细滑香洁皆如天身。』

「复次,须菩提!菩萨诸世所有五乐善愿施佛及众,复誓愿言:『我作佛时,令我国土一切众生随意所愿五乐善愿皆令得之。』

「复次,须菩提!菩萨行般若波罗蜜,复誓愿言:『自行四禅、四等及四空淨,劝助众生令行四禅、四等及四空淨;自行三十七品,复劝众生普令行之。』复誓愿言:『我作佛时,我国众生皆悉不离四禅及四空定、三十七品。』须菩提!是为菩萨能淨佛土。菩萨行道满足诸愿,诸愿不具终不止行;自具足诸善法,亦复满足众生善愿,作是劝教行者身得百福功德之相,诸受教者亦复如是,是故菩萨淨佛国土。何等为淨?亦无三趣处,无有邪见,无婬怒痴,无有二地之名,无有无常,无我苦空,无有家业亦无吾我,无有伺便处,无有果报处,但闻空、无相、无愿之声,所闻内外音声譬如风过,所出音声如诸法之相。有佛、无佛诸法常空,空者无相,无有相者亦无有愿,所出音声其教如是,昼夜卧觉若坐若行常闻是音声。成阿耨多罗三耶三菩时,其刹如是,十方诸佛称歎其佛功德名字,一切众生闻佛名者,必至阿耨多罗三耶三菩。」

尔时,如来普说法时,其有闻者无有狐疑是法、非法。所以者何?诸法之法,无有非法,皆是正法。诸无德者亦于佛及弟子众不种善本,又亦不与真知识会,便作吾我见,有吾我已便入于六十二见,入诸见已便住边际,住边际已便着有常,着有常已便着既尽,于不平等有等觉想,于平等觉更无觉想;法言非法,非法言法,便诽谤法;诽谤法已便坏人身,坠其恶趣堕泥犁中。菩萨诸佛得成阿耨多罗三耶三菩已,乃度脱之;得度脱已,甫当建立三乘法,不复堕恶趣。须菩提!是则为菩萨摩诃萨淨佛土。淨佛土已,一切众生亦无是法,亦无非法、有漏无漏、有为无为,必至阿耨多罗三耶三菩。

摩诃般若波罗蜜毕竟品第八十三

于是,须菩提白佛言:「世尊!云何菩萨摩诃萨为毕竟耶?为不毕竟?」

佛报言:「菩萨摩诃萨为毕竟,不为不毕竟。」

「世尊!为毕竟何乘?」

报言:「不毕竟于二乘,毕竟于佛乘。」

「世尊!毕竟佛乘者,是初发意菩萨耶?是十住菩萨耶?」

佛报言:「初发意菩萨亦毕竟,阿惟越致亦毕竟,十住菩萨亦毕竟。」

须菩提言:「世尊!毕竟菩萨趣恶趣不?」

佛言:「不也,于须菩提意云何?四双八辈至辟支佛为生恶趣不?」

对曰:「不也。」

佛言:「菩萨初发意行六波罗蜜诸恶则灭,若生恶趣是事不然,亦不生长寿天,亦不生边地无佛法处、不生邪见家,若生彼处是亦不然,终不生无道见家。须菩提!新学菩萨发阿耨多罗三耶三菩意者,终不复犯十恶之事。」

须菩提言:「世尊!若有菩萨能于一法便为具足不随恶者,云何世尊自说宿命所可经历,或堕鹿中,堕猕猴中、马中、象中,亦遭勤苦。是事云何?」

佛告须菩提:「菩萨不作恶行自生恶趣,随众生方便而受其身,欲祐利众生故。」

佛问须菩提:「声闻、辟支佛颇有是沤惒拘舍罗,入畜生中度脱众生,还为所害,其意不起,以大慈大悲续度如故。汝诸声闻颇有是不?以是故,当知菩萨具足大慈,以沤惒拘舍罗入畜生中,救护众生成阿耨多罗三耶三菩。」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菩萨住何等善本功德法,能得是辈随意形像?」

佛报言:「于诸功德法皆当具足成就,尔乃成阿耨多罗三耶三菩。从初发意至坐道场,无有善法不具足者,成阿惟三佛。菩萨发意当学具足诸善功德,作是学已当逮萨云若尽诸习绪。」

须菩提言:「世尊!菩萨具足善法尽得贤圣无漏之法,而生恶趣至畜生道耶?」

佛问须菩提:「如来者为是贤圣无漏法不?」

须菩提言:「是也。」

佛言:「如来为自化作畜生像而作佛事耶?」

「尔,世尊!如来者化作畜生像而作佛事。」

佛言:「如是,如来为是畜生受畜生苦耶?」

言:「不也,世尊!不受诸苦。」

佛言:「菩萨以受贤圣无漏之法,善权变形教化众生。如阿罗汉能变化作罗汉事,令众生欢喜不?」

须菩提言:「世尊!能尔。」

佛告须菩提:「菩萨已受具足贤圣无漏之法,随众生意而受其形,为众生作福田亦不受形苦。」

佛语须菩提:「譬如幻师,或现象、马若干变化。于意云何?是象、是马不?」

言:「不也,世尊!非象、马也。」

「菩萨如是以沤惒拘舍罗祐利众生,随类而入而教化之。以是故,不复受众苦之恼。」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菩萨摩诃萨者,善于大方便。所以者何?谓菩萨具足贤圣无漏之慧,所在所在随其习俗形貌之法,安立众生而为作本。世尊!菩萨住何善法,乃能作是善权方便不与同趣?」

佛言:「菩萨住于般若波罗蜜者,能作是沤惒拘舍罗,持是方便,为十方恒沙众生作本而不与同归。何以故?亦不见法有能近者,亦无有法而污染者。何以故?诸法所有皆空故,是故空不污染空,空亦不污人,人亦不污空。何以故?空空不可得,是故无所得空。菩萨住于无所得空成阿惟三佛。」

须菩提言:「世尊!菩萨但住般若波罗蜜,不复住馀法耶?」

佛告须菩提:「诸法颇有不入般若波罗蜜者不?」

须菩提言:「世尊!世尊自说般若波罗蜜空无所有,云何诸法入般若波罗蜜中?世尊!空亦无所入,亦不不入。」

佛报言:「云何诸法不入?诸法空耶?」

须菩提言:「世尊!实空。若诸法空者,诸法亦不入空。」

须菩提言:「菩萨行般若波罗蜜,云何住于空,具足神通之慧;以神通慧,过东方恒沙刹土,见诸如来,殖众善本,听受法教?」

佛报言:「菩萨行般若波罗蜜,见恒边沙诸佛皆空,但以名号示现其处。诸假名号之处皆空,若诸刹土诸佛不空者空为有偏,以空不偏故诸法皆空。是故,菩萨行般若波罗蜜,以沤惒拘舍罗具足神通,便得天眼、天耳、神足、知他人意,自知所从来生死之事。菩萨不得神通者不成阿耨多罗三耶三菩,是故般若波罗蜜是菩萨摩诃萨之道。当作是求道,以道天眼自见诸善之法,并见馀人住于善法,亦不入善法。何以故?诸法皆空,空无所入,亦无有入空者,亦无乐空者,空亦无所乐。是故,菩萨行般若波罗蜜,以得天眼见诸法空,若无是法亦不能作佛事为众生说法,亦不得众生之处,以应无所得便得神通,所应作者便能作之。菩萨天眼见诸十方,飞到诸刹祐利众生,或以六度,或以三十七品,或以诸禅惟无,或以空定,或以声闻辟支佛法,或以菩萨法,或以三耶三佛法,为贪嫉者说施之德、说贫苦之法:『贫者世间之苦尚不能自饶益身,何能益馀!是故,贤者当念惠施,既自安隐,复安馀人,莫以贫故转相食噉,而不能得离三恶趣。』为犯恶者说戒法言:『为恶者苦,身自陷恶,何能安馀!犯恶之报不离三苦,汝等自堕三恶趣中那能拔馀!是故,仁者不当恣意,莫随恶趣,后自烧身。』若见众生有瞋恚意相贼害者,为说法言:『汝等莫争,莫随恚意入三恶趣。』为懈怠者说精进法,为乱意者说禅定事,为恶智者说智慧法,婬者为说欲之不淨,有邪见者指示正道令住三乘,为说法言:『诸仁者所入者,皆无所有空无之法,亦不可入,空无所入。』

「须菩提!菩萨行般若波罗蜜住于神通,为众生作善本。菩萨不住神通,不能为众生说法。譬如众鸟,无有翅者,不能高翔。菩萨如是,不住神通者,亦不能为众生说法。是故,菩萨行般若波罗蜜当学神通,已得神通便能祐利一切众生,以天眼见恒沙国土,尽见众生悉知其意,随高下应而为说法,或说六波罗蜜,或说泥洹法。菩萨天耳闻一一音声,又闻东方恒边沙佛所说教法,广为众生说,如所闻随意为说,或说六度,或说泥洹。以清淨意知众生念,自知本末所从来生及他人事。以是通慧忆识,过去诸佛如来弟子名号皆悉识知,又知众生宿命所行而为说法,或说六度,或说泥洹。复能飞到恒边沙刹土,往见诸佛殖诸善本,复还本土淨漏尽之慧,复以是慧为众生说法,或说六度,或说泥洹。

「须菩提!菩萨行般若波罗蜜,当知神通如是;得淨神通已,随意所欲能变其形,三界苦乐不能污染。譬如佛所化人,在所能办,无有苦乐。须菩提!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游戏神通,淨佛刹土,教化众生;不具神通,不能教化淨佛国土。菩萨不淨佛国教化众生者,终不成阿耨多罗三耶三菩。菩萨支节不具足者,便无有道。」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何等为菩萨支节具足,而成阿耨多罗三耶三菩?」

佛报言:「诸所善法是菩萨支节。何等善法是菩萨支节?」

报言:「从发意已来,行檀波罗蜜中诸善法,不晓施为,不能分别于中生念:『是者可与,是不可与。』分别及念皆空无有。持是具足波罗蜜,自度彼岸,复度他人,度脱众生于生死,是为菩萨阿耨多罗三耶三菩善法支节。过去、当来、今现在菩萨从是得度,亦复持是度脱众生。六波罗蜜亦复如是。四禅、四等及四空定、三十七品、十八诸空、八惟无、九次第禅、陀隣尼门、四无碍慧、佛十八法,是诸善法者,菩萨道之径路,具足是已便逮萨云若,逮萨云然已便转法轮。」

摩诃般若波罗蜜分别品第八十四(丹本作分别四谛品)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假令是法是菩萨法者,佛法复云何?」

佛报言:「以是法具足者便逮萨云若慧尽诸习绪,菩萨摩诃萨便尽逮觉是菩萨法,佛法者以一相慧应一切慧而得正觉,是者佛法与菩萨法而有差特。须菩提!譬如向道、已得道者,是二辈者皆是贤圣,菩萨住于两际中间,佛以过去如来无所着等正觉,以是差别。」

须菩提言:「世尊!假令如佛所言者,空无之法为有差别、有若干品耶?而言是者泥犁薜荔畜生,是者人道,是者天道,是者八数,是者辟支佛,是者菩萨,是者为佛。如是诸道无所有,行亦无所有。如行无所有者,罪福之报亦无所有。」

佛言:「如是,如是!须菩提!如汝所言,空无之法亦无有行、亦无有得。须菩提!不知空无之法者,或作善恶之行有漏、无漏,由行所致便有三恶趣,作善行者便有天道、人道,于三界中无断绝时。菩萨行六波罗蜜乃至佛十八法,行菩萨法亦无有瑕,是为具足菩萨支节,金刚三昧成阿耨多罗三耶三菩阿惟三佛,为众生作厚,其厚者终不腐败而生五道。」

须菩提言:「世尊!成阿惟三佛时,为见五道生死耶?」

佛言:「不也。」

须菩提复问:「如来为不见善恶法耶?」

佛言:「不也。」

「世尊为不见善法耶?」

佛言:「不也。」

「世尊亦不见善,亦不见恶耶?」

佛言:「不也。」

须菩提言:「若不以是四句,云何处有天道、人道、是三恶道?云何处有声闻辟支佛道,处有菩萨,处有佛道?」

佛问须菩提:「众生为知诸法相空不?若众生知诸法相空者,菩萨终不发阿耨多罗三耶三菩意,亦不能度众生令离恶趣。以众生不知诸法相空故,不能得离五道。菩萨于诸佛所,闻诸法相空,是故便发阿耨多罗三耶三菩。凡夫所入之法,如来无。复有众生不解空法,所作各自得之,无有众生有众生相,无有五阴有五阴相,于无为作有为相,自无所有作颠倒想;以身口意所作颠倒,便堕五趣不能得脱。菩萨行般若波罗蜜,持诸善法皆内于般若波罗蜜;行菩萨行以成阿惟三佛,持四谛法广演分别令众生习之。诸善之法,三十七品、四谛,便有三尊。其有众生因三尊者,无不得脱离诸勤苦。」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众生得度为用四谛、用四谛慧耶?」

佛报言:「亦不以四谛得度,亦不以四谛慧得度。我说于四谛得等觉者,乃为度脱耳。」

复问:「世尊!何等为四谛之等?」

报言:「亦无苦亦无苦慧,亦无习亦无习慧,亦无尽亦无尽慧,亦无道亦无道慧。以四谛如及尔亦不变异法性之法,真际法事有佛无佛常住如故。是法不忘不失,于诸法不耗减,菩萨行般若波罗蜜行四谛逮四谛慧亦当作是觉。」

复问:「世尊!菩萨行般若波罗蜜,云何行四谛而觉四谛,以觉随行,亦不堕二地,而上菩萨位?」

佛报言:「诸法之要不可得见,正使得见亦无所有。既无所有,见诸法皆空,在四谛者、不在四谛者皆空无所有,作是见者便上菩萨位于种性住。住种性已,不与上争,不堕二地,以住种性便起四禅、四等及四空定,住灭尽定,览知诸法,知四谛慧,不生苦、习、尽、道因缘,但起道意想观见诸法如。」

须菩提言:「云何观见诸法如应?」

佛报言:「空。云何为空?」

报言:「如自观身相空,作是比观者为见诸法空,不见有法逮觉道者。道者无所有,亦非佛所作,亦非罗汉、辟支佛所作,亦非行菩萨者所作。一切众生不审是事,是故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以沤惒拘舍罗为众生说法。」

摩诃般若波罗蜜有无品第八十五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假令诸法所有无所有,非佛所作,亦非罗汉、辟支佛及菩萨所作,云何有诸道分数善恶之差别,有三恶趣及于人道,从四天王上至长寿天高下之殊异?云何复言作是、得是,行恶者入三恶趣,行善者得生人道或生天上?云何行道得须陀洹至得阿罗汉、辟支佛,作是行得菩萨法,作是得三耶三菩?世尊!无所有法者,亦无作,亦无行,亦无声闻、辟支佛行,无有菩萨行,亦无有三耶三佛行,亦无逮萨云若而度脱众生者。是事云何?」

佛报须菩提:「如是,如是!无所有者,亦无作,亦无行、得。凡夫愚闇不能得知贤圣之法,又亦不知所有无所有之法,为四颠倒之见侵欺,作若干行得若干报,便有五趣生死。无所有法,亦无有行,亦不受。于须菩提意云何?须陀洹乃至阿耨多罗三耶三菩,为有所有不?」

须菩提言:「世尊!从须陀洹乃至于道,皆无所有。」

佛告须菩提:「无所有能逮无所有法不?」

对曰:「不也,世尊!」

「是故,须菩提!无所有及道,一切诸法,亦不合,亦不散,无有形,不可见,亦无对,一相,一相者是无相。是故,须菩提!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沤惒拘舍罗见,于众生入,于颠倒入,于五阴无常、有常想,苦谓有乐想,无我、有我想,不淨、有淨想,入于有为,菩萨以沤惒拘舍罗令众生离于有中。」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众生所入不离五趣,有何因缘碍?颇有实要不?」

佛报须菩提:「无有无有馀行如毛髮者,但以众生着四颠倒故有五趣耳。须菩提!谛听,谛听!以是事故,我今说之,使汝得解。于意云何?梦中所见五乐自娱,有作者不?」

对曰:「世尊!梦尚无所有,况有五乐!」

佛言:「于汝意云何?诸法有为无为、有漏无漏,颇有法不如梦者不?」

答曰:「世尊!一切诸法皆如梦耳,无有诸法不如梦者。」

佛言:「于意云何?梦中所见人颇有五趣不?」

「无也,世尊!」

「须菩提!梦中人颇有道念、有着断事不?」

对曰:「无有。何以故?世尊!无形之法无所造处,着断之法亦无有处。」

「云何须菩提!镜有见像,颇为有行,颇有五趣生死报不?」

对曰:「不也,世尊!所以者何?镜中像者,无所有也,凡夫为惑自呼所有。镜中像者,亦无五趣,无作无行。」

「须菩提!镜中像为有道念、有着断不?」

对曰:「无有。所以者何?无形之法无所造作,亦无着断,亦无有处。」

佛言:「于须菩提意云何?响从山谷出,是响颇有行作生五趣者不?」

对曰:「不也,何以故?无形之法无行无作无生五趣者。」

「于须菩提意云何?响颇有道念、有着断不?」

对曰:「无有。所以者何?无所有之法无所造作,亦无着断,亦无有处。」

「于须菩提意云何?譬如热时之焰,无有河水有河水想,无有城郭有城郭想,无有园观有园观想。于意云何?是焰宁有所作有五趣不?」

对曰:「焰无所有,但惑愚夫之眼但有像耳。」

「须菩提!是焰颇有道念、有着断不?」

对曰:「无有。无形之法无所造作,无有着断,亦无处所。」

「须菩提!譬如幻师化作象马,或作人众若干种现,是化人颇为有行有五趣不?」

对曰:「无有。何以故?幻无形故。」

「须菩提!幻人所化颇有道念、有着断不?」

对曰:「无有。无形之法无所造立,亦无着断,亦无处所。」

「须菩提!如来所化宁有行作有五趣不?」

对曰:「无有。何以故?化无所有故。」

「须菩提!化有道念、有着断不?」

对曰:「不也。无形之法无有道念,亦无着断,亦无处所。」

「于须菩提意云何?是诸法颇有着断不?」

对曰:「不也,无有着断。」

佛言:「假令无着断者是为无有着断。何以故?众生但住于吾我便有着断。审见谛者不着不断,众生所见不审谛故便有着断。」

放光般若经卷第十九

 
放光般若经卷第二十

西晋于阗国三藏无罗叉奉 诏译

摩诃般若波罗蜜诸法等品第八十六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其审谛者不着不断,不审谛者亦不着不断,所有无所有无着无断,审谛不审谛俱不着不断。是事云何?」

佛报须菩提言:「以诸法等故我言断。」

「世尊!是何谓?」

佛报言:「有佛无佛如及尔,法性真际法事初不变异常住如故,是名为断。但以俗为名号,有言有教。俗之音声,虽有言教,皆无所有。」

须菩提言:「世尊!假令诸法如梦、如响、如镜中像、如野马、如幻、如化者,菩萨云何于空无之法发阿耨多罗三耶三菩意,言:『我当具足六波罗蜜,具足神通,具足慧度四禅、四等及四空定、三十七品及三脱门,具足八惟无、九次第禅。』言:『当具足十力、佛十八法。』言:『当具足三十二相、八十种好。』言:『当具足陀隣尼门。』云何言:『我当作光明,普照窈冥之处。』云何知众生意如,为说法耶?」

佛言:「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汝所问,为如幻如化不?」

须菩提言:「假令诸法如梦如幻,菩萨云何行般若波罗蜜。世尊!梦以幻化非真实者,不真实法不能行六波罗蜜,乃至十八法亦不能行。」

佛言:「如是,如是!如汝所言,梦化不行六波罗蜜,不能成阿耨多罗三耶三菩。是法皆为是有为想法,有为想之法亦不可得萨云若。是法亦复是道、亦复是泥洹,以是法无所生无有相。以是故,菩萨初发意以来习诸善法,六波罗蜜乃至十八法,知是法以如梦如化,不具足六波罗蜜、十八法者,亦不能教化众生。菩萨习诸善法,观诸法如梦如化。菩萨观般若波罗蜜,观萨云若,观众生,亦复如梦如化,菩萨行般若波罗蜜不于中受形,及幻化法不于中受形,言当逮萨云若。菩萨行般若波罗蜜无所取,于十八法亦无所取。菩萨知诸法无所取故,逮阿耨多罗三耶三菩。何以故?诸法无形故,无所取不可持,无所取法而有所得,亦不见是法。是故,菩萨为众生故发阿耨多罗三耶三菩,从发意以来行六波罗蜜,但为一切,不自为身。菩萨起阿耨多罗三耶三菩意者,但为众生故,以众生无所有,以众生有众生想,不见有见想,不知有知想。是故,菩萨于颠倒中拔出众生,于甘露地断诸习想。须菩提!菩萨行般若波罗蜜以沤惒拘舍罗,于诸法无所入,建立众生于无所入,但以俗数非第一义。」

须菩提言:「世尊!如来所逮觉法,为以世俗数?为以第一义?」

佛报言:「如来者以俗数得逮觉,亦无有法有所得者。所以者何?若言我得道者,是为大耻;若有二者,亦无逮,亦无觉。」

复问:「世尊!假令有二不逮觉者,为从一得逮觉耶?」

佛报言:「亦不从二,亦不从一。逮觉者亦不一亦不二,不一不二则是逮觉。所以者何?逮觉者为戏则为贡高,等觉者无戏亦无贡高。」

须菩提言:「世尊!诸法所有皆无所有,云何是等正觉?」

佛报言:「亦不有有,亦不无无,亦无言说,是则等觉。等觉法者,亦无言说,亦无有法说等觉者。等觉者以过于诸法,凡夫愚人去等觉远。」

复问:「世尊!如来为离觉法远耶?」

佛报言:「等正觉者非众圣贤、声闻、辟支佛、菩萨及佛之处。」

复问:「世尊!如来于诸法中得自在耶?」

佛报言:「凡夫之等及声闻、辟支佛及如来皆共一等觉。一等觉者,亦无有二,亦无凡夫,亦无三耶三佛,乃至如来亦无若干。」

须菩提言:「世尊!假令于等觉中无有分数者,凡夫、声闻、辟支佛无有差别。」

佛言:「如是,如是!凡夫乃至三耶三佛无有差别。」

「假令凡夫乃至三耶三佛无有差别者,何以故有三尊?」

佛言:「于须菩提意云何?佛宝法宝比丘僧宝、等觉异耶。」

对曰:「如我从世尊所闻,三宝及等觉无有异,三宝及等觉亦不合亦不散,无有形亦不可见,一相无相为无相法,作数作处者则为有近有处。」

佛告须菩提:「如来无所着等正觉,得阿耨多罗三耶三菩时,为诸法作处,便知有三恶趣,知有人道,知有三十三天;便知三十七品乃至内外空及所有无所有空,知有十八法。是故,须菩提!是为如来大士之所差特,不动于等觉法,为诸法立处。」

须菩提言:「世尊!如世尊于等觉不动耶?凡夫、声闻、辟支佛于等正觉亦复不动。佛法、凡夫法、声闻辟支佛法及如来法为一法耶?及无形法、色法、痛想法行法、识法异耶?眼法、耳法、鼻法、舌法、身法、意法有异耶?地、水、火、风、识、空法有异耶?婬、怒、痴法有异耶?六十二见有异耶?四禅、四等及四空定法有异耶?三十七品法、三脱门法、内外空及所有无所有空法,八惟无、九次第禅、四无畏、四无碍慧、十力、佛十八法、有为无为法,是诸法皆有名,云何处不可得?若菩萨不住是处、不分别诸法,菩萨终不能行般若波罗蜜。行般若波罗蜜菩萨游诸十处,尔乃上菩萨位,便过二地;已过二地具足神通,于诸神通具足五波罗蜜,游诸佛刹供事诸佛殖众善本,持是功德教化众生淨佛国土。」

佛告须菩提:「汝所问如来及凡夫法及二地法,云何作是问?于汝意云何?五阴空法及如来法为有异耶?」

须菩提言:「等空。」

佛言:「于空可见无相法不?五阴相及佛相为可见不?」

须菩提言:「世尊!不可见也。」

「是故,须菩提!诸法之法亦无有。凡夫亦不离凡夫,亦非如来法,亦不离如来法。」

复问:「世尊!是法为是有为法?为是无为法?」

佛言:「亦不离无为而得有为法,亦不离有为法而得无为法。须菩提!有为法、无为法,一法无二,亦不合,亦不散,无有形、不可见、一相。一相者无相,以俗数故有所作耳,非最第一义。最第一义非身口意所作,亦不离身口意,得第一义以诸法之等。是故,第一义菩萨行般若波罗蜜,亦不得最第一义而行菩萨事。」

摩诃般若波罗蜜诸法妙化品第八十七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假令诸法等空、于诸法无所作,云何菩萨行般若波罗蜜,不得最第一义,而行菩萨事为众生作四恩耶?」

佛告须菩提:「如汝所言,空者亦无有作亦无不作。若众生知空者无有如来及佛境界,不动于空度诸吾我有四大相,度诸五阴有知见相,度诸十二衰相,度诸有为相,建立不有为界。」

「是不有为之性空,云何为空?」

佛报言:「于诸相空,幻师所化作人空,不幻化及空不合不散以空空,空空及化人无能别者。何以故?俱空故。须菩提!五阴无不空者,以空故作是说言五阴空。」

复问:「世尊!世俗之法如幻,道法亦复如幻耶?假令道法是幻者,从三十七品乃至佛十八法及三乘法亦复如幻,行三乘者亦复如幻。」

佛报言:「是诸法化谁所化,为是声闻、辟支佛所化耶?是菩萨、佛之所化耶?是诸习绪所化,是行所化。」

对曰:「无有化者。」

佛言:「是故诸法如化。」

复问:「世尊!须陀洹至罗汉、辟支佛所灭,及佛诸习绪灭,亦复如化耶?」

佛报言:「诸有所生者、灭者,皆悉如化。」

复问:「世尊!何等法不如化者?」

佛报言:「不起不灭是则非化。」

复问:「世尊!何等不起,何等不灭,非是化耶?」

佛报言:「泥洹非化。」

须菩提言:「世尊!常说空不动转,无有双法,无不空者,是故泥洹亦复如化。」

佛言:「如是,如是!一切皆空,亦非声闻、辟支佛所作,亦非菩萨、佛之所作,审空者是泥洹。」

复问:「世尊!于空过去人行,当云何入、云何学、云何说?」

佛报言:「于须菩提意云何?但有过去世,无有当来世耶?」

摩诃般若波罗蜜萨陀波伦品第八十八

佛告须菩提:「菩萨摩诃萨欲求般若波罗蜜者,当如萨陀波伦菩萨;今现在在雷音如来无所着等正觉佛所,常修梵清淨之行。」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萨陀波伦菩萨云何求般若波罗蜜?」

佛报言:「萨陀波伦菩萨求般若波罗蜜时,不惜身命,不望供养,不求名称,常在寂处,闻空中之声言:『住善男子莫起疲厌睡卧之意,莫念食饮,莫念昼夜,莫念寒热,莫令意着于内外,莫左右顾视。行时当作是意,当如不行,于身五阴莫有起相。何以故?有起相者便于佛法有稽留碍,有留碍者便在生死苦,在生死苦者不能逮得般若波罗蜜。』

「尔时,萨陀波伦报空中声言:『我当从教。何以故?我欲为众生而作大明广宣佛法,我欲得阿耨多罗三耶三菩。』作是语已,便闻空中声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欲闻于空、无相、无愿之法,当求索般若波罗蜜,当离相念,当离命见,当离人见,当远离恶知识,当与善知识从事,当供养真知识,当为汝说空、无相、无愿之法,当说无生不灭之法,当劝助人求萨云若。作是行者,闻般若波罗蜜不久,或从经中闻,或从菩萨摩诃萨口闻。善男子所从得闻般若波罗蜜处,当视其人如世多罗。汝于法师当修反复莫得背恩,所从闻般若波罗蜜处则是真知识,得闻经已便得阿耨多罗三耶三菩不复动转,当自念言:「我去诸如来无所着等正觉不远,所生之处常值诸佛,常当远离八不闲处,当得八乐之处。」持是德行当敬法师如敬世尊,莫以世俗冀望之意;于法师所当起法想恭敬之想,冀望想者当知魔事。若魔波旬或持五乐,或以细滑色声香味来贡法师,法师以沤惒拘舍罗欲度众生能为受之。汝若见者莫起污意,但当念言:「我未得是沤惒拘舍罗。」如法师所行,菩萨已逮沤惒拘舍罗者无所罣碍。譬如金刚无所不入不受尘垢,当以一调法行而观法师。何等为一调法行?谓诸法无着无断。何以故?诸法皆空,无我无人、寿命,譬如幻化热时之焰,当作是观。法师导师作是观者,令得般若波罗蜜不久。善男子!当护魔事。善男子!若至法师所不见法师莫起碍意,当以法故恭敬法师。』

「尔时,萨陀波伦闻空中声已,于是东行。东行不久,意中念言:『向者不问,我当于何去?去是几所?当从谁闻?』于是大哭,哭已念言:『我今于是,不复饮食,不复动转,从一日至七日,不闻般若波罗蜜终不起。』」

佛告须菩提:「譬如长者有一子,其子而死;父母悲哀,无复他念,但念其子。须菩提!尔时萨陀波伦一无复馀念,但念般若波罗蜜亦复如是。作是哭时,于前便有如来之像,三十二相、八十种好。

「其佛歎言:『善哉,善哉!善男子!过去诸如来无所着等正觉行菩萨时,索般若波罗蜜亦如是。持是勇进之意,从是东行,去是二万里,国名香氏。其城郭以七宝七重遶城,池水周流十重,有七宝树罗列重行,及七宝堑。其城纵广四百八十里,其国丰乐人民炽盛,所有服饰珍宝异妙。其城中有五百栏楯,街巷市里行伍相当,以诸杂宝金银错涂悬缯幢幡,譬如天锦城上台观、楼阁、陴[阿-可+儿]皆七宝作,城上宝树行列奇好,复以阎浮檀金为交露盖。以七宝铃悬其楼阁,风起之时吹其铃声,其音和雅譬如天乐,其有众生闻铃音者以自娱乐。遶城池水冷煖和适常满不减,其池水中有七宝船,其人乘船游戏池水中,其人宿命有福功德而得致是。其池水中有波昙花、分陀利花、拘文罗花、优鉢利花,复有馀花杂种异色数千百种,三千大千国土所有妙花无不在彼。顺遶其城,各有五百庐观,亦七宝作姝好严事。一一庐观有五百池水,其池纵广各二十里,亦以七宝杂色妙花,其花大如车盖,其花五色青、黄、赤、白、红各自分明。其池中有凫鴈、鸳鸯、孔雀、鵁鶄,异类奇鸟数千百种。其城庐观所有宝物亦无有主亦无守者,以其国人宿福所致,常习行般若波罗蜜故,是以长夜受是福德。

「『善男子!彼有菩萨名法上。在其国中央有宫殿舍,广纵四十里,皆以七宝作宫牆七重,所有栏楯七宝之树、园观、浴池亦复七重,其楼阁、栏楯、宫殿、门閤皆是七宝凋文刻镂七重。法上宫里有四庐观:一名常乐,二名除忧,三名杂花,四名杂香。一一庐观有八池水:一名曰贤,二名贤妙,三名日乐,四名妙乐,五名吉祥,六名吉上,七名曰除,八名不还。其池四边,边各一宝:金、银、琉璃、水精。纯以紫磨黄金为底,以金罗网为盖。其一一池中金为梯陛,种种杂色车璩、玛瑙、众宝杂成。其梯陛两边,复以紫金为芭蕉树,其花柔软随风委靡。其池水中亦有杂花如上所有。顺池水边又有花树,风吹诸花堕池水中便如根生。其池水香如天栴檀。法上宫中有六万八千夫人,婇女围绕娱乐。香氏城中男女皆来会,于常乐池观共相娱乐。』

「其化佛言:『善男子!是法上菩萨与其眷属共相娱乐。以三时说法,香氏城中众人为法上菩萨施设法座。于城中央,金、银、水精、琉璃为座,细软劫波育以为其蓐,以天杂香而着其蓐。其座高十里,当其座上有诸男女把持垂珠,又散名花烧诸名香。何以故?敬于法故。法上菩萨坐其座上,以般若波罗蜜为众生说法。』」

「化佛复言:『善男子!香氏国人恭敬奉事法上菩萨,其像如是。有若干百千诸天,来会听受般若波罗蜜,中有书者,中有讽者,中有口受者,中有念者,中有寂然念行之者。国中众生皆是阿惟越致,于阿耨多罗三耶三菩不复动还。

「『善男子!汝从是东去到法上菩萨所,可得闻般若波罗蜜。是法上者是汝前世真知识也,常劝助汝于阿耨多罗三耶三菩。法上菩萨本求般若波罗蜜时亦如汝。今往,善男子!昼夜莫断于念,得闻般若波罗蜜不久。』

「尔时,萨陀波伦闻是语已,踊跃欢喜言:『我何时当得见法师,从受闻般若波罗蜜!』」

佛告须菩提:「譬如有人被重毒箭无有馀念,但念言:『我何时当得良师,拔我毒箭,令其处愈!』萨陀波伦无复馀念,但欲得见法师从闻般若波罗蜜,闻般若波罗蜜已灭诸倚着。

「尔时,萨陀波伦菩萨即见诸法无罣碍慧,得无量三昧门,其三昧名曰:见诸法所有三昧、于诸法无所得三昧、降伏诸无智三昧、得诸法无差别三昧、得于诸法无变异三昧、诸法无所有无所聚三昧、灭诸冥三昧、于诸法次第无异三昧、于诸法无所见三昧、散花三昧。得如是比无量种种三昧门。住是三昧已,见诸十方无央数佛以般若波罗蜜为诸菩萨说法。

「尔时,十方诸佛皆讚歎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我等本为菩萨时,索般若波罗蜜亦复住是三昧所得如是,得是三昧已入于般若波罗蜜亦复如是,便成就沤惒拘舍罗立于阿惟越致法。我等得是三昧时,亦不见有法行三昧者、离三昧者,亦不见行道者,亦不见逮阿惟三佛者。般若波罗蜜者无有贡高。善男子!吾等住于不贡高故,得金色身三十二相无限之光,得不思议慧最无上觉三昧佛智;具足逮诸功德,诸佛所不能平量不能尽说,何况声闻、辟支佛!是故,善男子!于是法中当倍加敬。善男子!有志有进得阿耨多罗三耶三菩亦无有难。善男子!于真知识当起恭敬爱乐之意如视世尊。菩萨得真知识者,疾得阿耨多罗三耶三菩。』

「尔时,萨陀波伦菩萨白诸佛言:『我常所敬真知识者为是何谁?』诸佛报言:『法上菩萨世世常以阿耨多罗三耶三菩用教授汝。法上菩萨常以般若波罗蜜具足沤惒拘舍罗,是者则是汝之尊师是真知识。卿善男子!取法上菩萨以顶戴之。从劫至劫若至百劫,以三千大千刹土所有以用供养,尚未能报须臾之恩。闻是尊法其福难报,使汝得般若波罗蜜沤惒拘舍罗之利故。』是诸如来无所着等正觉说是已,忽然不现。

「尔时,萨陀波伦于三昧起,四向顾望,意自念言:『是诸如来,从何所来?去至何所?』作是念已,惆怅不乐。复更念言:『法上菩萨常行般若波罗蜜沤惒拘舍罗,总持诸陀隣尼门,于诸法得自在,已从过去佛而作功德,是我真师,我当以问法上菩萨:「是诸如来,从何所来?去至何所?」』于是,萨陀波伦菩萨念法上菩萨恭敬爱乐豫加谦恪:『今我又贫,无有珍宝、香花、奇异贡尊之具。以般若波罗蜜故供养法上菩萨者,不可空往至法上所。我有恭敬而无所有,不如卖身供养般若波罗蜜及师。前后以来,坏身不少,今故不灭;前后坏身,坐婬怒痴,更诸苦痛,亦不为法,亦不为师,但为贪欲五阴、六衰。』

「尔时,菩萨道迳一城,大唤呼言:『我欲自卖,谁欲买我者?』

「时,魔波旬意自念言:『今是菩萨用般若波罗蜜故,自卖其身欲以供养法上菩萨,欲得闻般若波罗蜜沤惒拘舍罗。菩萨云何行般若波罗蜜,疾得阿耨多罗三耶三菩,闻已必当恭敬稽受。我不败坏者,当教无数百千菩萨及诸众生过我境界。今我当往坏之。』波旬即使举国男女不见其形、不闻其声。

「尔时,萨陀波伦卖身不售,愁忧啼哭言:『我甚为剧,欲自卖身供养于师而不能售!』时,释提桓因意念言:『今是菩萨以般若波罗蜜故欲供养法上菩萨,我今试往看视其人,为用法故颇有谀谄?』

「时,释提桓因化作年少梵志,至菩萨所问萨陀波伦言:『善男子!何以不乐愁忧啼哭?』

「报言:『年少!我用法故,欲自卖身供养尊师而永不售,无问我者是以哭耳。自念薄德,无财宝物可供师者。』

「尔时,年少谓菩萨言:『我不用人,我今祠祀,欲得人血,欲得人髓,欲得人心。能与我者,益与卿宝。』

「是时,菩萨欢喜报言:『我得善利!年少!买我心、髓及血,与我财宝得供养师,使我得闻般若波罗蜜及沤惒拘舍罗真得我愿。』

「年少重问言:『卿卖髓、血及心为索几许?』

「菩萨报言:『随年少意与我多少。』

「萨陀波伦便以右手自刺左臂出血与之。复欲破骨出髓时,城中有一长者女,过于魔行,魔不能屈。时,长者女于楼观上遥见菩萨乃尔自刑:『我今当下,问其意故。』

「时,长者女即下来到菩萨所,问言:『男子!何为乃尔,酷毒自割,用是血为?复欲破骨!』

「萨陀波伦报长者女言:『欲与少年,卖得财宝,供养于师,欲闻尊经般若波罗蜜。』

「时,长者女语菩萨言:『供养于师,当得何等奇特功德?』

「菩萨报言:『师当教我般若波罗蜜沤惒拘舍罗,语我菩萨所行法,则我当得学为诸众生广作桥梁,成阿耨多罗三耶三菩阿惟三佛;我身当得三十二相、八十种好无上之光,得四等意、四无所畏、佛十种力、及十八法,逮六神通不思议淨戒;成作佛已,得无碍之慧,当得无上之宝除一切贫。我当得是如此之法。』

「时,长者女闻是语已,踊跃欢喜语菩萨言:『善哉,善哉!贤者!甚奇,甚特!乃说如是微妙之法。重言,贤者以是一法,当索无数恒边沙法。所以者何?是法甚深用微妙故。卿善男子!所欲得者,莫自疑难。欲得琉璃、摩尼、杂宝、真珠、金银、琥珀、栴檀、名香、缯幡、花盖,恣意所得,今当与仁,可持供养法之尊师,莫尔自割毁坏其身。今我亦欲往至彼所,与卿相随,共殖善本。如卿属所可说者,我悉欲得。』

「时,释提桓因即灭年少梵志形还复释身,住萨陀波伦菩萨前讚歎言:『善哉,善哉!善男子!如卿建志,过去诸如来无所着等正觉,行菩萨道,求般若波罗蜜沤惒拘舍罗,成阿惟三佛,亦如贤者。今日我亦不用人心、髓及血,我欲相试故来到是。欲得何愿?』

「萨陀波伦报言:『我不用馀,与我阿耨多罗三耶三菩愿。』

「释提桓因报言:『善男子!是佛之境界非我所办,更索馀愿多少福我。』

「菩萨报言:『假令大愿非卿境界者,复我身体使无疮瘢,以是相福。』适作是语,萨陀波伦身复如故。于是,帝释忽然不现。

「时,长者女语菩萨言:『随我共归,见我父母,并报父母,随卿所欲供养之具当相给与。我亦当去,侍从左右,至法上所。』

「尔时,萨陀波伦随长者女往到其家在门外住,长者女入白父母言:『今当与我金银、珍宝、琉璃、摩尼,名香、栴檀、花盖、幢幡、杂色异衣、供养之具,及诸奇异,及五百侍女,欲以法故,随萨陀波伦菩萨行至香氏国法上菩萨所,欲闻尊经佛所有诸法,我当得之度脱众生。』

「父母问女言:『萨陀波伦今为是谁?』

「女重白言:『是人今在门外住,发坚誓之愿欲求阿耨多罗三耶三菩,欲为众生故救无极之苦。有大妙法名般若波罗蜜,是诸菩萨所应学者。是善男子但为是法故,自卖其身不惜躯命,而自割截欲以供养大师法上。是人至诚感致帝释,我见是变就往问之:「有何奇特,恶自割刺?」便报我言:「卖与年少,欲得财物,供养我师。我当得佛三十二相、八十种好,当转法轮度脱众生。」我闻是已甚大欢喜,谁闻是法而不乐者,我便许之当与珍宝供养之具随侍左右,是故父母当给与我珍宝所有及诸侍女。』

「父母谓女:『如汝所言,是人甚奇精进,乃尔不惜身命欲求不思议之法。如汝所言,是善男子必能办无上之法安隐众生建立大誓僧那僧涅,我当云何违汝是愿。欲得往见供养法上菩萨者,随汝意愿,我代汝喜,自否年老不能得行。恣汝所欲珍琦宝物,我终不断一切之愿。』

「尔时,女取五百乘车以七宝校饰,及五百侍女庄严自副,种种诸花杂色宝衣如上所有载以自重。萨陀波伦别载一车,与五百女人围绕相随。

「于是东行,稍稍引道,遥见香氏城郭,七宝玄黄珍琦众妙,未曾所有如上所说。复遥见其城中央法上菩萨与诸大众数百千万围遶说法,遥见是已甚大欢喜,其身安隐譬如比丘得第四禅。又自念言:『我今不可于车上载,当下步耳。』即与长者女,及五百女人围遶,而前入城门里。见七宝台以赤栴檀而校饰之,真珠交露。其台四角有四宝甖盛摩尼珠昼夜常明,有宝香鑪常烧名香昼夜常香。当台中央有七宝塔,又以四色之宝作函,以紫磨金薄为素书般若波罗蜜作经在其函中,又以七宝为织成幡互相参校,其色上妙随风缤纷。萨陀波伦及五百女人,见是七宝交露之台;见释提桓因与诸天子,持天曼陀罗花及天杂色栴檀名香,擣以为末,其细如尘,于虚空中供养散其台上,又鼓天乐而供养之。」

「尔时,萨陀波伦遥问释提桓因:『汝何为供养,以花散是台为?』

「于是,释提桓因报萨陀波伦言:『卿善男子!为不知耶,是般若波罗蜜者生诸菩萨。一切菩萨当于是学,当成诸波罗蜜功德,具足诸佛法,逮萨云若。以是故,我等而供养之。』萨陀波伦闻是倍喜。

「复问释提桓因言:『般若波罗蜜为在何所?』

「释提桓因报言:『在台中央七宝函中,法上菩萨以七宝印印之,汝等及我不得妄见。』

「尔时,萨陀波伦、长者女及五百女人,各各取诸名花、名香、栴檀、杂宝、琉璃、摩尼,供养般若波罗蜜已,别留一分持至法上菩萨高座所。复以法故,供养法上大师。所散诸花,当法上菩萨上,化作七宝台止于虚空。所散名花皆雨于法上菩萨,所散杂色宝衣在其台上,有化天人以手把持天幡而垂之。萨陀波伦及五百女人见是变化各念言:『是法上菩萨摩诃萨所化,乃尔是未曾有,何况当成阿耨多罗三耶三菩阿惟三佛!』时,长者女及五百女人见法上菩萨欢喜踊跃,皆发阿耨多罗三耶三菩意,同时歎言:『持是功德,得于法利,亦当如是。令我曹得供养般若波罗蜜,如法上菩萨;我等亦当广宣般若波罗蜜以度众生,亦如法上菩萨。愿我等得般若波罗蜜,成就沤惒拘舍罗,所作变化逮阿耨多罗三耶三菩,于诸法得自在当如法上大师。』

「尔时,萨陀波伦及长者女、五百女人供养已讫,前以头面着地,为法上作礼却住一面,以恭敬意叉手白法上菩萨言:『我昔于寂静之处,闻空中声言:「善男子!从是东行可得闻般若波罗蜜。」我即东去,中道念:「我当从谁得闻般若波罗蜜?」愁忧啼哭默住一处,七日不念饮食,但念何时当得般若波罗蜜。尔时,便有化佛在我前住,即告我言:「善男子!持是精进勇意,从是东行二万里,有国名香氏,有菩萨名法上,常说般若波罗蜜,汝可从闻是汝真师。」我从化佛闻是教已,即便东行遥见大师,意中欢喜踊跃安隐,譬如比丘得第四禅。以念般若波罗蜜故,便得无量三昧,即见十方诸佛讚歎我言:「善哉,善哉!汝所得三昧者皆从般若波罗蜜生,我本行菩萨时索般若波罗蜜时亦复如是。」讚歎我已便不复现。我三昧觉已自念:「诸佛从何所来?去至何所?」复大愁忧。我复念言:「法上大师以般若波罗沤惒拘舍罗于诸法得自在,我当往问师十方诸佛何所从来去至何所。」今日大师为我解说是诸如来所从来往,愿欲知之,我等闻已常见诸佛不离世尊。』

摩诃般若波罗蜜法上品第八十九

「于是,法上菩萨摩诃萨报萨陀波伦菩萨言:『善男子!诸如来常不动摇,亦不去,亦不来。如来者,如如,无所起灭;不起者,亦不来,亦不去。不生者是如来。善男子!真际者,亦不知来时,亦不知去时,真际者则如来。虚空者,亦无来,亦无去,空者则如来。真谛者,亦不知来时,亦不知去时,真谛者则如来。无为者,亦不来,亦不去,无为者则如来。灭尽者,亦无来,亦无去,灭尽者则如来。善男子!如来者不离是法,此诸法者则是如来之如。

「『善男子!如者一无有二,亦不三,亦无若干之数,以法空故。善男子!譬如春节已过,夏盛热时热有勐焰,愚夫逐之谓为是水,追之不息呼当得水。于贤者意云何?是人所逐水者,为从何所来?从东海、西海、南海、北海,从何海来?』

「萨陀波伦菩萨对曰:『热时焰者尚非是水,何况从海而有来往!』

「法上复言:『善男子!彼凡夫为热渴所迫而起水想,追逐疲劳竟不得水。诸有起想,谓诸如来有往来者,亦是凡夫与彼无异。所以者何?莫以色身而观如来。如来者法性,法性者亦不来亦不去,诸如来亦如是无来无去。

「『善男子!譬如幻师化作象马车乘,谓呼是幻有来往者皆是愚夫,谓诸如来有来往者亦是凡夫。所以者何?法性者亦无来亦无去。』

「萨陀波伦白法上言:『梦幻所见,悉空无实,皆无所有。』

「法上报言:『善男子!如来无所着等正觉说言:「诸法皆亦如梦有。」于梦幻法有实相者不知如来,但入如来名色身耳,便作如来来往之相。是辈皆是无智凡夫,是辈凡夫于生死道当有反数,离般若波罗蜜大远,于诸佛法亦远。于诸梦幻法,知诸法如梦幻者,为识如来。于诸法不求有来往之相,亦不求诸如来有生有灭,诸有知如来无来无往不生不灭者,为近阿耨多罗三耶三菩不久。是为行般若波罗蜜,是则为佛之弟子。是辈人应食国中施,为世间之福田。善男子!譬如大海所有名宝,不从十方国土而来;以人福故,海生此宝,不为无缘。因缘故生是宝,灭时亦复不至十方;从因缘起,从因缘灭,亦不从十方有来有往者。善男子!诸佛身者有行因缘便得合成,本行所致亦不用行往至十方;若使无行无因缘合者,若无因缘亦无有身也。善男子!譬如箜篌,以因缘故,有絃,有柱,有人鼓之音声来往,声音断时亦无来往;是声出时,亦无从来,灭亦无所至。欲知佛身亦复如是,有无量之德不以一事成,皆有因缘而共合成,不离因缘而有去来。善男子!当知诸佛亦无来往,一切诸法皆复如是亦不生灭。汝知是已,必至阿耨多罗三耶三菩,必究竟般若波罗蜜沤惒拘舍罗。』

「尔时,释提桓因以天曼陀罗花与萨陀波伦,持是供养法上菩萨:『当福于我。所以者何?一切众生当蒙仁者之恩,当得阿耨多罗三耶三菩。仁者上士世间少有甚难得值,乃为众生执劳,无央数劫都不以为劳。』

「时,萨陀波伦受释提桓因曼陀罗花,用散法上菩萨。散已白言:『从今以去,持身奉上于师供给所当。』叉手却住一面。

「尔时,长者女及五百侍女白萨陀波伦菩萨言:『愿得以身奉上大师给所当得,持是功德令得法利如今大师,当与大师常共供养诸佛世尊。』

「尔时,萨陀波伦告长者女及五百侍女:『汝等随我教者,我当受汝。』

「诸女报言:『身命自师,不敢违教。』

「萨陀波伦菩萨白法上菩萨言:『愿持身自上,及五百女人及五百乘车一切所有以上大师,哀我曹等愿当受之!』

「尔时,释提桓因歎言:『善哉,善哉!发菩萨意者,当持所有,如贤者所为。菩萨如是施者,疾得阿耨多罗三耶三菩;作是恭敬承事师者,疾可得闻般若波罗蜜沤惒拘舍罗。过去诸如来无所着等正觉皆悉如是,捨意布施,得般若波罗蜜沤惒拘舍罗,成阿惟三佛。』

「尔时,法上菩萨即受萨陀波伦及长者女、五百侍女,及五百乘车所有珍宝尽为受之,欲使萨陀波伦成其功德;虽受之,还持与萨陀波伦菩萨。

「时日已冥,法上菩萨从高座起还入宫中。

「尔时,萨陀波伦意念言:『我为法来,不宜坐卧,当以二事须师来出:一者经行,二者住立。』

「时,法上菩萨入宫中正坐,以般若波罗蜜沤惒拘舍罗,行无央数诸三昧至于七岁。萨陀波伦亦七岁不坐不卧,常经行、住立,不起三垢无诸欲味,但念法上菩萨何时当出为我说般若波罗蜜。

「七岁已后,萨陀波伦意中念言:『我当为师庄严高座,种种名花,烧诸名香,以待法师当为大众说般若波罗蜜。』

「萨陀波伦及五百女人各各布坐,身上好衣、诸名綩綖、柔软细叠以布坐上。萨陀波伦即行索水,欲以洒地,了不能得。是魔波旬之所蔽隐令水不现,欲坏菩萨令起乱意,不欲使成阿耨多罗三耶三菩。萨陀波伦意复念言:『我当自刺其身,出血以用洒地。所以者何?恐地有尘来坌师故。我不当惜是危脆之身。所以者何?前后以来无央数劫,弃是身体不可复计,初未值是无上之法。』于是,萨陀波伦菩萨即取利刃,刺身血出,持用洒地。五百女人各各亦尔。尔时,波旬不能得其便。

「尔时,释提桓因念言:『是萨陀波伦菩萨及五百女人甚可奇特,贪德乃尔不惜身命恭敬法师。是魔波旬虽欲坏之不能得便,乃尔坚固誓于僧那不惜身命,于阿耨多罗三耶三菩欲度众生无限之苦。』是时,帝释讚言:『善哉,善哉!贤者精进不可思议。为无上之愿,过去诸佛本所行时精进如是。』

「萨陀波伦意中念言:『我今为师布坐已讫。当于何所得好名花,法师出时当散其上?』尔时,帝释知其所念,便以天上曼陀罗花千石与菩萨言:『持是供养师,并可散地。』即取其花,分布散地,分留一分。七岁已后,法上菩萨从宫中出往诣高座,萨陀波伦及五百女人即持天花逆散法上,头面作礼却坐一面。

「法上菩萨告萨陀波伦菩萨:『卿善男子!谛听谛受,善思念之。』于是,萨陀波伦菩萨受教而听。『诸法等如金刚等,诸法寂,诸法等寂不动故,般若波罗蜜等寂不动亦如金刚。诸法无倚,诸法不恐,诸法一味故,般若波罗蜜亦无所倚。诸法一味、不恐,诸法不生,诸法不灭,诸法如空故,般若波罗蜜不生不灭亦如虚空。五阴无底无边际,诸法无底,四大无底故,般若波罗蜜亦无有底。空无有边际,大海无有边,诸法无边际故,般若波罗蜜亦无边际。譬如须弥山种种严好,般若波罗蜜亦复如是。诸法无所破坏,诸法不可得见,诸法无所受,诸法无所有,诸法不可思议故;般若波罗蜜无所破坏,亦不可得,亦无所受,亦无所有,不可思议亦复如是。』

「尔时,萨陀波伦菩萨便于座上得诸法等三昧、诸法寂三昧、不动三昧、无倚三昧、无畏三昧、一味三昧、无生三昧、无灭三昧、虚空三昧、五阴无底三昧、诸法无底三昧、四大无边三昧、虚空性三昧、如海三昧、如须弥山三昧、金刚三昧、无所破坏三昧、无所得三昧、无所受三昧、无所有三昧、不可思议三昧。如是等三昧,得六万三昧门。」

摩诃般若波罗蜜嘱累品第九十

佛告须菩提:「尔时,萨陀波伦菩萨得六万三昧已,便见十方如恒边沙三千大千国土,见诸如来无所着等正觉及比丘僧,大众围遶说般若波罗蜜。如我今日为汝等说般若波罗蜜,十方诸佛亦复如我字释迦文。萨陀波伦菩萨多闻具足,其智如海,不离诸佛所生之处,在诸佛前,若于梦中未曾离佛,诸难已断,已得自在。

「是故,须菩提!当知般若波罗蜜,为诸菩萨摩诃萨致萨云若。菩萨欲学六波罗蜜者,欲得诸佛境界一切智者,当学行般若波罗蜜,当受、当持、当讽诵读,广为人说解其中事,亦当供养所有名花、名香、缯綵、华盖,若干方便当供养之。所以者何?般若波罗蜜者,是诸佛所尊,是尊道之御。」

佛告阿难:「于汝意云何?汝为尊重爱敬如来不?」

阿难对曰:「唯然,世尊!爱敬如来,如来自知。」

佛语阿难:「汝实爱敬于如来。阿难!汝前后侍我以来,汝身口意常有善慈。今吾年以老矣,弟子所应供养者,汝以为毕不?为不毕。从今以往,当恭敬承事般若波罗蜜。」

世尊于是从一至三,如是嘱累于般若波罗蜜。所以慇懃郑重者何?欲令不断故。若般若波罗蜜断者,一切众生永为盲冥。若般若波罗蜜在世不断绝者,诸佛如来亦不断绝。若般若波罗蜜有断绝者,诸佛如来亦当断绝。

「阿难!般若波罗蜜住于世者,当知如来常在说法,一切众生不离佛会不离说法。阿难!是般若波罗蜜,若有书持、讽诵、念守、习行、解说其义、供养经卷,复教他人书持、讽诵、广为说者,当知是人常与佛俱不离诸佛。」

佛说是时,弥勒菩萨、耆年须菩提、尊者舍利弗、大目犍连、分耨文陀尼子、摩诃拘絺罗、摩诃迦旃延、贤者阿难,一切会者诸天、阿须伦,闻佛说已,皆大欢喜,前为佛作礼。

放光般若经卷第二十

 

01-05

06-10

11-15

16-20

 

google-site-verification=Iz-GZ95MYH-GJvh3OcJbtL1jFXP5nYmuItnb9Q24Bk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