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經典      咒典      相片      聯絡
 
釋迦如來成道記註卷之下

唐 太原 王勃 撰

錢唐月輪山居慧悟大師賜紫道誠 註

本事本生之別諷頌重頌之殊。

此十二分教之四名。類揚論云。本事者。謂如來說聖弟子前世等事。本生者。謂如來說菩薩本所修行相應等事。梵云伽佗。此云諷誦。謂以朦妙之言緝為讚詠等。梵云祇夜。此云應頌。如經云。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是也。

象馬兔之三獸渡河。

次第喻菩薩.緣覺.聲聞人也。河喻十二因緣也。三人同悟而深淺不同矣。婆沙論云。三獸渡河。兔浮水上。馬及一半。象窮水底。

羊鹿牛之三車出宅。

法華經三車喻也。羊車喻聲聞乘。鹿車喻緣覺乘。牛車喻菩薩乘。三乘俱以運載為義。前二乘是方便施設。惟大白牛車是實。引重致遠。運載萬有。不遺一物者也。宅者。經云三界無安猶如火宅。又三界之身為邪見之宅也。

或謂之有空守中也。

此敘如來化儀說教不同也。初說有教。次說空教。皆為不了義。守在中道。不務速說。俟其時也。

或謂之無轉照持也。

空教但破有病緣。未顯真靈之性。只以一切差別之相為法。法是俗諦。照此諸法。無為無相。無生無滅。無增無減等義。是真諦。此之無字。非斷滅無。蓋是遮詮。意顯真空妙有真靈之性。令展轉推照任持修證也。

或謂之頓也漸也。

且眾生之根有利有鈍。故佛說教有頓有漸。今就教有化儀頓漸。應機頓漸。就人有教授方便頓漸。根性悟入頓漸。發意修證頓漸。

或謂之半也滿也。

涅槃經云。半字者是煩惱言說之本。滿字者是一切善法言說之本。但半字是不了義。滿字是了義。

或無說而常說。

般若經云。汝勿謂如來有所說法。若人言如來有所說法。則為謗佛。是人不解我所說義。有頌云。始於鹿野苑。終至跋提河。中間五十年。未曾說一字。此約如來離法界外。及三世諸佛同。故云無說。若約俗諦。則何甞不說。

或不聞而恒聞。

淨名經云。夫說法者無說無示。其聽法者無聞無得。此皆約第一義諦也。

或保任而可憑。

法華經云。我今為汝保任此事。終不虗也。此約一切眾生皆有佛性。皆得成佛也。

或加被而不忘。

阿難。佛成道後二十年方為侍者。佛前後所說法或不聞。或粗聞。乃至過去佛所說。盡能憶念。以佛加被力故。寶積經云。如來以佛神力加諸有情。令念宿住。而告之曰。汝今應念於過去世。已種如是諸善法根。彼諸有情以如來力。隨念皆知。

無小而不大。

此融會教體也。小謂小乘。大謂大乘。以如來逗根不同而法無大小之別也。文殊問經云。佛言未來世二十部小乘。譬如海水無有異味。皆從般若波羅蜜多出故。

無邊而不中。

有無二見。良由惑見殊致。及乎會歸中道。則泯然一味矣。

三乘同入一佛乘。

涅槃經云。一乘者名為佛性。以是義故。一切眾生皆有一乘也。法華經云。十方佛土中。惟有一乘法。無二亦無三。

三性同歸一法性。

法性者佛性也。涅槃經云。聲聞性。緣覺性。菩薩性。無有差別。同一法性也。

真可謂父母孩孺導師險夷。

涅槃經云。佛念一切眾生。猶如赤子。故佛為眾生慈父母也。法華經云。今為汝等作大導師。知諸生死險難長遠。言險者即三界生死惡趣也。夷者即一乘妙道也。華嚴經云。佛於一切眾生如慈父。廣大利益故。如慈母。出生佛種故。為導。令究竟至安穩處故。為師。令入真實法中故。

懸日月於幽宵。

金光明經云。無上佛日大光普照。又云。安住三界如日照晝。華嚴經云。月有四奇特。一映蔽一切星宿光明。二隨時示現盈虧。三於世間澄清水中影無不現。四一切見者皆對目前。如來出世亦復如是。一映蔽一切二乘外道。二隨其所宜示現壽命長短。三一切世界清深心眾生菩提器中影無不現。四一切眾生有瞻對者。皆謂如來惟現我前。隨其心樂而為說法。又大婆娑論云。月麗高天有二種利益。一照於幽暗。二滋長草木。佛出世間亦有二利益。一照破無明痴暗。二滋長人天善根。言幽宵者謂生死界也。惟識論云。未登真覺。常處夢鄉。故我說為。生死長夜。

布舟航於幻海。

如來大智大慈。具運載眾生度生死岸與樂之用。故喻舟航也。一切有為法虗妄造作轉變不實。喻如幻術也。煩惱奔流汩沒。有情難渡彼岸。喻如海也。

為雲為雨使枯槁以還滋。

法華經云。如來出世如大雲起雨。於一切卉木藥草隨分受潤。一切眾生為煩惱燒煑。法水未洽。謂之枯槁。如來出世。大慈大悲隨根說法。眾生本有善根因之增長。故云還滋。

為救為歸指窮途於壽域。

救護也。歸趣也。梁僧亮法師云。主救於國。親護於家。佛則不爾。一切皆救護也。生死曠遠無際。乏於法財資用。謂之窮途。涅槃常住。不隨世法遷變。謂之壽域。

暨乎所作已辦功成不居將返本以還源類薪盡而火滅。

此第八雙林般涅槃相也。如來度生緣畢。謂之所作已辦。將息大用。示歸真寂。謂之功成不居。本之與源皆一真法界也。法華經云。佛此夜滅度。如薪盡火滅。華嚴經云。如來為示一切有為行法非安隱故。為諸人天樂著色身示無常力不可轉故。十方諸佛不入涅槃際。為調伏眾生示現滅度。息用名滅。非斷滅也。

繇是指力地諸金河。

拘尸羅城多產有力之士。諸國無敵。故號力士生地。梵云[口*尸]離剌拏伐底。或訛略云跋提。華言有金河。是產閻浮檀金處。水之淨莫過此河。梁僧宗法師云。佛來此河邊入滅有意。且河流奔注。喻生死遄速。金沙不動。喻佛性常住。如來因地修行時在此處六捨轉輪聖王身命。今來此入滅。為報地恩故。

光流面門相驚塵剎山搖地動俱興苦痛之聲。

面門者口也。放光表最極之相也。佛光佛聲山搖地震。皆相也。塵剎者無數佛國也。涅槃後分經云。十方世界一切震動。出大音聲。唱言苦哉痛哉。如何一旦世間孤露。慧日滅沒。喪真慈父。一切大海混濁涌沸。苦痛之聲遍滿世界。梁僧瑤法師云。無情尚爾。況有心者哉。

異類變容同現奢華之血。

涅槃經云。一切天龍八部人民悲惱痛切。身皮血見。如波羅奢華。梁僧亮法師釋云。天竺有此華。其葉白。其脉赤也。

受純陀之後供。

梵云純陀。此云解妙義。是拘尸城工巧之子。來白佛言。為令世間得善果報。受我最後之供。佛許之。或問曰。經云。人天四眾國王豪族皆來獻供。如來皆不受。何故受此工巧子微供耶。答曰。亮法師釋云。佛意不欲棄少從多。遺卑就勝。而純陀生地雖賤。而志德甚大。苟有其道。不在貴賤。使廁下之徒皆不自輕也。言志德大者。蓋悟常住法。又有言曰。為令世間得善果報。天王人王并諸豪族雖競獻珍妙。諒闕此心。亦如左傳云。黍稷非馨。明德斯馨矣。問。經云。如來之身如全劑金剛無所熟二藏。在世洎滅。何故受食耶。答。此非實事。涅槃經云。如來之身已於無量阿僧祗劫不受飲食。為諸聲聞說。先受二牧女乳糜。為諸眾生。復受純陀後供。又菩薩處胎經云。至九地菩薩方見如來食。時言捷疾。天人接佛所食。將往十方世界施作佛事。若維摩化人取香積佛飯也。

納毗夜之密言。

毗字合作卑字。梵云波卑夜。譯云惡。是魔王波旬名也。涅槃經云。魔王持寶獻供上佛。并說呪護法。佛言。我受汝呪。為護將來眾生及四部弟子故。

唱四德以顯三伊。

四德者。常樂我淨。此四是涅槃果也。三伊者。謂般若.解脫.法身。此三是涅槃體也。梵書伊字只三點。一點在上表法身。兩點在下。左點表般若。右點表解脫。此約能依所依論也。涅槃經云。如來唱言。我今安住如是三法。為眾生故。名入般涅槃。

指萬有而歸一性。

萬有者。有情大數也。一性者。佛性也。如來至涅槃會上。方直指一切眾生皆有佛性。

訓多羅迦葉四十二請問已周。

涅槃會上有多羅聚落迦葉氏菩薩。申三十四問。首言云何得長壽金剛不壞身。復以何因緣得大堅固力。云何於此經究竟到彼岸等。按梁武帝為高僧寶亮法師製涅槃經義疏序。略云。發迦葉之憤悱。吐真實之誠言。三十四問參差異辨。方便勸誘。各隨言答。今言四十二。是澤州遠法師疏分開也。

度須跋陀羅八十一化緣將畢。

梵云須跋陀羅。華言善賢。是外道之師。聞佛說涅槃甚深之義。智超惑亡。投佛出家。佛命善來比丘。鬚髮自落。袈裟掛身。即席證阿羅漢果。年已八十一。佛記言。此我最後得度弟子也。

破十僊之橫計使獲朝聞。

十僊者。涅槃經云。一闡提首那。二婆私吒。三先尼。四迦葉氏。五富那。六淨梵志。七犢子。八納衣梵志。九弘廣婆羅門。十須跋陀羅。此十仙皆是外道上首。有大名稱。國王師重。其徒實繁。於涅槃會上各肆本宗所見。競縱偽辨。問難如來。如來一一破其宗計。由是詞窮理盡。亡羊多岐。同歸一路。即席皆證道果。朝聞者道也。論語云。朝聞道夕死可矣。

建四塔之崇規遐滋末葉。

此謂人聞四塔也。一如來生處塔。二如來成道處塔。三如來轉法輪處塔。四如來般涅槃處塔。

將欲明有為之有滅表無相以無生。

有為者世諦法也。一百法中。九十四法皆生滅法。般若云。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無相者真諦也。無為法性。眾偽已盡。非一切相。故非生滅也。

上升金剛身往復虗空界。

涅槃經云。如來以黃金色身示諸大眾言。我於累劫修難行苦行。得此金剛不壞之身。我今化緣已畢。將入涅槃。汝等細觀。今日則有。明日即無。乃從寶牀上升空中。高七多羅樹。如是七反。復歸寶牀。

日月其猶墜落螢光如何久留。

日月天壽五百歲。即人間一千八百萬歲。以人壽百年比之。若螢火也。教示勝光王經云。日月有神用勢力。放大光明。遍照世間。終歸隱沒。無常經云。大地及日月。時至皆歸盡。

誡有常身使無放逸。

四大.五蘊.三十六物。是無常身。而凡夫外道計之為常。涅槃經云。佛言。我於往昔。為汝等故。無量劫捨身命財。求無上菩提。是故汝等於我滅後。應廣修行。速出三有。勿復懈怠。散心放逸。此如來最後垂誡。

於是還登玉座首臥鶴林。

還登者。如來自空下也。玉座者。即所臥寶牀也。首臥者。謂北首臥也。天竺以北為上故。又表佛涅槃後。遺法久熾北天故。佛涅槃處有樹。梵云娑羅。華言堅固。四方各二。合則成八。高五丈。上合下離。其樹佛滅時枯悴變色如白鶴。故云鶴林。

遍遊三昧之門將復一真之性。

三昧者正定也。一切聖人所由。故曰門也。一真性者法界也。涅槃經云。大涅槃者是諸佛如來法界。

逆入順入全超半超。

此敘遍遊三昧門也。涅槃經云。如來臨般涅槃時。入初禪。初禪出入二禪。如是乃至四空處天。入滅盡定。此名順入。若出滅定入非非想天定。乃至出初禪。此名逆入。若初禪入三禪出。三禪入空處出。乃至非非想處出。此名半超。若初禪入乃至非非想天定出。此名全超。如是超禪。經七反復。乃告大眾。我以佛眼遍觀三界一切諸法。無明本際性本解脫。以是因緣。我今安住常寂滅光。名大般涅槃。

依四禪之等持湛三點之圓寂。

涅槃經云。世尊於娑羅林下寢寶牀上。於其中夜入第四禪寂然。便般涅槃。等持者。梵云三摩地。謂平等任持一聚心心所法。令不散亂。深取所緣。名等持。即七定之一也。今言依四禪。合是根本定。梵云馱那演那。此云靜慮。婆沙論云。此定定慧平等。餘定闕少。不名靜慮。此通有漏無漏有心。不通無心。湛者寂然也。三點者。見上伊字註。圓寂者。涅槃也。梵云波利眤縛南。此云圓寂。圓謂德無不備。寂謂障無不盡。故今稱涅槃亦梵語之略。具足應云般利涅槃那。華言普究竟。謂一切煩惱結習普究竟故。

是時也人天叫躃鳥獸哀唬飄風驟雲山吼波逆。

此略敘佛涅槃時變異之相。文可解也。按古今論衡云。佛涅槃時。當此土周穆王五十二年壬申之歲二月十五日也。是日暴風急起。發損人舍。摧折林木。山川大地宮殿震動。穆王問羣臣。太史扈多奏。西方聖人入滅。哀相現爾。涅槃經。師子吼菩薩問曰。如來何故二月十五而般涅槃。佛言。春陽之月。華木榮茂。鳥獸孚乳。眾生多起常想。如來為破如是想故。若以世壽筭。佛止此年七十九歲矣。金光明經。信相菩薩作是思惟。釋迦如來壽命短促。方八十年。于時所居忽然廣愽嚴淨。有四如來現在其前而告之曰。一切諸水可知幾滴。諸須彌山可知斤兩。一切大地可知塵數。虗空分界可知邊際。無有能筭釋尊壽命。不應生疑。

案輪王之古式方俟葬儀。

涅槃經云。阿難問佛葬法如何。佛言。當依轉輪聖王儀式。

命力士以捧持竟無能動。

拘尸城力士。諸國無疋。共舉金棺。竟不能動。此時摩耶夫人自忉利天下至涅槃處。執佛衣鉢鍚杖唬動悶絕。爾時如來金棺自開。起身合掌問訊慈母。遠屈下來。諸行法爾。願勿啼泣。阿難白佛。後人設問如何應答。佛言。但云佛涅槃後。摩耶夫人下來。佛為將來不孝眾生從金棺起。合掌問訊。應如是答。

繇是金棺自舉遶拘尸之大城。

涅槃經云。如來欲令一切眾生得平等福。金棺自舉升虗空中。徐徐而行。天人龍神香華音樂隨遶供養。自拘尸城西門入東門出。南門入北門出。如是出入。經于七反。人民瞻禮訖。然後自至茶毗香臺之上。

寶炬不然駐闍維之盛禮。

梵云闍維。此云焚燒。經云。一切人天皆執寶炬。欲然香薪。火到皆滅。阿難告眾曰。如來待大迦葉。故未然也。

莫不未生怨在於王舍創結夢於十號慈尊。

未生怨。即王舍城主阿闍世王小名也。佛涅槃時。王臥疾。得五惡夢。及窹方知佛已入滅。十號謂如來.應供.正徧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佛.世尊也。慈者大慈四等心之一也。

大迦葉遠下雞峰獲瞻禮於千輻輪足。

雞峯者山有三峯。如仰布雞足。名雞足山。摩訶迦葉在彼住止。去拘尸城遠。聞佛入滅。不運神足。將五百眾奔至雙林。七日方到。佛出雙足於棺外示之。迦葉瞻禮悲泣。見足底千輻輪相金色炳耀。說偈讚訖。於是如來出大音聲。我以正法眼付汝。當作依止。然後佛足還入棺中如故。

畢以兜羅緻[疊*毛]聖火自焚。

兜羅者天竺綿也。緻[疊*毛]者天竺貴布也。依轉輪王葬式纏褁全身。火既不然。迦葉語曰。如來金剛之身非世間火而能燒之。於是如來以大悲力從心卍字中涌火而自然之。故云聖火。

爇王眾栴檀之薪注帝釋金瓶之水。

荼毗香薪。皆天王人王所奉。故曰王眾栴檀也。帝釋先告佛乞半身舍利歸天供養。佛唯許右頰上齶一牙。洎火已焚。七日而烈燄未滅。龍王作念撲滅是火。先取舍利。皆盡力不能沃滅。及天帝釋躬持金瓶注水。火乃息矣。見褁佛身千[疊*毛]唯著身。并最上二[疊*毛]宛在中間。諸[疊*毛]皆為灰燼。其頂骨乃四牙燦然不動。帝釋稟教。惟取所許一牙。迎歸天宮建塔安置供養。此天上第四塔也。

彼願力猶在悲心尚熏碎金剛之勝身為舍利之遺骨。

一切佛始發心皆有四願。一云未度令度。而眾生界未盡。我願亦未盡。故於真如界中大悲心內現起化身。廣度眾生。雖示滅度而留舍利流布世間。令瞻奉供養發心生善。故云願力猶在。悲心尚熏也。涅槃經云。以勝金剛定。自碎金剛身。不捨於大悲。舍利猶分布。

於是八國嚴衛四兵肅容各自捧於金壜競歸興於寶塔。

八國者。天竺強國也。四兵者。象馬車步也。壜者瓶屬。以金為之。梵云蘇鍮婆。此云寶塔。凡土木塼石成者。但有佛舍利。皆名寶塔。菩薩處胎經云。佛滅度後有舍利八斛四斗。八國王各嚴四兵來爭。乃至天龍八部皆興奪心。時有智臣告曰。諸王若爭。須有勝負。如來舍利不成利益。我當分為三分。一分奉諸天。一分與龍神。一分分八國。由是眾心悅隨。各將金壜盛貯。迎歸本國建塔供養。

於是若牙若髮迦葉波禮於忉利天宮。

忉利天帝釋建塔有四。一如來髮塔。即悉達太子入雪山時自截下髮擲於空中者。二箭云。憍梵波提頭面禮眾中清淨大德僧。象王既去象子隨。太師既滅我亦滅。於是化火自焚。

一燈滅而一燈續。

燈者。如來正法眼喻如燈也。有照闇除昏之用。故淨名有無盡燈義在此也。如來般涅槃時。付囑大迦葉。迦葉滅度付阿難。阿難滅度付商那和修。自下二十七祖但一人傳一人。故圭峯云。先祖草昧防失。故一人傳一人。世代已有所。憑任千燈千照。

莫不大迦葉雲迎千眾。

佛既涅槃。諸外道喜曰。瞿曇在日。教法猶火。今既滅度。不久撲滅。時梵王帝釋與諸天王皆來請迦葉曰。如來以正法眼付囑尊者。宜早結集。於是迦葉遣使往彌盧山頂。擊銅揵椎。聲中有言。遍召聖弟子無學千人至摩竭提國上茆城畢鉢羅窟。請阿闍世王為檀越外護。結集遺教。

阿難陀雷吼三輪。

梵云阿難陀。華言慶喜。是佛堂弟。出家之後。二十年為佛侍者。多聞第一。初結集場中唯取無學聖人。時阿難尚居學地。被迦葉揖出眾。阿難憤悶。乃於林中習上地定。斷盡煩惱殘結。即證阿羅漢果。即來門外白眾求入。迦葉語曰。若已得無學。當從門隟中入。阿難應聲乃入。禮拜大眾。迦葉請優波離集律藏。阿難集經藏。阿難升座。眾有三疑。一疑佛再出。二疑他方佛來。三疑阿難成佛。洎阿難唱如是我聞。群疑皆釋。言雷吼者。法句經云。比丘摩訶盧達嚫。聲如雷吼。或以阿難比之。三輪者謂聲舌語也。然聲有五德。一甚深如雷。二清徹遠聞。三聽者無厭。四入心愛樂。五諦了易解。阿難具此。故云雷吼三輪。

商那表定於未來。

如來在日遊摩突羅國。指一青林謂阿難曰。此名優婁茶山。吾涅槃後有比丘名商那和修。於此起伽藍。說法教化多所利益。至佛滅度後。阿難弟子名商那和修。阿難欲滅。付法與之。大行教化。果如佛言。商那度優波毱多長者為弟子。一日至彼所坐牀上。毱多諸弟子皆不識。多起慢心。商那乃舉手空中。甘露雨下。現五百法門。毱多不識。商那曰。佛入此定。目連不達。目連入諸。比丘不達。我入。汝不識。我得七萬七千本生經。八萬毗尼。八萬毗曇。汝皆不達。我若去。諸法門隨去也。

毱多化籌而盈室。

優婆毱多。商那和修付法弟子也。佛在日有外道尼犍子。名薩遮。聰明辨利。博達眾論。諸王皆拜為師。然知佛法正妙。欲求出家。來白佛言。若我出家得如佛否。佛言不得。又問如舍利弗.目乾連乃至問如已下五百比丘否。佛皆云不得。若我滅後無諸大人然後如也。佛語眾曰。我滅近百年。此外道生摩突羅國。名優波毱多。華言近護。出家證果。化人無數。至期皆如佛記。於中印土說法教化。凡受化俗人夫婦偕得道者。即擲一籌置於石室中。室高二丈。縱橫三丈。其籌遂滿。至毱多滅度。弟子名通真量。只用此籌闍維之。

始自壞梁之感。

大迦葉將涅槃。付法與阿難已。捧佛所付衣入鷄足山入定。待彌勒下生。先阿闍世王有約。尊者入滅必來告我。乃往辭。王睡不見。王於睡夢屋之大梁折乃寤。方知迦葉入滅不俟。駕奔至山前。其山已合。先是迦葉入山時有要期云。若阿闍世王來。及彌勒下生。此山方開。洎王來山為之開。見迦葉捧衣端坐其中。王瞻禮悲泣。讚頌訖。山乃復合。

終乎流乳之徵。

西天傳法第二十四祖師子尊者。在罽賓國。然知有難不可苟免。乃付一衣一偈與弟子婆斯多尊者語曰。吾此有難。汝當往他國行化。其後外道昌熾。譖於彌羅掘王。王失正信。乃毀法壞寺。執劍斬師子首及。白乳涌高數尺。於是彼國傳法終在此人。

缾器異而水必同。

阿含經云。阿難傳持佛法。猶缾水注置餘器。缾器雖殊而水無別。

燈點殊而光終一。

灯點喻傳法。人光喻如來。法雖一灯分千。而光明無二。

是以大乘之真空妙有文殊彌勒異其宗。

真空妙有。大乘之至理也。然佛法雖惟一味。而投機隨根不無其別。且文殊菩薩弘一性宗。此克實約一切眾生皆有佛性也。彌勒菩薩弘五性宗。謂一聲聞性。二緣覺性。三大乘性。四不定性。此不定性謂第八識中具有三乘種子。遇緣即修。故云不定。五無種子性。此謂第八識中無聞熏種子。非如瓦石之無也。如善戒經云。無種性人。但以人天善根而成熟之。

小乘而分[疊*毛]析金上座大眾元其部。

小乘教者。佛為鈍根方便施設。元無別本。至佛滅後。師資相授互相予盾。派流遂別。出三藏記云。佛在日。有長者夢一貴[疊*毛]。忽自分為五段。怖以問佛。佛言。此表我滅後律藏分為五部。又有因緣經說。頻婆娑羅王夢一枝金杖斬為一十八段。以白佛。佛言。表我滅後小乘教分為十八部。言上座.大眾者。二根本部也。

或十支宏闡。

此序聖弟子造論破邪立正也。言十支者。一略陳名數支。即百法論。二粗釋體義支。即五蘊論。皆天親菩薩造。三總色眾義支。即顯揚論。四總攝大義支。即攝大乘論。皆無著菩薩造。五分別名數支。即雜集論。無著.師子覺.賢慧等三菩薩造。六離僻處中支。即辨中邊論。無著菩薩造。七摧破邪山支。即二十唯識論。八高建法幢支。即三十唯識論。皆天親造。九莊嚴體義支。即大莊嚴論。十攝散歸觀支。即瑜伽論。皆慈氏菩薩造。

或千部鬱興。

天親菩薩是無著菩薩俗中親弟。法中小師。始宗有部。造五百論。明小斥大。天竺無敢敵者。無著是初地菩薩。觀其弟大乘根緣將熟。乃假疾召歸。甫近一驛。遣一弟子往接。至夜同館宿。其弟子夜誦大乘一偈云。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應觀法界性。一切唯心造。天親聞之。豁然悟解大乘正理。且悔昔誹斥深咎何補。元其罪本但是舌根。乃起手執利刀欲截其舌。無著遙知。伸臂捉住。諭之曰。汝悟大乘。蓋其時矣。昔以舌毀。宜以舌讚。可補其過。苟斷舌不言。其利安在。天親受教乃止。戴星而行。洎覲本師。諦聽慈旨。便造大乘論。累五百部。故天竺呼為千部論師焉。

馬鳴龍樹繼其芳。

此二菩薩。始事外宗。皆迴心正法。出家宣揚大乘。俱為論師。

無著天親播其美。

此乃賢師哲資。俱大論師。已見前註。

或提婆鑿眸而作器。

提婆菩薩是龍樹弟子。才敏辨義。擅名五印。住南天竺。初得法已。人未歸信。其國有大自在天廟。鑄金為像。高二丈。以頗黎寶為眼。用機能動。凡人不敢正視。提婆入廟驗之。從觀者眾。時天像動眼向提婆。提婆語曰。神則神矣。何斯小哉。當以精靈感人。智德伏物。而假黃金自多。頗黎熒惑。非所望也。乃登梯鑿出其眼。神遂無靈。由是提婆聲化大振。今詳器合是氣字。緣本傳無作器事。蓋提婆欲揚正法。鄉人未信。故作氣驗神。

陳那吼石以飛聲。

陳那菩薩。大論師也。初劫有外道伽毗羅。修世定。得五神通。造論名僧佉薩怛羅。此云數論。恐後人破我此義。乃往大自在天求長生術。天曰。我化汝為一物。最極長壽。無越石也。乃遍告門徒。我將化石。若有人難我論。令書於石上。我自通答。洎陳那造因明論。將破邪解。知此石是彼外道。乃書比量於上難之。斯須答文隱出。陳那再立量答文。經宿方出。至第四量難之。石不能答。忽大吼一聲。震烈迸碎。故天竺云陳那有吼石之能。

或百偈齊祛於外宗。

論師名比羅。是馬鳴菩薩弟子。造無我論百偈。到處執我外道無不摧伏。

或十而翊贊於遺頌。

天親造三十唯識頌。後有護法菩薩十大論師共造釋文贊成之。今唯識論是。

或聞經而夜升兜率。

無著菩薩入法光定。夜升兜率天。請問慈氏金剛經義。慈氏說八十頌申明大義。無著約十八住處造論二卷。天親約斷二十七疑造論三卷。

或待佛而窟寄修羅。

明辨論師欲求長生。待慈氏下生。乃往南印度修羅窟前誦金剛呪呪白芥子。擊其石門。石門遂開。明辯攝衣奮入。相隨入者六人。石門乃闔矣。梵云阿修羅。華言無端正。神也。

或劒誓首以要期。

提婆菩薩受出家法已。於天竺國四衢道中敷高座。作三論云。一切聖中佛為第一。一切法中佛法第一。一切救世僧為第一。八方論士有能破此義者。我當斬首謝屈。既鳴皷已。八方論士皆集場中。亦各立要。若我不能破此義者。亦斬首為謝。如是賓主敵論涉于三日。八方論士辭義皆墮。各請斬首。提婆告曰。我所宗法仁治萬物。不斬汝首。但斬汝髮。與死無別。於是八方論士皆剃髮出家。

戒象駄金而請釋。

天親菩薩為眾講婆沙論。以一日所講之義乃造一頌攝之。用赤銅葉刻字置象頭上。出金五十片置象尾上。自坐中間。擊皷唱言。有能破此義。當奉此金。諸國無人能破。乃將頌并金寄與罽賓國。諸婆沙師亦不能盡解。彼諸師却加金五十片迴餉天親。請作釋文。天親由是自造長行釋頌。即今俱舍論是。

或賞能而食邑。

論師摩陀那。才辯縱橫。因論義得勝。頻婆娑羅王割一邑以賞之。

或得勝而建幢。

付法藏傳云。馬鳴菩薩於富那夜奢處得勝法已。乃建大法幢。

或論般若之理也名燈。

南天竺國論師名迦毗。造論名般若燈。謂根本無分別智有寂照之功。故以燈為喻。

或究俱舍之非也名雹。

昔迦濕彌羅國有論師名眾賢。見天親俱舍論乃造五千頌斥其非義。名俱舍雹論。以世間雹能壞稼穡華果。故以喻為名。乃將徒持論尋訪天親欲定是非。天親為諸國無正人為量果。遂避而未就。甫近一驛。眾賢忽覺氣衰不能前進。乃修書遣弟子送論與天親。其書略云。不自量力。作為此論。智小謀大。死期至矣。菩薩抑揚至理。若得存遺文則死而無恨也。天親讀其論。見文多順己義。又重其知過。乃為更名順正理論焉。

莫不殊塗異轍終會一源自有及空咸歸萬德。

殊塗異轍。謂外道小乘也。自有及空者。皆邊見也。一源萬德者。謂大乘真諦實性也。

自商周見虹貫。

周書異記云。穆王五十二年壬申二月十五日。西方有白虹十二道。南北貫連。王問。太史扈多奏。西方聖人入滅衰相耳。

炎漢夢金人。

後漢第二主孝明帝。永平二年夜夢金人丈六飛至殿庭。光明炳耀。且問群臣。通人傅毅奏曰。西方聖人號佛。陛下所夢必是彼也。愽士王遵奏。臣按周書異記云。大史蘇由奏昭王曰。西方有聖人出。一千年後聲教來此。陛下所夢即其事也。

教及神州聲流華夏。

聲亦教也。此方教曲以佛無漏聲為體。故云聲教。又唯識論用聲名句文四法為教體矣。時明帝納王遵奏。乃遣中郎將蔡歆.泰景博士王遵一十八人同往西域迎佛法。至月支國遇迦葉摩騰.竺法蘭二梵僧。并白[疊*毛]畫釋迦像.四十二章經。白馬駄至洛下。即後漢永平十年丁卯。為此土有三寶之始也。明帝勑圖釋迦像於西陽城門上及顯節陵上供養。即此土畫像之始也。有唐高僧大律師道宣居終南山。以戒德律行至高。北天毗沙門王常遣二天人冥佑之。宣甞經行失脚將墮階下。時天人承足方現其身。因問。其稱是天人。宣問曰。如周之蘇由.扈多。漢之傅毅.王遵。吳之闞澤。皆素未識佛法而能知聖人生滅聲教將來。辯佛法為上。彼何人耶。天人黃瓊答曰。彼皆天人也。為佛法流行此土。天遣降神佐國。宣明佛法故也。

勃叨生季世獲奉真譚雖錄續而以敘金言在飄零而不逢玉相。

釋迦如來滅後。正法五百年。像法一千年。末法一萬年。唐三世在像法之末。故云季世也。三藏至真之教。謂之真譚也。如來金口所宣。謂之金言。佛眉間白毫相光。謂之玉相也。

見聞盡爾宗致昭然蓋委遺文不復備而言也乃為銘曰。

 化起從本源

化起謂三類佛身。本源謂一真法界。

 功成應賢劫

如來經三無數時修六度萬行。乃至三千大千世界無有如針鋒許非是如來捨命處。此謂功也。然燈佛授記於此賢劫成佛。梵云跋陀劫簸。此云賢時。猶紀年之類也。

 萬行顯真宗

天真佛不從外來。一切眾生各各具有。但由虗妄流轉。二障覆蔽。不能了知。故菩薩修六度萬行。功德莊嚴既滿。用根本無分別智照真如理。於金剛道中斷盡煩惱.所知二障種子。集氣於解脫道中顯出法身。若用藥磨鏡也。

 三祇積鴻業

梵云阿僧祇。華言無數時也。今略云三祗。菩薩經此修六度萬行謂之鴻業。

 為法出於世  降靈示分脇

無常經云。若世間無老病死三法者。如來則不出現及說調伏等事。

 眉橫天帝弓

華嚴經云。眉細曲如帝釋弓。經音云。虹名天弓。

 目帶青蓮葉

肇法師云。天竺有青蓮華。其葉修廣。青白分明。有大人目相。故將為喻。

 仙師相垂淚  天神爭捧接  灌頂當在宮
 飛輪化彌帖

帖靜也。灌頂者。轉輪聖王子。將紹王位。父王取四大海水灌其頂上。乃冠其首。爾時七寶自空而來。其金輪寶飛往四天下。一切國土悉自歸化。

 宗承天日貴  象貫師子頰

天日者佛祖姓也。師子頰聖王即日種之後。是佛祖也。

 善教誰與傳

本行經云。太子自七歲入學。王請婆羅門毗奢蜜多羅教文。羼提提婆教武。頞誰那教筭。雖立三師。而太子文武筭法通達。三師皆神伏。所謂無師智.自然智生而知之也。或問此無師智自.然智莫與外道自然同否。答曰。非也。斯是常住之義。雖不約緣生。要假緣顯。故法華經云。佛種從緣起也。

 抨彈獨豪俠

經云。太子年十五。與眾鬥射。嫌諸弓軟弱。令取祖廟轉輪聖王弓來。眾人皆不能施張。唯太子安坐微挽而滿。彈其絃聲。遠邇震響。由是皆伏其力。

 遊觀驚老死  逾城棄臣妾  落髮親寶刀
 [卯/貝]衣遇群獵  寄跡狎麋鹿  苦身示羸怯
 食糜人盡知  坐草魔方懾  潔若蓮出水
 明逾鏡開篋  山海類高深  雲雷等辭捷

大婆娑論云。如來升有餘涅槃空界。興大悲雲。發勝慧電。震空無我雷音詞。謂四辯中無礙辯也。捷謂七辯中捷辯也。如來具此諸辯。故知一切法名相句義。樂說縱橫而無遺失怖畏。分別了了故。

 三時教彌闡

佛所說教有三時別。第一時說有教。第二時說空教。破前有病。第三時說中道教。雙治二病。故或問如來出現本為大事。如何先說有教化人耶。答。此時執常外道多。若說大乘常住之法。小根之人有謗法之罪故。

 萬類根自愜

維摩經云。佛以一音演說法。眾生隨類各得解。所謂密口一音。殊類異解。

 四問聊欲酬

智度論云。佛涅槃時。阿難申四問。一問佛滅度後諸比丘以何為師。佛言以戒為師。二問依何而住。佛言依四念處住。三問惡性比丘如何調伏。佛言梵壇治之。四問一切經首當置何言。佛言當云如是我聞。

 十僊度相躡(見上注)  補處記慈氏

凡一化佛滅度。必授一菩薩當來何劫於此處成佛。說何法。度幾眾生等。名為補處菩薩。今釋迦佛授慈氏菩薩補處之記。

 遺文囑迦葉

涅槃經云。佛言。我所有無上正法。悉付囑摩訶迦葉為作依止。

 臥樹徒載春

臥樹。謂娑羅樹也。

 香薪已焚[疊*毛]  悲心及綿遠  舍利光煒燁

梵云設利羅。今訛略云舍利。華言骨身。所以不譯者。恐濫凡夫骨身故。又云馱都。此曰不壞。義有二種。一全身。二碎身。碎身有三種。一骨舍利。白色。二肉舍利。紅色。三髮舍利。黑色。唯佛舍利有五色。神通變化。不為一切物所壞。經無量劫常在。具足駄多之義。

 獨我生後時  餘波幸霑涉

獨我者。王氏自嘆之辭。生當像法之後。故謂後時。佛遺教謂之餘波幸。小雅曰。非分遇福也。寶雨經云。如來於一切諸法會中。以法雨水灌人天頂。故云霑。霑者濡也漬也。毛詩注云。水行為涉。斯謂沐法雨入法流也。音義指歸云。注猶源也。俾尋波討源。文義無失。此記文皆內曲事迹。不可易知。今引諸經論以為注。非出之胸臆也。其有事實與世相違。乃假問端。亦引經為答。所貴照我佛之化迹。以釋人之疑情。博達君子不以枝訶為誚焉。

夾註成道記卷之下(終)

←  卷上

主頁      經典      咒典      相片      聯絡

 

 

google-site-verification=Iz-GZ95MYH-GJvh3OcJbtL1jFXP5nYmuItnb9Q24Bk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