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sq.jpg

 

菩提達摩

菩提達摩(梵文:बोधिधर्म Bodhidharma,?-535年),又作菩提達磨,簡稱達摩,在中土的印度人,為佛教中國禪宗初代祖師,其被尊稱為「東土第一代祖師」、「達摩祖師」。與寶誌禪師、傅大士合稱梁代三大士。“菩提達摩”意譯為覺法,菩提本意為“覺悟”,達摩本義則是“佛法”(Dharma),可參見法或佛法 (佛教)

南北朝時來到南朝梁,但因與梁武帝話不投機,而轉投北魏的少林寺面壁。相傳達摩是《易筋經》的撰寫者、少林七十二絕技的創造者、將佛教禪宗帶入中國的佈道者,是一位擁有諸多神奇傳說的人物。

著有《達摩四行觀》、《達摩悟性論》、《達摩血脈論》、《達摩破相論》。

身世師承

達摩的身世,後世傳說甚多。他的弟子曇林說,他原是南天竺香至王的第三個兒子,後出家為僧。但《洛陽伽藍記》則記載他是西域波斯國人

達摩是釋迦摩尼的第二十八代弟子,同時是天竺禪宗二十八代祖師。一次,達摩問師傅得到其佛法真諦之後,去何處傳教。師傅吩咐他去中國,並告訴他不要去南方,南方君主好大喜功,無法領悟佛教真諦。

達摩在南北朝劉宋(西元470年-478年)間,乘船來到中國南越地方(今廣州)。。其登岸處立有“西來初地”一碑(即今廣州市荔灣區下九路北側的西來正街一帶,古爲港口)。並建有千年古刹“華林寺”(初名“西來庵”。寺內的石塔中藏有21顆釋迦佛的真身舍利子),相傳爲達摩所建。

根據《楞伽師資記》,達摩至中國後,成為求那跋陀羅的弟子,屬於南天竺一乘宗(又稱楞伽師)。求那跋陀羅Gunabhadra),義譯為功德賢,中天竺人,於南朝宋元嘉二十年(西元443年)譯出《楞伽阿跋多羅寶經》四卷。後菩提達摩以此四卷本《楞伽經》傳授徒眾。達摩在《楞伽經》之外,又相當重視《般若經》、《維摩詰經》,這可能是他在江南這一帶生活,受到江南佛教的影響所致。

 

 


 

 

google-site-verification=Iz-GZ95MYH-GJvh3OcJbtL1jFXP5nYmuItnb9Q24Bk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