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經典      咒典      相片      聯絡
 
方廣大莊嚴經卷第三

中天竺國沙門地婆訶羅奉 詔譯

誕生品第七

爾時佛告諸比丘:「菩薩處胎滿足十月將欲生時,輸檀王宮先現三十二種瑞相:一者一切大樹含花將發。二者諸池沼中優鉢羅花、拘物頭華、波頭摩華、芬陀利華,皆悉含蘂。三者諸小華叢吐而未舒。四者自然而有八行寶樹。五者二萬寶藏從地踊出。六者於王宮內自生寶牙。七者地中復出無量寶瓶,滿中香油。八者從雪山中無量師子之子來遶迦毘羅城,歡躍震吼各守城門。九者彼諸師子亦不嬈害一切人民。十者五百白象之子,來自雪山至王殿前。十一者有無量天諸嬰孩忽然而現,婇女懷抱婉轉遊戲。十二者有諸龍女出現半身,手持微妙諸寶瓔珞於空而住。十三者有十千天女,各持孔雀羽扇現於空中。十四者有十千寶瓶,盛滿香水泛以眾華,現於虛空旋遶迦毘羅城。十五者有十千天女,各捧寶瓶現虛空中。十六者有十千天女,各各執持幢幡寶蓋現虛空中。十七者無量天諸婇女持天樂器,現虛空中而未擊奏。十八者一切香風皆未飄拂藹然而住。十九者江河諸水湛而不流。二十者日月宮殿及諸星辰皆不運行。二十一者弗沙之星將與月合。二十二者王宮殿堂自然寶網彌覆其上。二十三者一切燈炬皆悉無色。二十四者一切樓閣殿堂臺榭之上,忽然皆有摩尼珠寶嚴飾垂懸。二十五者眾寶庫藏忽然自開。二十六者惡禽怪獸皆不出聲。二十七者於虛空中,演妙音詞唱言善生善生。二十八者一切人間所作事業皆悉停息。二十九者高下之地悉皆平正。三十者所有街衢巷陌遊從道路,自然柔軟散花嚴飾。三十一者一切孕婦產生無難皆獲安隱。三十二者娑羅樹神出現半身合掌恭敬。先現如此三十二種瑞相。

「爾時摩耶聖后,以菩薩威神力故,即知菩薩將欲誕生。於夜初分詣輸檀王,而說偈言:

「『大王聽我今所請,  久思詣彼龍毘園,
於我不懷嫌妬心,  願得速往暫遊觀。
大王精勤思惟法,  修諸苦行多疲倦,
自我懷此清淨人,  處在宮中亦已久。
樹木蓊欝初榮茂,  今時正可翫園林,
節物方春甚佳美,  與諸婇女相娛樂。
眾鳥和鳴似歌頌,  飛花處處皆盈滿,
惟願大王速垂勅,  及時遊彼好園苑。』
王聞聖后斯語已,  欣然即勅諸臣佐:
『速嚴妙好諸輦輿,  龍毘尼園亦莊嚴。
又宜駕被二萬象,  色類白雪形似山,
摩尼珠寶耀其體,  真金線網彌其上。
象王皆悉六牙備,  兩邊交垂以珍鐸,
又取二萬駿捷馬,  朱驄白質如銀雪。
勒以金鞍寶鈴網,  其馬迅疾如風馳,
二萬勝兵皆勇健,  能伏怨敵堪營衛。
各擐甲冑及干戈,  并執鬪輪將羂索,
聖后所乘諸輦輿,  摩尼雜寶間莊嚴。
又以車載眾珍饌,  於上覆之微妙帊,
又部車兵勇健者,  被甲執持諸器仗。
又駕無量諸車乘,  載以珍琦眾雜寶,
又以無邊諸妙寶,  周匝彫瑩龍毘園。
又以珠寶并綺繒,  校飾園中好林樹,
處處皆以名華散,  猶如帝釋歡喜園。
汝等種種嚴辦訖,  即宜速疾來報我。』
群臣既承王勅已,  尋時具物皆營辦。
奏言:『福壽最勝王,  如所教勅皆已集。』
王聞是事心歡喜,  尋便入閤勅內人:
『若能愛樂隨我者,  汝等應當盡嚴飾,
香熏繒綵袨衣服,  柔軟微妙令心喜。
珠珮瓔珞自嚴身,  各持百千眾樂器,
琴瑟簫笛箜篌等,  鼓吹當令出妙音。
天人男女若聞者,  皆使愛樂生歡喜,
聖后所坐寶車輿,  無令異人得親近。』
諸婇女等為執御,  一切惡相皆除屏,
四兵總集王門首,  隱隱如聞海浪聲。
聖后初出宮門已,  咸唱吉祥微妙頌,
輦輿王宮自彫飾,  寶鈴寶鐸振和音。
然後百千諸天人,  於上安施師子座,
車中傍羅四寶樹,  枝葉花果皆榮茂。
復有瑞鳥聲和雅,  繽紛翻舞而翔集,
幢幡蓋網天衣服,  高聳圍遶遍莊嚴。
諸天婇女在虛空,  以歡喜心而讚歎,
聖后是時昇寶乘,  三千世界六種動。
帝釋淨除於道路,  護世四王來御車,
大梵天王為前導,  而以屏除諸惡相。
無量百千諸天眾,  恭敬頂禮而瞻仰,
見是天眾來營從,  父王心生大欣喜。
念言:『聖后所懷妊,  必定應是天中天,
既為護世四天王,  帝釋梵王諸天眾。
廣設無邊大供養,  由此定當得成佛,
無有三界諸眾生,  堪受如斯供養者。
設令釋梵及諸龍,  四護世等受斯供,
不堪任故當首碎,  或因斯供便命終。
唯有最勝天中天,  堪受人天妙供養。』」

佛告諸比丘:「時有八萬四千象兵馬兵車兵步兵,皆悉端正勇健無敵,被以甲冑種種莊嚴,執持器仗護衛聖后。六萬釋種婇女翊從圍遶,王之眷屬若長若幼恭敬衛護。又有六萬王之婇女,作倡伎樂種種歌舞,又有八萬四千諸天童女,八萬四千龍女,八萬四千乾闥婆女,八萬四千緊那羅女,八萬四千阿修羅女,如是等皆以眾寶而自莊嚴,作眾伎樂歌舞讚詠,翊從佛母往龍毘尼園,以好香水遍灑其地,散以天花,園中草木若時非時,枝葉花果悉皆榮熟,莊嚴殊勝猶如帝釋歡喜之園。

「爾時聖后既到園已,遊歷詳觀至波叉寶樹,其樹枝葉蓊欝鮮潤,天花人花周匝開敷,微風吹動香氣芬馥,又以雜彩摩尼珠寶而嚴飾之。樹下周遍地平如掌,所出眾草其色青紺如孔雀尾,能生樂觸如迦隣陀衣,過去無量諸佛之母,亦皆來坐此寶樹下。是時百千淨居天子其心寂靜,或垂辮髮,或著寶冠,至此樹下圍遶聖后,歡喜頂禮奏天伎樂而讚歎之,即以菩薩威神,其樹枝幹風靡而下,於是稽首禮聖后足。

「爾時聖后放身光明,如空中電,仰觀於樹,即以右手攀樹東枝,頻申欠呿,端嚴而立。是時欲界六萬百千諸天婇女,至聖后所承事供養。比丘當知!菩薩住胎成就如上種種功德神通變現,滿足十月,從母右脇安詳而生,正念正知而無染著。」

佛告諸比丘:「是時帝釋及娑婆世界主梵天王,恭敬尊重曲躬而前,一心正念,即以兩手覆憍奢耶衣,承捧菩薩。其事已畢,即將菩薩處胎之時所居寶殿還於梵宮。

「爾時菩薩既誕生已,觀察四方,猶如師子及大丈夫,安詳瞻顧。比丘當知!菩薩於多生中積集善根,是時即得清淨天眼,觀見一切三千大千世界,國土城邑及諸眾生,所有心行皆悉了知。如是知已,而復觀察是諸眾生,所有戒定智慧及諸善根與我等不?乃見十方三千大千世界,無一眾生與我等者。

「爾時菩薩善自思惟稱量正念,不假扶持即便自能東行七步,所下足處皆生蓮華。菩薩是時無有怖畏,亦無謇訥,作如是言:『我得一切善法,當為眾生說之。』

「又於南方而行七步,作如是言:『我於天人應受供養。』

「又於西方而行七步,作如是言:『我於世間最尊最勝,此即是我最後邊身,盡生老病死。』

「又於北方而行七步,作如是言:『我當於一切眾生中,為無上上。』

「又於下方而行七步,作如是言:『我當降伏一切魔軍,又滅地獄諸猛火等所有苦具,施大法雲雨大法雨,當令眾生盡受安樂。』

「又於上方而行七步,作如是言:『我當為一切眾生之所瞻仰。』菩薩說是語時,其聲普聞一切三千大千世界。比丘當知!菩薩於多生中積集善根,於最後生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法爾如是神通變化。

「比丘當知!是時一切眾生歡喜踊躍,大地震動,而諸眾生無有恐怖,三千大千世界所有非時藥木,皆悉榮茂。於虛空中出妙音聲,降微細雨,及雨種種天諸花香,真珠瓔珞上妙衣服繽紛徐墜。又扇和暢微妙香風,能生清淨柔軟樂觸,無雲無霧、無煙無塵及以暗冥,於虛空中而聞清徹和雅梵音,稱歎菩薩諸功德法。爾時菩薩放大光明,無量百千種種異色,遍滿三千大千世界。一切眾生遇斯光者,身心安隱快樂無極。一切日月、諸大梵王、帝釋護世及餘天人,所有光明皆悉不現。

「是時一切眾生,遠貪恚癡憂悲驚恐,亦離不善諸惡罪障,所有病苦眾生皆得痊除,飢渴眾生皆得飽滿,顛狂醉亂皆得惺悟,諸根缺減皆得圓滿。貧者得財,繫者解脫,地獄眾生皆蒙休息,畜生眾生無相害心,餓鬼眾生皆得飽滿。」

佛告諸比丘:「菩薩於阿僧祇百千拘胝那由他劫,修諸善行精進力故,初生之時即能十方各行七步,一切諸佛如來威加,此地化為金剛,菩薩遊踐得無陷裂。是時世界中間幽冥之處,悉皆大明,其中眾生各得相見。又於此時,諸天音樂出微妙聲,雨眾天花末香熏香,花鬘珍寶諸莊嚴具上妙衣服,如雲而下,一切眾生皆得上妙安隱快樂。菩薩出現世間最尊最勝,所有功德入不思議,若欲廣說窮劫不盡。」

爾時阿難從座而起,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合掌恭敬而白佛言:「世尊!如來為菩薩時,尚能成就如是勝希有事,何況得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佛告阿難:「未來世中有諸比丘,不能修習身戒心慧,愚癡無智憍慢貢高,掉舉心亂不遵法律,多所貪求不信正法,具沙門垢相似沙門,如是比丘,若聞菩薩清淨入胎,不能信受,乃復共聚撗生誹謗,作如是言:『菩薩處胎居母右脇,雖不為彼膿血所污,何能有此大功德耶?』如是愚人,既不能知菩薩積集功德,亦不能知菩薩示現入胎,而有如是殊勝清淨無量功德,哀愍眾生出現於世。阿難!諸佛如來出現於世,不於天上而成正覺轉妙法輪,但於人間示現成佛。何以故?若於天上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人中眾生咸作是念:『我既非天,何能堪任修習佛道?』便生退屈。由是義故,但於人間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然彼愚癡法賊之輩,而於菩薩不思議事不能了知,撗生誹謗妄為憶度。阿難!愚癡之人尚不信佛有無量德,何況能信菩薩神通?如是比丘耽著利養及以名聞,沈溺罪垢。」

阿難白佛言:「世尊!當來之世,若有如是愚癡下劣之人,誹謗此經,得幾所罪?當生何處?」

佛告阿難:「若未來世有如是等諸惡比丘,誹謗此經,積集眾罪離沙門法。阿難!譬如有人滅佛菩提,毀呰十方三世諸佛,其所獲罪寧為多不?」

阿難言:「甚多世尊!」

佛告阿難:「若有眾生誹謗如斯大乘經典,其所獲罪與此人等。」

爾時阿難聞是語已,身毛為竪,唱如是言:「南無佛陀!南無佛陀!我聞彼人行如是惡,身心迷悶。」

佛告阿難:「若有眾生滅佛菩提,其人由此惡行因故,當墮阿鼻大地獄中。阿難!於未來世,有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誹謗如斯大乘經典,其人命終定墮阿鼻大地獄中。阿難!汝於如來功德不應限量。所以者何?如來功德甚深廣大難可測故。阿難!若復有人聞此經典,信受愛樂生歡喜心,如是等人即得淨命獲大利益,其人一生為不唐捐,已修善行已得真實,離三惡道當成佛子,已得深信堪受供養,於諸聖賢心生清淨,亦當決除一切魔網,而能出於生死曠野,拔憂惱箭,善知歸依獲勝妙樂。如是等人甚為希有,堪作世間無上福田。何以故?諸佛之法甚深難信而能信故。阿難當知!是人非少善根而得成就如是之信。何以故?諸佛如來曾與彼人,於多生中為善知識。阿難!若有眾生,於佛世尊雖未得見,但聞名字即生信喜;或復有人不聞佛名,得見如來便生信喜;或復有人雖得見聞不生信喜;或復有人若聞若見皆生信喜。阿難!除不信喜,當知是人於多生中,皆蒙如來為善知識,其人功德與如來等,即為如來成就度脫而攝受之。阿難!我昔修菩薩道時,諸有眾生來至我所,我皆攝受施其無畏。汝等今者,應生淨信精勤修習。汝所應作悉已開顯,亦為汝等拔憍慢箭。阿難!譬如有人久別親友,過百由旬冒遠尋之,得與相見暫解離念尚生歡喜,何況曾得值佛種諸善根,今復覲佛得為親友,而不喜耶?阿難當知!未來諸佛皆作是念:『此諸人等,已得過去如來為善知識,今復值我。我與是人亦為親友,心生歡喜。』譬如有人見親友時心生歡喜,見友之友亦生歡喜。阿難!若有眾生於此經典少分生信,我以是人付未來佛。彼佛亦當作如是念:『此等眾生是我親友,如其所願當令滿足。』譬如有人多諸親友,唯生一子心甚憐念,其人不久病欲命終,喚其所親付是愛子,其友受付念如己子。佛亦如是。未來諸佛皆是親友,以是眾生付未來佛。阿難!我今開悟於汝,汝應於此深生淨信,當勤修習。」

佛告諸比丘:「菩薩生時,無量百千拘胝那由他天諸婇女,以天妙花、塗香末香、花鬘衣服、眾莊嚴具,散聖后上如雲而下。」

爾時世尊說是偈言:

「將生離垢光,  天女有六萬,
咸出妙歌頌,  讚歎菩薩母。
皆於聖后前,  歡喜作是言:
『願勿懷憂惱,  我等堪供養。
尊生出三界,  無上大醫王,
草木花葉敷,  人天盡恭敬。
大地六種動,  名聞遍十方,
如是最勝人,  聖后今生彼。
虛空諸樂器,  不鼓而自鳴,
百千淨居天,  歸命生歡喜。
今者聖人出,  為世作津梁,
四王釋梵等,  及餘諸天眾,
曲躬盡圍遶,  咸生歡喜心。
彼人中師子,  當出母右脇,
光明極清淨,  暉耀如金山。』
釋梵手承捧,  震動百千界,
三惡趣眾生,  離苦皆安樂,
天衣及天花,  遍滿於虛空。
諸佛精進力,  此地為金剛,
導師所下足,  瑞蓮隨步起。
周行七步時,  演妙梵音聲:
『我為大醫王,  能除生死病。
我於世間中,  為最尊最勝。』
梵釋諸天等,  在於虛空中,
以手捧香水,  灌灑於菩薩。
龍王下二水,  冷煖極調和;
諸天以香水,  洗浴於菩薩。
三千大千界,  一切皆震動。
諸天持白蓋,  并執素瓔紼,
遍覆於虛空,  皆以寶莊嚴,
持種種供具,  供養人師子。
有報輸檀王:  『王生眾相子,
增長於王族,  從王種姓生,
當作轉輪王,  統領四天下。
應知釋種中,  時生五百子,
一切皆勇健,  力如那羅延。』
復有報王言:  『婢僕各八百,
馬生二萬駒,  牛生六萬犢。
象子有二萬。  四方諸國王,
同時皆慶賀,  其數亦二萬。
諸王咸欵附,  稽首而白言:
「善哉最勝王,  我願為僮僕。」
象王金網飾,  歡躍至王宮,
牛有種種色,  端正甚可愛。
駿馬如珂雪,  驄尾皆金色,
增顯大王族,  王應自往觀。』
所有眾吉祥,  皆因菩薩力,
天人見功德,  咸生歡喜心,
發願求菩提,  速登無上果。」

佛告諸比丘:「菩薩生已,輸檀王倍復增上而行法行,見來求者一切施與。諸族姓中同於是時生二萬女。諸女之中,耶輸陀羅而為上首。又諸僕使及青衣等,所生男女數各八百,於諸男中車匿為最。駿馬生駒其數二萬,於諸馬中乾陟為上。生白象子數亦二萬。四百拘胝類洲之中,菩提樹牙是時初生名阿說他。於四洲中生栴檀林。於迦毘羅城四邊,自然出現五百園苑,五千寶藏從地踊出。如上所說一切事物,所司部錄擬供菩薩。是時輸檀王與諸眷屬聚會,作是念言:『我子生已,一切事物皆悉增長成就,我當與子名薩婆悉達多。』即以種種衣服飲食,慶賀菩薩此名。」

佛告諸比丘:「菩薩生已,聖母右脇平復如故。於一井中出三種泉,浴菩薩母,又於池中出妙香油,聖后塗身。有五百千天諸婇女,各執寶缾持好香油,至聖后所而慰問言:『安隱生子,願無上損。』復有五百千天諸婇女,各各執持上妙塗香,塗聖后身,而慰問言:『安隱生子,願無上損。』復有五百千天女,各各執持上妙天衣,為供養菩薩故,問聖后言:『安隱生子,願無上損。』復有五百千天諸婇女,各各執持寶莊嚴具,為供養菩薩故,問聖后言:『安隱生子,願無上損。』又有五百千天諸婇女,各各執持上妙音樂鼓吹絃歌,為供養菩薩故,問聖后言:『安隱生子,願無上損。』此閻浮提一切外道五通神仙,乘空至於輸檀王所,而白王言:『王生福德之子,吉祥無量種族增盛。』」

佛告諸比丘:「菩薩生已,於龍毘尼園七日七夜,人天擊奏種種微妙音樂,而以供養尊重讚歎,復以種種上妙飲食,施設一切。釋種親族,皆悉集會讚言吉祥,悉行惠施作諸功德,供養三萬二千名聞勝智諸婆羅門,隨其所須皆令滿足。梵王帝釋化作端正摩那婆身,於眾會中坐第一座,而演吉祥微妙讚歎。」

佛告諸比丘:「菩薩生已,摩醯首羅告淨居天子言:『菩薩已於百千阿僧祇拘胝那由他劫,修習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方便、多聞,成就大慈大悲大喜大捨,心常希求利益一切,已於過去諸佛深種善根,從彼而生,以百福相而自嚴飾,勇猛決定,習諸善行降伏魔怨,已能成就清淨妙願,名大智幢,於三千大千世界中,為大導師,天人供養積集福德,增長意樂,遠離生老病死,能盡邊際,能於甘蔗上族中生,不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覺悟世間。我與汝等可共往彼,供養恭敬尊重讚歎,及為斷除諸餘天子憍慢掉舉故,令彼諸天於長夜中獲利益故,得安樂故,證菩提故。又欲見輸檀王,讚歎吉祥慶賀種族,宣說菩薩定當成佛。』

「爾時摩醯首羅天子,與十二百千天眾圍遶,光明赫奕照迦毘羅城,詣輸檀王宮,頂禮菩薩遶百千匝,恭敬捧持。慶賀輸檀王言:『大王應大歡喜。何以故?王之太子相好莊嚴,於一切世間天人之中,色相光明道德名稱悉皆殊勝。大王!如是菩薩,決定當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如是,諸比丘!摩醯首羅與淨居天子,設大供養,宣說菩薩定得作佛,還歸本處。」

佛告諸比丘:「菩薩初生滿七日已,摩耶聖后,即便命終,生三十三天。過七日已,菩薩還迦毘羅城,所有儀式莊嚴殊勝,倍過聖后,往龍毘尼園。百千拘胝有五百千天女,皆捧寶缾盛以香水;五百千婇女,持孔雀羽扇次第而行;五百千婇女,香水灑地導前而行;五百千天女,於前執篲掃地而行;五百千婇女,以種種瓔珞莊嚴其身次第而行;五百千天女,執寶花鬘次第而行;五百千婇女,持眾寶具次第而行;五百千婆羅門,執諸寶鈴詠吉祥音次第而行;二萬大象種種莊嚴次第而行,八萬寶車幢幡幰蓋莊嚴微妙翊從而行;四萬步兵悉被甲冑,皆操儀仗陪列而行;又有色界尊勝諸天,執持拘胝百千那由他寶幢幡蓋,於虛空中供養而行;又有欲界諸天,執持拘胝百千那由他寶幢幡蓋,於虛空中供養而行;又有欲界諸天,以種種天諸寶具,莊嚴菩薩之車,又有二萬諸天婇女,為菩薩御。是時人天婇女羅列而行。天無所嫌人無所羨,此由菩薩威神力故。」

佛告諸比丘:「是時迦毘羅城五百釋種,各造宮殿合掌恭敬,稽首請輸檀王言:『善哉善哉!一切成利,願天中天幸我宮殿,願最上導師幸我宮殿,願歡喜悅樂者幸我宮殿,願好名稱幸我宮殿,願普遍眼幸我宮殿,願無等等幸我宮殿,願功德光明具相莊嚴者幸我宮殿。』由是讚歎成利因緣故,名菩薩為薩婆悉達多。

「於是輸檀王愍諸釋意,即將菩薩入諸釋宮,經於四月,方得周遍,然後乃將菩薩歸於自宮。於自宮中有一大殿,名寶莊嚴。菩薩居彼殿已,時輸檀王召諸親族長德耆年,凡預國姻皆悉來集,而告之言:『我子嬰孩早喪其母,乳哺之寄今當付誰?誰能影護使得存活?誰能慈心為我瞻視?誰能養育令漸長大?誰能憐撫如愛己子?』時有五百釋氏之婦,前白王言:『我能養育王之太子。』諸釋耆舊咸作是言:『汝等年少色盛心舉,不堪依時養育太子。摩訶波闍波提,親則姨母有慈有惠,唯此一人堪能養育。』是諸釋種皆共和合,請摩訶波闍波提為養育主。時輸檀王躬抱菩薩,付於姨母而告之言:『善來夫人!當為其母。』摩訶波闍波提奉王勅已,命三十二養育之母,八母抱持、八母乳哺、八母洗浴、八母遊戲,養育菩薩。譬如白月從初一日至十五日清淨圓滿,亦如尼拘陀樹植彼膏腴沃壤之地,漸漸增長。」

佛告諸比丘:「時輸檀王又與釋種共集議論:『我此太子為作轉輪聖王?為當出家成佛道也?』時有五通神仙名阿斯陀,與外族那羅童子,居雪山中,見菩薩生時有無量希奇之瑞,又聞虛空諸天讚言:『佛出於世。』又見空中雨種種香花種種衣服,人天往來歡喜踊躍,即以天眼周遍觀察,見迦毘羅城輸檀王太子,福德光明照曜世間,成就三十二大人相。見此事已,告那羅童子言:『汝應當知!閻浮提內迦毘羅城,輸檀王太子福德光明,普照十方世間之中,此為大寶,三十二相莊嚴其身。若在家者,當為轉輪聖王王四天下,成就七寶具足千子,統領大地盡海邊際,以法御物,不假刀兵自然降伏;若出家者,當得成佛不由他悟,為天人師,名稱普聞利益一切。我今與汝當往瞻禮。』

「時阿斯陀仙與那羅童子,猶如鴈王翔空而至,攝其神足步入王城,詣輸檀王宮立於門下,告守門者:『汝可入通,有阿斯陀來造於王。』時守門人往到王所,而白王言:『大王!門有仙人名阿斯陀,願得親謁。』王聞是已,掃拭宮殿安施妙座,引仙人入。仙人既至呪願王言:『吉祥尊貴,願增壽命,以法為王。』王於是時,以種種香花供養仙人,延其就座。仙人坐已,王言:『大仙!恒思頂禮未果所願,不審今者從何而至?』仙言:『大王!聞有聖子,我欲見之,故來此耳。』王言:『我子適睡請待須臾。』仙言:『如是正士自性覺悟本無眠睡。』

「比丘當知!菩薩是時念仙人故,從睡而寤。王自抱持授與仙人,仙人跪捧周遍觀察,見菩薩身,具足相好超過梵王、釋提桓因、護世四王,光明照曜踰百千日。既見是已,即起合掌恭敬頂禮,種種稱揚歎未曾有:『斯大丈夫出現於世。』右遶三匝捧持菩薩,作是思惟:『今當有佛出興於世,自恨衰老不值如來,常處長夜恒迷正法。』於是悲啼懊惱歔欷哽咽。時輸檀王見阿斯陀仙如是哀感,不能自勝,王及姨母一切眷屬皆悉啼泣,白仙人言:『我子初生之時已召相師占問善否,皆大歡喜以為奇特。今者大仙,悲淚如是,我等眷屬非無疑心,吉凶之事願為我說。』時阿斯陀仙捫淚而言:『惟願大王勿懷憂慮。我今哀歎無有異情,自傷年老死時將至,不聞正法不覩佛興。大王當知,無量眾生被煩惱火之所燒害,佛當能灑甘露法雨為滅除之;無量眾生行於邪見曠野之中,佛當能示涅槃清淨之道;無量眾生繫在煩惱牢獄,佛當能宥使得解脫;無量眾生閉於生死不能自出,佛當能與開方便門;無量眾生為煩惱箭之所中傷,佛當能拔令免斯苦。大王!如優曇花時時一現,諸佛如來出興於世亦復如是。我今所恨不見此時,自惟失祐是故悲耳。大王!若人值佛坐菩提座,降伏魔怨轉于法輪,當知是人必獲勝果。大王!乃有無量眾生,值佛出世奉持正教,得阿羅漢。我恨彼時不預斯事,是故悲耳。大王!如韋陀論中所記,王之太子必定不作轉輪聖王。何以故?三十二大人相極明了故。』

「王言:『何等名為三十二相?』仙言:『三十二相者:一者、頂有肉髻。二者、螺髮右旋其色青紺。三者、額廣平正。四者、眉間毫相白如珂雪。五者、睫如牛王。六者、目紺青色。七者、有四十齒齊而光潔。八者、齒密而不踈。九者、齒白如軍圖花。十者、梵音聲。十一、味中得上味。十二、舌軟薄。十三、頰如師子。十四、兩肩圓滿。十五、身量七肘。十六、前分如師子王臆。十七、四牙皎白。十八、膚體柔軟細滑紫磨金色。十九、身體正直。二十、垂手過膝。二十一、身分圓滿如尼拘陀樹。二十二、一一毛孔皆生一毛。二十三、身毛右旋上靡。二十四、陰藏隱密。二十五、髀傭長。二十六、腨如伊尼鹿王。二十七、足跟圓正足指纖長。二十八、足趺隆起。二十九、手足柔軟細滑。三十、手足指皆網鞔。三十一、手足掌中各有輪相轂輞圓備,千輻具足光明照耀。三十二、足下平正周遍案地。大王!王之聖子具此三十二大人之相,分明顯著,如是之相唯諸佛有,非輪王有。大王聖子!復有八十種好,不合在家作轉輪王,必當出家得成佛道。』

「王言:『大仙!何者名為八十種好?』仙言:『八十種好者:一者、手足指甲皆悉高起。二者、指甲如赤銅。三者、指甲潤澤。四者、手文潤澤。五者、手文理深。六者、手文分明顯著。七者、手文端細。八者、手足不曲。九者、手指纖長。十者、手指圓滿。十一者、手指端漸細。十二、手指不曲。十三、筋脈不露。十四、踝不現。十五、足下平。十六、足跟圓正。十七、脣色赤好如頻婆果。十八、聲不麁獷。十九、舌柔軟色如赤銅。二十、聲如雷音清暢和雅。二十一、諸根具足。二十二、臂纖長。二十三、身清淨嚴好。二十四、身體柔軟。二十五、身體平正。二十六、身無缺減。二十七、身漸纖直。二十八、身不動搖。二十九、身分相稱。三十、膝輪圓滿。三十一、身輕妙。三十二、身有光明。三十三、身無斜曲。三十四、臍深。三十五、臍不偏。三十六、齊稱位。三十七、齊清淨。三十八、身端嚴。三十九、身極淨遍發光明破諸冥瞑。四十者、行如象王。四十一、遊步如師子王。四十二、行如牛王。四十三、行如鵝王。四十四、行順右。四十五、腹圓滿。四十六、腹妙好。四十七、腹不偏曲。四十八、腹相不現。四十九、身無黑子。五十者、牙圓正。五十一、齒白齊密。五十二、四牙均等。五十三、鼻高修直。五十四、兩目明淨。五十五、目無垢穢。五十六、目美妙。五十七、目脩廣。五十八、目端正。五十九、目如青蓮。六十者、眉纖而長。六十一、見者皆生喜。六十二、眉色青紺。六十三、眉端漸細。六十四、兩眉頭微相接連。六十五、頰相平滿。六十六、頰無缺減。六十七、頰無過惡。六十八、身不缺減無所譏嫌。六十九、諸根寂然。七十者、眉間毫相光白鮮潔。七十一、額廣平正。七十二、頭頂圓滿。七十三、髮美黑。七十四、髮細軟。七十五、髮不亂。七十六、髮香潔。七十七、髮潤澤。七十八、髮有五卍字。七十九、髮彩螺旋。八十者、髮有難陀越多吉輪魚相。大王!此是聖子八十種好,若人成就如是八十種好,不應在家,必當出家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時輸檀王聞阿斯陀仙如是語已,身心泰然歡喜踊躍,從座而起頂禮菩薩,而說偈言:

「『汝為帝釋諸天人,  一切恭敬稽首禮,
及為一切諸神仙,  皆來恭敬而尊重,
為諸世間之塔廟,  故我頂禮自在王。』

「諸比丘!輸檀王為阿斯陀仙及那羅童子,施設種種飲食上妙衣服,右遶頂禮。時阿斯陀仙撫那羅童子左肩,乘虛而去。是時仙人語童子言:『不久有佛出興於世,汝當往詣求請出家,於長夜中得大利益。』」

方廣大莊嚴經卷第三

卷一     卷二     卷三     卷四     卷五     卷六    

卷七   卷八    卷九    卷十   卷十一     卷十二

 

 

google-site-verification=Iz-GZ95MYH-GJvh3OcJbtL1jFXP5nYmuItnb9Q24Bk0